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櫻前線JAPANESE電子報】帶你認識日本文化,讓日語學習不再侷限於傳統教科書,更貼近生活。 誰能幫你邁向健康人生?週週提供最新的健康情資,【常春EVERGREEN】幫你的健康打底,人生加分!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第388期
2017.08.03
每週四出刊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遠見雜誌網站
焦點話題: 出書暢談「善終權」,瓊瑤:愛的極致是放手
精選文章: 退休理財新觀念:累積財富轉為終身收入
  總編輯的話:尋找台灣的日野原重明們
訂閱方案: 能量滿載 開啟充實的一天
  遠見週年慶 持續回饋讀者

出書暢談「善終權」,瓊瑤:愛的極致是放手

作者:楊瑪利、林玲瑩 攝影:陳之俊

知名浪漫愛情小說作家瓊瑤的住家,隱身在台北市忠孝東路鬧市裡。小小巷弄裡的咖啡廳、餐廳,頗有名氣,吸引大批人潮大排長龍,人聲鼎沸,車流不息。

但一推進鐵門,進到被瓊瑤暱稱為「可園」的住家,四周高高的圍牆,將喧鬧阻隔在外。

這裡原本是台北郊外,今年79歲的瓊瑤已在這裡住了近40年,不管圍牆外如何改變,她仍數十年如一日的持續創作。

可園裡有偌大花園,其中一株火焰木,高聳入天,最為醒目。這是當年瓊瑤與先生費盡工夫,從深山搬運回家,成為花園中的主角。從一樓平視,只見林木蓊鬱,直到瓊瑤書房的六層樓高往外望,才會驚見火焰木樹頂一株株小火焰,簇擁著花心,紅紅火火的花朵在驕陽下綻放。

這顆滿樹紅花,恰是瓊瑤對人生的註解:「生時願如火花,燃燒到生命最後一刻;死時願如雪花,飄然落地,化為塵土。」

如果不是因為結褵38年、親密愛侶平鑫濤失智、中風、到仰賴插鼻胃管維生,瓊瑤恐怕一輩子都不會接受媒體專訪,談的內容也不是小說作品或電視劇、電影,而是嚴肅的生死議題──善終權。

年近80再談愛 寫親身經歷

9歲開始寫作、25歲成名,說瓊瑤影響了好幾代華人的愛情觀,一點也不為過。

1963年瓊瑤出版第一本小說《窗外》,禁忌師生戀,轟動一時,第一年即再版65次,發行量超過百萬本。之後她陸續創作《煙雨濛濛》《幾度夕陽紅》《一簾幽夢》《我是一片雲》《水雲間》《梅花烙》《還珠格格》等,並改編為電影或電視劇,持續創作超過50載,出版了65本書。

在60、70年代的台灣,不少女性可說人手一本瓊瑤小說。作家蔡詩萍曾說,高中時心高氣傲,但為了與文藝女青年交流,不得不看瓊瑤。作家張曼娟記憶中的母親形象是「5歲那年,母親攤開一張張報頁,有時淺淺微笑,有時悄悄垂淚,讀的是瓊瑤在報紙連載的《紫貝殼》。」

在台灣經濟起飛的70、80年代,鄉下女孩紛紛到工廠當女工,過著枯燥的團體生活,最重要的娛樂也是看瓊瑤的電影。

就連目前20、30歲年輕人也深受她的影響。《還珠格格》電視劇第一、二部於1998、1999年播出時,當時學生都趕在8點前寫完功課,否則媽媽不准他們看八點檔的瓊瑤連續劇。

如今,年近80歲的瓊瑤,再談愛。最新著作《雪花飄落之前——我生命中最後的一課》,不是虛構小說,而是她的親身血淚。描寫的是最愛之人罹患不可逆的絕症,該如何學會放手?

