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o小天才.輕鬆玩教養】針對家長頭痛的學齡前教養問題開闢解決方案,讓家長輕鬆地教導孩子。 想瞭解最時尚、自然的Life Style?輕鬆成為新時代生活達人?【晨星生活元氣報】讓你輕鬆掌握最新生活訊息!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7/01/25 第326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  能力雜誌網站
精選文章 生態循環系統 啟動石斑獲利倍增循環
揮別石斑魚寒冬 4招燒旺產業
 
生態循環系統 啟動石斑獲利倍增循環
採訪撰文.攝影/陳佳汝
初冬,國境之南的午後陽光依然熾熱,今年65歲的Hi-Q中華海洋生技副董事長謝清輝一邊細心檢視池裡的養殖情況,一邊叮囑養魚師傅該注意的細節。這位水產養殖界的達人,從14歲開始養魚,長達半世紀的養魚歲月,在他身上所留下的痕跡,是一種屬於知識和智慧的光芒。

謝清輝認為自己是養殖界的異類,永遠喜歡嘗試新事物。他的實務技術頗受漁業界專業人士的敬重,並且率先開發出獨步全球的「生態循環養殖技術」,讓魚兒可以處於穩定的狀態和優質環境中生長。也因為循環水的自淨系統可以自行分解水中穢物,減少大量地下水的抽取,從而避免地層下陷加重、惡化的危機。

海洋資源枯竭 願者上釣銳減

1992年開發完成的「生態循環養殖技術」,至今仍是領先全球的獨家技術,結合石斑魚界頂級魚種「東星斑」的養殖技術,讓Hi-Q中華海洋生技,悠遊於石斑魚的藍海領域,而這一切源自他兒時的一方錦鯉池。

謝清輝8歲時,常常拿起一支釣竿,就跟著父親一起去釣魚。從那時起,他開始發現淡水河裡的魚,逐年大量遞減;10年後,淡水河的各類魚種已經大幅減少,甚至不見蹤跡。於是他開始思索,海洋中的魚類生態逐漸消逝衰竭,未來勢必將以「人工養殖」的方式延續下去。

少年時代的謝清輝,如此想著:如果我可以養殖這些魚類,那麼魚就不會一直減少、消失!

14歲時,謝清輝開始在自家前院的錦鯉池養魚。日式的庭院裡,有著噴泉和一方錦鯉池;就在這一方池子裡,謝清輝養了200多條錦鯉魚。看著魚兒悠游擺尾、產下魚卵,他的內心就感到無比快樂。大學聯考的分發志願,他只填寫機械和漁業系,就這樣上了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漁業系,他笑說:「是命中注定吧!」

愛魚成癡 如魚「識」水

謝清輝進入海洋大學後,學校有120個水族箱,大家養的魚都死了,卻只有他的活了下來,他也因此成為水族館的館長,負責照料魚群。到了校慶時,謝清輝逢人便說起有關魚的種種故事:哪隻魚長了青春痘,哪條魚很有貞操觀念,伴侶死了就堅持單身⋯⋯等魚兒大小事,更成功孵化出數十種魚類。謝清輝的愛魚成痴,可見一斑。

由於細心觀察、設身處地為魚著想,他發現,魚其實不喜歡「水的變動」;對牠們來說,水就是賴以生存的「整個世界」。對此,謝清輝說明,「魚其實比我們人類更敏感,我們如果出國或換環境,難免有時會水土不服,更何況魚是全身浸泡在水裡;因此水質優劣對魚的影響,將是人類改變自身所處環境的10倍。如果今天把水整個換掉,可想而知,牠會有多麼不舒服。」就是這樣完全設身處地站在魚類的角度思考,讓謝清輝察覺了箇中關鍵:水質的好壞並非只限於「乾淨」這件事,「科學鑑定出來百分之百的好水,對魚其實未必真的最好,反而是70分的水,可能才是適合魚類的最佳環境。」

經過謝清輝多年來的細心觀察,他察覺對魚兒來說,越少變動的環境,才是最好的生長環境。於是,他從水族館照料魚兒開始實驗,如何「降低更換的水量」以達成適合魚類的生長環境。謝清輝指出,「魚高不高興是要看牠的眼睛,以及魚的體色變化,而非依賴科學鑑定的水質報告。」

