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ve 互動英語報】內容生動且生活化,讓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成為最好的學習教材,並讓你輕鬆開口說英語! 【跟我學日語—高級報】每週文章介紹日本相關資訊,讓你不僅可認識日本,更可藉由閱讀文章來加深日文程度。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5/09/09 第224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農友好麻吉
從農場到麵包窯 張山豐烤出一條有機路
學校好好玩
讓大自然陪著孩子一起開心 大元國小的「自然」翻轉教育

 

cover
 
 
 

從農場到麵包窯
張山豐烤出一條有機路

文/白謙華;攝影/羅友辰;圖片提供/張山豐

 
張山豐新社風林小築農場1
台中新社農友張山豐將農產品結合窯烤麵包,走出自己的路。

從軟體工程師到全職的農夫,
張山豐花了八年時間在山上練功,
他在失敗與挫折中找到順應自然的懶人農法,
他在溫室種植香草、小麥、番茄等,
並且在老農舍旁自己蓋了一座麵包窯,
自家研磨麥粉,將自家栽種的蔬菜水果揉入麵糰,
把畢生得意之作,都濃縮在一個美味的麵包裡。

農友小檔案
農友:張山豐
代表農產:帝王芭樂、火龍果、芭蕉、番茄,窯烤麵包與果乾、果醋等農產加工品。
產區:台中新社風林小築農場
地址:台中市新社區福興里民裕32之3號(台21線5.9公里處)
連絡電話:0936-281-111、(04)2594-1212
網址:www.greentime.tw

沿著台21線蜿蜒行駛,從台中東勢進入與新社交界的山區,大約5.9公里處,路旁出現一枚小巧的木招牌,上頭有「風林小築」手寫體字,以及小麥穗與麵包彩繪裝飾。見來車停駐,農場狗兒熱情迎接,伴隨著主人張山豐的吆喝,卻是只聞聲響不見人影。原來農家躲藏在山路下的凹谷,必須從台21線旁的小岔路步行而下。在奶油、威力、妞妞幾隻領養的流浪犬活潑帶路下,磚瓦平房與溫室從躲藏的盛綠裡現身,現代桃花源就在這裡了。

 
張山豐新社風林小築農場2
農場裡的作物和野草共生,因為野草可以遮蔭、保濕土地,讓植物的根系舒服。

天擇淘汰不良物種

1969年出生的張山豐,畢業於國立台北工專(現已升格為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系。二十五歲退伍後,曾短暫在自行車公司擔任工程師與軟體工程師,二十六歲便自行創業專攻軟體服務,在中小企業蓬勃發展的年代,他是小有成就的公司老闆,更因專業經驗豐富,曾受邀到大學擔任講師。八年前,他有感工作過度侵蝕生活,長期日夜顛倒導致健康失調,也疏遠了渴望的家庭生活。在妻子許恩琳的全力支持下,他決定解散公司,轉行當農夫,就此開始他與有機生活的實驗。
風林小築農場占地1.5甲,原本是張山豐父親的果園,老父親直到八十三歲都還在務農,種植椪柑、柿子、梨子等果樹。一開始,他父親先給了他一小塊荒廢的土地試種。對務農毫無概念的張山豐,因為姐姐在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工作的關係,便試著接觸有機農法。

然而,這片土地幾十年來都是用慣行的方式操作,當張山豐決定恢復自然耕作時,卻是噩夢的開始。「第一年土地還殘留藥效,沒用藥的收成還不錯,第二年之後就整個走下坡了。」張山豐說,其實土地的能量已經衰敗了,果樹的根早就爛了,只不過是靠著農藥與肥料支撐活著,那狀態就像癌症末期的插管病人。當他試著恢復「正常」的栽種方式時,卻被大自然毫不留情的淘汰了。

 
張山豐新社風林小築農場3
張山豐順應自然的懶人農法,對人和環境都比較友善。

說服反對的聲音

看著兩百多棵果樹一株株消失,最後只剩下三棵,老父親十分不諒解。張山豐為了替自家農場找到新出路,他說服父親接受轉型,不再種植果樹。可是,橘子園不種橘子,那該種什麼?

