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日劇、韓劇…選擇那麼多,要選哪一部?聽部落客怎麼說─最精選的部落客影劇評論就在【影劇大好評】! 網路時代,部落格是最佳發聲的平台。從【部落客名嘴】電子報非大眾媒體的角度,看個人媒體如何發揮影響力!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7/10/10 第 666 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本期主題 •膝蓋退化年齡下降 該不該換膝關節?
   
 
膝蓋退化年齡下降 該不該換膝關節?
文/鍾碧芳
 

高齡化社會到來,讓膝關節退化患者接受人工關節置換的比例逐年升高。根據衛生福利部的統計,2015年關節手術執行約4.8萬件;實際上,還有許多中老年人正面臨是否要置換人工關節的抉擇,憂心的是,不外乎擔心手術的安全性,也害怕術後膝蓋疼痛更難耐!

3種情況必須置換人工膝關節

臨床常見的膝關節炎,就屬退化性關節炎了!何時是膝關節炎最佳的開刀時機,其實沒有明確的標準答案。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外傷骨科主任葉文凌指出,臨床上認為需要開刀通常有下列3種情況:

1 已經痛到無法行走,而且接受保守治療如吃藥、打針、復健等,都沒有明顯好轉現象,可能必須置換人工膝關節才能改善。

2 從X光片顯示,關節軟骨已磨損嚴重,甚至出現關節外觀嚴重變形,如膝蓋腫大、有骨刺等,通常會建議可進行手術置換人工膝關節。

3 從X光片觀察,已經到了第五期時,就一定要置換人工關節,但不表示第三、四期患者一定得堅持不動手術,若是疼痛已經超乎忍受,嚴重影響日常生活與行動,其他治療方法效果又不大時,也會建議動手術。

最好60歲以上再開刀換關節

置換人工關節時,年齡也會是一大考量嗎?葉文凌認為,目前人工關節的材質與效果仍有局限,離真正符合人體的生物力學還有一段差距,無法做到客制化的程度。依據美國骨科醫學會統計,人工關節的5年平均殘存率為94∼96%、10年約90%,只要遵循醫囑好好保養,一般可有5至10年的殘存率。「通常會建議患者60歲以上再做更換,若萬不得已時,也必須等到55歲再動手術,如此一來,第一次手術後若鬆脫,第二次手術還可以有5到10年的使用時間。」

年齡大的患者也能開刀嗎?葉文凌認為,年齡不是問題,只要患者本身的麻醉風險不大,上了年紀仍然可以動關節炎手術。臨床上就曾遇過85歲的阿嬤希望動手術,但評估年齡過大而暫緩,但該名患者到了93歲時又來門診要求手術,「阿嬤在動完手術後,最近又來看診,如今已經98歲了。」他笑著說。

中山醫院骨科主任吳濬哲也說,在自己的門診中,90歲以上的老人動手術比比皆是,且因現在的手術方式選擇性多,與傳統手術相比較,相對安全、手術時間短、復原快,通常術後隔天就可返家,且不用輸血,有些患者甚至隔週就能上球場打高爾夫球。

葉文凌指出,如果膝關節只有疼痛,從X光上看不出明顯變化,大部分患者只要控制體重、訓練核心肌群、大腿肌群、改善柔軟度,就能得到很大的改善。先決條件,必須處理並控制先天性疾病與外傷情形如十字韌帶受傷、半月板受傷或軟骨傷害等,只要把這些危險因子去除,日後退化性關節炎出現的時間點,或許就能延後。

3種膝關節置換手術比一比

手術治療的方式,除了全膝關節置換,也有部分膝關節置換(單一關節面置換),可選擇採行傳統手術、微創手術或是機器人手臂來進行關節置換。

1 傳統手術→傷口大、復原期長

傳統全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必須全部切除股骨與脛骨兩側,再將合金零件貼合,中間放一片壓克力材料組件做為滑動表面,傷口大、復原期也長。

2 微創手術→傷口小、復原快

葉文凌指出,如今的人工關節手術多採微創手術,隔天就可出院,侵襲性小,不破壞肌肉組織,且術後復原也快,根據長庚醫院所做的大規模統計,滿意度約95%。

3 機器人手臂置換術→更精準安全

近年來,微創手術盛行,還可透過機器人手臂膝關節置換術,直接更換單側或全側,不會傷害韌帶及週邊神經組織,只需磨除受損的關節組織,可大幅降低膝蓋破壞的程度。

一年來,已經執行超過180例機器人手臂膝關節置換手術的吳濬哲指出,臨床發現有2/3的患者膝關節只有內側有問題,但傳統手術必須全部鋸除,且通常只可使用10年左右,復健期長達3個月,就像汽車輪胎一樣,久了仍會磨損,10年後仍需換墊片。因此,透過機器人手臂關節置換術,可以很精準磨除關節受損部位,手術更安全,也縮短了恢復期。

如今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已是一種很安全的手術,且技術也很成熟,葉文凌認為,對於遠期療效而言,患者在置換人工關節後,症狀都可得明顯的改善,不僅疼痛感減輕,從事日常活動的能力也可恢復。因此,與其抉擇是否動刀,不如想想自己對功能的需求為何,才能得到最好的答案。

女性是關節炎的高危險族群?

根據美國骨科醫學會統計,接受人工膝關節置換的患者有2/3是女性,從長庚醫院的臨床患者來看,女男比例約二比一。葉文凌說,屬於遺傳基因的原發性關節炎以女性居多,原因與生理結構及生活習慣息息相關,女性的髕骨面積較男性小,相對承受的重量也大;再加上女性停經後,荷爾蒙分泌減少,軟骨的代謝快,更容易出現膝關節病變。

況且,女性比較缺乏運動,肌肉無法負荷膝關節,也因此容易磨損軟骨;再者,女性X型腿比男性多兩度,且中年後容易肥胖,日積月累磨損下,會影響蹲或上下樓梯髕骨關節的負荷,因此,很早就會併發髕骨關節的退化性關節炎。

哪些人不適合更換人工關節?

不是所有人都適合換人工關節,葉文凌指出,若患者屬於糖尿病、腎臟病、免疫功能不好、心臟病、骨質疏鬆等高危險族群,或長期使用類固醇如紅斑性狼瘡患者,感染率會比一般人高,通常不建議開刀。

什麼是機器人手臂置換術?

透過機器人手臂膝關節置換手術的方式,是在術前利用電腦輔助3D模擬,在手術中利用導航確認,手術的精準度高,且只要將受損的關節磨除即可,可保留好的關節、韌帶及週邊神經組織,即使是處理難度較高的髕骨骨關節面,也能精確磨除受損部位,大幅提升手術安全性,更可縮短患者的恢復期,甚至不需要復健,手術當天就能像正常人般行動自如,關節活動度也不受限制。

【完整內容請見《常春月刊》415期;訂閱常春月刊電子雜誌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