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瞭解最時尚、自然的Life Style?輕鬆成為新時代生活達人?【晨星生活元氣報】讓你輕鬆掌握最新生活訊息! 【阿姆尼愛閱讀】電子報介紹好書,以閱讀帶給青少年豐富的心靈滋養和成長的力量,讓讀者們樂在閱讀。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電子書  
2015/01/07 第396期
直接訂閱: | 訂閱 / 退訂| 歷史報份 | 今周刊網站
不要為了領這些錢,犧牲下一代
沒臉面對年輕人 一位退休老師的沉痛告白……
國民黨八百億黨產全是「不當黨產」
撤退來台65年 靠特許事業和掠奪國土累積
 
   
封面故事
   
不要為了領這些錢,犧牲下一代
沒臉面對年輕人 一位退休老師的沉痛告白……
今周刊•撰文:楊卓翰

沒臉面對年輕人,一位退休老師的沉痛告白:不要為了領這些錢,犧牲下一代

一位退休老師的「自宮」告白……

編按:年金改革,軍公教被視為最大反彈者;不過,卻有一名退休老師,頂著白髮,公開支持改革。他,說出其他人不敢說的實話……。

我叫陳彩仁,今年70歲了。我就是別人眼中吃國家、喝國家的公務員。我以前在台北市介壽國中教童軍課,55歲退休,現在我拿的退休金,月俸加上18%優存,一年可以領84萬元。算一算,一個月6、7萬元,與退休前的薪水差不多。先前另有一個半月的年終慰問金,還有三節獎金,反正很多。

我要說,我拿這個錢,真的一點尊嚴也沒有。尤其是年終慰問金,站不住腳嘛!退休了還有年終獎金,現在財政也不好,居然還有公務員要再爭,反對年金改革,還要用選票來懲罰、威脅,這對公務員的形象很不好。

國家如果有錢,不會虧待我們。更何況,公務員從來就沒有被虧待過。

一個學校的退休金就好幾億,財政怎麼不會倒。

我們介壽國中的老師大概一百四十幾位,我前一陣子參加學校的退休聯誼會,退休的就兩百多人,退休的比學校裡面的還多!光我們學校老師的退休金,一年就要花幾億元?所以,年金一定要改革,我之前就跳出來講,公務員退休金對國家財政絕對是一個很大的包袱。

公務員為了幾萬元,造成年輕人仇恨上一代。

軍公教是知識分子,應該要讓社會和諧,你應該第一個跳出來,說支持改革;結果沒有,還緊抓著退休金、年慰金不放,說是自己的權益。你有沒有想過,你那幾萬元,讓台灣整個社會衝突,讓年輕人充滿了恨。你逼到年輕人,就變成世代衝突,這個社會就沒有互信,蕩然無存!

我跳出來講,還上電視,也受到很大的壓力。有些人就指責我,還有人說年慰金會砍掉都是因為我,罵我混蛋、說我沽名釣譽,各式各樣的都有。但是我覺得,就算被罵還是要出來講,也許會讓一些人再多想想。

其實,像我這樣想的人不少。我身邊的朋友與以前的同事都是公務員,都很支持年金改革,也很佩服我敢出來講,不怕「晚節不保」。主要是,我也想讓年輕人覺得,這社會上還是有一點正義,大多數人還是關心這個國家、關心下一代。我已經七十歲了,這些事情,老實講都快與我無關了,這我看得很開;但是我就是看不過去,為什麼有那麼多人麻木不仁,只為自己的利益著想。

我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在有生之年,可以看到年金改革真的實現,不要再為選票,犧牲下一代了。

馬總統「今天不做,明天後悔」的承諾 為何跳票?

2012年底,是「年金改革」這四個字正熱的時候,勞保年金、軍公教退撫精算報告剛出爐,破產焦慮襲擊社會大眾。年金要倒了,退休金要沒了,總統馬英九說:「年金改革,今天不做,明天就會後悔。」下令組成「行政院年金改革小組」這個特戰部隊,限時三個月內提出改革方案,一瞬間,「年金危機」,變成中華民國最嚴重的災難。

陳彩仁就是在那時跳出來。他是台北市介壽國中的退休老師,一反常態,「期待被改革」的身分,讓他上了幾家新聞台,接受了幾次採訪,獲得了一些觀眾和網友欣賞。看著行政院的年金改革方案在2013年4月送進立法院,以為這場台灣未來最重要的改革,就要發生了。

他哪裡知道,這場巨大的戲碼,其實早已落幕。

「保險精算」不敵「政治精算」 改革空轉兩年

危機依舊存在,你我的退休金缺口仍和兩年多前一樣,但是,有一個比你我利益還更重要的事情,擋在前面。事實上,在保險精算報告背後,還有一層燙手的「政治精算」,讓改革無法推動。這個政治糾結的力量如此巨大,連大搖改革旗幟的考試院前院長關中,都不得不低頭。

13年11月,關中還是考試院院長,他看著年金改革在立法院遭遇阻礙,寫信給總統。《今周刊》獨家取得這份《公務人員年金改革法案之立法進度及相關因應方案》。在簽呈中,關中表示,在立法院兩黨立場對立,毫無進展,認為:「2014年底將進行『地方七合一選舉』,在此等政治氛圍下,預判原送之年金改革法案若不作務實之調整,恐難於本會期或下會期完成立法程序。」

綽號「關大刀」的關中,一直都是年金改革中聲音最大、態度最堅定的官員;但這份文件中卻發現,連關中都體認到,關乎你我退休金的「退休金精算」,遠遠敵不過立法院裡的「政治精算」。

《今周刊》致電給行政院的年金制度改革小組,想要得到解答,但發現這個特戰部隊早已解編,而且行政院指出:「沒有確切的解編日期,工作回歸各部。」就這樣,一個攸關台灣未來的改革,在眾目睽睽之下,活生生上演了一場鬧劇,官員、民代都是要角,忽視年金改革的大眾,又何嘗不是?

