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難尋?【古典音樂報】深度專業地介紹古典音樂樂曲與歐洲樂壇現況,讓你不再孤芳自賞! 閱讀幾米繪本,經歷心靈的旅行,再到生活的各種新嘗試,【幾米Spa電子報】將成為你最溫柔貼心的陪伴。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第400期
2017.10.26
每週四出刊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遠見雜誌網站
焦點話題: 50大黃金青農!看見青年返鄉務農的熱情
精選文章: 喚回返鄉務農熱潮:仍有五大困境待解決
  林聰賢:組3萬青農部隊,讓農民收入大躍進
訂閱方案: 【隨身必備】心心象印 溫暖你我的心
  【放鬆必備】全方位溫暖呵護

50大黃金青農!看見青年返鄉務農的熱情

作者:彭杏珠 攝影:陳之俊

你可曾發現,近幾年來,台灣農村與農業正進行一場無聲的革命? 過去務農人口大多是中壯年及老年人口,但政府推廣「新農業運動」後,無數熱血青年陸續返鄉,他們有的堅持有機栽種、有的專注品種研發,甚至自創品牌、行銷海內外,並善用科技、資源,進行農產品改良,一步步翻轉農村。

《遠見》深入台灣各地,找到這群隱身鄉野的青年農民。他們除了生產安全健康的產品外,優質產品的售價可賣得高於市場行情的30%,堪稱「黃金青農」。

但青年朋友想要務農,卻常見熱情有餘,支援不足,《遠見》盤點五大困境,並請農委會主委林聰賢說明政府的「新農業創新推廣方案」,希望能協助解決各種問題,讓農民收入大躍進,鼓勵更多熱血青年投入農業生產。

台灣的農村正在悄悄質變中。

近11年來,已有成千上萬的農村青年陸續返鄉,進行了一場「農業革命」。他們顛覆傳統,引進技術、設備;善用科技、資源;自創品牌、行銷海外,開始翻轉老舊農村。

政府的政策可說一波又一波。2006年展開「新農業運動」漂鳥計畫後,開始吸引不少年輕人投入農業生產,成為台灣新農業的第一批「留鳥」。

2013年,農委會再接再厲,配合行政院專案,推廣青年返鄉各項措施;2016年底更加碼執行「新農業創新推動方案」,期許更多年輕人加入農村。

全台150位入圍 50大黃金青農出線

為了解這幾年下來,這群隱身鄉鎮的青年農民,到底帶給家鄉什麼改變?《遠見雜誌》根據農委會輔導青農的年紀範圍(實歲18至45歲),從全國評選出「50位黃金青農」。

入選的標準是從事農漁牧,生產安全健康、品質深獲顧客喜愛以及售價高於市場行情約20至30%的青年農民。由於這些安全優質的在地農產品普遍贏得消費者支持,多能擁有「鍍金」般的身價,所以稱他們為「黃金」青農。

但全國22縣市中,金門、馬祖、澎湖三個離島,因為農業規模小,因此不列入評比。

本次《遠見》篩選青農名單,獲得各界的協助。第一波先透過縣市政府農業局、地方農會以及農委會旗下單位推薦,共有約150位符合資格的入圍名單。經最後篩選,總計評比出15縣市50位分布於農漁牧、加工各領域的黃金青農。其中,稻米雜糧、蔬菜、水果、茶葉等農業項目居多,再來是畜牧業、食品加工業以及漁業。

由於名額有限,基隆市、嘉義市、台北市、新竹市等都會區,因從農人口較少,本次未有青農獲選,連同其他縣市總計約有百位遺珠之憾。但這些年輕人同樣都對農村帶來轉變。

《遠見》針對150位入圍青農進行了解,並派遣團隊下鄉實地訪談50位黃金青農後,發現青農有不少共通性,明顯跟老農不同,這也正是台灣農村質變的原因所在。

堅持安全農業 積極申請認證

青農最大的不同,是對安全農業的重視。由於平均教育程度高於上一代,接受訊息及新觀念速度快,深知食安的重要性,因此不少人積極申請有機或產銷履歷等認證標章,即便採慣行農法,也謹守用藥規定,不會超過農藥殘留標準。

…想了解更多請點擊
【延伸閱讀】
放棄空姐夢 催生有機檸檬
堅持有機耕作 種出Q彈冷泉米
【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 www.gvm.com.tw