除了養魚外,大學時期他結識了一位一輩子的好朋友,同時也是一生志業的好夥伴—張永聲。在謝清輝日後成功研發出海洋生態循環水技術時,張永聲以畢生積蓄全力支持他,將研究結果發展成為產業應用指標,真正實現漁業養殖的友善共生理念。

熱愛挑戰 堅持環境友善

為了完成養魚的夢想,謝清輝大學畢業後,從台北搬到屏東林邊開始養魚;這麼一待就是38年,也開拓了養魚達人的事業。

謝清輝是國內第一個成功繁殖出美國鱸魚的人,也曾經是蝦苗的最大供應商,他卻將成功賺錢的鱸魚讓給別人,繼續挑戰草蝦養殖。永遠喜歡挑戰困難的他表示:「只有不斷地挑戰新事物,才會讓我充滿生命力。」謝清輝笑言自己是沒有挑戰就沒有生命力的人,內心一種熱衷研究和突破的動力,驅使他不斷前進。謝清輝笑著表示,自己不僅擅長養魚,還是一個很懂料理和美食的饕客,總覺得自己是個很好命的人。

謝清輝的成功奠基於無數次的失敗上,但是他從沒有過放棄的念頭;天性喜愛挑戰的他,一心只想克服眼前的困難。對於自己苦心研發的生態循環養殖技術,他強調海水有其自我淨化的系統,並指出:「地球本身就有自己淨化的能力,遠古時代的恐龍等巨型生物的排泄物,也是由大自然分解處理,讓環境回復乾淨。地球有40億年的生命尚且如此,而人類只有幾十萬年的生命,當然沒有脫離此自然循環的原理。」秉持這樣的信念,謝清輝研發出藉由添加獨特的生物製劑,將魚池內的海水淨化,形成一個自我循環系統之技術。如此一來,可以大幅節省傳統養殖90%的地下水抽取量,只需補充蒸發掉的部份,實踐對環境友善的信念。

謝清輝認真說道:「就是一個信念,讓我一直不斷往前。」目前這套生態循環養殖技術已經獲得多國專利,並得到國際高度肯定。

10多年前,當台灣的石斑魚養殖正達鼎盛時期時,謝清輝所養殖的龍膽石斑魚1台斤已經高達800元。在絕佳的獲利情況下,他卻毅然決然放棄龍膽石斑魚的養殖,轉向養殖難度更高的「東星斑養殖」。

大膽放棄龍膽 挑戰東星斑

當時,謝清輝觀察到香港人很喜歡吃東星斑,紅色的東星斑是石斑魚裡最高級的魚種,然而野生捕撈的東星斑卻越來越少。由於東星斑必須生長在十分潔淨的珊瑚礁海域,養殖非常困難,謝清輝指出:「台灣30年前已經可以孵化東星斑,但是始終無法克服養殖成魚的技術。」當公司所有研究員和經理人都反對放棄已經穩定獲利的龍膽石斑魚時,他卻看到一窩蜂的人正搶進石斑魚養殖的領域,同時注意到中國大陸以國家之力扶植石斑魚養殖,建造大量溫棚發展室內養殖,克服當地氣候較寒冷的不利因素,且成功培養出龍膽石斑和虎斑的混種—「龍虎斑」。由於龍虎斑的育成期較短,抗病毒性較好,龍虎斑的大量養殖,勢必會打壓龍膽石斑的價格,因此他毅然放棄已經大獲成功的龍膽石斑魚,開始東星斑養殖的研究。

而以大堡礁的珊瑚礁海域為成長環境的東星斑,近年來由於大量捕撈,數量正逐漸減少,勢必透過人工養殖才能供應市場所需。

然而,不怕困難的謝清輝,發揮喜歡研究和挑戰的性格。透過不斷試驗,歷經重重失敗和困難,終於改進水質,創造出如海洋般的生長環境,且自製品質優良的餌料,最終獲得成功。他以無毒耕作及自然養殖的芝麻、挪威鯖魚、蝦、貝類、烏賊等製作出東星斑的餌料,成功養育出東星斑,他笑稱:「東星斑的餌料,人類也一樣可以吃。」如今,東星斑已經可以達到7成育成率。

目前,東星斑的養殖技術,中國大陸還無法突破,Hi-Q中華海洋生技副總經理林宗憲表示:「目前大陸只能養育出黑色的東星斑,無法養殖出紅色的東星斑。如果是透過餵食人工色素形成的『紅色東星斑』,顏色看起來十分怪異,很容易辨別,因此台灣在這方面還是保有領先技術。而Hi-Q目前是台灣少數養殖東星斑的廠商裡,唯一可以穩定供貨的。」

