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結論與建議
從本研究的結果顯示,運用志工進行兩棲類的調查,可達到進行大尺度、長時間的調查目的,其調查結果對於瞭解現存兩棲類的空間、時間分佈狀況有相當大的幫助,確實達到本研究運用志工進行兩棲類調查的效益。同時,也對教師的教學有所助益。
在運用志工進行兩棲類調查工作上,已奠定良好的基礎。未來,在野外調查、資料庫建置與管理、志工培訓課程上,應依據初步的結果進行修正、改進。以下是本研究的主要結論與建議:
-
野外調查方面
由於參與成員多為教師,故此調查工作對於環境教育推廣有很大的助益,應持續進行相關的野外調查工作,並結合教學,方可達到更大的效益。基於新成立的調查團隊成員大多是首次參與野外調查工作,且調查範圍也較廣,故在資料的正確性部份尚有些許誤差,此部分可藉由專家、學者的協助調查,減少調查物種誤判的情況產生,及研究生的參與,補足志工成員人力與時間不足之處。
剛開始調查時,一方面因為申請計畫補助所以有上千筆數的壓力,一方面是初次調查而需要各處探查,爾後只要進行熱點處的調查即可,並減除行政程序,應該可以減去調查志工的一些壓力。
-
兩棲資源資料庫建立與管理方面
資料庫已於2006年建置完成,可作為專家、學者進行調查資料分析的主要工具,未來不論在資料分析、調查資料狀況、使用者操作介面及其他調查工具資料接收等,將持續根據志工的反應,作有效的確認及調整,並回饋予進行調查的志工。由於資料輸入需要熟悉過程的人,可以每個團隊指定由1-2人處理,並在培訓研習營加強資料輸入的課程。資料庫還可增加兩棲類圖片及聲音辨識系統,以協助調查工作。
-
調查培訓研習營方面
未來,每年在全台各地進行志工培訓課程,讓學員們在足夠的時間內有效的吸收各項課程,並實際進行野外調查的操作,將有助於台灣兩棲類保育、調查工作的推行。而培訓過程中,現有的調查志工可扮演經驗傳承的角色,藉由各自野外調查經驗的分享,減少新進成員在野外調查工作的摸索期,加速志工組織的發展,達到運用志工進行兩棲類保育的成效。
-
行政程序及聯繫方面
2007年開始,不再補助各團隊調查經費,僅提供調查器材,以減少報帳等行政程序,並有專職人員及資深研究人員負責輔導及解決各團隊的野外調查問題。另外,隨著建立計畫專屬網站後,同步開放線上交流與部落格的功能,可讓各調查團隊成員間及計畫主辦單位進行資訊交流與圖文發表,「同時為生長、生活的土地做記錄,共建資源資料庫的豐富度」,也藉此讓更多人認識台灣的兩棲類資源,一同來關心我們生存的環境。《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