邁入2015年,在這個新的一年的開始,我們應該重新檢視台灣的年金問題了。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周刊942期 謝謝!)

國民黨八百億黨產全是「不當黨產」
撤退來台65年 靠特許事業和掠奪國土累積
今周刊.撰文:梁永煌

數十年來,國民黨靠著在台灣執政,累積了數千億元的「不當黨產」,但近十餘年的選舉揮霍、投資不當、人謀不臧,甚至中飽私囊,如今所剩約八百億元,在扣除黨工的退休金之後,應該還財於民。

編按:《今周刊》社長梁永煌早在一九八八年即著手追蹤報導國民黨黨產,迄今已經二十六年多。其間,出版《拍賣國民黨——黨產大清算》一書,也曾就黨產問題接受《TIME》等美、日知名媒體採訪,被視為國民黨黨產研究專家。

即將出任國民黨主席的朱立倫在受訪時表示:「不當黨產當然要歸還。」引起廣泛討論,部分人士認為應該是歸還黨產,而不是只歸還不當黨產才有誠意。作為一個追蹤、研究國民黨黨產二十六年多的財經記者,我不得不說,國民黨的黨產全部都是不當的。理由是什麼呢?

談到黨產一定要探討四個問題:一、國民黨黨產還有多少?二、黨產怎麼來的?哪一塊錢是「正當黨產」?三、政黨為什麼不能擁有黨營事業及黨產?四、如何追回不當黨產,以落實轉型正義?

國民黨黨產到底有多少?答案一直莫衷一是。我推估應有八百億元左右。當然還期待國民黨公布明細,讓全民看清楚。

三大類黨產來源解密/ 政黨搞營利 違反民主精神

八百億元怎麼估的?從國民黨公布的近四年「收支結算表」(二○一○至二○一三年),可以找出近四年的「中投解繳收入」,平均為十七億八千萬餘元;按台灣上市上櫃公司二○一四年配發現金股息八九七○億元,以去年底總市價二十九兆五千餘億元計算,殖利率約三.○二%;依此殖利率推算,中投公司的市值約五八九億元。

但若以配息最高的一○年的二十八億九千萬元估計,中投的市值約九五六億元。若取這兩個估計值的平均,則約八百億元,這應該是最合理的推估。

這八百億元哪裡來的?國民黨早在一九二○年代開辦黨營事業,但一九四九年撤退來台時,在中國的黨產幾乎敗個精光。目前持有的黨產來源不外乎三大類:黨費、政治獻金及政黨補助金等;營利事業投資收入及股權增值;出售土地所得。

其中,每年黨費收入有限,以一三年為例,僅五千一百餘萬元。從近幾年國民黨的收支結算表可以看出,黨費、政治獻金及政黨補助金等收入,在龐大的人事費用、辦公費及選舉支出下,根本入不敷出。

因此,可以斷言,國民黨這幾十年累積的龐大黨產全部來自事業投資及出售土地所得,而這兩項都是「不當的」。

怎麼說呢?先分析政黨與營利事業關係。

「政黨不能、也不應該經營營利事業」,目前已是全民共識,但一九八八年五月,我在《財訊》月刊上製作「黨營事業專號」封面故事時,國民黨還洋洋得意地表示,靠黨營事業自籌經費,才不用靠募款運作;而當時黨營事業也不斷擴大投資,持續增加財團合夥人。

我曾在一連串的報導中強調,如果政黨經營營利事業是常態,為什麼西方民主國家的主要政黨,像英國的工黨、美國的民主黨及共和黨,除了極少數宣傳用的媒體之外,沒有經營營利事業?

一手掌控黨政商太荒謬/政黨目的是賺民心而非賺錢

關鍵在於,政黨存在的目的就是爭取執政、推行公共政策,這和營利活動本質上是衝突的。政黨靠執政權力而取得的利益及財產,當然也就不正當了。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周刊941期 謝謝!)

本週好康快訊:

  【講座課程】房產專家Sway教你突圍黑心房市

  【熱門文章】33歲的她,如何讓市值2千5百億的集團往前走?

  【熱門文章】請問侯文詠:「興趣可以當飯吃嗎?」

  【熱門文章】收假後,你可以這樣吃,不怕站上體重計!

  【熱門文章】女兒上台北工作,再也沒回到家了

時時以行善助人為念
每個人都在追求幸福。但真正的幸福,不僅僅關乎個人的快樂與否,更建立在是否能帶給他人平安快樂。因此,我們在「獨善其身」時,更要「兼善天下」。時時以行善助人為念,社會想必更加祥和安康。

小小扭蛋•驚奇無限
小朋友、青少年和許多大人都愛 gacha-gacha。它如此受歡迎的一個原因是顧客要等到投了錢、轉動了拉柄並打開塑料容器後才會知道內容物為何。你有自己的扭蛋玩具了嗎?
 
本電子報著作權屬「今周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所有
若您對內容有任何建議,歡迎您來信與我們分享 ! 聯絡我們
電話:02-2581-6196轉207~210 地址:104台北市南京東路一段96號8樓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