由於謝清輝成功挑戰困難度最高的東星斑養殖技術,在2016年龍膽石斑的價格已經跌到1斤僅240元時,Hi-Q的東星斑仍有1斤1,200元的高價,且供不應求,甚至遠在紐約都有客戶下訂單。這些供應頂端客群消費的東星斑,國內餐廳約要價5,000元,在上海和紐約則要8,000元,Hi-Q將競爭者遠遠拋在後面。

精緻化 品牌化 國際化

對於未來台灣的漁業發展,謝清輝強調,「台灣的漁業一定要走入精緻漁業,品牌化與國際化是必然的趨勢。」從經濟的角度分析,謝清輝指出,用室內生態循環水養魚,魚價要高於500 元才不會賠錢,因此打入中高階市場是必然的發展方向。

對於漁民養殖石斑魚,要如何提高育成率,他指出「分池管理」是關鍵。由於石斑魚的殘食性,大魚會吃小魚,有大魚在時,小魚就不敢出來吃餌料;因此,必須每個月作分池管理,將大魚分成一池,小魚放至另外一池,就會長得很快。然而,傳統魚塭都是巨大的單一魚池,根本難以分池管理;對此謝清輝建議,改以小漁池為主較好管理。以40坪大的漁池而言,就可以有6,000斤的養殖量,因此一般漁民在養殖時,即使僅7、8坪大的魚池也可以作為1個單位。

「我最大的快樂,來自於每天都在新的學習中成長。」沉浸在漁業養殖事業的他,充滿了對漁業的熱愛,更致力實踐維持生態環境平衡的理念。

如今,謝清輝教學演講的足跡遍及巴西、挪威、中國和東南亞各國。對謝清輝而言,每一次的教學演講,都是一次交流學習的經驗,他笑說:「我就是那個『搖蘋果樹的人』,搖蘋果給大家吃。」說完,他笑得有如孩子般開心。

傍晚時分,佳冬區Hi-Q的養殖池裡,謝清輝看著許多體色鮮明艷紅的魚身敏捷地翻下湧上,展示專屬魚兒的快樂節奏,他滿足地說:「看那魚體的顏色多麼漂亮!」在墨鏡後面充滿熱情的眼神裡,投射出如魚身般的一抹寶石紅,在夕陽餘暉的光暈裡,那光芒不減反增。

【本文出自《能力雜誌》2017年1月號;訂能力電子雜誌;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

揮別石斑魚寒冬 4招燒旺產業
採訪撰文/郭茵娜
海鮮一直是國內很受歡迎的飲食選項,對於各種魚類料理,國人尤其喜愛;不論一般家庭的三餐飲食,或是餐廳飯店的大小宴會,鮮美的海產都是必備佳餚。常見的烹調方式有清蒸、紅燒、油煎,以及切成魚片生吃等,要說台灣是一個熱愛吃魚的國家,真的是一點都不為過。

其中,常見於飯局宴會上的石斑魚料理,由於肉質肥厚、味道鮮美,深受老饕們喜愛,使得石斑魚名列高級食材之一,屬於高經濟價值魚種,讓過往台灣的石斑養殖產業快速發展,並打造出聞名世界的「石斑魚養殖王國」!

擴大內需市場才是根本

看天吃飯、風險極高的海洋漁業,目前全球漁獲量停滯於9,000多萬公噸,近年更因為過度開發以及海域汙染,造成海洋資源逐漸減少;再加上全球氣候變遷,海洋生態也面臨重大浩劫,因此養殖漁業漸漸成為產業中重要的一環。

由於科技的進步,加上環境和生態保護意識的抬頭,各國養殖漁業的規模逐年增長,未來勢必成為新主流趨勢。

根據「陳李農改研究團隊」執行長李武忠對台灣養殖漁業的長期觀察,歸納出台灣在先天環境與後天條件上的幾項優勢:

