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奇巴克童書魔法盒】讓父母瞭解孩子思考與美感的「天賦」,陪孩子一起快樂閱讀、創意思考! 【寂天英語學習充電報】提供英語會話及實用句型,讓你脫口說出流利英語,不再「看的懂」卻「說不出口」!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臺中好生活電子報
2016/12/07 第305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封面故事
淨化都市的綠色水脈
新盛綠川營造優質水岸
在地青年的熱血召喚
綠川工坊用淨川為環境請命

 

 
 
 
 
流經台中舊市區起源地的綠川,曾經如京都鴨川般美麗。

淨化都市的綠色水脈
新盛綠川營造優質水岸

文/葉亞薇;攝影/余如季、蔡世豪、澄攝影;圖片提供/台中市政府水利局

流經台中舊市區起源地的綠川,曾經如京都鴨川般美麗。但隨著都市發展,卻因長年大量生活汙水排入,讓人不敢靠近。現在市府要透過水質改善三部曲,營造親水的水岸廊道,再現綠川榮景。

百年前,這條綿延台中中區的河川被截彎取直,開始發揮防洪的民生效益,其綠映青翠的河岸,曾被比喻為京都的鴨川,還讓它有了美麗的名字──「綠川」。沉寂沒落數十載後,透過綠川整治計畫,它將再現城區繁盛的榮景之美。

原名「新盛溪」的綠川,是台中市中心四條主要河川之一,與柳川、梅川、麻園頭溪並列其名。綠川流經台中盆地形成低窪平原,成為市民群居之地,也是台中市的人文發源地。日治時期,為使居民不再河川洪害之苦,並配合縱貫鐵路施工及台中驛(今舊台中車站)的設立,於是將新盛溪河道截彎取直,呈現今日東北往西南流向的面貌。

台中市政府水利局副總工程司林豊雄表示,日治時期的台中市規畫,是以日本京都為藍本,而綠川的規畫即以京都鴨川為設計想像。國民政府遷台時,為了安頓大量移住人口,砍除綠川旁的柳樹,蓋起相當靠近河岸的吊腳樓。傍水而居的人口密集,來自家庭洗碗、洗衣等生活廢水直接流向綠川,逐漸超過水流負荷、造成汙染;加上市集、屠宰場、加工業的興起,排放的汙水愈發濃臭,綠川水質丕變,成了一條漂浮垃圾、氣味異常的臭水溝──這也是數十年來台中人對綠川的記憶與印象。

 
1950年代,綠川沿岸出現因時代背景而搭蓋的吊腳樓;1970年代,政府為維護都市景觀陸續拆除,最後三十九戶在2010年拆除完畢,吊腳樓正式走入歷史。(攝影/余如季)

改造綠川三部曲

為提升台中市綠川水體品質,達到水質清、環境美,並活化水岸閒置空間,維護生態環境,提高市民生活品質,台中市府推動「新盛綠川水岸廊道計畫」,呼應市長林佳龍提出「舊城再生從河川開始」的主張。整體計畫內容包含汙水截流、旱溪引流、現地處理及環境營造,在確保防洪排水的目標下,更積極對水路空間進行多元化利用,希望創造新型態的都市生活空間,拉近河川與市民的距離。

林豊雄指出,改造綠川,首要考量為水質改善策略及防洪需求,水質改善需從源頭開始處理,好的水質才能營造優質的水岸景觀,而水質改善策略的規畫分為三部曲進行。不同於一般工業廢水的汙染源,綠川的問題在家庭廢水直接進入河川,因此,首先辦理綠川中上游(民權路以北)鄰近區域的晴天汙水截流工程,將排入綠川的家庭汙水以截流導槽或截流井截走汙水,已於今年7月開工。事實上,該區汙水下水道建設已於設計階段,在汙水用戶接管尚未普及前,截流可提早改善綠川的水質。

綠川早期為灌溉溝渠,後因都市計畫被截走水源,二部曲主要藉由旱溪引流引進部分清水水源,讓綠川有常流水通過;另將家庭汙水採「礫間現地處理」進行汙水淨化作業,透過礫間微生物吃掉汙水的有機物,過濾出較乾淨的水。此一工程已於今年11月中旬動工。

最後的三部曲,則是移除加蓋段,再進行整體河岸(雙十路至民權路段)的環境改善,並採用複式箱涵做法,以兼顧防洪及景觀的需求。10月23日進行綠川開工典禮,11月正式圍籬。

總體三部曲工程預計2018年初完工,其間同步推動「中區再生綠川願景培力計畫」、「綠川水環境新生公眾參與培力深耕計畫」,推出多場學堂、工作坊和專案活動等,提供讓民眾發聲及聆聽在地需求的平台,希望讓綠川的未來更貼近市民的想像。

 
綠川曾經歷多次美化運動,廣植樹木,如今沿岸盡是滿眼綠意。

好水質讓綠川更親民

鄰近綠川,今年剛開幕的「新盛橋行旅」是一家小而美的飯店,五位共同創辦人都參與過淨川活動,對綠川的未來有很深的期許。負責人朱盈臣表示,綠川整治期,交通站牌與路線配合大調動,市府特別提早通報商家、串聯里長資源,商家很樂意為通勤族和旅客扮演指引說明的角色。創辦人之一林裕翔指出,淨川活動可以讓市民懂得愛惜河川、減少汙染與垃圾源,許多人真正下水參與淨川後,發現綠川並沒有想像中的髒,但其水質汙染程度卻不能讓民眾親水,期待未來的綠川能有好水質,讓每個家庭都能親近。

