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安醫週刊】提供健康新知、飲食營養等內容,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和大家輕鬆聊健康,落實生活中的健康美學。 【風車智慧小學堂】讓孩子輕鬆學習趣味英文等多元主題,並讓孩子在快樂氛圍中,自然地愛上閱讀!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5/04/24 第129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編輯小語 哥德式是高高的?羅馬式是圓圓的?
美的故事 羅馬式建築風格:關羅馬什麼事?
羅馬式建築風格特色
拱頂
雕塑
繪畫
文章摘錄自
精選推薦 音樂的文化、政治與表演
 
哥德式是高高的?羅馬式是圓圓的?
莫岱納(Modena)主教教堂正面
不知道讀者朋友們有沒有到歐洲旅行過,或是常常和小編一樣看著書本裡古色古香的建築物與藝術品,心生嚮往之?

相信讀者朋友們有機會前往歐洲去拜訪美術館、著名的城堡、古蹟或建築的時候,對於那些已有數百年歷史的人類遺產,由衷的心生讚賞之餘,總也會希望了解建築與藝術品背後豐富、激越、輝煌的文化風潮。畢竟、若我們心裡感受到的美,只能用「哥德式是高高的,羅馬式是圓圓的」來理解的話,對自己未能盡情享受難得時光的細緻部分,難免會心有遺憾。

今天的華滋《談美》就要來帶大家欣賞歐洲諸多壯麗的建築物,以羅馬式建築為例,深入建築藝術的歷史與文化背後蘊藏的豐盛美好。


更多建築與美的故事,歡迎加入「生活•有點藝術_華滋出版」粉絲團,與我們一同分享!

羅馬式建築風格:關羅馬什麼事?
法國維策雷(Vezelay)聖瑪德林(Sainte Madeleine)教堂的門楣細節。
---

法國建築師德高蒙(De Caumont)在一八二四年首次提議用「羅馬式風格」一詞,來統稱中世紀初期的西歐藝術。這個提議馬上就被許多人認同。但是這個詞彙卻隱含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

一種是認為「拉丁語系」(西班牙語、法語、義大利語)的形成及發展,也是大眾化的拉丁語與各地日耳曼侵略者的語言相互融合的過程,這些地區和國家同時創造了自己的新形象藝術,也努力結合羅馬藝術和民間傳統。第二種觀點則認為,這種新的定義,根本是想把自己與古羅馬的藝術相提並論,想彰顯自身的重要性。

這些觀點有對也有錯。羅馬式藝術的確吸收了古羅馬與日耳曼藝術的元素,但它同樣也有拜占庭、伊斯蘭、亞美尼亞 (約西元前五百年左右的中東古王國)的藝術成分。而且最重要的是,它的確是新穎的藝術,與之前的傳統大異其趣。

起初,「羅馬式風格」一詞涵括了八至十三世紀西歐的各種藝術創作。但後來大家認為,橫跨的空間時間範圍是如此的大,妄想用一個「羅馬式風格」標籤就一網打盡,實在過於草率。這些藝術創作雖然有許多共同點,但也有許多明顯的差異。這可以用著名的藝術史學家尼克拉斯.佩夫斯勒(Nikolaus Peusner)的一句話來說明:「單獨的詞彙本身並不足以成為風格,它還需要一個將它們全部點燃的中心思想。」

我們今天所用的「羅馬式風格」,指的是十一至十三世紀的藝術。之後這種藝術也在一些邊陲地帶(尤其是相對於羅馬式藝術全盛時期而言)持續地發展著。

羅馬式建築風格特色
維洛那的聖希諾(San Zeno)大教堂的中央殿堂,是相當具有義大利特色的羅馬式 建築。它們重視裝飾,卻不太重視建築的內在和諧
羅馬式建築在歐洲幾乎隨處可見,且各有其神采特色與地方情調。如果要從這麼豐富多彩的建築世界中,找出一系列明顯特徵的典型,那麼必須先找到共通點,其中有下列四項特點:

第一點,羅馬式建築的基本典型是教堂,就像神殿之於古希臘藝術。第二點則是技術處理方面,羅馬式建築的設計與建造都以拱頂為主,以石頭的曲線結構來覆蓋空間。第三點,羅馬式建築的美學,就是建築物巨大、繁複,強調明暗對照法(讓光線從寥若晨星的小孔照射進來),但建築的裝飾則簡單粗陋。最後一點,藝術形式有著階級關係:建築居於主導地位,而其他的藝術活動,如繪畫、雕塑、鑲嵌藝術等,則居於臣屬地位。

在那個宗教信仰強烈的時代,教堂會成為主要建築是再自然不過的了,而且教堂還是當時最富有、最有學問、設備最好且無所不在的機構。第三點與第四點早已成為認識當時建築的最佳指引。而最關鍵、最特別的,則是建築的屋頂,從屋頂的特點與要求看來,中世紀的匠師與工人們創造出一個建築體系,或者說,他們創造了一種風格。

拱頂
法國圖努斯的聖菲利伯特教堂筒形拱頂示意。
拱頂是羅馬式建築的特色,它們區隔每個跨間,有時以兩種顏色的石頭作為裝飾。採用石頭拱頂既是安全的需要(防火,木質屋頂非常容易引起火災),也是為了實現建築內外的繁複與不規則,和不同區域間強烈的對比。

在羅馬式風格時代,拱頂的形狀因為地域的不同而各有差異。法國相當流行筒形拱頂,連續的筒型拱頂沿著基部施以推力,所以牆壁必須夠厚才足以支撐,但也因為厚牆使得設置窗戶變得十分困難,造成內部採光不足,顯得幽暗。

而最典型的羅馬式拱頂,應屬在古羅馬時期便已經出現的交叉拱頂,它是由兩個筒型拱頂直角交叉而成,覆蓋著一個正方形跨間,四個側邊各有一個拱圈,可以做成拱門或者設置窗戶,採光良好。外推力則集中在四個角落,以四根圓柱或是柱子切面呈十字形的多柱式方柱作為支撐點,然後就可以從各種方向進行拱頂的連續延伸及組合。

雕塑
莫岱納主教教堂描述《聖經•創世紀》 故事的浮雕,由威里吉摩(Wiligelmo) 所創作。
中世紀的人們認為藝術不是獨立的。相反地,每種藝術活動都應該用自己的方式和手段,為建築的建造、裝飾服務,建築本身被視為一項根本性的工程:雄偉的教堂,是人們奉獻給創造人類的創世主的建築。

在這樣的觀念中,雕刻、繪畫顯然都是臣屬於建築這個主體藝術,都是為了滿足建築的需要與喜好而服務的,所以羅馬式建築中,才有那麼多的造型與圖像裝飾,但修道院建築例外,因為修士們的規則中,視所有「裝飾」為禁忌,這種建築的藝術力量僅由建築本身來展現。

而多數雕塑在建築中,都扮演著功能性或表達性的「紐結點」,像是入口大門、柱頭、講經台、托座、框架、門的表面等等。

在雕刻技術方面,羅馬式風格呈現出一些深層的共同點:人們已不再刻意追求人物周圍的環境及人物本身的逼真性,或多或少出現了一些變形,來象徵真實與虛幻。但具體來看,這一點又因地點和年代的不同,呈現出豐富的變化。

一幅幅雕像相互為鄰,散布在圓柱之間的壁龕中,或雲集於門楣與柱頭,它們的佈局富有韻律、象徵性和表現力,但並非寫實。雕像中浮雕佔大多數,雖然有時看起來很粗糙,卻總是變形的,生動活潑,極具表現力。

繪畫
聖利烏廷諾(San Liutwino)主教,他曾任埃格伯特地區的大主教。現收藏於奇維達國家文物博物館。
羅馬式風格時代的人們喜歡讓整個建築,或至少建築的主要部分,尤其是半圓形後殿及主殿上面的牆壁,以繪畫來作為裝飾。圖畫內容通常是《舊約》與《新約》的故事、聖徒的生平、凡人的生活、傳說或遠古的盛事。繪畫的重點幾乎是杏仁形框架中的耶穌坐像,他的四周對稱圍繞著聖徒、凡人,以及被耶穌制服的魔怪。在靠近拜占庭並深受其影響的義大利,這些繪畫往往被帶有典型東方氣息的大型鑲嵌畫取代。

