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2/09/28 第592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  能力雜誌網站
精選文章 機場日常!取消.誤點.行李迷航 報復性旅遊復甦 注意暗流攪局
軟硬體整合新商機 物聯網升級心體驗 「訂閱」企業新收益
 
機場日常!取消.誤點.行李迷航 報復性旅遊復甦 注意暗流攪局
文/張名榕 圖片提供/達志影像

疫情邁入第三年,全球逐漸恢復過往的生活步調,隨著許多國家陸續解除旅遊限制,悶壞了的民眾迫不及待安排出國旅遊,原就是旅遊旺季的暑假出現「報復性旅遊」跡象,卻沒料到光是飛出國門就困難重重。過往因疫情大幅裁員的航空公司、機場人力尚未補齊,加上通貨膨脹引發勞工罷工爭取加薪,在在衝擊航空產業,世界各地機場都有航班不得不取消或延誤。

人力短缺 航班取消行李失蹤

CNN記者在倫敦希斯洛機場直擊旅客大排長龍,等到的結果卻是誤點甚至取消航班,許多人一等就是十幾個小時,只能在機場打地鋪過夜,安檢門前人山人海,旅客通關後只能拔腿急衝登機口,與疫情前能閒逛免稅店的悠哉景況截然不同。

大西洋彼岸的美國情況也不樂觀,6月時,國內航班載客量已恢復疫情前的9成,國際載客量也有8成以上,機場卻無法消化海量的人潮,單日超過上千架次航班取消或延誤,幾乎已成為常態。7月國慶連假期間,美國各地取消與延誤的航班高達1.2萬架次,即使準點搭上航班,行李卻有可能落在原地,旅客抱怨連連,《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特地撰文,建議搭乘國內線的旅客提早3小時到機場,若搭乘國際線則要更早抵達。

機場效率不佳要歸咎疫情期間大幅裁員,疫情最嚴峻時,航空業幾乎停擺,只能精簡人事求生存,航空公司機組員、行李搬運工、機場工作人員遭大量資遣的結果,就是在旅遊爆發期迎來大規模缺工。《衛報》(Guardian)指出在雪梨機場,多達1/10的行李無法與旅客同步抵達目的地,暴增的旅客與行囊,使縮減員額的機場工作人員負擔更加沉重。

希斯洛機場CEO John Holland-Kaye接受《財富》雜誌(Fortune)採訪時指出,許多新聘員工尚未上手,機場還無法達到最佳效率,必須將每日運量控制在10萬人次內,因此要求航空公司限制暑期售票,引發部分航空公司不滿,John無奈表示,限制售票是為旅客的安全考量,希望每個人能平安到達目的地,還特別強調要確保行李也同步抵達。

John的擔憂其來有自,希斯洛機場堆積如山的行李已成為全球旅客眼中的奇觀,許多行李掛失、去向成謎,也讓航空公司疲於奔命。達美航空(Delta Air Lines)出動1架空中巴士A330包機,專門搭載1,000件延誤的行李飛往底特律物歸原主,冰島航空(Icelandair)也加派地勤人手,飛往同樣陷入混亂的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機場,協助旅客處理大量行李。

澳洲航空 (Quntas Airways)則向自家管理階層與資深員工發出徵召令,徵求100名志工協助第一線工作,以解決行李塞車的問題。這些志工將會負責裝卸、分類與檢查行李,並在雪梨、墨爾本機場內開拖車運送行李,澳航發言人接受《財富》雜誌採訪時,坦言公司錯估形勢,尚未做足準備因應爆量的旅遊人潮,這似乎也是所有航空公司的心聲。

歐罷工潮湧現 缺工惡性循環

缺工導致機場運輸不堪負荷,年初以來的通貨膨脹更是雪上加霜,6月20日比利時發起多達7萬人的大罷工,包括布魯塞爾機場安檢人員在內的大眾運輸產業勞工,響應罷工爭取加薪,導致當天所有航班取消,然而這只是全歐洲接二連三罷工的冰山一角。