每年入春,綠川旁的洋紅風鈴木總是展現夢幻詩意,未來整治完工後,市府將恢復綠川自然生態的水路空間,讓民眾可以透過行走人文步道、自行車道及綠色載具等,拜訪東協廣場前的親水廣場、宮原眼科前的綠景花園,以及中山綠橋及復刻櫻橋遺跡等歷史建築,見證綠川的今昔人文。

TOP

 
 
 
 
他們許下乾淨的河川夢,希望改變穿城之水的宿命,讓綠川再生。

在地青年的熱血召喚
綠川工坊用淨川為環境請命

文/葉亞薇;攝影/澄攝影;圖片提供/綠川工坊

一趟綠川小旅行,讓一群素不相識的年輕人,開始為居住的環境請命。他們許下乾淨的河川夢,希望改變穿城之水的宿命,讓綠川再生。

這天晚上,一群從事各行各業的六、七年級生,在台中市民族路教會聚會,氣氛熱烈。這是「綠川工坊」的例行會議,每周一晚間固定舉行,也歡迎有興趣的朋友旁聽、討論。

2014年,共同工作空間「好伴」舉行「生活在舊城的30天」活動,關心生態的國小老師陳建輝帶領「綠川小旅行」活動,讓參與的年輕人開始關心家鄉。「以前經過綠川,覺得是條臭水溝,尤其在第一廣場前,不好的氣味讓人只想快步走過。」當時的參與者、現在是綠川工坊共同說書人小編P的余品萱回憶,綠川小旅行讓人靜下心,感受綠川的生命力,觀察這條河川的美麗與哀愁。一趟小旅行引起大迴響,大夥積極討論想找出改善綠川的辦法,這才發現汙水下水道、用戶接管問題才是關鍵。

這個無法立刻解決的大議題,促使陳建輝、余品萱、黃瑞成、劉曜寬等人決定組織起來,以業餘身分投入綠川的淨川行動,2014年9月14日「綠川工坊」誕生,並以「綠川漫漫」作為臉書粉絲頁的名稱,希望招募更多關心綠川與環境的朋友共同參與。「綠川整治問題的根源出在汙水下水道,全台中的汙水下水道覆蓋率不到兩成,但下水道問題過於複雜,所以我們決議從淨川開始做起。」余品萱補充。

 
親自參與淨川活動後,才發現看似美麗的母親之河,流動的竟是家庭廢水和垃圾。

從淨川開始關懷環境

「建輝是國小自然老師,擁有豐富的生態知識,除了點出綠川的問題在民生廢水外,他更是位實踐家,啟發我們起身動手去解決這個問題的動力。工坊在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中遇到不少困難,例如一開始我們這群『烏合之眾』連開會都很沒效率,後來不斷進化,從組織開會、辦理活動,到學習利用淨川活動把淨化水質的觀念傳達給民眾。」目前擔任綠川工坊召集人的黃瑞成說,綠川工坊成員的專業,包括文史資料收集、在地人文采風的自我加強,都是組織運作的基本要務。

2014年10月,綠川工坊第一次發起淨川活動,原本定位為內部為主的實驗活動,沒想到在臉書公布後,意外招來許多參與者加入。「當時綠川工坊只有雨鞋裝備,因此第一次淨川在岸上觀察的人多、下水的人少。」劉曜寬笑說,當時有成員把綠川的水裝回去養綠豆,沒想到綠豆芽長得超好,可見家庭廢水不致危害陸地植物,不過,高濃度的氮、磷會造成河川優養化,使得生物難以在河川中生存。

初次參加淨川就加入工坊、家住太平區的賴苡菁說,小時候父親開車帶家人來中區吃肉羹,總會繞著「臭水溝」找停車位,後來中區沒落、淡出她的生活,而今重新回到綠川,很想為它做點什麼,就像追憶童年的美好。

「只要淨過一次川,你就不敢再亂丟垃圾了!」劉曜寬補充說,能出門自備水壺、環保餐具、不用一次性的器皿,並且關心清潔劑的使用、減少垃圾產生等,這些擴大的淨川概念,其實都是關懷環境的表現。

 
參與淨川活動成員合影

水質改善比水岸景觀重要

身處中區的民族路長老教會與綠川工坊互為夥伴,將近兩年的時間,配合工坊共同宣導住戶後巷接管,致力改善綠川的水質,而教會執事穆思維是主要關鍵。2015年7月,首次與綠川工坊合辦「暑期兒童環保體驗營」,教導小朋友以天然果皮製作清潔劑,並引導孩子反思河川的益處及人為汙染,以遊戲闖關帶孩子認識綠川的文史、生態,並實地淨川。同年9月20日,長老教會台中中會與綠川工坊合作,由工坊夥伴帶領將近兩百位教友,以行動讓週遭的居民看見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民族路教會陳伯源與耿明德兩位牧師不僅鼓勵教友參與工坊的淨川活動,還提供場地,協助募集淨川工具,因為「教會經歷中區的豐盛,更期許中區和綠川恢復過往的美麗。」

礙於人力,綠川工坊無法定期舉辦活動,每場活動招募人次也有限,但透過淨川、演講分享、市集擺攤及外部邀約,不斷對外傳達清楚的理念和目標。在綠川開蓋工程啟動之際,他們一再重申「水質改善比水岸景觀更重要」的訴求,「『用戶接管』也許要二十年才能完成,卻是改善綠川水質的根本解決之道。」他們自許持續扮演民眾與政府之間的平台,向民眾推廣觀念,也監督政府。

TOP

 
  完整文章請見:《臺中好生活》十二月號NO.22  
     
訊息公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