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藤解析英語電子報】程度為英檢中級∼中高級,文法解析最詳盡、學習最快速吸收,是您必讀的英語刊物。 【數位出版電子報】全新改版,讓你掌握第一手的數位閱讀趨勢情報、了解全球數位出版的最新動態與行家觀點。
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財經  追星  NBA台灣  udn部落格  udnTV  讀書吧  
2017/03/05第40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編輯手札
熱線活動開始起跑,和我們一起動起來吧!
文章選讀
報導者:煮一桌菜,與gay女兒團員
關鍵評鑑網:如果同性戀不是一種可能,那異性戀也不可能真實的存在
熱線有格:為妳留的位子
新聞選讀
蘋果:同志婚有望?大法官將開憲法法庭公開辯論
風傳媒:「減少污名、未來更有希望」美國研究:同性婚姻合法 青少年自殺率下降
聯合新聞:5年無男男性行為 男同志捐血禁令擬解除
自由時報:同志紀錄片《日常對話》奪柏林影展泰迪熊獎
活動快報
三月份熱線活動快報
 
 
熱線活動開始起跑,和我們一起動起來吧!
農曆年後到現在,除了熱線各小組活動開始動了起來,前陣子本會也又再次遭到萌萌攻擊,有種開春就很忙之感,不過我們會更加努力,也希望扭曲的攻擊能不再。

本期電子報,文章選讀部分,首先是熱線榮譽理事阿嬤的故事,每年過年他總是會煮一桌菜,讓大家團員;接下來是V太太的好文,願不論是什麼戀都可以是一個選擇;最後是參與過熱線第一屆女女好慾情色團體成員的心得,最近會有新的團體招生,有興趣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和我們一起找到最舒服的位置吧!

新聞選讀部分,首先是3/24大法官將開憲法法庭公開辯論婚姻平權,我們很期待,但也希望立法單位也能盡快同時動作,勿以此作為推託,而從美國最近的研究,也發現透過婚姻的平權,是能夠減少污名,讓青少年同志自殺率下降;另一則是男同志捐血禁令擬將解除,最後是好消息分享,黃惠偵導演與其同性戀母親的家庭故事,獲得了柏林影展泰迪熊獎,之後台灣也將上映,也預祝票房大賣了∼∼

活動快報部分,已經陸陸續續有很多活動開跑,邀請大家平時可以常常來看看熱線的行事曆,以免錯過活動喔 :)

 
 
 
報導者:煮一桌菜,與gay女兒團員
我是男人,但大家都叫我「阿嬤」,我已經為「漢士三溫暖」這間店煮了20幾年的年夜飯了。

我是台南永康人,家裡有3個兄弟,我是最小的,因為父母跟哥哥們都要打雜工養家,我從國小三年級就開始煮飯給大家吃,還記得我煮的第一道菜是鹹粥,沒豬肉也沒雞肉,只有白米和鹽巴。

我小學就知道自己喜歡男生了,那時候覺得是自己有病,不知道世界上也有別人喜歡男生。

20幾歲當兵前,我都在台南中正路顧眼鏡行,退伍後在報紙上看到台北新公園有很多gay,我那時候還少年,就想說來台北上班一段時間看看,其實我是比較喜歡待在高雄的,也曾在高雄上過班,結果台北新公園真的有夠好玩,你看我這40年都沒再回去了。

那時候好像不結婚就不行,我從25、26歲開始就不斷被安排相親,我都推說沒有空啊怎麼樣的,但是鄰居、親戚朋友還是會一直介紹一直介紹,到最後還是因為人情壓力答應了。

我30歲時結婚,結婚的對象是大嫂幫我答應的,對方長得不錯,我猜想可能感情有受過傷,也想快點結婚,結婚前我們沒有好好聊過天,也沒有出去走一走,培養感情什麼的都沒有。

結婚時的心情很複雜,也沒有說特別高興還是怎樣,就是應付應付的感覺,那個時代沒辦法一定要結婚,既然結婚了,有了女兒,再怎麼說也要盡到那份責任,就像在演戲,無論如何都要把這個角色演好,盡力去維持,但到沒辦法的時候還是沒辦法,所以我說同志不要跟異性戀結婚,我們不要去傷害到人家哪。

後來離婚了,我還是很愧疚,知道前妻要生活,小孩子、房子什麼都給她,有時和女兒碰面,看到她因為夾在父母間而落淚,我不想讓她為難,跟她說妳自己選擇吧,有什麼需要我幫忙的妳就跟我說,盡量不去打擾她們的生活,其實我現在的保險繼承人還是寫女兒,雖然不知道有沒有幫助,但只要知道她平安就好了。