簡單地說,繪畫和鑲嵌畫就是表現當時的「道德」倫理故事。羅馬式繪畫就像其他藝術形式一樣,注重效果甚於美感。鑲嵌畫的表現重心在於故事的敘述上,經常使用鮮豔大膽的顏色,表現力也很強烈。

跟當時的雕刻一樣,繪畫也拋棄了遠古時期的古典藝術為準的準則或傳統,所以藝術家對人物活動環境的真實情景並不注重,當畫到自然景觀或農村風情時,他們就使用象徵:一棵植物代表著人間天堂,一列橫線表示海洋等等。而且將人物變形、誇張構圖,藉以突出場景,來加強畫面整體的效果,使觀者的注意力集中在最重要的細節上。

對於羅馬風格時代的畫家來說,表現人物形象並不是繪畫的重點,人體只不過是支撐衣飾的架子而已,人物的態度顯得神聖,而虛無飄渺,大多顯得不太自然,大部分的構圖都很單調固定。

文章摘錄自

參考自《你不可不知道的歐洲藝術與建築風格》/華滋出版/許麗雯


◆建築延伸閱讀:《從古典到後現代:桂冠建築師與世界經典建築》 / 《宮殿:從興盛到衰亡的歐洲王朝史》 / 《園冶:破解中國園林設計密碼》

音樂的文化、政治與表演

★本書榮獲第35屆金鼎獎圖書類非文學獎藝術生活類入圍

  這本書將「古典音樂」放在文化、權力、政治、國家等多重場域的分析語境裡,政治化(politicise)了西方古典音樂在台灣與全球的意義生產,和行動的可能與限制等問題,這是方向基進、具有開創企圖和視野的學術計畫。

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副教授暨系主任 郭力昕

  本書作者受到兩種迥然不同的學術訓練養成,先音樂藝術,後社會科學,皆游刃有餘,這樣的跨領域人才,並不多見,但我始終相信這背後仍源自於他對於藝術感受的敏銳。

音樂家、雲門舞集基金會董事長暨總統府國策顧問 申學庸

本書視交響樂團為社會行動者,將Bourdieu的場域(field)理論,重新設計為:「交響樂團行動者-古典音樂場域-文化場域-權力場域-國家政權/社會空間」,以線上交響樂團(on-line orchestra)、離線交響樂團(off-line orchestra)縱走當代生活場景。

作為一種社會性譬喻(metaphor),它藉國家交響樂團深描台灣社會、文化場域轉型;藉YouTube線上交響樂團,刻畫全球性的文化、藝術典範轉移。

它關於想像共同體(imagined communities)、身分認同(identities),也本於國族(the national)、在地(the local)與全球(the global)

我必須說,作為廣義上古典音樂社群的成員,以社會學的方法與理論來解釋古典音樂在變動社會裡的運作,並非源自於優雅的「跨領域」研究風潮,我實質想要回到一項基進的社會學議程,即視古典音樂的現狀,為一項有問題的問題(problematic problem),我想要以出身音樂學院實作者的反身性經驗,在歷經社會學場域方法及理論訓練,並途徑音樂、文化及社會現場的田野觀察,來反思古典音樂。


4/20(三)《音樂的文化、政治與表演》,美學與知性的對話。

負負不能得正 請改掉抱怨的習慣!
每當我們拋出負面情緒,身旁的人跟著一起吐苦水,看似情緒得到舒緩,卻阻止了正面思考和真正解決問題的能力。國外網站發起了一個拒絕抱怨的活動,號召網民加入,只要幾個簡單步驟,由負變正,就可改掉抱怨的習慣!

徵稿/贈書:分享你實現夢想的故事,送朱宥勳有夢想、有信念的長篇小說《暗影》
朱宥勳在小說《暗影》中寫入了自己多年來的執著,筆下的人物無不為了自己巨大的夢想而努力,即使那並不容易……你也曾經為了夢想而努力付出、勇往直前嗎?寫下你實現夢想的故事,就可以獲得朱宥勳新書《暗影》!
 
本電子報著作權屬於信實文化行銷有限公司及相關作者,未經授權禁止轉讓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
有任何建議或要求轉載授權,請【連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