歐洲規模最大的廉價航空,瑞安航空(Ryanair)西班牙機組人員串聯在暑期每周末進行罷工,他們訴求改善工作條件,要求與同樣為歐盟國家,比如德國與法國的機組人員擁有相同的基本薪資。易捷航空(easyJet)的西班牙機組員也加入罷工行列,西班牙向來是歐洲民眾熱愛的度假勝地,罷工連帶衝擊旅客的造訪意願。

北歐航空(Scandinavian Airlines)有900名機師在7月初發動罷工,要求加薪及改善福利,並回聘在疫情期間解僱的機師,協調2周後,管理階層與機師工會達成協議停止罷工,但在旅遊旺季停飛2周,北歐航空付出的代價是取消3,700架次的航班,影響高達38萬名旅客,每日損失更超過950萬美元。

德國漢莎航空(Lufthansa)地勤人員則選在7月27日罷工,當日包括法蘭克福、慕尼黑機場在內的上千架次航班取消,影響超過13萬名旅客。發起罷工的德國服務行業公會(Ver.di)指出,漢莎航空在疫情期間縮減人事,導致勞工工作負荷過大,要求為基層勞工加薪9.5%,若不同意,後續還會發動更多罷工行動。

薪資凍漲與工作環境惡劣是罷工的主因,疫情期間,全球航空業高達230萬個職位遭裁撤,其中以地勤與機場安全人員最多,光是法國戴高樂機場就有近4,000個職位待補,儘管機場營運單位祭出加薪與獎金制度,招募的速度仍不如預期。人員遞補緩慢的原因還包括安全人員需要通過層層審查避免維安風險,此外,不滿的旅客將怨氣發洩在機場員工身上,也使許多員工不堪負荷離職,形成惡性循環。

亞洲嚴格防疫 復甦力道微弱

比起歐美地區觀光人潮暴增,亞洲的復甦跡象明顯遜於其他地區,3月份觀光人數僅恢復至疫情前的17%,遠低於全球平均的42%,唯一表現較亮眼的新加坡4月全面解封,樟宜機場該月隨即迎來超過百萬人次旅客,更大舉徵才因應觀光潮。但隨著日本、台灣僅部分開放,加上中國、香港極為嚴格的出入境限制,使得整個東南亞地區恢復速度緩如牛步。

嚴格的防疫政策對觀光業造成衝擊,香港在中國政府動態清零的政策下,於年初實施「航線熔斷」政策,飛往香港的國際航班中,若確診旅客比例達到該航班入境人數5%,或全機確診人數超過5名,就要暫停航班運行1星期,確診比例升高則會暫停更久,最高可達8周,亞洲最大航空轉運站之一的赤鱲角機場因此航班銳減,連帶影響旅客轉機行程與觀光意願。

隨著各國國境開放,熔斷政策無疑與國際潮流背道而馳,8月初香港政府終於調整政策,縮短停航時間與入境者隔離時間,政策鬆綁能否促使觀光人潮回流尚待時間證明,但當局態度轉變,對近年蒙受巨大損失的中國航空公司來說,似乎已露出撥雲見日的曙光。

儘管五花八門的考驗層出不窮,對想出國放鬆度假的旅客來說,眼下似乎也非出遊的最佳時機,但仍阻擋不了國際旅遊市場急速回溫。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理事長Willie Walsh樂觀指出,機場缺工的問題在年底前會逐步改善,他也認為儘管受高漲的油價與通膨雙重夾擊,今年度航空業的虧損仍比原本預計的120億美元更低,明年更有望轉虧為盈,航空業將很快重現榮景。

【本文出自《能力雜誌》2022年9月號;訂能力電子雜誌;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

軟硬體整合新商機 物聯網升級心體驗 「訂閱」企業新收益
文/銀河互動網路領航員
圖片提供/達志影像

當車聯網及物聯網隨著5G網路逐漸普及,成為市場趨勢及未來產品開發方向時,透過訂閱制放大顧客終身價值也成為一種主流,例如:Gogoro車主需每月支付「資費」來購買電池服務,也是一種「訂閱制」服務。

