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光華電子報】讓你深入了解台灣社會,兼具國際觀與本土思維深度報導,為你呈現另一種閱讀台灣的方式。 【Career職涯電子報】提供職場趨勢脈動、成功人士專訪介紹…等精彩內容。給您最完整、最活用的職場資訊!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5/09/11 第846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科技新知 FHIR在臺灣最新的發展:以重大傷病為例
2025年商業服務業趨勢:FMCG行業視角下的變革與機會
金融業如何用Gen AI翻轉內部作業效率
家中的未來醫院:AI如何重新定義家庭健康照護

FHIR在臺灣最新的發展:以重大傷病為例
FIND研究員:李昀陞

FHIR,全名是Fast Healthcare Interoperability Resources,中文的全名叫做「快捷式醫療服務互操作資源」,是用來描述交換電子病歷與醫學資訊相關的資料格式、資料元以及應用程式介面的醫學資訊標準,該標準於2014年由醫療服務標準組織Health Level 7進行制定與提出。有別於先前的HL7 v2.x與HL7 v3標準,FHIR標準實作起來更加簡便,因為該標準採用了現代的網際網路技術,包含基於HTTP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的RESTful架構風格(REST: 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並可以選擇JSON (JavaScript Object Notation)或是XML (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的資料格式來表示資料的結構,該標準的目的為促進醫療資訊服務系統之間的歷史資料具有互操作性;同時,也讓第三方應用程式開發者或廠商能夠提供可整合現有系統之醫療服務應用程式。在本文中,會以臺灣重大傷病實作指引來一探目前FHIR在臺灣的最新發展。

FHIR基本元件介紹

為了讓應用系統開發者基於FHIR標準針對不同使用者情境進行正確實作,該標準推出了實作指引(IGs,Implementation Guides)的概念,實作指引能夠支援描述特定的應用情境與使用者案例,包含應用程式介面API ((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face)、FHIR資源物件(resources))、程式碼系統(Coding System)、值集(ValueSet)與醫學專業術語(terminologies)之定義與使用的方式。實作指引能夠依據定義的應用與使用者案例進行發展出對應的補充規範(profiles),實作指引透過搭配補充規範能夠更確切的定義資源物件的結構,以及資源物件中的各個欄位能夠使用的值與對應的基數(cardinality)等。上述各個FHIR元件之間的關聯如圖1所示。

圖1:FHIR Profiles與Implementation Guides關聯圖

圖片來源:Firely部落格文章提供FHIR 補充規範與實作指引之關聯圖,https://fire.ly/blog/fhir-profiles-and-implementation-guides

重大傷病實作指引背景介紹

臺灣健保重大傷病實作指引(Taiwan NHI Catastrophic Illness Implementation Guide,TWCI IG)採用了定義在HL7® FHIR®(Fast Healthcare Interoperability Resources)標準中的建置實作指引方法,同時該實作指引建立基於FHIR R4.0.1標準之上,並繼承自臺灣實作指引V0.3.2版本(2024-12-12),以及更進一步定義適用於「重大傷病」所需要的資源資料(Resources)、資料項目、基數及資料類型(例如:文字、日期、時間與分類代碼)等。

該實作指引的專案背景為健保署所規劃的癌症重大傷病申請資料上傳機制,同時配合賴總統於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所推動之「國家癌症防治計畫」政策,該政策包含了次世代基因定序(NGS,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申報資料收載、癌症重大傷病申請、癌藥事前審查申請與癌症個案療效追蹤等癌症醫療資訊之數位轉型,期待透過前述的方法讓政策所需要的資料進行有效互通,並同時達成以病人為中心之完整的健康照護,該實作指引透過健保署「第三代醫療資訊系統建置」計畫建置重大傷病申請系統。

重大傷病實作指引案例介紹

該實作指引的使用者情境案例中主要的角色為醫院與健保署,醫院透過內部資訊系統與健保署重大傷病申請系統進行資料交換,交換資料包含重大傷病申請協助及透過共通傳輸平台批次上傳證明書文件,相關的使用者案例示意圖如圖2所示。

圖2:臺灣重大傷病實作指引之使用案例示意圖

圖片來源:臺灣重大傷病實作指引,https://build.fhir.org/ig/TWNHIFHIR/ci/branches/main/index.html

在重大傷病實作指引中依據健保署既有的重大傷病申請作業分成送核、送核補件、申復與申復補件等流程,各個作業流程的描述如圖3的循序圖;而作業流程的流程控制圖如圖4所示,詳細的作業流程描述如下條列所示:

醫院開發的重大傷病系統或是醫院的資訊系統產生重大傷病申請證明資料。

醫院將已經產生的重大傷病申請證明相關文件上傳至健保署的重大傷病申請系統。

若重大傷病申請相關的資料符合格式,則健保署的重大傷病申請系統會回覆上傳成功訊息,而醫院端能夠查詢前述資料之上傳結果。

若重大傷病申請相關的資料不符合格式,健保署的重大傷病申請系統回覆上傳失敗訊息,並由醫院端查詢前述資料上傳的結果。

當重大傷病申請資料上傳成功後,健保署申請證明通過,由醫院端透過重大傷病申請系統查詢申請結果。

當重大傷病申請資料上傳成功後,健保署申請證明未通過,由醫院端透過重大傷病申請系統查詢申請結果。

圖3:臺灣重大傷病實作指引之作業流程循序圖

圖片來源:臺灣重大傷病實作指引,https://build.fhir.org/ig/TWNHIFHIR/ci/branches/main/index.html

圖4:臺灣重大傷病實作指引之作業流程圖

圖片來源:本文作者繪製與整理

FIND觀點

在本文章中,依據前述的重大傷病實作指引目的與介紹,綜合整理出以下三大重點:

系統功能一致性:透過FHIR的醫學資訊標準的一致性,讓重大傷病相關系統透過臺灣重大傷病實作指引進行一致性標準開發,並確保未來其他與重大傷病有關聯的系統功能具有一致性。

資料互操作性:為了要讓健保署與醫院能夠針對重大傷病資料具有互操作性,因此導入了FHIR醫學資訊標準之外,更基於前述的醫學資訊標準制定出重大傷病實作指引,透過實作指引中定義資料交換之使用情境,能夠讓醫院端了解資料交換的格式與方法,進而成功地將醫院的重大傷病資料與健保署建置的重大傷病申請系統進行交換,以達到資料互操作性的目的。

減少資料串接成本:為了能夠達成健保署與醫院之重大傷病資料的交換,健保署建置的重大傷病申請系統需要有能力與各個醫療院所進行資料的互操作性,因此透過制定重大傷病實作指引,規範出資料交換所需要的情境與對應的資料格式,這樣一來能夠讓健保署與各個醫院在資料串接上達成一致性的資料交換,同時減少重大傷病申請系統在開發上與資料串接的成本。

參考資料來源:

1.REST,R. T. Fielding and R. N. Taylor, "Architectural styles and the design of network-based software architectur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 2000.

2.臺灣重大傷病實作指引,https://build.fhir.org/ig/TWNHIFHIR/ci/branches/main/index.html。

3.癌症重大傷病申請導入FHIR專區,https://www.nhi.gov.tw/ch/np-3788-1.html。

4.國家癌症防治計畫,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612&pid=1094。

5.健保署之健保數位升級策略,https://www.ithome.com.tw/news/159227。

 
2025年商業服務業趨勢:FMCG行業視角下的變革與機會
FIND研究員:數位生態價創組、李建勳

隨著全球經濟和消費者行為的快速變化,2025年將是商業服務業進一步變革的關鍵一年。在快速消費品(Fast Moving Consumer Goods,FMCG)的市場,觀察到數位化轉型、消費者期望提升和市場競爭的加劇,在過去幾年徹底改變服務業的格局。展望未來,以下為2025年將影響商業服務業的重要趨勢。

圖1:快速消費品產業正面臨轉型變革

圖片來源:Freepik

消費者體驗至上:從交易到關係的轉變

FMCG行業一直以來都強調規模經濟和高效的供應鏈管理。然而,隨著數位科技滲透到每個消費者的生活中,服務業也不再僅僅是提供產品和服務,而是需要與消費者建立更深層的情感連結。2025年,消費者將不再滿足於單純的交易,他們期望的是個性化、能即時滿足和整體更優化的消費體驗。品牌必須透過數據來理解客戶需求,並主動提供創新的解決方案,這種轉變將驅動服務業從過去的「產品為王」走向「客戶體驗至上」的時代。

在FMCG行業,已經可以目睹數位行銷工具如何幫助品牌分析消費者數據,提供更精準的市場行銷。這種趨勢在商業服務業也將成為標配。企業不僅要懂得行銷產品,更要學會行銷客戶體驗。品牌將會更重視與消費者建立長期關係,並以消費者需求為核心驅動產品和服務創新,甚至大量使用生成式AI相關的軟體協助快速貼近消費者所需求的相關宣傳上。