他觀察,這塊土地在夏天很難種高麗菜、花菜或葉菜類,但冬天種的話又面臨價格崩盤,不是要付出高昂的時間與人力成本,就是要有認賠殺出的心理準備。為了減少市場與環境衝擊,他試著找出適地、適種的高經濟作物。靜下心來,仔細觀察周遭自然。張山豐發現,山裡頭的野生番茄和山蕉到處都是,不需要照顧就會自然冒出來,這不正好符合他想要的?

發現了這點,他便著手蓋溫室,發展精緻農業。張山豐沿著山坳闢建的農場,因坡陡關係,數十棟溫室只能利用有限的平坦土地興建,每棟的面積有大有小,位置相當分散。像這樣的配置,一般人通常會覺得管理不易,但是張山豐卻認為十分適合他「有機栽培、多樣少量、重點加工」的農法。他在溫室內種植番茄、小麥、薰衣草等單價較高的經濟作物,這些作物的產量雖然不如過去橘子園,但是單價卻遠高於橘子,加上錯開紅海競爭,不會有賣不出去的疑慮。隨著穩定生產,農場總收入達到過去的水準,一直抱持反對聲浪的父親,終於漸漸理解張山豐的作為。

 
張山豐新社風林小築農場4
農場溫室中培育的小麥,是自製麵包的原料之一。

順應自然的懶人農法

園子裡的作物和野草共生,張山豐幾乎不太除草。他說,野草並非都不好,野草可以遮蔭、保濕土地,讓植物的根系舒服。例如,他在溫室外的露地農場種植帝王芭樂,主要管理都靠修枝疏果,而地上的草幾乎是不太除的,如果草太短,園相看起來雖然很乾淨,但是夏天太陽直曬到地面,植物的根部也會像人一樣曬傷、不舒服,結出來的果實反倒不如預期。

張山豐的農場經營想法,除了考量自然環境,也站在人力條件來思考。與其汲汲營營計較那草如何生長,他順應自然的栽種方式更符合人力精簡的小農場。「我這是懶人農法!」他笑著說。

除此之外,張山豐善用「輪作法」,減少作物病害傳染。例如栽種番茄的溫室,第二期就輪作小麥,這成了農場最大的特色。在大雅小麥剛開始推廣時,張山豐注意到小麥適合冷旱氣候,於是嘗試在山裡種植。而這一種讓他種出了興趣,他發現小麥與番茄這兩種不同科的作物輪種後,可以減少病害傳染,而且小麥磨出的麵粉,還是製作餅乾與麵包的重要材料。他決定投入研究,沒想到這一玩,還玩出了一座麵包窯來。

 
張山豐新社風林小築農場5
張山豐將自家栽種的水果製成果醋販售。

讓農產經濟價值加成

為了克服供需不平衡造成的農損,張山豐參加農糧署「企業化經營計畫」,由政府提供三分之一的金額補助購買乾燥機、烘焙爐、冷藏冰箱等設備,加上早期自費購買的蒸餾器,這些都成了他研究農產品開發的得力助手。

他憑著一股興趣,自學各種加工技術,將自家栽種的水果製作成果醬、果乾,將薰衣草製成天然純露,而農場小量生產的各種水果,如楊梅、水蜜桃、紅肉李、樹葡萄等,則醃漬成一桶桶的天然醋,這些都可以再製成果醋或酵素等販售。