1.台灣附近海域之魚種具多樣性,海洋生物資源豐富,也具備得天獨厚的養殖生產環境。

2.台灣氣候適中,養殖項目可涵蓋熱帶、亞熱帶,甚至寒帶魚種,滿足不同消費需求。

3.台灣養殖經驗豐富,技術純熟。

4.台灣繁殖技術精良,可充足供應養殖所需之種苗。

5.基礎建設佳,如排水系統、水電供應、物流設施等,都相當現代化與便捷。

6.相關產業發展健全,不論是捕撈、機械設備,或是飼料、藥物,都能隨時供應、支援。

7.經過多年的教育宣導,養殖業者素質佳,多數都能遵守藥物使用規範,確保漁產食用安全性。

8.地理位置優越,距離中國、日本和韓國等水產消費市場近,交通極為便利。

有鑑於以上種種優勢,對於台灣水產養殖漁業的未來發展,李武忠抱持正面樂觀的態度。他認為,台灣在水產養殖領域有非常大的潛力,只要走向正確的方向,未來大有可為。

不過,台灣的漁獲是以外銷為主,尤其是石斑魚產業;我們可以發現,目前台灣生產石斑魚的整體銷售比例,3成為國內消費,7成為外銷,其中外銷市場以中國和香港占總出口量的99.6%,而日本、韓國、歐美等國家的消費量還是相當有限。因此,由於近7成的產量銷往中國,如今銷售管道受到緊縮,自然就會影響養殖漁業的生存發展。

別等價格暴跌再促銷

對此,石斑魚養殖業者又該如何解套呢?由於開發新市場並非一蹴可及,為求石斑魚產業穩定發展,李武忠認為:「短期間內,台灣還是有必要先全力穩定中國及香港的消費市場;但這並不表示就不需其他作為,我們還是必須設法增加國內市場的消費,深入了解國內消費者對於石斑魚的使用習慣,再來進行一系列的改造計畫,包括販售的體型大小、合理售價,並研發各種快速簡便的石斑魚料理包等等。例如:一般人對於石斑的印象總是體型大、單價高,不適合小家庭料理,那麼養殖業者是否可研發大小適中的魚片包裝,讓眾多消費者可以選購?諸如此類,我相信一定有更多方式可以增加國內的銷售量。」

當國內消費比例提高,自然可以減輕外銷市場受挫的衝擊;石斑魚業者也不需每次都等到價格暴跌後,才在國內倉促舉辦降價促銷活動,畢竟促銷時排隊的人潮不等於錢潮,而且僅幾場促銷宣傳活動效果不大。李武忠建議,最好能持續舉辦各種行銷活動如石斑魚烹飪比賽等,以宣傳石斑魚的價值。

其實,隨著貿易自由化,國外水產大量進入台灣市場,對於國產的水產品早已造成排擠效應;因此,在一心發展外銷市場的同時,兼顧國內消費市場,才是基本的解決之道。

外銷市場多樣化 不怕凸槌

俗話說「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中」,拓展不同的外銷市場,絕對是台灣水產養殖產業未來必須發展的重點。

目前,國外養殖技術逐漸精進,許多亞洲國家如印度、越南、印尼等國,都提供諸多優惠措施,甚至減免地租,鼓勵國外資金前往當地投資;而各國也透過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ree Trade Agreement, FTA),降低或減免雙邊關稅。但是,台灣與其他國家簽訂的自由貿易協定,數量有限,使得產品外銷他國市場之成本提高,競爭力相對下滑。

此外,外銷市場過度集中亦為一大問題,如石斑魚多輸入中國、台灣鯛出口至美國、鰻魚往往外銷日本,一旦市場有所波動,便可能供需失衡,導致養殖業者陷入血本無歸的困境。

以石斑魚為例,由於養殖利潤高,以及中國大陸的市場需求大,近年來,中國政府將此產業列為國家重點發展項目,透過「高技術研究發展計畫(863計畫)」,在經費補助、獎勵、人力、儀器設備、土地承租、稅收減免等項目上全力扶持。另外,為了克服養殖熱帶石斑魚,易受中國當地氣候較寒冷之限制,有許多障礙需要突破,因此中國官方積極與台灣業者交流,吸取經驗,並快速移轉給民間業者。

目前,單是海南島1年的石斑魚產量,就高達10萬噸,而台灣1整年產量也不過2萬噸,兩岸產量懸殊之競爭態勢,以及所造成之產品價格變化,已經嚴重影響台灣養殖戶生計。

效法鮭魚行銷 主打單一窗口

對此,李武忠指出,一定要積極開拓其他國際市場,他表示:「打入目標市場,不能只靠著參加國際食品展,或是每年定期辦理促銷活動;想要深入一個市場,整體規劃是不可或缺的。」