永續發展與企業責任

近年來,FMCG行業受到永續發展和環保趨勢的強烈衝擊,企業開始更積極地關注其對環境的影響。2025年,這一趨勢在商業服務業中將更加突出。消費者越來越重視企業的社會責任,尤其是在環保、勞工權益和公平貿易等方面。因此,企業必須從供應鏈到終端服務,確保符合可持續發展的標準。

在這個背景下,商業服務業將更多地採取數位化與自動化解決方案來降低能源消耗與浪費,並逐漸淘汰高碳排放的操作模式。同時,FMCG的企業早已開始探索如何在保證生產效率的同時降低環境負擔,這種模式將成為其他服務業公司的借鑑。消費者將更願意支持那些以永續發展為核心價值的品牌,這不僅有助於提升企業形象,還有助於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贏得一席之地。

數位轉型與自動化服務

商業服務業的數位化轉型已經開始,而到2025年,這一趨勢將加速。FMCG行業在過去幾年中投入大量資源於自動化和人工智慧技術,以提高供應鏈效率和市場行銷精準度。同樣的趨勢也將在商業服務業中變得普遍,特別是在客戶服務、物流管理和後勤支援等領域。隨著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技術的普及,企業將能夠通過數據驅動的決策優化業務營運,並提升整體的服務品質。

企業需要充分利用技術創新來提升服務效率,同時也要確保這些新技術符合消費者的期望。例如,智慧客服系統和虛擬助理的應用將進一步加速,這些系統能夠即時回應客戶需求並自動化處理常見問題,從而減少人力成本並提升客戶滿意度。

總結來說,FMCG行業的變革經驗為商業服務業提供了寶貴的借鑑。2025年,隨著消費者體驗、永續發展與數位化技術的加速融合,商業服務業必須適應這些新趨勢,並以創新和靈活性來應對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

參考資料來源:

1.Moneycontrol(2024),Budget 2025: FMCG sector may see policy measures aimed at driving consumption, experts say (https://www.moneycontrol.com/news/business/budget-2025-fmcg-sector-may-see-policy-measures-aimed-at-driving-consumption-experts-say-12915701.html)

2.Kantar (2024),Top 10 trends in Taiwan's FMCG market for 2025 (https://www.kantar.com/inspiration/fmcg/top-10-trends-in-taiwans-fmcg-market-for-2025)

3.Freepik (https://www.freepik.com/free-vector/fmcg-fast-moving- consumer-goods-acronym-quickly-moving-product-short-term-goods_8801900.htm#fromView=search&page=1&position=0&uuid=1c69f638-7d37-47b4-8cbb-3d5034099794&query=FMCG)

 
金融業如何用Gen AI翻轉內部作業效率
FIND研究員:陶芋安 生成式AI(Gen AI)的崛起,翻轉各產業的運作模式,金融業更是受到這波浪潮的影響。隨著技術的成熟、相關法規規範逐步完善,許多金融機構開始積極布局,投入大量資源導入生成式AI技術優化各種作業流程 ...
 
家中的未來醫院:AI如何重新定義家庭健康照護
FIND研究員:陳加欣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在宅醫療正迎來關鍵的轉型期。那麼,在宅醫療科技如何整合前沿技術,並展望未來的發展趨勢?其核心在於運用先進技術優化傳統醫療服務模式,以因應多元且持續變化的醫療需求,以及個別化的病患照護需求 ...
 
動得健康不受傷!
近年來因健身運動盛行,許多年輕人出現椎間盤突出等脊椎相關疾病,缺乏暖身是導致運動傷害的主要原因之一。暖身的作用在於提升肌肉的張力與彈性,促進肌肉之間的協調性,並增加關節的活動範圍與柔軟度,如果沒有暖身就突然開始高強度運動,易導致肌肉不協調,甚至引發拉傷或其他傷害。

【 Follow ≠ 跟進 】這個最常被用錯的「職場萬用字」,你也中招了嗎?
你是不是也常說這些話?「I will follow him tomorrow.」、「Let me follow this email.」我們以為是在表達「我來處理/我來追一下」,但外國同事聽了卻可能感到迷惑,甚至誤會你要「跟蹤」誰,或是完全聽不懂你想表達什麼。Follow,這個字雖然簡單,但一不小心就會「中式英文」爆棚。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