物聯網技術的出現對於企業,尤其是硬體製造商來說,是一大商業模式創新,因為無論是否透過訂閱制提高顧客終身價值,只要藉由連網更新,進而為產品增加新功能或提高效能,都能讓品牌與消費者間關係延長,不單單只是買賣當下或是保固期間如此短暫,也象徵著顧客對品牌服務滿意度提昇,有助於提高顧客回購率。

但如果無法提高顧客對於產品之體驗感或滿意度,更甚至引起一連串抵制聲浪,是否會對物聯網發展造成影響呢?近期BMW宣佈針對旗下電動車推出訂閱制服務就引發一波爭議,甚至已經有駭客、維修保養廠揚言要推出「破解版」服務。

硬體訂閱瓶頸 缺乏顧客溝通

BMW訂閱制服務的爭議,從他們最初宣佈Apple CarPlay整合系統要改為訂閱才能使用時,就已經引起市場軒然大波,後來更進一步擴大到方向盤及座椅加熱、遠光燈切換輔助等功能,都改以訂閱制方式讓消費者「選購」。

引起爭議主要原因在於,雖然BMW宣稱消費者可以透過車聯網隨時切換購買、使用不同服務組合,但「能隨時提供服務」這件事,也代表車輛出廠時加熱管等硬體都已先設置好,這讓消費者認為,他們明明已經付費得到這些配備卻需要額外花錢解鎖,與過去購車時「加價選配後再安裝硬體」的消費經驗比較,產生一種被剝奪感,還不如直接免費提供。

當消費者看到物聯網訂閱制時,許多人會聯想到與智慧型手機類似。不同於手機是由每月支付「門號」費用來取得通話或上網功能,家電用品/車輛的訂閱制則要每月付費才能使用或開啟額外功能,對於整體市場來說還是相當顛覆,從BMW公佈推出訂閱制後引發爭議,也可以發現市場對於購買硬體產品後,必須要額外付費訂閱制服務這種「類租賃」行為接受度較低。

雖然目前車輛採用功能訂閱制的多半都是針對電動車,但事實上在車聯網逐漸成為趨勢後,只要能做到軟硬體整合,燃油車也有機會導入訂閱制服務,進而為品牌增加持續性獲利,但多數反對意見卻也是出於這個「持續付費」行為上。

訂閱制關鍵 創造持續價值

在BMW的訂閱制風波後,各大車廠開始反思該如何調整訂閱制推行方式,福斯汽車在面對媒體採訪時就提到,他們未來可能只會針對「自動駕駛」導入訂閱制,這就是一種相對安全的做法。

自動駕駛本身是電動車的關鍵優勢之一,也是車聯網技術極為關鍵的發展趨勢,若針對自動駕駛推出訂閱制收費,會因為這是一項過去都沒有的技術,顧客不會產生「剝奪感」、覺得被多扒了一層皮。

加上自動駕駛本身就是由軟體推動的功能,透過訂閱服務,品牌也可以於日後不斷釋出新版本,讓車主有持續付費訂閱的動機。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自動駕駛」也有分不同的操控等級,車廠甚至可以針對不同等級的自動駕駛需求,推出不同訂閱制方案,也能擁有較大的彈性空間。

因此,硬體開發商可以思考:當物聯網技術成為產品核心功能時,能為消費者提供哪些軟體服務?這些軟體服務能否創造持續價值?又該如何導入訂閱收費機制?確實釐清這些問題,才能真正發揮物聯網技術結合訂閱制可產生的價值,為品牌帶來全新的獲利模式。

不是多收錢 打造彈性付費

品牌方嘗試推出硬體訂閱制服務,多半都是從「服務」切入而非「產品」。就像Apple宣佈規劃中的iPhone訂閱制便是類似租用服務,讓用戶可以定時更換新手機的模式;任天堂(Nintendo)也於日本推出遊戲主機Switch的維修訂閱制服務,消費者只要每月定期或以年費方式支付費用,就可以享受免費維修甚至換新機的服務。

