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種山椒魚都列為第Ⅰ級保育類(圖為楚南氏山椒魚)。 |
在2007年12月由10位兩棲類專家根據各物種分佈範圍、族群量、變化趨勢、分類地位(特有種、特有亞種加重計分)、及受到威脅的程度分別給分,最後依總分高低排序,再開會討論列入保育類物種名單。
給分過程相當嚴謹,專家學者間充分討論,以達到共識。例如將分佈、族群量及變化趨勢定義為該物種全球的數量及分佈情況,非僅考量台灣族群分佈現況,以避免少數在台灣侷限分佈的外來種的分數高過台灣特有種;依此原則,相當於將所有特有種兩棲類的分數給予加權處理。受脅的程度則考量未來保育類名單可能2年更新一次,故以未來2年內的受脅程度給分。
在開會依總分高低排序決定保育類名單時,是根據分數的分佈情況擬定。全部物種的平均分數為14.5分(37種,標準差4.9分),根據統計原則,將總分高於19.4分(平均14.5+標準差4.9)的9種兩棲類列為高分組,並據此將5種山椒魚(21-22.7分)列為第Ⅰ級保育類動物,諸羅樹蛙(23.1分)、橙腹樹蛙(22.3分)、豎琴蛙(19.7)及台北赤蛙(19.5分)列為Ⅱ級保育類動物。五種山椒魚都列為第Ⅰ級保育類的考量因素為台灣是全世界山椒魚分佈的最南界,在全球氣候變遷的情況,有保育的迫切性。
而在討論第Ⅲ級保育類兩棲類時,除了考慮總分之外,也考量評選為保育類的比例不宜太高,以免流於浮濫。全部兩棲類37種,若三分之一列為保育類,大約是12種;因此將分數高於16.5分的翡翠樹蛙(19.3分)、台北樹蛙(17.3分)及金線蛙(16.7分)共3種列為第Ⅲ級保育類。
開會時,專家學者特別討論從保育類降為一般類的史丹吉氏小雨蛙(16.1分)、巴氏小雨蛙(15分)、黑蒙西氏小雨蛙(10.7分)、虎皮蛙(15.7分)、貢德氏赤蛙(12.2分)、莫氏樹蛙(14.6分)及褐樹蛙(14.5分)等7種兩棲類的現況,尤其是史丹吉氏小雨蛙及巴氏小雨蛙,因為分數高於15分,因此特別提出討論。經充分交換意見,專家學者一致認為這7種兩棲類目前族群量穩定,也無立即受脅原因,因此降級為一般類,但仍列為觀察名單,應持續追蹤其分佈及族群發展情況。
新增為保育類的諸羅樹蛙,其得分是所有兩棲類最高的23.1分,不論在分佈(4分)、族群量(3.1分)、變化趨勢(4.6分)或受脅程度(3.4分),分數都高於平均值,顯示受到相當程度的生存壓力。根據研究顯示,諸羅樹蛙在台灣侷限分佈於雲嘉南地區。在雲嘉南地區168個有青蛙的網格中,45個網格有諸羅樹蛙分佈,約佔26.8%,但台南調查的117個有青蛙的網格中,僅5個網格有諸羅樹蛙,佔4%,遠低於平均值,顯見在台南的諸羅樹蛙族群不僅和其他族群分隔較遠,分佈也更為侷限,有保育的急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