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史前館電子報】有考古學家帶你進入時光隧道,讓你更認識臺灣豐富史前文化、原住民文化與自然史。 房地產買賣不是一朝一夕的簡單課題,快訂閱【好宅生活家】幫助您了解房市脈動,打造快樂家庭!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5/10/09 第935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本期主題 誰會冠狀動脈粥狀硬化?
新書上架 冠狀動脈心臟病和健康促進
 
     
誰會冠狀動脈粥狀硬化?
聯安診所心臟內科主任 施奕仲《健康世界》
在心臟疾病當中,冠狀動脈粥狀硬化是最常見且危險的一種。它的可怕之處在於早期往往沒有明顯症狀,但一旦血管被斑塊或血栓瞬間堵住,就可能演變成急性心肌梗塞,甚至造成猝死。臨床上就曾出現過一名28歲的年輕患者,身形纖瘦,卻因為家族遺傳的高膽固醇問題,突發心肌梗塞,最後在緊急接受心導管手術成功救回一命。這樣的案例也提醒我們:心血管疾病並非年長或肥胖者的專利。

而追根究柢,現代人的生活方式仍是推動心血管病變的最大推手。久坐少動、外食偏油偏鹹,讓血壓、血糖、血脂逐步升高,形成所謂「三高」;再加上熬夜滑手機、壓力過大、睡眠不足、自律神經長期失調、血管提早老化等。換言之,少動、多吃、壓力大,就是冠狀動脈粥狀硬化加速找上門的三大元兇。

冠狀動脈粥狀硬化怎麼形成? 誰要特別小心?

冠狀動脈粥狀硬化是一連串看不見的變化。飲食不當、壓力大、休息不足,都可能讓身體長期處於「高氧化壓力」狀態;若再加上抗氧化營養素(如維生素C、E)、Omega-3脂肪酸,或是葉酸、B群不足,血管內皮就更容易受損。此時過量的壞膽固醇便容易鑽進受傷的血管內皮,逐漸累積成斑塊,使血管變窄、變硬。

特別要注意的是,冠狀動脈就像是爬在心臟表面的一圈「生命管路」,專門供應心臟這顆馬達的營養與氧氣。它分成左前降支、左迴旋支,以及右冠狀動脈三條主要血管,如果其中任何一條被堵住,就等於心臟三分之一的區域瞬間失去血液供應,這就是急性心肌梗塞。

冠狀動脈粥狀硬化高風險族群包括:

年齡:男性45歲以上,女性55歲或停經後(雌激素保護作用消失)。

代謝症候群:腰圍過粗(內臟脂肪過多)、高血壓或高血壓前期、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HDL偏低、三酸甘油脂過高。

高膽固醇血症:LDL過高或LDL品質不佳(sdLDL、oxLDL或L5過高),或是有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年輕也可能發病。

生活型態:久坐不動、長期壓力與失眠或抽菸。

臨床上,冠狀動脈粥狀硬化在早期幾乎沒有症狀,當血管狹窄只有20–30%時是難以察覺。真正危險的是「不穩定的斑塊」破裂,可能瞬間誘發血栓,把血管完全堵死。少數患者會提早出現運動耐受度下降、胸悶或胸痛等症狀,這些都應視為警訊,及早檢查。

檢測能提早預警 輔助療法減輕負擔

血管的變化平常看不見,但醫學檢查就像一盞盞「警示燈」,能在出事之前提醒我們。不同的檢查各有功能,從基礎到進階,幫助高風險族群提早掌握血管狀況:

運動心電圖:讓心跳加速到每分鐘150下以上,觀察心臟在高需求時是否出現供氧不足。

冠狀動脈鈣化指數(CT):檢測血管斑塊的「鈣化」程度。分數超過100是中度動脈硬粥狀硬化斑塊,400分以上為重度,1000分以上則是極重度。中度以上即屬於高風險。

心臟電腦斷層血管攝影(CTA):非侵入檢查,可清楚看到血管狹窄的位置與比例,常作為心導管治療前的重要依據之一。

至於治療,除了大家熟悉的支架和繞道手術,近年也多了一個溫和選項——EECP體外反搏治療。它的原理是利用氣囊在下肢反覆擠壓,幫助血液往心臟回流,進而訓練出更多「側支循環」。就像高速公路大塞車時,還能繞走省道一樣,心臟依然能得到養分和氧氣。這種非侵入性的方式,特別適合已經裝過支架、需要後續保養的人,或是血管還沒到70%狹窄、卻已經出現胸悶胸痛的人,都是一個能減輕負擔的輔助療法。不過是否適合,仍需由心臟專科醫師評估後決定。

把運動當上班 為健康做定存

在所有心血管疾病的預防方法裡,我最先強調的就是飲食與運動。因為在臨床經驗裡,許多人願意花時間吃藥、做檢查,卻最常忽略最簡單、最有力的行動──良好的飲食習慣、規律運動。藥物固然重要,但飲食與運動的效果才是長遠的。

不要把運動當作額外的任務,要像每天去上班一樣,把它排進生活的行程表。這樣你就比較不會怠惰,時間久了,你會發現自己其實是在為健康做一份「定存」。除了運動,日常生活還有幾個重點,同樣能幫助血管延緩老化、降低風險:

運動:每天30分鐘、每週5天以上,或每次60分鐘,每週3天;先持續12週,之後就可以養成習慣,持之以恆。

生活習慣:少油、少鹽、多喝水、戒菸,規律作息,別讓熬夜和壓力成為壓垮血管的最後一根稻草。

健康檢查:完整的心血管影像、心電圖與抽血及驗尿,加上LDL數值與其品質數據(如sdLDL、oxLDL、L5),並及早介入,防患未然。

最後要提醒的是,冠狀動脈粥狀硬化的進程其實可能比我們想像中更快,有時短短一兩年就可能會惡化成心肌梗塞。與其等到血管堵塞才無奈治療,不如現在就開始投資每天的30分鐘運動,讓「健康」成為人生最穩定、最保值的資產。

(文章相關訊息請上《健康e世界》網站)

冠狀動脈心臟病和健康促進
陳明豐《健康世界》
【定價220元】冠狀動脈心臟病的危險因子包括:年齡、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抽菸、肥胖、家族病史、壓力、缺乏運動...等,這些因子也是其他身體健康的威脅!所以袪除上述危險因子的心臟保健之道,同時是每個人的健康促進之道 ...MORE
咳嗽超過4週別再拖!醫師:可能不只是感冒沒好
咳嗽超過4週就該警覺,或許不只是單純的「感冒還沒好」,咳嗽超過8週更要考慮潛在問題。鼻涕倒流、氣喘、胃食道逆流、藥物副作用甚至肺纖維化、肺癌或心臟衰竭都與慢性咳嗽有關。建議可透過胸部X光攝影、肺功能檢查、上消化內視鏡(胃鏡)檢查、過敏原檢測或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等工具找出可能病因。

「原來如此」英文怎麼說?不是「搜得斯內」啦!
「啊∼原來如此」你可能常常這樣說,但要翻成英文時,腦袋卻一片空白,最後只冒出日文的「So desu ne」。今天就來聊聊「原來如此」的英文到底要怎麼說吧!如:I see. 這是最簡單也最安全的翻譯。語氣平靜,不帶太多情緒,適合日常聊天。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