數年前,張山豐發現台灣有人用歐洲傳統的羅馬窯來烤麵包,他便靠著國外網站的分享資訊,自己動手蓋了一座。花了三個月蓋好羅馬窯後,張山豐甚至從德國進口一台小型的磨麥機,將溫室採收的小麥磨成麵粉,添加在自己培育的老麵糰裡,並融合農場各種作物,研發出番茄乾、香蕉紅心芭樂、南瓜枸杞、火龍果乾、洛神花、芭蕉核桃等各種口味的健康麵包,讓產地到餐桌的低碳飲食能在農場裡落實,同時也豐富了農業的生活與樂趣。

除此之外,張山豐還發揮擅長的軟體設計專業,為農場建置網頁,在網路上銷售自製農產品,讓務農、生活、經濟達到平衡。

 
張山豐新社風林小築農場7
自己蓋的麵包窯是張山豐的得意之作,工法全是上網學習來的。

不計較得失更自在

來到山坡邊的果園,約莫兩分地大小的農地種了幾百棵芭蕉樹。張山豐說:「這是媽媽送給我的禮物。」他回想起上山務農的第三年,園裡的橘子樹幾乎都快死光了,媽媽不忍他受到打擊,就買了兩棵芭蕉樹送他。「父親在這裡開山種稻後,就是靠滿山的香蕉賺錢養家,媽媽或許是想到這裡適合香蕉生長,所以才送我的吧。」抬頭看著茂密生長的芭蕉園,這樹影總令張山豐憶及這段往事,媽媽溫柔卻高大的守候,就像這芭蕉樹一樣,頂著天、抓著地。

張山豐指著這片山頭說,張家從日治時期就在這裡開墾務農,小時候他從這裡走5公里到山下的大林國小上學,沿路上都是親戚的果園,一點都不無聊。「可是,這裡的農業正在凋零,現在山上的人家已不到五戶。」張山豐感歎,數年前興起的青年返鄉從農潮,大多數做了二、三年後,等熱度一退又回到城市裡。

「很多朋友都好奇,大部分青年從農都撐不久,很少像我這樣做了八年,而且還愈做愈開心。」談及讓務農、生活、經濟達到平衡的心法,張山豐表示,首先要挑選能夠負擔的農作,再者就是不要盲目追逐利潤,要把生活品質放在第一要務。

因為張山豐採用有機農法,山上的鳥相極好,也極野。他提起有一年把麥子種在露地,到了收成時,被吃到一粒麥子都不剩。很多人問他:「不會覺得很生氣嗎?」他回答:「不會啊,因為我拍到了很多漂亮的鳥照片!」對張山豐來說,務農的得失,可不是用表面金錢可以計算的呢!

 
張山豐新社風林小築農場6
張山豐採用有機農法,山上的鳥相極好,也極野。

什麼是「有機農業」?

1924年德國人Dr. Rudolf Steiner首先提倡農作物有機栽培法,根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的定義:「有機農業是遵守自然資源循環永續利用原則,不允許使用化學合成物質,強調水土資源保育與生態平衡之管理系統,並達到生產自然安全農產品目標之農業。」以張山豐為例,他少量施以有機肥、石灰或蘇力菌,大部分靠著麵包窯的木炭或灰燼做肥料,讓過酸的土壤漸漸恢復,如今pH值約在6.5左右,已是相當健康的狀態。

TOP

 
 
 

讓大自然陪著孩子一起開心
大元國小的「自然」翻轉教育

文/葉佳慧;攝影/游家桓;照片提供/陳信有

 
大元國小的「自然」翻轉教育1
校園樹下掉落的南美假櫻桃,是學生們解饞的點心。

孩子們站在樹下跳著、揮舞著,把落了一地的南美假櫻桃,踩出樹蔭下的一整片甜味;
僅僅是一顆小小的紅色果實,卻讓孩子們玩得超起勁,彷彿此刻的他們,品嘗了世界上最了不起的大餐……

