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旅讀中國電子報】提供獨特多元的中國旅遊提案、文化觀察參照,讓你藉旅遊、深入生活之際,掌握其脈動。 【行天宮電子報】精選行天宮五大志業文章,希望在忙碌喧擾的現代社會,與您一同修心,重新找回內心的平靜!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東寫西讀
本期索引
2017/05/09 第202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   粉絲專頁
本期索引
本期索引
本期索引
 
小編微手記
當學習更開放
 未來的世界將會和今天大不同,有些事,現在的你最好先知道。

 近兩年不斷有各種趨勢報告都提到,現今世界上的職業,在8年後有一半都會消失,未來這15年間,因為機器學習及通訊技術的進步,不只是會造成人類工作方式的極大變革,與之相對應的是人們必須及早有新的技能和學習。

 因為科技進步太快,要跟上世界的腳步,學習不再是拿到畢業證書就結束了。教育部打算推動開放式大學,增加學習新科技技術的管道,就是因應這股浪潮,這種分階段回學校上課的方式在歐美已行之有年。

 其實,正因為科技的進步,現在即使身處偏鄉,只要有網路,你不必考上哈佛、耶魯、劍橋、台大、清華等大學,隨時都可以上他們的開放課程,名校名師不再遙不可及。

 一個嶄新的時代已經開啟,你做好準備了嗎?

 
閱讀知天下
山林生死課 登山高手「瑞士機器」 一失足天人永別
文/陳韻涵
尼泊爾救難隊員與施特克的朋友4月30日將遺體搬運上直升機,送往加德滿都醫院太平間。(圖/法新社)
 瑞士知名登山家施特克(Ueli Steck)4月30日在世界最高峰聖母峰進行5月攀登適應訓練時,在努子峰(Mount Nupste)西山脊2號營失足墜谷亡,得年40歲。施特克登山速度奇快被封為「瑞士機器」(Swiss Machine),登山經驗豐富,曾獲登山界奧斯卡「金冰鎬獎」,並於去年尋獲1999年失蹤的美國著名登山家洛威的遺體。

 尼泊爾旅遊局局長巴塔萊與負責籌畫施特克登山行程的「七峰登山公司」表示,施特克30日清晨從喜馬拉雅山脈「努子峰」海拔6400公尺的2號營失足墜落1000公尺深谷,其他人看到後連忙呼救但仍無法挽救施特克的性命。

 40歲的施特克死前獨自登山,他的夥伴坦吉嚴重凍傷,在低海拔基地營休養。施特克此行是在喜馬拉亞山區適應環境,準備5月挑戰高難度的西脊路線登上世界最高峰聖母峰(珠穆朗瑪峰)和附近的世界第4高峰、8516公尺的洛茲峰(Mount Lhotse)。

 施特克登山經驗豐富,2012年不帶氧氣設備登上聖母峰,2013年獨自從尼泊爾登上世界第10高峰安納普納峰南脊,也因此在2014年獲得登山界奧斯卡「金冰鎬獎」。此外,他登山速度奇快屢創紀錄,2015年只用了62天就爬完82座海拔超過4000公尺的阿爾卑斯山山峰。有條不紊的登山風格,超越人類極限卻又持續推進的能耐,讓他獲得「瑞士機器」的封號。

 施特克2008年只花了2小時47分,就攻上高難度的阿爾卑斯山脈艾格峰北壁,其他登山家要花好幾天才能完成;他2015年刷新個人紀錄,僅用2小時22分50秒登頂。

 施特克3月接受瑞士《每日廣訊報》訪問時說,他覺得自己是欣賞山景的「外行人」,因為「運動員的成就對他來說比冒險更重要」。當時他談到5月的聖母峰-洛茲峰挑戰時說:「我當然想攀登這兩座山,但這是非常高的目標。失敗對我來說,就是死了,回不了家。」

 英國登山界多位名人向施特克致哀。全球唯一攀遍全球14座8000公尺以上山峰的英國登山家欣克斯說:「大家會懷念他,他會被視為最偉大的一員。」資深登山家博寧頓爵士則說,施特克登山速度雖快,但不代表他比其他人容易發生意外。從統計數據來看,登山者最容易死於落石和雪崩等「客觀危險」,逗留時間愈長,出事機率愈大,「但若迅速移動,暴露於危險的時間就愈短。」

 這是尼泊爾一周內證實的第二起山難,來自台灣的梁聖岳和劉宸君在喜馬拉雅山區達定達丁區提普林村附近失蹤,21歲的梁聖岳在失蹤47天後獲救,本月2日平安回台,但19歲的劉宸君不幸在獲救前3天失足墜谷,香消玉殞。

 
話題補給站
永續經營的亞瑟王
文/朱錦華
 西方文學寶庫中,「亞瑟王傳奇」(Arthurian legend)是極為重要的一環。豐沛的故事內容、奇幻的色彩,讓它始終人氣不墜。進入電影工業時代後人氣更夯,一再被搬上銀幕。最新的一部,是瑪丹娜前夫蓋瑞奇(Guy Ritchie)導演的《亞瑟:王者之劍》(King Arthur: Legend of the Sword)。

西方文學經典 銀幕樣貌多變

 亞瑟王在銀幕上有多種不同面貌。包括曾被拍成文藝動作片《圓桌武士》(Knights of the Round Table,1953)、迪土尼動畫電影《石中劍》(The Sword in the Stone, 1963)、 音樂片《鳳宮劫美錄》(Camelot,1967),以及開創《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2001)等奇幻電影先河的《神劍》(Excalibur,1981)。

