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智權報】探討專利與智慧財產權,涵蓋各國重要的侵權訴訟分析、法規解析,提供您需要的IP實務與知識! 如果你是美食主義的信奉者,喜歡動手打理家中事物,並堅信生活值得用心去經營,歡迎加入【生活高手】行列!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東寫西讀
本期索引
2025/04/01 第601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   粉絲專頁
本期索引
本期索引
本期索引
 
小編微手記
義大利紙媒 讓AI寫新聞!
文/編譯徐榆涵
義大利頁報日前使用AI發行最新一期報紙,創全球先例。圖/X平台
圖片故事:義大利「頁報」《Il Foglio》日前使用人工智慧(AI)發行最新一期報紙,創全球先例。儘管此舉屬於實驗性質,但仍為新聞業的未來敲響警鐘。

華盛頓郵報報導指出,頁報這項計畫名為「Foglio AI」,由頁報總編輯塞拉沙(Claudio Cerasa)主導,他表示,此舉旨在探索AI的能力與侷限,同時也向新聞界發出警訊。他認為,記者應該投入更多原創報導與寫作,以區別自身內容,避免被ChatGPT等大型語言模型取代。

事實上,這項實驗的構想早在1年前就開始萌芽。頁報最初每周發布一篇由AI撰寫的文章,但未事先告知讀者,並邀請他們猜測哪篇文章由AI生成。答對的讀者會收到訂閱邀請,並獲贈一瓶香檳作為獎勵。結果顯示,大多數讀者都能正確識別AI文章,且對這項實驗表現出濃厚興趣。然而,對於那些誤判的情況,塞拉沙認為這反映了記者的文章過於平凡、缺乏創意,因此頁報必須「改進我們的新聞報導」。

大約2個月前,塞拉沙決定進一步推動AI新聞的應用,嘗試推出完全由AI撰寫的限量版報紙。他開始使用ChatGPT Pro進行測試,並在過去一周內每天向AI提供特定主題的指令,要求其撰寫符合頁報編輯立場的文章。塞拉沙將該報定位為「親歐、支持全球化、反民粹主義」,並希望AI能在此框架內產出內容。

儘管AI產出的內容有時存在瑕疵,塞拉沙表示,ChatGPT曾產生包含事實錯誤、拼寫錯誤、虛構事件或單調乏味的文章。他的解決方法是指派2名記者進行事實核查,確保文章內容在頁報上發表之前的準確性。但他也強調,會保留一些小錯誤和拙劣的寫作,因為這些瑕疵顯示出AI的局限性。

此外,雖然頁報仍會標明由AI生成內容,但該版並未警告讀者所閱讀的AI內容可能不準確或缺乏創意。塞拉沙公開追蹤並分享實驗進展,但仍強調讀者應了解這些內容來自AI。

塞拉沙表示,實驗將於4月11日結束,屆時他計畫公開披露這次實驗中有問題的案例,並邀請讀者分析AI所犯的錯誤。

然而,該做法也引發批評聲浪,有媒體專家擔心,這項實驗可能會讓讀者感到困惑,讓他們接觸到低品質的寫作和報導,進一步對新聞業產生不信任感。

好讀本周五問:
1.你有用過AI嗎?使用在哪一方面?如果沒有使用過,有哪些東西會讓你想用AI?
2.AI目前有哪些應用?請舉一例。
3.對於AI生成的「作品」,你認為是創作嗎?
4.你認為AI寫新聞有什麼優缺點。
5.說說你對本文的讀後感。

4月3日/周四中午12:00截稿,獲刊登者贈小禮一份,另選特別獎贈神祕禮,本期禮物於5月後寄送。投稿由此去

 
閱讀知天下
4月1日吃書節 大家一起來吃書!
文/陳韻涵輯
「吃書節」以一種有趣的方式將食物和書籍融合在一起,並在社群媒體的推波助瀾之下聲名遠播。圖/cochranenow.com
4月1日不只是愚人節,也是「吃書節」(Edible Book Day)!