喚回返鄉務農熱潮:仍有五大困境待解決

作者:彭杏珠 攝影:張智傑

近十幾年來,從中央到地方都鼓勵青年返鄉務農,藉此解決人口老化、農村凋敝、青年就業等問題。近幾年來,成果似乎已逐漸浮現。

以2013年農委會陸續輔導成立的16個平台為例,已有2700多位在地青農加入;今年5月《Young農通訊》也針對南部縣市1131位高職農校學生進行調查,發現61.4%的學生畢業後有願意務農、65.6%的學生願意利用課餘時間到農場實作。

青年返鄉務農儼然形成風氣,並造就出「百萬年薪很平常、千萬年薪不是夢」的景象,甚至有35歲的屏東縣青農說,「務農10年=上班30年所得」。

以《遠見》本次評選出來的「50大黃金青農」為例,他們都是箇中翹楚,收入也高於一般上班族,確實讓不少人也想加入黃金青農的行列。

不過,青年的留農率並不高,平均年限約在2.5至3年間,熬不過就陣亡了。本次報導的個案,算是少數可以挺過挑戰的傑出青農,誠屬不易。屏東縣青農陳安茂說,前一陣子有四位年輕人集資蓋網室種水果,被颱風破壞殆盡後,到處賤賣資產,發群組問有誰要買錏管?能拿回來的錢少到可憐,「撐不住、挺不下去的就落跑了。」

的確,務農大不易,耀眼成績背後有著諸多辛酸與困境,有意投入者須加以正視。

挑戰1〉能吃苦、耐得住寂寞才能永續

首先心態要正確。無法吃苦、耐不住寂寞,就不要想回農村了。不少青農形容這份工作是「起得比雞早、跑得比馬快、睡得比賊晚」。一位茶二代說,製茶期間,從採收到炒好、烘乾變成毛茶,需要48小時無法停止。每天僅能休息一小時,連續工作30天、休息15天,再工作30天、休息15天,從4月一直忙到11月底才得閒。

嘉義縣一位青農原先在竹科上班,被父親找回家管理魚塭,跟他同時進公司的工程師年薪已150至160萬。他現在每天凌晨起床,從早上5點半忙到晚上10點。每當看到以前同事到處露營、旅遊打卡時,「我每天都想逃離養殖業,回竹科上班,」他說,年輕人要做好心理建設,不然很容易當逃兵。

挑戰2〉地狹人稠 想打拚卻難尋耕地

再來是農地難尋。這次《遠見》大規模下鄉採訪後發現,50位青農僅有三位沒有家族協助,既不是農二代也沒有農地。即便有農地的青農也面臨擴產找不到地的困境。

台灣地狹人稠,耕種面積本來就少,加上繼承分割,導致農地愈來愈零碎。高雄阿蓮區果農余文豪白手起家,花一年時間租到2.5分的地蓋溫室,所栽種的玉女番茄供不應求,想再租2至3分地擴大生產,找了兩年還沒著落。「當農地被繼承後,兄弟想法不同或不缺錢,更難租到,」他說出農村的現況。

一位紅豆種得非常好的青農,生意蒸蒸日上,卻惶惶不安。原來他租賃的農地兩年一約,有些農民僅願意口頭承諾、不簽契約。有人看他種紅豆賺錢,將土地收回自己種,成果不理想又放棄,因面子問題,也不願意再回租給他。

他無奈地說,雜糧跟蔬果不同,須大規模種植才有經濟效益,現在僅能靠契作確保貨源。他跟太太都很擔心,如果有一天地都被要回去,該怎麼辦?

挑戰3〉耗體力、環境差 高薪也找嘸工人

再來是缺工問題,儘管政府已研討多年要開放農業外勞,仍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

嘉義縣梅山茶農劉黃素貴說,高山茶只能靠人力採收,目前都是仲介公司從山下載外籍配偶來幫忙,許多人常因別家多出一點錢就跳車,原本預計要採收的茶無法收成,嚴重影響茶葉品質。有一對夫妻因此吵架,吵到先生想不開而自殺身亡了;還有父子因為工人沒有來而爭吵不休。

…想了解更多請點擊
【延伸閱讀】
有機綠竹筍 甘甜又清香
天然放牧雞蛋 健康又營養
【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 www.gvm.com.tw


林聰賢:組3萬青農部隊,讓農民收入大躍進

作者:彭杏珠 攝影:賴永祥

2017年2月8日,林聰賢接任農委會主委,馬上面臨H5N6禽流感考驗。緊接著又陸續發生農藥殘留標準調整爭議、戴奧辛超標雞蛋、芬普尼毒雞蛋事件……。食安風暴一波波,每個危機處理稍有不慎,都可能摘下他頭頂的烏紗帽。

