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研究月刊電子報】解讀財務、會計、金融、稅務等趨勢走向,讓你掌握財經專業脈動,開拓國際視野! 【阿布拉電子報】分享文學性、藝術性與兒童性兼具的兒童繪本,並希望透過繪本和你一起發現孩子的世界。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科學文化頻道科學文化頻道科學文化頻道科學文化頻道科學文化頻道

☆★【☆科普探索.無限可能☆】經典科學套書5折起 ★☆

第456期 2017/07/14

觀念生物學1-4套書(全新修訂版)

《觀念生物學1、2》
.全新修訂版
.由生物學家與畫家激盪出來的心血結晶
.以前所未有的角度,顛覆你對生物學的想像
.插畫精采,令人愛不釋手
.頂尖高中推薦閱讀書單、大學生物課程指定教材

《觀念生物學3、4》
.生物學家、畫家、科學作家、媒體傳播人聯手出擊
.圖文並茂,帶你探索神祕的微生物世界
.頂尖高中推薦閱讀書單、大學生物課程指定教材

觀念生物學1-4套書(全新修訂版)


  《觀念生物學1、2》

  你能想像,「高高在上」的你,和微不足道的細菌,都用著同樣的DNA語言,指揮生命的運作嗎?

  細菌、玉米、楓樹、青蛙、蜘蛛、蝙蝠、大象、人類,看起來是多麼不一樣啊,但這些生物的細胞內竟然有共通的「能量貨幣」,真是不可思議呢!

  生命是一個又一個的迴路,周而復始,循環不已。生命從一到多,由簡到繁,一路悠悠走過漫長的四十億年。今天的世界充滿物種的多樣性,但演化仍保留著生命起源的蛛絲馬跡,供人們去探索。

  現在,甩掉枯燥難記的構造名詞,拋開「界、門、綱、目、科、屬、種」的複雜分類,請扭轉你的視野,和我們一起踏上這條貫通生命奧祕的大道。

  從最微小的細菌到最複雜的人類,全部被十六種共通的模式貫穿,任憑生物世界再怎樣繽紛多樣,全都在這些共通模式下一視同仁。

  書中隨處可見豐富的想像力以及新鮮多汁的比喻,搭配上精緻、俏皮的插畫。讓我們更加了解生命如何運作,讚嘆大自然的美麗!

  《觀念生物學3、4》

  在遍覽了貫穿生物世界的十六種模式之後,現在,請你踏入鏡中世界,造訪地球上最微小卻最充滿生命力的隱形居民——微生物。

  其實,我們能活在這世界上,都多虧了微生物的幫忙。微生物是推動碳、氮、氧等物質循環的幕後功臣,也是把所有生命連結成複雜網絡所必需的「黏膠」。

  說它們是地球生物圈的守護神,一點也不為過!這些小傢伙也是所有生物的老祖宗,當今生物的多樣性,都是從它們單細胞的祖先那兒一點一滴演化而來的。

觀念生物學1-4套書(全新修訂版)

  生命是由簡到繁組成的

  我們應該將每一種生物視作一個小宇宙,也就是由一大群能自我繁衍、而且小得不能再小,又多如滿天繁星的細胞所組成的微小世界。——達爾文

  早期演化學的爭議總是繞著「人類與猿類來自同一個祖先」打轉,這在當時是一個很可怕的觀點。其實,達爾文的想法有更激進的含意:每個個體都是由更小的個體(細胞)組成的群集,每個細胞則由還要更小的無生命東西組成。

  這些微小的無生命物體正是演化史上首先發展出來的東西,它們經年累月逐漸拼裝成細胞,細胞後來又組裝成多細胞生物。我們的祖先是會游動的小生物,類似我們現在所稱的細菌,而細菌的祖先則是一些會自我複製的分子。

  在地球上出現植物或動物前,細菌已先發明出所有維生所需的基本化學系統。細菌的本事可真不少,它們能夠轉化地球大氣中的物質、轉換太陽的能量、發展出第一套生物電力系統、發明有性生殖及如何四處移動的方法、完成精巧的基因複製機器,還有學會彼此聚集並組成較高等的群集。你瞧,這些正是我們引以為傲的祖先呢!

