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商業評論電子報】包含領導、創新、策略、管理等四大領域精彩內容。歡迎訂閱,與世界一流的管理接軌! 如果你是美食主義的信奉者,喜歡動手打理家中事物,並堅信生活值得用心去經營,歡迎加入【生活高手】行列!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幸福講義 旅行,可以帶70歲母親跑多遠?
世界講義 國家地理新鮮聞:防疫大作戰,肥皂最有效
2020/05/04 第1291期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旅行,可以帶70歲母親跑多遠?
圖說:●儘管旅途多麼勞累,媽媽仍在火車上把握時間寫日記(照片/淡淡提供)
文/淡淡

帶媽媽出遊,還誘導她出書

母親現已七十多歲。

數年前,任職幾十年的公司一一勸退與母親同進的數位元老級員工退休享福。據母親口述,「大姐和阿素姐」聽到老闆要她們一年一位,逐個「畢業」,當場落淚。

為何落淚?

是不捨?抑或是面對老闆突如其來親自勸退措手不及的過度反應?又或者隱隱驚覺自己即將因年齡之故,被淘汰於職場之外而「自悲」?

那種感覺是否如同一直以來生命中的主心骨成分,突然被迫活生生拔除,或原本生活重心被迫硬生生抽離取消,引發的一場人生九級大地震?

猶記得那時母親曾幽幽道出:「以後我的功能只剩下煮飯。」這句話她說得平平淡淡,吾輩卻聽得觸耳驚心。一個人活在世界上怎可以「功能」論之?不管活到幾歲,人都擁有無限可能。這才是人活著主要希望來源不是嗎?可是面對母親的哀歎,吾輩竟束手無策,再多的話語和安慰,聽起來都是那麼的慘白,特別是話說完遇上母親沒有絲毫光芒的臉蛋,挫折感如兩座山壓在吾輩肩上。

有沒有可能稍稍扭轉一點點母親的這個想法呢?

現在年輕一輩有些人渴望能早點退休,從此角度出發,或許很難理解母親的感慨。對想要早點退休的人而言,退休等同從職場體制中重新掌握自己的所有時間,等同可以全心全意投入愛好中無須再為生計而分心,等同從此經濟自由能夠隨心而為……

於母親正式退休前兩、三年,家人積極鼓勵她多從事不同的活動,從中找到興趣愛好加以培養,以免抽掉工作後的晚年生活,陷入終日惶惶然不知以何為生活重心?

母親亦相當配合,開始嘗試蒔花、買隨身聽存取新歌練習好和家人去KTV唱歌時驚豔四座、到處接觸各種新運動、積極認識社區年齡相仿的友人……其中最大膽的一件事:向老闆請假三個月,和家人旅歐三個月。

除此之外,母親只是揣著惶然不安的心情,默默等待被迫離開職場那日的到來。

看著母親不安,長時間從事創作的我,很希望母親加入到用文字抒發自己的行列,有時請母親替我的書寫序,偶爾誘使母親寫點文章參加比賽,由我一併替她寄出參賽。

書中序,我是可以做主的。看著自己的文章印刷成鉛字,對母親而言很是新奇,於是便願意多寫點成為一篇篇參賽文章投至文學獎。文學獎得獎與否很多時候並非文筆問題,還有相當大成分的運氣問題。

母親努力配合,堅持只用撕下不要的舊日曆紙當稿紙,選用選舉或廣告免費發放的筆來書寫。每次將專業稿紙和比較好寫的筆予她,母親總推拒說:「我不用用那麼好啦,那個你用。」

用不花錢的文具,挨著小桌子書寫,母親也寫成幾篇好玩的文章。只是文章經過多次參賽挫折後漸漸疏懶,我只能盡力口頭鼓勵,誘以「將來說不定會一起出書」,希望她莫要因一點挫折而放棄寫作這條孤獨卻美好的道路。走在這條路上,不管是否有人讀你的文,書寫本身即是收穫。

透過書寫,時常能將一件事初發生過後,一些蒙塵的部分仔細擦亮,甚至進一步偶有所得。

這些需要沉靜下來細細反芻的,往往是事件中最美的珍珠,不論好壞,都閃耀著溫潤光芒,將人生妝點得更加厚實圓滿。

或許每一個人,經歷過生命中無數的事件後,都是圓滿的。

之所以覺得坑坑疤疤不夠完美,不是人生本身的缺憾,僅是人未曾好好沉澱下來,將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細細想透。

真正想透徹的人生,如何能不圓滿?