學校裡的生態池可能跟大家想像的不一樣喔!」陳信有老師走進生態池的木頭柵門,說了這句話,先為我們先打了一劑「預防針」。

微型革命 校園綠色方舟

早就習慣現代生活的都市人,即使聽到生態兩個字,最熟悉的場景,恐怕是人工維護過的公園與社區綠地。然而在台中市大里區的大元國小,卻有一群熱衷教育、熱愛自然的老師們,不但善用學校周遭的生態資源,更樂於把自然生態的「野」,注入教學課程的編排,讓孩子透過身處的環境,了解自然界的活力與生機,從而感受環境關懷的重要,並因為雙重結合美感教育與生態理念,使得大元國小進入了全台百大特色小學之列。

位於大里的大元國小,是一個校史年輕的都會型國小,因為創校校長的音樂背景,在普遍重視學科教育的社會價值中,大元國小仍堅持以「藝術人文」為教育主軸。四年前,不但擁有台中市少數的國小美術班,更持續聘任具美術專業背景的老師擔任教職,歷年來帶領不少孩子,持續走向他們的藝術之路。

 
大元國小的「自然」翻轉教育2
學生觀察自然後,在木板上完成比身高還高的鍬形蟲彩繪,這是美術班最難忘的畢業作品。

今年的美術畢業班導師陳信有,非但擁有美術系畢業的專業素養,更樂於發揮他對教育的熱誠,在大元國小任教十三年來,與志同道合的同校老師「跨界」玩很大,不但利用校園空地,打造出與社區環境共生共榮的生態池,並陸續完成多肉植物園、幸福菜園、水生植物池、落葉堆肥區等教學場域,透過環境的營造,期待讓孩子因為懂得對自然萬物的尊重,進而與美好的生命訊息相遇。

生態奧祕 環環相扣

或許是因為成長自嘉義鄉間,陳信有老師對自然界所傳遞的訊息一點也不陌生,更不會排斥;當初他因為發現大元國小就位在大里溪與旱溪交界處,豐富的生態給了他發想的開端,於是便向學校爭取校園空地,期待藉由在地生態復育,一方面回饋社區友善的環境,一方面能給孩子們珍貴的第一現場生態與生命教育。

「一開始當然什麼都不會,可是上網可以找資料,還有很多同好前輩可以問呀!」一股傻勁,讓陳信有老師開始與學校的老師、校工,甚至是熱心的家長,自己挖土動工,自己鋪防水布,引進水源,找來台灣原生種動、植物,繁衍具體而微的小型生態圈。

 
大元國小的「自然」翻轉教育3
校園裡生態豐富,連黑冠麻鷺都選擇在此落腳。

自然生態就是如此奧妙,雖然平時一點也不引人注目,但卻能在被遺忘的隙縫中,蓬勃出昂然生存的鬥志。於是,大元國小的蝴蝶、蜜蜂來了、果樹開花了,甚至水池裡的魚種也愈來愈多元,十年來,師生靠著自己的微小力量,先後在學校完成生態池營造、蝴蝶園營造、幸福菜園、水生植物池、落葉堆肥區、台灣原生魚保護站、多肉植物區等動植物棲地,光是在校園內就記錄有蝴蝶三十二種、蛙類四種、細蟌四種、台灣原生魚七種、鳥類十五種等,2014年更在校園裡發現鳳頭蒼鷹的蹤跡,簡直讓孩子們樂壞了!

當學校成了生態樂園,這裡也就成為全校師生再理想不過的自然教室。蝴蝶的生命歷程,孩子們從旁觀者的角度全程參與,蜜蜂與植物不同物種間的奧妙關聯,也能透過年年變化的植物園,找到生態平衡的蛛絲馬跡,發現原來生態的消失與聯結,是如此巧妙的環環相扣。

美感培養 來自生活觀察

因為一群自稱傻瓜的老師,讓大元國小有了最自豪的校園自然生態,讓全校孩子們能有最完整切身的美感教育,此後更由於美術班的成立,讓陳信有老師帶領這批未來的藝術種子人才,用陶燒技術將植物拓印砌磚,成為美化校園的一部分。

