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保險週報】透過新聞與保險個案,瞭解人生存在風險,與面對風險下,個人如何從保險中得到適切保障。 網路時代,部落格是最佳發聲的平台。從【部落格名嘴】電子報非大眾媒體的角度,看個人媒體如何發揮影響力!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5/11/12第955期
直接訂閱: | 訂閱 / 退訂| 歷史報份 | 今周刊網站
威京小沈落難
寶佳少東砸23億打併購戰!
藍白擬停砍年金
10年多撥補3600億全民買單!
 
   
封面故事
   
威京小沈落難
寶佳少東砸23億打併購戰!
今周刊•撰文:今周刊編輯團隊

低調數年,寶佳集團少東林家宏再次發動了一場「非合意併購」。

在資本市場中被稱為「金融大鱷」、「股市禿鷹」的寶佳,這次,將目標瞄準威京集團旗下的中華工程(中工)。林家宏籌謀超過半年,直到去年11月4日的一則公告,正式引爆他與威京集團的經營權爭奪戰。

去年5月,威京集團主席「威京小沈」沈慶京因主導的京華城開發案涉嫌圖利引發弊案爭議。此時已有人建議林家宏鎖定中工。

中工長年經營成效不彰,股價長期在10元左右徘徊,但淨值卻遠高於股價。中工同時是中石化的大股東,持有中石化4.84%股權,而中石化不僅股價淨值比相較中工更低,更是並坐擁高雄亞灣區3.6萬坪、全台80萬坪土地的「資產潛力股」。

8月30日,沈慶京遭移送台北看守所羈押禁見,威京集團主席蒙難。一位林家宏好友指出:「那個時刻,Peter(林家宏)覺得時機已現,值得一拚!」

併購決心確立,林家宏將大任交付給大華建設董事長鄭斯聰,由其率領包含律師、股權投資遊說專家等人的虛擬併購小組。去年第四季起,併購團隊進行沙盤推演,確認具備併購成功條件。去年12月,林家弘點頭授權下,新設立堡新投資,由鄭斯聰擔任負責人,這間公司顯然是為併購而生……。

今年11月3日,堡新買進持股已經觸碰到《企業併購法》、《證券交易法》相關規定,單一股東持股超過10%必須申報的臨界線,證交所、公司會計部門都通知「該輸入上傳申報了」,寶佳有意併購中工的消息宛如平地一聲雷,轟然炸開。

11月4日,寶佳機構旗下的上市公司華建依規定上傳一則公告,包括堡新投資、寶佳機構副董事長林家宏、和築投資有限公司等15位自然人及法人,買入中工股票約18.3萬張,已持有中工約11.8%的股權,資金來源包括自有資金23.17億元及貸款約935萬元。寶佳併購團隊成員坦言,接下來仍將繼續加碼,增加持股。

寶佳集團能頻繁在資本市場攻城掠地,仰賴的是本業地產王國所累積的驚人財富。寶佳地產事業過去7年都雄踞推案王寶座。近10年來,寶佳推案量超過11萬戶,推案總金額破1兆元。

一位替林家宏管理資金投資的操盤人形容,獲利如潮浪湧入口袋:「錢就跟海波浪一樣一直進來,一直進來。」高達千億元的「銀彈庫」,是寶佳創辦人林陳海和林佳宏父子在資本市場叱吒風雲的本錢。

不過,一位寶佳重要成員透露「林家宏的投資風格比較偏向長期投資」,林家宏過去的入主案例,如2017年以個人身分收購皇普建設、2020年入主大華建設,都屬於「合意併購」,他並沒有在獲利後就拋棄或拉抬股價。

他投資的公司中如寶晶和電梯公司永佳捷,也充分授權專業經理人經營,他「管大不管小」,以經理人是否「說到做到」作為檢視標準。

該成員強調:「禿鷹是拿到企業後分割賣光,林家宏並不這樣做,比起禿鷹邏輯,他的投資邏輯比較接近巴菲特。」即使這次對中工出手絕非「合意併購」,也是以長期持有、而非短線炒作出發。

這次對決小沈,林家宏從短期到長期,早擘畫一套完整戰略。小沈落難之際,林家宏銳鷹搏兔,步步進逼,朝他的雄心前進,而中工超過16萬大小股東,也盯緊這攸關他們利益的一役。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周刊 1508 期謝謝!)