事實上BMW會將加熱功能改於訂閱制,主要是考量到依據車主所在國家及緯度不同,對於座椅、方向盤的加熱需求及使用時長也不同,以台灣市場來說,車主若加購這項功能,每年使用的時間就可能不到3個月。

然而,透過車聯網,就可以實現隨時開啟或關閉特定產品功能,將使用及付費的彈性交至消費者手中,如此也可以減少每台車都因為購車者需求不同,產生不同程度客製化的困擾,進而簡化生產過程的複雜度。

物聯網技術成為車輛、家電用品的主流配備將會是趨勢,也是企業提高收益的可行方向,但如果企業只是單純推出訂閱制方案,卻沒有深入與消費者溝通「需求」及「價值」,甚至也沒有針對產品價格進行調整,那麼必須持續付費才能使用特定功能,這種與傳統付費觀念不同的商業模式自然存在爭議性。針對執行的細節、如何確實提昇品牌價值,企業需要深入思考配套措施。

服務周期擴大 體驗成關鍵

車聯網已是主流車市現況,物聯網技術也早已滲透進入家電用品市場,成為民眾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其中,智慧型電視就是相當典型的案例,甚至如冰箱及烹調機都已經開始藉物聯網為用戶提供延伸服務,例如:食譜。某食品調理機品牌原先也是以銷售「食譜電子檔」方式,讓消費者可以在購買後再安裝到機器當中使用,只是這種銷售形式除了消費者未必會加價擴充食譜之外,也更容易發生食譜「共享」的問題,造成企業收益降低。

但在後來該品牌新款機型連網後,改成以訂閱制形式將食譜轉變為串流服務,消費者就跟訂閱Netflix一樣,隨時可以瀏覽全部線上食譜,還能享受到不斷更新的內容。對品牌來說,即使每月訂閱費用比起單售食譜低上不少,卻可能產生更穩定的收益,這種策略便是企業推動訂閱制最主要的價值,藉由為硬體連網加值,品牌也能導入持續型商業模式。

當生活用品與物聯網技術擦出火花,這也意味著品牌跟消費者關係會產生更深度的延伸,這其中的差異就如同智慧型手機跟傳統手機的差別,每當手機軟體更新,品牌隨時都可以為用戶提供新功能增加產品體驗,進而提昇消費者對產品及品牌的好感度。

企業需要轉換思維,已不單單只是將關係建立於「買賣當下」,而是建立在整個「使用過程」中;從服務面來看品牌需要提供的不再只限於維修、保養這類型的售後服務,而該思考如何透過持續優化消費者對產品的體驗,進而建立服務價值。

新商模 軟體成主要收益

物聯網所帶來的市場轉變將會是全面性的,以產品開發本身就導入此思維的Apple來做探討,為了在日後能透過軟體更新提供消費者新功能,本身就可能需要於產品製作過程中,加入某些功能元件,只是因為軟體尚未完成而無法提供消費者相關功能服務。

跟目前企業生產商品時會先以要提供多少賣點功能、增加多少製造(零件)成本、又該銷售多少價格的思考方式不同。產品本身是否可以獲利不再是重點,未來持續推出的軟體功能收益才會是關鍵。

這也是車輛訂閱制受到市場抵制值得關注的主因,當BMW這類先行者付出行動嘗試,但如果市場端始終不買單,那物聯網普及所帶來的改變就會受到阻礙,也無法成為新的商業模式。

但可預見的是,隨著5G網路漸漸普及,物聯網智慧商品也會如雨後春筍般問市,品牌跟顧客間交互關係也將改變。而訂閱制從Netflix這類影音娛樂延伸到office、Adobe這類軟體產品之後,是否也將成為硬體未來關鍵銷售模式?並更進一步對整體產業帶來徹底的轉變?相信將會是未來的觀察重點。(數位行銷延伸閱讀請連結iMarketing銀河數位行銷)

【本文出自《能力雜誌》2022年9月號;訂能力電子雜誌;非經同意不得轉載、刊登】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