|
表1.2003至2004年參與桃園縣兩棲類調查團隊及其調查區域、調查筆數表 |
|
表2.2005至2006年參與兩棲類調查團隊及調查筆數表 |
三、執行成果與成效
1、調查成果
(1) 2003年及2004年度執行之「桃園縣國小教師兩棲類資源調查計畫」,完成七所學校成為兩棲類資源調查種子教師,總調查筆數為8,164筆,協助桃園地區兩棲類生物多樣性資料庫之建立,調查範圍如圖2所示,各團隊人數及調查筆數詳列如表1。結果發現桃園兩棲類資源非常豐富,共計調查到5科25種,擁有台灣75%蛙種。
(2) 2005年針對花蓮台東地區進行宣導講座及調查培訓研習課程,成立8個調查團隊,於2006年度起展開花東地區的調查作業。另於台北地區設立台北小雨蛙團隊,進行新店三芝淡水地區的調查作業。總計調查期間,記錄總筆數為8,253,共有5科27種兩棲類(佔全台蛙種82%)。調查區域如圖2,各團隊人數及資料筆數,詳列如表2所示。
(3) 2007年雲嘉南地區共成立鳥榕頭團隊、新豐團隊、幽情谷團隊、雲林縣自然讀書會、楠螢團隊、真理大學團隊、楊玉祥團隊、呂學樺團隊、法布爾團隊等九個團隊,參與人數約36人,調查區域如圖2所示。
|
台灣地區兩棲類調查樣區圖。 |
2、後續資料分析
在兩棲類動物資源調查資料庫中,除2003年的資料為普查性質資料,調查頻度不固定外,之後的調查方式採以定期監測調查,此完整的調查資訊將有助於未來進行兩棲類分佈分析、兩棲類生態熱點分析及兩棲類分佈預測之用。可進行的資料分析如下:
(1) 兩棲類分佈分析
兩棲類的分佈主要可以從時間上的分佈以及空間上的分佈兩方面來進行探討(林春富,呂光洋,2004)。在時間上,同一地點、同一種的兩棲類在不同的時間其分佈情形會有所差異;在空間上,不同的地點其兩棲類的分佈情形也有所不同。因此,若能針對資料庫內兩棲類的時間及空間分佈進行分析,將有助於瞭解各地區兩棲類各月份分佈情形、各兩棲類生態區位寬度及生態區位重疊度。
時間分佈分析用以探討一地點各種兩棲類於各月份出現的狀況,可瞭解各兩棲類在某地主要的活動時間。時間生態區位寬度分析是探討一地點各種兩棲類的出現活動的數量是否穩定,或是有傾向在特定時間出現。時間生態區位重疊度分析是以兩種不同的兩棲類進行比較,探討一地點兩棲類的共棲程度。空間分佈分析是探討各種兩棲類在哪些地點出現,可以幫助我們瞭解各兩棲類的分佈地點。群聚組成分析是探討不同海拔區段兩棲類群聚的分群情形,可以幫助我們瞭解哪些海拔區段的兩棲類群聚結構相近,其結果可進一步探討其環境的組成對兩棲類分佈的影響。另將製作圖表顯示各兩棲類的海拔分佈情形。以ArcGIS 9.0為作業平台,將資料匯入並加入各地區地圖做疊圖,探討兩棲類的空間分佈情形。
(2) 兩棲類生態熱點分析
由於資料庫內具有長期完整記錄的調查樣點,可進行生物多樣性指數(Shannon-Weaver Index)分析(Feinsinger, 2001),以顯示各地區生物多樣的程度,作為未來兩棲類保育的參考。藉由分析不同層次的生物多樣性組成(α-diversity,β-diversity,γ-diversity)(Heyer et al., 1994),以瞭解各樣點的物種豐度,並篩選出生態熱點,作為持續關注兩棲類保育的重要棲息環境。
(3) 兩棲類分佈預測
許多研究指出,在進行生態上的物種預測模式適合以邏輯迴歸進行分析(潘彥宏,1996;廖倩瑜,1996)。以SPSS 10.0進行邏輯分析,分析各兩棲類在網格內出現的機率,將有調查資料的網格選取出,以出現區為1,未出現區為0,作為資料分析時的應變數,並以環境變數當作自變數,採逐步迴歸的方式挑選變數進入迴歸式,運用所得的迴歸式計算各調查地區每個網格各兩棲類的出現機率;最後選擇適當的機率作為切點,判斷網格內是否該種兩棲類的分佈。《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