 為了跟前人作品作出區隔,蓋瑞奇新作主要聚焦在亞瑟發跡之前的經歷、以及他贏得王位的過程。內容有點像是莎士比亞的《王子復仇記》(哈姆雷特) 與《亨利四世上下篇》的綜合體。

傳說中的人物 8世紀末出現

 亞瑟王基本上是傳說中的人物。他的故事最早出現在公元8世紀末9世紀初、威爾斯僧侶兼編年史家南尼亞斯(Nennius)著述的《不列顛編年史》(Historia Brittonum)。之後,蒙茅斯的傑弗里(Geoffrey of Monmouth)於1136年完成的《不列顛諸王史》(Hstoria Regum Britanniae),進一步加強了亞瑟王的傳奇色彩。

 當然,最重要的,是1469年出版、馬洛禮爵士(Sir Thomas Malory)的文學經典《亞瑟之死》(Le Morte d'Arthur)。這部作品是亞瑟王傳奇的集大成者、也最完整。書中記述了亞瑟的生平、他的「圓桌武士」團隊、尋找聖杯之旅、以及亞瑟父子最後的慘烈決鬥等。

 亞瑟王故事給西洋文化及英語世界留下豐富的資產。例如美國總統甘迺迪(John Kennedy)執政之初,讓人民充滿美好憧憬,媒體即以傳說中亞瑟王的宮殿「甘美樂」(Camelot)來比喻當時的白宮。「王者之劍」Excalibur(古塞爾特語中,意指「斷鋼」)的原主人是Lady of the Lake(湖中女神)。「冷硬派」(Hard-boiled)偵探小說大師雷蒙.錢德勒(Raymond Chandler)有一部作品,即巧妙的汲取靈感,把書名變為Lady in the Lake。

靈魂人物梅林 常被作家借用

 魔法師梅林(Merlin)是亞瑟傳奇中的靈魂人物。他後來一再被別的創作者還魂在新的角色身上,像《魔戒》裡的巫師甘道夫(Gandalf),或是變名、轉變身分在現代時空的作品中出現。恐怖電影經典《大法師》(The Exorcist)裡,麥斯馮西度(Max von Sydow)飾演的驅魔神父,名字就叫Merrin(中文同樣譯為梅林)。

 亞瑟王傳奇的後半部,「追尋(耶穌在最後晚餐所使用的)聖杯」(The Quest For The Holy Grail)是主軸。所以後來在英語裡形容「極度渴望得到的東西」,就叫Holy Grail。例句:Cold fusion is the holy grail of particle physics.(冷熔合是粒子物理的聖杯)。

 
作文小錦囊
系列162 寫作結構 首尾包夾總分法
文/聯合報寫作教室講師呂倩如
 寫作如同包裝禮物,門面要先經過漂亮的妝點才足以吸睛,而底部也要堅固封牢,才能名副其實稱為禮,讓人愛不釋手。這一首一尾的「總體」相互映照,是建構文章十分容易入手的做法,兩者之間夾著「分項」說明,能使段落的眉目清晰、輪廓分明,如此的「總分法」閱讀起來也相對有較明快的節奏。

 欲鋪展「總起-分說-總收」的模式,可先構思首段如何出招、末段又要如何接招,便是紮穩形式的一大要素。常見「總」的設計有前問後答、前呼後應兩種方式,以106年學測〈關於經驗的N種思考〉不同佳作的謀篇為例:

【提出問題以待回答】

 首段先拋出問題,經過中間段落的討論,再於末尾統整回答。

(見圖上)

 先側重經驗帶來優點,又緊接著提出質疑,引人一同思考;最後將有經驗、沒經驗的利弊各自陳述,便是四平八穩的收束。

【提出結論以待呼應延伸】

 此做法先略提總綱論點,最末尾再扣合文中分述的內容,完整重申論點。

(見圖下)

 除了先擺好「總」的布局,上述的「分」皆以對比式結構呈現,即一正一反兩個方面來闡述,無論是先正後反,或先反後正,都是為了支持正面說明主題的觀點,取不同角度目的在增添力道,這是分說常採取的策略之一。

 另外,第七屆聯合盃作文大賽新北區〈讀史有感〉亦有作品以「歷史往往沒有聲音」為首末段關鍵句,先淺提此論點,收尾再談人的心思與史並行「才有其動聽悅耳的迴音」以為深化;文中則以讀史的過程依序交代,此種「分」法是連貫式的結構,取材為同一件事、呈現不同階段的推移者適用。

 善用總分法還有什麼好處呢?這可強調出作者的思路清晰,牢記主旨,達到一種「自圓其說」而穩固陣腳之效;如此包裝,相信對讀者而言,也會是層次有致、易於拆解的閱讀好禮。

(本文由聯合報寫作教室提供)

 
活動報馬仔
十二年國教必讀聖經 好讀訂報加贈13期
 台灣唯一榮獲世界報協「世界年輕讀者獎」、SND「國際報紙版面設計獎」,也是十二年國教青少年必讀聖經。預付780元,可獲好讀周報52期,加贈13期(市售價975元)。線上訂報按此
 
訊息公告
機器人搶工作 美國人輸定了
機器人與人類競逐工作機會,究竟誰是贏家?去年,兩位知名經濟學家描繪了一個人類領先的未來,但現在他們宣布了不同的贏家:機器人。

永豐金離譜的那些事…
永豐金近期連踩三顆地雷,鼎興貿易詐貸案、三寶建設超貸案與輝山乳業財報造假案;此外,不少的高階主管職務無預警被調動、家族內訌等,金控董事長到底做了什麼,讓集團陷入空前的事業危機。
 
 
聯合報系教育事業部
│新北市汐止區大同路一段369號 │ 電話:02-86925588 │ 傳真:02-86433968│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