藍白擬停砍年金
10年多撥補3600億全民買單!
今周刊•撰文:林良昇

國民黨、民眾黨推動「反年改」修法,擬停止調降公教人員年金,力拼年底前完成三讀。公教年改絕不能開倒車,於此同時政府也應加速啟動空轉7年的勞保改革,才能消弭各職業間的對立。

「未來,年金破產將成為歷史名詞。」2018年6月,立法院完成所有軍公教年金改革修法的隔天,時任總統蔡英文發表談話,預告「每一個年輕的軍公教人員都確定領得到退休金的台灣,從現在已經展開了。」

這場具歷史意義的重大改革工程,上路短短7年多,許多逐年調整的方案尚未完全到位,如今卻在國會多數的在野黨主導下,面臨提前中斷危機。

恐讓退撫基金提早四年用罄

今年初,藍、白陣營在立院吹起「反年改」號角,先以調高警消退休所得替代率為序曲;11月初,再著手進行《公務人員退休資遣撫卹法》及《公立學校教職員退休資遣撫卹條例》修法,主要訴求「停砍公教年金」、「退休金調整機制變動」兩大面向。

目前草案已經通過委員會初審,將進入朝野協商階段,在藍白陣營高度共識下,預計12月完成三讀;國民黨立法院黨團總召傅?萁更預告,下一步,將針對軍人年改方案檢討。

在野陣營正逐步按照計畫,對蔡政府2018年推動的年金改革,進行全面反撲。

檢視提案內容,影響最大的莫過於「停止降低公教退休所得替代率」,此舉恐讓退撫基金提早3到4年用罄。

當年蔡政府的年改方案,是分10年逐年調降公教人員的所得替代率上限,共調降15%。以年資35年的公教人員為例,每月退休金計算公式為「本俸兩倍乘以75%」,自2018年起,每年調降1.5%,直到2029年降至60%為止。

若照藍白陣營訴求通過修法,所得替代率調降將提前畫上休止符,停留在2024年的67.5%,或是2025年的66%。

對照實際數額,銓敘部統計,2025年公教人員平均月退休所得超過5萬元,未來修法後,這筆數額不但不再調降,還會隨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上升。

銓敘部部長施能傑估算,若從2024年1月1日起停止調降退休所得,未來10年,政府得再多撥補3600億元,由全體納稅人買單。

事實上,年金改革是條漫漫長路,蔡政府2018年推動年改後,雖然讓退撫基金破產年限推遲,但未真正達到年金「永續」的目標,未來仍得持續改革。

據今年4月出爐的《退撫基金第九次精算報告》,2018年年改後,公務人員退撫基金及教育人員退撫基金,仍然會分別在2033年、2032年出現收支不足,並於2045年、2042年用罄。

少子女化嚴峻可能更早破產

由此可見,基金破產隱憂仍在眼前,此時未設法拓增財源,反倒要停砍年金,無疑是開倒車,讓財務缺口加速擴大。依照施能傑估算,若自2024年起停止調降,由於給付數額增多,公教人員退撫基金將分別提前至2041年、2039年用罄。

儘管在部分藍委眼中,再修法對整體財政衝擊不大,「只是提早4年破產」;但許多專家學者紛紛示警,質疑這波反年改的合理性。

政治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林佳和在2018年修法後,退休金也遭砍,但比起個人領多領少,他更關心年金的永續性和公平性。「不會有人嫌退休金太多,但這不是對未來世代、對歷史負責的態度,這是整體社會責任問題。」他語重心長說。

研究年金制度長達20多年的屏東科技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林宏陽則點出,精算報告是對未來數十年基金概況的評估,但台灣少子女化嚴峻,經濟不確定,難保破產年限不會比預期更早發生。

除了停砍年金,這次修法聚焦的另一個重點,是更動公教退休金的調整機制。

依現行機制,公教月退休金本來就會隨物價指數變動,當CPI成長率累積達正、負5%時進行調整,每四年也會定期檢討。然而,在野黨版本擬改為隨現職人員加薪調整,或當CPI達到2%、3%即調整,恐衍生諸多後遺症。

銓敘部示警,若公教退休金掛鉤現職人員待遇和CPI累進成長率一併調整,將對基金財務造成雙重負擔,甚至可能導致退休所得調到比現職人員薪水更高,會增加現職離退誘因,不利政府人力運用。