  當你知道生命由簡到繁的過程是多麼艱巨之後,就可以明白為何多細胞生物存在的時間僅占地球上生命存在時間的八分之一,而且比單細胞晚了很久的時間才出現。所以我們的存在,其實是來自單細胞祖先彼此聚集複合而成的精心之作。

(本文為節錄,完整內文請見觀念生物學1-4套書(全新修訂版)


 為什麼不用水泥、原地取材的砌石護岸不見得有利於生態?

科學新聞由Pansci.tw泛科學提供

文/eeft

很多努力想成為生態工程的河溪治理,為何常變成生態殺手?

關鍵之一在於為了標榜「就地取材,少用水泥」,我們把溪裡最重要的環境因子改變了。雖然可能在節能減碳上有九牛一毛的良善,但卻帶給原本住在溪裡的生物比地震洪水還可怕,且無法恢復的打擊。倘若我們原本的餐桌、座椅、眠床,都被別人拿去貼在牆上當壁飾,或許「家徒四壁」對這窘境是貼切的形容。

除了少部分淹沒在水線下的石縫可以利用,及石縫長出的植物還能提供水裡一點食物遮蔭之外(但原本自然水岸的綠帶有吃不完的食物呢!),大部分的水岸砌石就像可望不可及的壁飾一樣,無濟於補償河岸原本多元的路徑孔道和茂密的植生。而離水的石頭,也失去了原本對水域的多元貢獻。

水下的溪石是絕大多數水中生物的居所或育嬰房,在污染不嚴重的溪水下翻開石頭,很容易找到水蠆、蜉蝣的稚蟲,在展翅飛向空中前,牠們就趴在石頭表面吃喝拉撒度過一整個童年。而溪魚產卵都得謹慎地挑選適當的水流與石縫,或黏著在石塊接觸面,跟適當的水流處。這是為了保護寶寶不會瞬間被沖走,不知去處,或馬上入魚口,變成別人佳餚。還要有足夠的氧氣及水溫拂過,才能增添孵化的機會。

那餐桌是?在溪水中,石頭是少數能附著藻類或小昆蟲的介面,尤其是讓你得小心不跌倒的濕滑矽藻,正是許多素食雜食魚類的三餐。據前輩釣手說,有些溪魚因此有淡淡藻香帶來的美味。石頭邊常見圓形啄痕或條狀的表面刮痕,就是牠們光臨餐廳後的打卡記錄。

溪石也是瞭望台或巡弋崗哨。溪鳥常站在上面唱歌吶喊宣示領域,也是飛捕低空小蟲、潛水捕魚的返航基地。即使溪鳥越來越少見,你坐在溪邊打盹或戲水時,一定曾想捉弄來來回回不離溪石的豆娘吧;牠們離水後的短暫蟲生,在石上戀愛交配,再將下一代產回自己長大的溪流家園。溪石,就這樣見證水域家族的傳承,儘管自己也會在暴雨後遷徙到不同河段。

溪石所建立的龐大服務系統,可不能自己獨立運作。命中注定的地質條件下,氣候及地形帶來的水流,決定它們的大小排列,較大的溪石也有穩固溪床的功能。而陽光能穿透的水深,也決定餐桌上矽藻的供應。更有趣的是,較大而突出水面的溪石,形成的「水躍」自然就把氧氣帶入水中,堪稱重力帶動的打氣機啊!

溪石是這麼萬能、這麼關鍵的自然資本啊!所以,不管整治為了什麼,請盡量把石頭的原貌留在河溪裡!

(本文為節錄,完整內文請見 【Pansci.tw泛科學】
為什麼不用水泥、原地取材的砌石護岸不見得有利於生態?



 

歡迎您完整轉寄本報,將優質科文知識介紹給您的親友,但未經授權請勿轉貼節錄於其他用途。

科學文化頻道 及 科文知識報
是由天下文化製作發行 所有內容著作權屬於天下文化及相關著作權所有人

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04台北市松江路93巷1號2樓 
TEL:886 2 26620012      FAX:886 2 26620007     與我們聯絡:
 service@cwgv.com.tw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