在這200多個日子裡,他毫無蜜月期可言,憑藉宜蘭縣長所累積的實務經驗,馬不停蹄走訪各處、解決問題,堪稱關關難過關關過。

空降農委會的他,自認沒有包袱、負擔,很快以第三者角度審視優劣勢。他說,「這裡的文官素質很高,真是一座寶山」。的確,農業是國家經濟發展的根本。國民政府來台後,從經濟部農林署、農復會再到農委會,為台灣農業發展扎下穩固根基,可惜近來農業政策無法回應第一線需求,他要帶領農委會成為「接地氣」的部會,解決生產與消費端問題。

部會為人詬病之處就是本位主義、效率不彰。林聰賢初至農委會,發現「各局處講話常常打架」,深怕踩到別人的地盤,設定的KPI(關鍵績效指標)非常嚴謹,分工愈切愈細,問題反而無法解決。

半年來,他一共召開37次共識營、工作坊及橫向業務會議,透過不斷對話,凝聚跨部門共識。

每次下鄉視察,他總是靜靜聆聽主管的回應,發現同仁很怕說錯話,態度保守且習慣用專有名詞。他會立即要求第一線面對民眾、媒體時,改用庶民語言,讓民眾聽得懂,達到交流效果。

再來是廣聽民意,建置中央與地方首長、各地農會或協會、青農、小農的平台,蒐集第一線的聲音,具體回應與解決問題。以禽流感疫情為例,兩年前他就接受過震撼教育,當時宜蘭縣緊急全面管控後,成為全國唯二沒有淪陷的縣市。

今年一走馬上任,面臨禽流感考驗,他以過去經驗了解按照現行的SOP(標準作業流程),解決不了問題,立即向行政院建議提高層級,設置災害應變中心。「當時如不當機立斷,做出7天禁宰禁運措施,後果不堪設想,」他說。

而為了重塑組織文化、調整結構,他也想辦法讓各局處動起來。「主管的LINE群組噹噹響起的聲音,比以前更多了,」一位處長說,主委不時丟功課要大家腦力激盪,例如香蕉過剩,不能只靠補貼,要改變舊思惟,想出其他辦法。

當過地方首長的林聰賢早已習慣面對第一線,他要求各局處不要只出一張嘴,要貼近民眾,跨部門解決問題。七個多月下來,下鄉考察次數已無法計算,曬得一臉黑已成為主委的標誌,他笑笑地說,「種田的如果沒有曬黑,就不像種田的了。」

他任內最大任務就是推動新農業政策,計畫十年內到2026年時,建立三萬生力軍的青農部隊,提高農民、農戶的收入,讓農村徹底脫胎換骨。以下是本次專訪的摘要:

《遠見》問(以下簡稱問):去年12月農委會推出新農業創新推動方案,跟過去的政策有何不同?

林聰賢答(以下簡稱答):農委會為提升農業、改變產業與人力結構,遵循蔡英文總統施政藍圖,以創新、就業、分配及永續原則,擘劃新農業創新推動方案。可以用「強本革新」四個字涵蓋。在既有基礎上,調整結構,順利轉型為農業部。

我們希望充分運用政府資源來解決農業問題,例如運用各部會的科技資源,協助發展智慧農業,此時正是時機。我主動找資策會、中研院、各大學的農學院談合作,將他們的研發成果運用到農業上。

中研院院長廖俊智跟我說,他盤點全台的產業後發現,產業轉型可以達到附加價值最高的是農業,我就邀請他到農試所參觀,看看是否可將一級農產品變成生技的原物料;也想運用資策會成熟的產品,藉此解決農業缺工、溫網室建置的問題;水試所、農試所的技術也可以轉移給農民。

…想了解更多請點擊
【延伸閱讀】
挺過三度重建 養出肥美鱒魚
好友協力 種出安心蔬菜
【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 www.gvm.com.tw

【隨身必備】心心象印 溫暖你我的心

訂《遠見》雜誌5期 + 象印0.48L可分解杯蓋不鏽鋼真空保溫杯1入
溫心價1,080元

…想了解更多請點擊
【放鬆必備】全方位溫暖呵護

訂《遠見》雜誌12期 + 德國博依熱敷墊【舒心抱枕型】
溫暖價2,980元

…想了解更多請點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