時間快轉至五、六年後,如今母親已退休兩、三年,這幾年的退休日子,母親過得比家中誰都忙碌,永遠有上不完的課程、做不完的志工活動、參加不完的聚會,以及各式各樣運動課程,另外還需偶與家人出遊唱歌和一年一度的家庭旅行,活生生將原本口中的「以後我的功能只剩下煮飯」,扭轉為在家根本沒時間煮飯,天天積極向上向外發展,日子過得很是滋潤開心。

母親那幅恐怖自身無用化的退休生活藍圖,從頭到尾只在她腦中存在過。

或許蒼天有意。

前幾年家妹林果向貓頭鷹出版社遞出兩份新書企畫案,其中一份是「帶媽媽出國旅行的幸福全攻略」,幸運被選中。企畫案中有許多帶長輩旅行的實用眉眉角角之外,更放入母親旅歐三個月時的手寫日記。

旅歐前,原只是無心鬧母親的一小段話─「我們要寫旅行記錄,如果你有空寫點日記吧」,隨後奉上一本並不厚的粉紅色、我大學沒用上的掌型記事本。母親寫日記這件事很隨緣,畢竟旅歐必十分疲累,強求無趣,願不願寫成日記操之在母親。未料母親書寫內容超乎預期豐富細膩。

透過母親的親筆日記,或許能讓更多長輩走出家門,放寬心,和兒孫們一同接觸外面的世界,而不要被自己諸多的莫須有擔心,局限於家中。

因為那些擔心如同母親退休前的擔心,事後證明許多「恐怖」都只存在過她腦中,現實情況中未曾發生過。

即使發生,亦無須驚慌,很多自以為很困難的問題,其實都能水到渠成迎刃而解。像母親旅歐時,因腸胃不適必須吃點粥品,苦於歐洲無粥可買,母親雖自帶一包米,卻沒有電鍋可用,只能嘗試用電磁爐煮飯,未料卻一次即成。

每次見母親談起此事的神情,可真神采飛揚如意氣風發的年輕人。彷彿腦內的危機,不過僅是一場漂亮轉機的前奏曲。

二○一九年九月《帶媽媽去旅行幸福全攻略》正式出版,母親跟家妹林果一起跑宣傳。以前母親陪我到各大廣播錄音,總是放鬆笑看這一切。如今母親必須親自披掛上陣,在廣播節目中,戴上老花眼鏡,看著花了好幾個晚上寫稿、潤飾過一次又一次的講稿,努力跟著主持人的明快節奏,將旅行所得誠誠實實原原本本分享給聽眾。

那幾個晚上,母親總寫講稿寫到打瞌睡,被提醒該上床睡覺時自覺不好意思飄來一句:「怎麼出書搞得好像比考大學還厲害?」引出家人一陣噗笑。

以前常聽人說:「人生七十才開始。」

自己是否如此?我並不清楚。

但一生省吃儉用、唯獨願意在旅行上頭花錢的母親,於七十歲左右的年紀,和家中小女兒林果出了人生第一本書,也可能是此生唯一的一本書。

乘坐於這本書的白色書頁翅膀上,母親開啟錄製廣播節目的全新體驗,甚至從準備階段便開始緊張不已的與讀者面對面演講。

不管幾歲,接下全新嘗試並不容易,皆需召喚出莫大的勇氣。母親今已七十歲,她依然元氣滿滿面對每一天,勇氣飽飽接下每個全新挑戰。

旅行,可以帶七十歲的母親跑多遠?

只要母親願意,說不定會跑出我的想像之外。

不管高齡多少歲,未來始終值得期待。

 
國家地理新鮮聞:防疫大作戰,肥皂最有效
文/Sarah Gibbens;呂玉嬋編譯、美國國家地理會社

肥皂的化學成分可以溶解脂類,讓病毒的脂類包膜解體

市面的清潔產品琳瑯滿目,不過肥皂加清水這個簡單的組合,仍舊是對抗傳染疾病的最佳利器,面對席捲全球的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也不例外。

為什麼肥皂會是抗疫的好幫手呢?要回答這個問題,那得先了解新型冠狀病毒的生存之道。

新型冠狀病毒主要透過人與人接觸來傳染,在擁擠的公共場所,或是與感染者近距離接觸時,病毒可能透過打噴嚏或咳嗽所產生的飛沫散播開來。飛沫自人體噴出以後,會降落附著在物體的表面上,若有人摸到了受到污染的物體表面,極有可能感染到傳染病。

根據近期的研究,新型冠狀病毒在不同材質的表面存活時間不一,短則二十四小時,長則可達三日。溼度等環境條件也影響到病毒的存活時間。當然,經常有人接觸的地方,好比公共場合的樓梯扶手或門把,病毒量只會更多,不會更少。

觸碰到有病毒存在的表面並不危險,危險的是用沾了病毒的手去摸眼睛和嘴鼻,所以在抗疫期間勤洗手變得非常重要。要徹底清除手上附著的病毒,最方便的方法就是使用肥皂搓洗,因為肥皂的化學成分可以溶解脂類,讓病毒的脂類包膜解體。至於自來水,專家表示無須擔心,因為污染一定來自廢水。

所以,別急著搶購乾洗手了,肥皂才是日常防疫的好選擇。

 
「陸戰」+「空戰」 才能抓住消費者的心
數位時代,「陸戰」一定得「空戰」加持,「網軍」的威力,無人敢小覷。但數位新工具日新月異,如何才能追上潮流、抓住消費者的心?這10項技能你必須優先掌握。

摩洛哥馬若雷勒花園 法國服裝設計師聖羅蘭的後花園
摩洛哥總是被稱為歐洲人的後花園,尤其是法國人。在紅城馬拉喀什新城區的馬若雷勒花園即是法國頂頂大名服裝設計師聖羅蘭(Yves Saint Laurent)的後花園。
 
Copyright © 2007 講義雜誌.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