吃書節可溯源自1755年4月1日,出生於法國律師世家的薩瓦蘭(Jean-Anthelme Brillat-Savarin)克紹箕裘成為一名律師和國會議員,但他對烹飪與美食的熱情依舊澎湃。

1825年,薩瓦蘭撰寫並出版《廚房裡的哲學家》(The Physiology of Taste),這本被譽為「美食家聖經」的書籍時至今日仍不斷再次印刷、出版,也讓現代人得以一窺薩瓦蘭對美食的豐富知識與獨到見解。

時至近代,美國麻州北漢普頓富比世圖書館(Forbes Library)館員與藝術策展人茱蒂斯・霍夫伯格(Judith Hoffberg)1999年與朋友碧翠絲・柯倫(Béatrice Coron)共度感恩節,兩人大啖火雞之際,想到可以舉辦結合書籍與藝術的活動,以茲紀念薩瓦蘭4月1日冥誕。

2000年,霍夫伯格和柯倫邀請熱愛美食且喜愛讀書的人,以書為靈感創作美食、拍照分享,再一同品嘗這些「書」。首屆吃書節活動規定,「具食用價值的書」依據文本內容及文學靈感創造「書香」氣息。

柯倫隨後創建「Books2Eat」網站,推廣吃書節活動並將許多製作精良的食用書照片上傳網站,與更多人分享吃書的樂趣。可惜柯倫維護該網站至2006年,之後便未再更新年度活動照片。

久而久之,吃書節成為一項國際活動,吸引加拿大、澳洲、巴西、英國、印度、德國、義大利、日本等國志同道合的人士共襄盛舉,並在社群媒體的推波助瀾之下聲名遠播,進而衍生出最佳參賽作品、最佳文學雙關語、最佳書籍主題、最佳兒童讀物、最佳成人讀物,以及最美味書籍等競賽項目,增添活動樂趣。

 
話題補給站
國圖:去年每人借閱6.1本書
文/記者董俞佳
國家圖書館發布113年台灣閱讀風貌,去年借閱總人次超過5770萬人次,累計借閱總冊數突破1.4億冊。記者侯永全/攝影
國家圖書館統計,去年全年借閱總人次高達5770萬人次,較前年成長6成3,累計借閱總冊數突破1.4億冊,換算下來,全台每人去年一整年平均借閱6.1本書。若以種類來看,大家最愛的仍是心理哲學與投資理財圖書。

國圖發表113年台灣閱讀風貌,發現去年借閱總人次、累計借閱冊數、電子書借閱冊數等,都較前年成長許多,其中又以電子書借閱表現最亮眼,全民累計共借閱超過1980萬冊電子書,較前年成長99.8%。

年度最受讀者喜愛的書籍排行榜,心理哲學類書籍由去年的3冊大幅躍升至7冊。

冠軍《原子習慣》連5年穩坐。亞軍《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讓心理治療知識變得平易近人、季軍《被討厭的勇氣》解決社群媒體時代失去自我的焦慮。排行第5名及哲學類榜單第4名的《逆思維》提出在快速變化的世界中,固守舊有觀念可能導致錯誤決策。

心理溝通及自我探索的作品大量也入榜,如《我們為什麼要讀書?》、《蔡康永的情商課》、《我想跟你好好說話》、《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等。溫暖動人的文學作品《不便利的便利店》亦為語言文學類排行第一名。殯葬業網紅「大師兄」的系列作品《火來了,快跑》、《你好,我是接體員》、《比句點更悲傷》連2年占據榜單3席。

投資理財類書籍維持7冊入榜的穩固成績,連2年入榜的《股息Cover我每一天》,還有《致富心態》、《持續買進》、《我45歲學存股,股利年領200萬》、《全息人生》、《給存股新手的財富翻滾筆記》、《跟著柴鼠學FQ,做自己的提款機》等,為讀者提供穩健的規畫投資指南及退休生活奠定基礎。

國圖表示,綜觀去年讀者最愛圖書榜單,發現台灣讀者熱切關注個人成長與社會洞察,尤其心理溝通及自我探索的作品大量入榜,代表讀者對於生命議題更加關注,另也關心如何規畫投資指南及退休生活。

 
作文小錦囊
聯合報寫作教室—摸得到具象化情緒
文╱聯合報寫作教室講師柯惠馨
寫作時,除運用「辨識情緒與原因」、譬喻與感官描寫讓情緒具象化,還可以進一步採取更細膩的技巧,讓情感表達更有層次與感染力。接下來,我們將探討幾種進階手法,幫助你的文字更加生動鮮明。

運用具象物件來襯托

除了比喻,還可以用一些日常的具體物件或情境來襯托情緒,這些物件或情境可以是自然景象、人物行為,或生活中的一些日常事物。當然,這些具體物件與情境亦可與譬喻連用,效果將更加乘。