回頭看,在野黨提出的修法理由之一,是七年前的公教年改「砍太狠」;然而放眼國際,各國近年趨勢都是持續降低,少見反過來加碼退休福利。

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2023年統計,OECD國家平均退休毛所得替代率為42.3%,鄰近的日本、韓國分別為32.4%、31.2%,以福利國家著稱的瑞典替代率也僅49%。對照台灣,以年資30年的公教人員為例,即使按現行規畫,讓所得替代率於2029年降到52.5%,仍優於先進國家給付水準。

林宏陽指出,歐陸各國總生育率高於台灣,近年為因應高齡少子化社會,仍不斷下修所得替代率,如瑞典未來目標是砍到40%,而國際勞動組織的標準為45%;甚至部分國家將退休年齡後延至67歲至70歲,全方面為未來做打算。

然而,在野黨卻背道而馳,不但增加退撫基金支出,對於如何維持基金收支平衡,也僅喊出以政府預算撥補作為解方。

但撥補真的能解決問題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根據今年四月最新退撫基金精算報告,若要維持五十年不破產,政府每年要撥補公、教退撫基金共818億元。以2025年中央政府總預算來看,社福支出約為8千億元,若每年撥補金額相當於全國社福預算的一成,勢必排擠其他必要支出。更別說這份精算報告是以現況試算,若藍白版本修法通過,未來撥補數額又會攀升。就像蔡英文11月7日臉書發文所言,「只靠政府預算,救不了大家的退休金。」

勞保遲不改革成修法導火線

但平心而論,這波反年改修法的導火線之一,是蔡政府允諾完成軍公教年改後,持續推動勞保改革,卻空轉7年,至今僅以公務預算挹注基金;勞動部更曾喊出「撥補就是改革」,讓軍公教人員產生相對剝奪感,不滿改革大刀只砍向特定族群。如今,勞保年金潛藏負債已破13.5兆元,財務黑洞快速擴大,預計6年後破產,攸關上千萬勞工退休保障,更具改革急迫性。

既然民進黨面對藍白推動公教「反年改」修法,高分貝喊出「只靠撥補,不能解決問題」;那麼也應以相同標準,正視勞保財務的困境,持續蒙著眼睛逃避改革,只會讓公平性問題一再被凸顯,無助消弭各職業別間的衝突對立。

林佳和指出,現階段撥補勞保是不得已的手段,「但不可能永遠」,更何況撥補額度只會愈來愈大,「勞保不可能躲過被改革的命運」。

林宏陽也認同,不論軍公教、勞工的年金,改革都必須持續,「勞保改革早該啟動,這是執政黨該負的政治責任。」

公教年金未竟的改革之路,絕不該貿然喊停;與此同時,政府也要正視並盡速啟動勞保改革,才能真正兼顧職業間、世代間的正義。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周刊 1508 期 謝謝!)

本週好康快訊:

115年軍公教年終獎金入帳日出爐!「這類人」可領2.5個月…發放時間對象、標準一次看

普發一萬還有額外加碼!「這縣市」拍板多5000、最快發放時間出爐,各縣市進度一次看

擠走外商叩關台積電,材料群雄揭訣竅!台廠結盟急拓版圖,齊搶供應鏈在地化商機

鴻華傳買納智捷,看懂它們沒說的盤算!純電車n7銷量不如預期,合作困局待解

台達電、南亞科...AI供應鏈從電力到散熱全面開花!股市女王公開6檔口袋名單

生物科技的AI機會:人工智慧正在改變生技產業生態
在生物製藥產業中,企業正積極透過策略夥伴關係來獲取AI能力。根據安永資訊長意見調查(CIO Sentiment Survey),高達90%的生命科學產業資訊長表示,他們是透過合作夥伴取得運用AI的能力,由科技企業組成的新興生態系統已在生物製藥領域逐漸成形。

「恕我拒絕」英文怎麼說?
你知道要怎麼用英文拒絕別人嗎?每種說法有不同「禮貌等級」一起來看看我們整理的「拒絕工具箱」,涵蓋了委婉延遲、強烈拒絕以及更多種情境下最適合的拒絕說法!
 
本電子報著作權屬「今周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所有
若您對內容有任何建議,歡迎您來信與我們分享 ! 聯絡我們
電話:02-2581-6196轉207~210 地址:104台北市南京東路一段96號8樓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