李武忠認為,就具體行動而言,首先「邀請國內學者專家進行資訊分析,擬定行銷策略,並透過國際經貿談判協助打開目標市場。」

以挪威鮭魚行銷全球為例,其成功因素包括:嚴格限制漁場大小、強制申請許可證的制度、開發全自動疫苗施打,以降低抗生素使用等措施;最重要的是,他們採單一外銷窗口——挪威海產局(Norwegian Seafood Council, NSC),由其集中力量、拓展海外市場。因此,挪威鮭魚成功在對其陌生的中國民眾心中,建立頂級產品的形象。

NSC的許多做法都值得台灣學習。在行銷策略上,以符合產品特色、融入當地文化的方式,從不同層面切入,比如利用鮭魚食材,開發一道名為「風生水起」的農曆春節佳餚;與各大飯店及餐廳業者合作,將鮭魚導入傳統料理食材中,吸引中國民眾在家料理鮭魚;為了讓鮭魚與高品質、健康概念連結,NSC更與北京政府合作,舉辦一系列研討會議,旨在將「鮭魚能提供豐富的ω-3」之訊息傳遞給更多中國民眾。

目前,政府已經輔導成立「台灣國際農業開發公司」,李武忠強調:「我們應該以最快速的方式,學習挪威的單一窗口制;業者可借重該公司的國際行銷能力,來協助石斑魚或其他養殖漁產開拓新外銷市場,輸入至歐美、中東、非洲⋯⋯等地區有需求的國家。」

當外銷管道暢通,不再受到單一市場限制,養殖漁產的價格才不至於起伏過大,影響業者之生存。

他說:「唯有精準找到問題根源,才能獲得解答!」如今,台灣政府與業者應該對石斑魚養殖進行全面盤整,以去蕪存菁,不能再盲目增產石斑魚。當我們真正了解產銷兩端實際發生的問題,才能找到有效的解答。

考量到台灣地處風強災多之地區,且水土資源有限,外加國內能源和養殖業人力短缺等因素,李武忠認為,「以『高端科技及高品質』,與『傳統養殖及低價』抗衡,是台灣養殖業唯一可走的路。」

三高水產品 瞄準頂尖客群

李武忠也指出,未來台灣養殖漁業發展的願景為:「運用高端技術,生產具高品質、高安全特性的優良水產品,滿足全球高端消費客群需求。」當我們有明確的願景,也才能制訂可執行的策略。他建議,台灣業者要強化品質,就從以下四大策略著手:

1.重整水產生物種原庫。

2.設置幼期餌料生產工廠。

3.建立優質種苗生產與認證規範。

4.將養殖廢水循環再利用。

簡單來說,選擇優良健康的種苗,是養殖業開展最重要的基礎。目前,兩岸的石斑魚苗育成率都偏低,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台灣已成立「國家水產生物種原庫」,且擁有具豐富經驗與先進技術的民間繁殖業者,故積極整合,成立「全球優質水產種苗認證與供應中心」。

此外,建立全球首創「水產優質苗種認證規範與標章」,從繁殖場設置、育種、繁殖條件與環境控制等面向加以規範。業者平日除須注意水質管理,務必使用合法藥物,遵守用藥規範,並且取得產銷履歷或相關認證,努力提高消費者購買意願。

然而,目前國內取得產銷履歷的石斑魚業者僅30餘家,虱目魚業者亦僅20餘家,普遍而言比例偏低。因此,政府積極的政策規劃及輔導,輔以業者追求技術升級,才是面對全球化競爭的最佳策略。

近年來,中國大陸進口台灣漁產品之比例,仍舊占比最高,然而隨著對岸的養殖漁業不斷蓬勃發展,台灣業者的漁產銷量大受影響;與其被動等待,不如主動精進產品品質。

這樣的改變,在李武忠眼中,其實恰逢極佳的時機點;對此,他表示:「我們不能秉持夜郎自大的心態,唯有心存憂患意識,才能時刻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當我們能夠落實前述各項因應策略,那麼揮別市場寒冬將指日可待。」

一道看似平常的海鮮料理,其實背後蘊含無數養殖業者的心血。有賴台灣產、官、學各界攜手,將國內水產養殖產業打造成具競爭力、永續發展的卓越品牌。

【本文出自《能力雜誌》2017年1月號;訂能力電子雜誌;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

因適逢春節期間(01/27-02/1),故能力雜誌電子報停刊一次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