例如,要表達「悲傷」,可以說:「天色暗了下來,天空如同我的心情般陰沉,滴滴答答的雨水打在窗戶上,像在為我流淚。」想要表達「喜悅」,可以寫:「陽光灑進房間,像金色手指溫柔地撫摸我的臉,整個世界瞬間都亮了起來。」

這樣的描述會讓情緒和景象融為一體,讀者可以感受到那個具體的情境帶來的情感影響。

強調延續性或衝突感

情緒往往不僅是短暫的,它們可能持續,或者會在內心產生一段時間的衝突,我們可以通過強調這些情緒的延續或衝突來深化文章的表達。

例如,表達「焦慮」,可以寫:「那種無法安定的心情,像是一面不停產生漣漪的水面,無論我怎麼努力,心裡的波紋始終無法平息。」想要表達「掙扎」,可以說:「我的內心像兩股強大的潮流在激烈對抗,一邊想放手,另一邊卻不停拉扯我。」

有些情緒並非瞬間即逝,可以利用源源不絕的文字敘述,來強化情緒波動的延續性,反而會讓文意的具象化更清晰喔!

使用反應來增強表達

當人們感到強烈的情緒時,身體往往會有反應。這些反應可以是語言、表情或動作,這些都可以用來增強情緒的表達。

例如,想要表達「驚恐」,可以寫:「我下意識地退後了一步,雙手緊握著衣襬,整個人像被凍住了,無法動彈。」想要表達「喜悅」,可以寫:「我不由自主地笑出聲來,眼睛微微眯起,心中湧起一股暖流,整個世界都充滿了光亮。」透過肢體動作的表達,可以讓讀者更具體的看見情緒流淌的軌跡。

以上步驟,寫作上可以交錯使用,亦可以同時擇取,端看同學們的能力、素材,以什麼樣的技巧入題。

(本文由聯合報寫作教室提供)
●想知道更多寫作技巧嗎?《40週寫作覺醒影音書》不僅集結聯合報寫作教室專欄,更新增教師解析引導影音課程,只要跟著扎實完成40週的寫作訓練,就能擊破練習困境,聯合學苑教育商城現正優惠中。

 
活動報馬仔
好讀新聞+未完的旅程 尋求生態新解方
2022年5月,一隻被二度野放的台灣黑熊死於回家路途,聯合報副總編輯蔡惠萍走進新聞現場,探究幕後真相!

📍蔡惠萍深入採訪後寫下《未完的旅程:一隻台灣黑熊的人間啟示錄》,他透過文字帶領讀者從這隻台灣黑熊的返鄉旅程,看見動物生存的困境,從人類與自然的衝突裡,教導學習尊重不同的文化,從圈養與野放的掙扎中,思索著能不能找出共生共好的新選擇。

📍《好讀周報》2009年創刊迄今,拓展讀者國際視野,鼓勵議題深究與邏輯論述;選摘青少年好書,介紹科學知識和流行話題,跨領域閱讀不落人後;設有閱讀寫作專欄,增進語文能力;專欄作家剖析兩性知識,拓展生活經驗,是國高中生培養思辨不可或缺的知識型讀物。

即日起預付1,200元可獲《好讀周報》一年52期及《未完的旅程:一隻台灣黑熊的人間啟示錄》一本,訂報可洽0800-666-085或上聯合學苑教育商城查詢。

 
訊息公告
波蘭波茲南大教堂島漫遊記
大教堂島位於瓦爾塔河和塞比納河支流之間的區域,為波茲南最早的開發的地區,9世紀就有人居住,歷史較為悠久。這個區域因為教堂特別多而出名,有很多主教神父和信徒聚集,在綠地裡建造的教堂彷彿來自另一個安靜的世界,磚紅色的房頂是這些建築的特徵。

如何有效問問題?
在職場中,包括學習、工作和人際溝通等,問問題是一項重要的能力。然而,許多人提問缺乏技巧,因此往往最後得不到正確答案。所以,如何問問題才有效率,成為一門重要的課題。以下羅列幾個要點,讓你提問時更有效率,工作更為順暢,人際關係更為圓融。
 
 
聯合報系教育事業部
│新北市汐止區大同路一段369號 │ 電話:02-86925588 │ 傳真:02-86433968│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