他們曾經利用樹枝、葉子、泥土等素材,以大地為畫紙,用拼湊方式完成創作,或者為了加強學生對台灣原生魚的認識,利用蝦籠調查學校復育的台灣原生魚,最後裁切學校廢棄的課桌椅,讓學生彩繪,製做原生魚木刻版,打造全校都能欣賞閱讀的原生魚學習走廊。所有大元國小的學生們,在師長與自然環境的耳濡目染下,透過親身的參與投注,打開敏銳的五感觀察與學習,更從中察覺更微細的四季更迭,感受萬物生態無法言傳的自然奧祕。

 
大元國小的「自然」翻轉教育4
陳信有老師對教學充滿熱情,是美術班重要的靈魂人物。

陳信有老師搬出幾片比身高還高的南洋杉創作,上頭繪滿各式各樣的鍬形蟲;「我會讓每年的準畢業生一起從事一件大型創作,不但象徵著階段學習的成果,也等同是一場畢業展,而這些作品將會留存在學校中,成為學生、學校以及國小生活的回憶連結。」陳信有老師說,根據文獻上的記載,台灣共有五十四種鍬形蟲,於是他將全班二十四個學生分為六組,每組刻製九種台灣鍬形蟲,並以鍬形蟲喜愛的棲息樹種,例如:構樹、青剛櫟、栓皮櫟、柑橘、烏臼、食茱萸等為背景,而學生為了在畢業作品裡有最好表現,就會更積極投入的找資料、觀察,以及和同學互相討論與觀摩,自主學習的效果,絕對比老師或家長在後方督促來得更深刻,也更有成效。

自然保育 也是生命教育

友善的生態環境,雖形塑了大元國小與大自然共榮的校園氣息,但現實的校園安全衛生管理,卻也考驗了師生的智慧。例如,水源充沛勢必吸引蚊蟲棲息,放假期間也常有校外人士在生態池放生,造成外來物種強勢入侵,生態平衡破壞等問題。不過,陳信有老師認為,事情本就有一體兩面,在合理的範圍內,他們會加強防蚊、除草等工作,而生態破壞的問題,其實也正是給學生們機會教育的時刻,讓孩子學習思辨的能力,唯有如此,生態保育才不會只是紙上談兵的「學問」,而是透過從小的扎根,親身的體悟,進而走向身體力行的生態關懷者。

 
大元國小的「自然」翻轉教育5
大元國小的校園變成生態樂園,更成了全校師生的自然教室。

6月,是畢業班孩子最輕鬆的一段時光,即將畢業的他們,已經確認國中的升學方向,終於有了喘口氣的機會;陳信有老師利用這難得的空檔,招呼孩子,讓他們到樹下摘取南美假櫻桃解解饞。孩子們一聽,全都忍不住興奮雀躍,解開暫時的約束,嘰嘰喳喳忍不住跟陌生的訪客分享:「有時候老師讓我們摘自己種的菜回家,跟家裡的人一起吃,我覺得特別好吃!」、「你今天去植物園的時候有沒有看到蒼鷹?我們學校有蒼鷹喔!」、「如果老師可以天天讓我們來摘果子就好了……」陳信有老師忍不住跟著一起笑了,因為他始終知道,孩子本來就是最容易開心的一群,只要當大人的我們,能夠永遠堅持再多付出一點點,孩子就會回饋給你數倍難以計算的熱情!

大元國小小檔案
地址:台中市大里區現岱路60號
成立時間:1996年
學生人數:1,037人
學校特色:2006年台中縣閱讀博覽會特優獎、2008年教育部評定為「國中小落實藝術與人文素養指標」績優標竿學校、2009年商業周刊報導全國百大「夯」小學、2012年教育部教學卓越銀質獎。

TOP

 
  完整文章請見:《臺中好生活》九月號NO.8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