她把過去12年來照顧丈夫、皇冠出版社創辦人平鑫濤,從失智、中風、到插管臥床的過程,詳細記錄在新書中。她寫到:「一對恩愛的老夫老妻,如何面對『老年』『失智』『插管』『死亡』的態度,是我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

過去出版數十本書時,夫婿都在旁陪伴。如今這一本,他卻躺在病床上。瓊瑤在書中序言寫到,平先生長住醫院後,生活裡沒有他,常讓她生不如死。

而平鑫濤在健康狀況還好時,曾留下書信給家人,放棄急救插管,希望自然而死。瓊瑤本想執行他的願望,但他的子女反對,還是插管了,如今過著不生不死的日子,毫無尊嚴,也讓她深深懊悔。

有一天半夜,他夢見平先生用命令的語氣對她說,「寫!」「把妳生命中的這堂課寫出來!」「我用我的生命在幫妳這本書催生,妳有這個義務與責任,為了我和我遭遇同樣命運的老人們……。」才讓她動筆寫這本書。

瓊瑤稱這本書是她生命中最後的一堂課。為了這堂課,一向過著宅生活的她,破例接受《遠見雜誌》專訪。這本書,她不只為平鑫濤而寫,也是為了全社會而寫。以下是專訪精采內容:

…想了解更多請點擊
【延伸閱讀】
長壽≠貧病宅 新銀髮族活出「4好」人生
彭蒙惠:台灣英語教主 好奇心不停歇
【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 www.gvm.com.tw

退休理財新觀念:累積財富轉為終身收入

作者:王妍文 攝影:陳之俊

隨著年金改革的腳步,公教人員優惠存款將走入歷史。除了政府所提供的各種年金外,我們必須拋開舊觀念,藉多元方式開源節流,讓退休後的生活不虞匱乏。

公務人員與教師的年金改革方案確定於2018年7月實施,大多數公教退休人士平均每月約少2萬多元退休金,已嚴重衝擊到這群人的退休規畫。

一位家住台中的49歲的國中老師紀小姐,原本計畫服務滿50歲即退休,她原來還想小房換大房、四年後大兒子、女兒相繼大學畢業,也打算讓他們出國念研究所,儘管每一筆支出都要百萬起跳,但她算過退休後月退、儲蓄與理財收入,應該可以支付。

然而,年金制度改革打亂她的計畫。她緊張,到底該明年趕緊退休,提早請領退休金,以免以後可能又有第二波、第三波砍年金?還是跟隨新制,做滿58歲,拚年資,換多一點退休金?原本不需做太多退休規劃的她,這下急了!

紀老師的兩難,是快要可已屆齡退休的公、教人員,都將遇到的難題。

此次年金改革,共有四大重點:

一是退休支領年齡延至65歲(教師58歲);二是退休金計算基礎改採計最後5年平均俸額,並逐年上調到最後15年,而非採計在職最後一個月薪資;三,18%優存利率兩年後歸零;四,所得替代率分十年,逐步下降至60%。

以公務人員為例,依年資、新舊制度、薪資水準不同,調整完畢後,每月減少約3700元∼3萬1500元不等。緊接在公教後,超過1000萬人的勞工也開始緊張了。

勞保費率逐年調 勞工也得多繳

即將進入立法會審議的勞保年改方案,也有幾個重點。包括勞保費率逐年調升至18%,也就是工作時要繳更多;平均投保薪資採計期間由目前五年,逐年增加至15年,換言之,會領得更少。另外,請領年齡也會從60歲逐步延後到65歲。

針對不同對象的年金改革,儘管內容各異,卻都有共同的方向:「繳多、領少、晚退」。對全民「吸血剖肉」的年金改革,為何非做不可?

「這是海嘯來臨前的最後一刻,」淡江大學保險系副教授、中華民國退休金協會理事郝充仁形容。

他指出,退休潮的出現,是台灣人口的轉捩點。一旦史上人數最多的戰後嬰兒潮世代(1945∼1964年生),在未來十幾年內全數成為65歲銀髮族,加上少子化衝擊,不僅意味著未來勞動人口會急速減少,退休給付制度也可能破產,因此非改革不可。

但是,年金改革帶來的首要衝擊,就是錢變少了!已讓許多人十分有感。

郝充仁觀察,戰後嬰兒潮世代比上一世代富有,也比上一世代活得久,將是面臨嶄新退休概念的第一代,「年改正好是個契機,迫使大家共同成長。」

面對不可逆的年金變局,退休族該如何盤點財務狀況?有沒有哪些檢測重點?又該如何調整退休金規劃?綜合許多專家意見,有以下幾個重點:

 

…想了解更多請點擊
【延伸閱讀】
45歲職涯巔峰勇退 旅遊、寫作、玩音樂
大江英樹:沒退休就沒老後 持續工作消除不安
【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 www.gvm.com.tw


