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志工訪談結果
經歷了培訓及兩棲類調查後,志工成員覺得個人的收獲很多,對於此培訓及全台灣的調查規劃給予很大的肯定及正面的回饋,其回應內容如下:
(1) 參與兩棲類培訓的動機
多數志工參加此培訓的動機是興趣,其回應有:「對自然觀察有興趣」、「對自然生態有濃厚興趣」、「生態調查的工作都非常有興趣」、「喜歡夜間觀察,喜歡拍攝兩棲爬行動物」;有些是「想要更進一步瞭解花蓮的蛙類相關的知識與辨識」、「藉由研習、調查,學習更多的東西,對兩棲類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志工群裡多數為小學教師,他們還有一些期望:「未來的調查資料能夠使用在教學工作上」、「是教師專業發展結合教學的學習管道」;也有人「希望認識更多有共同興趣的老師,可以分享更多東西,彼此相互學習」;還有使命感強烈的老師說「對目前居住地台東縣的生物資源研究,有份使命感」。
(2) 投入兩棲類培訓及調查的時間是否會造成負擔或壓力?
投入的時間從培訓、資料蒐集研讀、調查、回報到處理帳務,「很難精確計算總時程」,不過志工們覺得「有興趣的學習,無關乎負擔或壓力」;「做自己喜歡的事,就會『樂在其中』」;「從研習中得到整個培訓目的之概念和調查方法,在過程中必需不停加入個人自己的資料蒐集和實務的對照學習,因為是興趣,故而時間和調查工作不會成為負擔與壓力。」不過有志工反應,剛開始調查就要有一千筆資料,確實是不小的壓力,另外有位隊長提及「組長沒來就沒什麼動力,這點讓我很傷腦筋」。
(3) 兩棲類培訓過程的感想
志工們對此培訓的制度都表示瞭解,「過程中發覺計畫主持人與承辦團隊,花了許多的心思,進行完善的行政聯繫與研習課程的規劃及進行。讓學員能有完善調查辨識與技能的知識,而後的野外實習也提供許多寶貴的實務經驗。」;「調查期間,計畫主持人也適時提供建議與指導,研究團隊也提供完善的器材與會計核銷支援,讓調查期間能順利取的資料。」。
整體的培訓過程中,經費核銷、資料回傳是較普遍的困擾:「在資料輸入部分,則有部分困擾,大多原因是軟體系統,由於系統建置完成時間稍晚,因此在計畫執行期限後期,大量的資料輸入,顯得過於匆促。」;「希望簡化經費核銷的程序,團隊成員都覺得經費核銷比蛙類調查工作更累人。」。
給予的建議是:「行政工作的人力稍嫌不足」,「資料輸入過程需要熟悉過程的人1-2人處理就好。」,「避免野外調查充滿熱情,調查後因有輸入資料的枯燥過程,而使野外資料回傳至資料庫的時間期程過長。」另外,有志工建議「研究生的參與」,以補足志工人力與時間不足之處。《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