總編輯的話:尋找台灣的日野原重明們

作者:楊瑪利

我跟多數同輩的台灣女性一樣,從小受瓊瑤的小說、電影、戲劇影響。但多年來在財經雜誌服務,從沒想過會有機會訪問瓊瑤。

就像對瓊瑤而言,也很難想像,在她長達半世紀,創作65本愛情小說、改編為無數電視劇、電影後,會在年近80歲時出版一本堪稱她最「入世」的書。這次她筆下描寫的不再是浪漫愛情故事,而是老化台灣必須嚴肅面對的一堂課:善終權。

因為這樣,《遠見》跟瓊瑤有了交集,她也打破半世紀來從未接受媒體專訪的紀錄,接受《遠見》獨家專訪。這本書是為了整個社會而寫,瓊瑤把12年來照顧丈夫平鑫濤,從失智、中風、到插管臥床的過程,詳細記錄在新書《雪花飄落之前》。

由於平鑫濤在健康狀況還好時,曾留下書信,放棄急救插管。但他的子女反對,最後仍插管了,讓瓊瑤深深懊悔,才執筆本書。

瓊瑤從親身經歷,沉痛呼籲,「人活一輩子,到最後對自己的死亡沒有辦法選擇,只能任人擺布,這太沒有人權、沒有公理正義。」

日本不是只有下流老人

過去20年來,台灣的老化列車已從自強號轉成高鐵。從現在到2025年,65歲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將每年成長1%,達20%。如何面對集體變老,是台灣最該迫切學習的不老學。目前已有十幾萬臥床老人,善終權的討論正是不老學重要的一環,但不老學何只這一堂。本期還提出三個不同視野。

首先,《遠見》越洋採訪老年人口已達27.3%的日本。兩年前日本曾出版一本暢銷書《下流老人》,探討老後破產危機,但你若因此認為,全日本都是下流老人,那就錯了。其實,日本從中央到地方政府,從企業、民間團體,再到一般銀髮族,對老化這堂課,比台灣思索更深更久,早已發展出值得學習的範例。這正是本期的報導主軸之一。

例如,台灣正推動活躍老化與在宅醫療,本期就專訪了日本第一長壽縣長野。這裡風光明媚,每年有30多萬台灣觀光客到訪,但很少人知道,長野已推動社區健康促進40年,老年就業率、人均蔬菜消費量、在宅醫療與臨終,均是日本第一。

又如,面臨愈來愈多失能老人,台灣推出長照2.0,醫療成本愈來愈高。但日本和光市,老年使用介護(長照)比例才9.4%,是全日本平均的一半。又如,日本早已出現銀髮族人力仲介公司、專給老人的創業空間、給婆婆媽媽快樂工作到100歲的奶奶工房、以及無數個永不退休的社會典範,值得台灣細細學習。

本期提出的第二個視野,是呼籲台灣盡快建立老人典範。過去半年來,我曾做過不少隨機調查,「台灣有什麼老人典範,讓你老後希望活得像他?」很少人答得出來,表示對老人生活缺乏正面想像。但在日本早有許多老人典範,例如剛於7月18日以高齡106歲去世的日野原重明醫師就是代表。他晚年持續看診、學習新事物、挑戰運動極限、熱心公益,103歲還來台演講,一生努力活出他常掛在嘴邊的話:「長壽是美好的事。」

台灣需要如日野原重明這樣的典範。因此本期從各種管道蒐集到台灣80歲以上仍工作、學習、挑戰的阿公阿嬤們,希望他們能成為台灣思考老人典範的雛形。

本期第三個探討的,是透過已退休族大調查,了解把退休變美好的過程中,有什麼不足,帶動退休生活新思惟。

 

…想了解更多請點擊
【延伸閱讀】
孫若澂:也是故宮之寶 對文物如數家珍
邱樹嘉:不老頑童踩高蹺 彩衣娛人
【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 www.gvm.com.tw

能量滿載 開啟充實的一天

訂《遠見》雜誌5期贈小米行動電源 10000 2代!
行動價990元

…想了解更多請點擊
遠見週年慶 持續回饋讀者

訂《遠見》雜誌一年贈品諾家電14吋全方位DC直流馬達四季循環扇(遙控式)!
清涼價3,280元起

…想了解更多請點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