結了婚還出來玩會很有罪惡感,但有時候就是盡了力卻還是沒辦法控制。離婚後我和朋友合夥開了「漢士三溫暖」,有的結婚的人跟老婆說要游泳,就來我們這裡游泳,把泳褲弄得濕濕的再回去;有的人很認命,一直到60幾歲小孩大了才出來玩,但年紀大才出來會玩得更兇,也更容易暈船。

所以說為什麼有些人喜歡來漢士吃年夜飯?有的人在家裡吃飯像啞巴,一句話都不敢講,來這裡很放鬆,講好幾個小時都講不完;有的人回家過年碰到親戚就要被問「什麼時候娶某?」阿姑問一下、阿姨再問一下,阿嬸阿舅一大堆人在問,煩都煩死了,才回去一下下又跑出來了。

其實漢士的年夜飯一開始是煮給員工吃的,因為除夕夜我們還是有營業,就煮年菜請員工吃,原本除夕也沒什麼客人,但這幾年越來越多人,尤其去年總共來了80幾個人,我從好幾個禮拜前就開始準備食材、花兩三天煮了20幾道菜,像buffet(自助餐)那樣讓大家自己夾,還一直擔心大家吃不夠,煮菜雖然累,但看到大家吃得開心也就滿足了。

我從沒讓女兒知道我在這裡,即使被人認出來了我也一概推說不知道,我覺得這種事情就是這樣子,沒有必要特別去解釋。活到這個歲數,其實做什麼事情都是高興就好,以前有家庭的時候,我會帶著家人回台南過年,沒有家庭之後,我一樣和女兒一起過年,漢士的gay女兒們。

→原文網址

 
關鍵評鑑網:如果同性戀不是一種可能,那異性戀也不可能真實的存在
Photo Credit:RT/ 達志影像

在寫這篇文章的現在,許多人大概不是已經在凱道上,就是在前往凱道的路上了。希望今天一切順利,大家辛苦了。尤其我有許多好朋友這一陣子都為了今天忙得腳不沾地,很想抱抱他們。

對我來說,今天不只是為了誰可以結婚誰不可以而已。或著應該這麼說,我覺得這一陣子我們所在奮鬥與爭辯的,其實並不是「結婚」(更不是愛情),而是那個「可以與不可以」。

護家盟好長一段日子以來的說法,我們其實早就可以知道,他們在意的真的不是倒底是修民法還是立專法,不是家庭的組成應該以什麼為基礎,不是婚姻到底是不只專屬於一男一女,不是同性戀到底可不可以、應不應該、有沒有資格結婚。

他們真正在意的,是你到底可不可以是同性戀,他們想要的是把同性戀徹底從我們的生活痕跡中抹去,從法律裡、教育裡、生活裡。這些「會有模仿效應」、「同性戀是後天影響」跟「自己的小孩自己教」的說法終歸都只在講一件事情,同性戀不應該存在。

有些人對此的回應方式是強調同性戀是天生的,因此不可能被「消滅」,再由此延伸到,既然同性戀「已經」存在,那麼他們就應該獲得保障。對於這樣的論證我總有一點點不安,因為我總在這之中讀到一種無奈的悲情,一種不得已。

當然,對於許許多多、許許多多因為性向而受盡歧視、排除與刻板印象的苦頭折磨的同志來說,這些悲情傷痛與不得已絕對是真實到不能再真實的。但我也會想,我們有沒有可能把整個論述再往前推一步,讓同性戀不只是一個無奈的身份現象,而更是一種積極的表現?

對我來說,我的理想並不是婚姻平權而已

而是我希望、我認為,同性戀可以、甚至應該是一種「選擇」,也就是盟盟們說的,所有人都可能並可以「跑去當同性戀」,因為同性戀可以再不羞恥、再不無奈、再不悲情。

我是一個人生過得很無趣、很「正典」的人,我人生裡經驗過的情感關係型式非常的單純,我從小就是照著這個社會教我的方式長大,也按照那些無所不在的異性戀樣本體會、開發、塑造我的感情,直到年紀大了之後才在很多地方上開悟,也才開始能夠去理解關於情感跟慾望的一些事。

例如我一直以來交往的對象都是異性,可是當我回想自己過去的一些「同性密友」時,我會意識到其實在某些時刻我對對方的感情可能比我當時以為的要多很多,也複雜很多。

例如我後來也有遇到讓我覺得很心動的女孩子,也開始不覺得性別會在我挑選情人、伴侶時扮演太重要的角色。例如再後來,我開始去品味了解我在遇到男體和女體時,會產生哪些相同又不同的慾望。

又例如我雖然現在跟一個男人在一起,但我總說如果我哪天分手了,我一定要去找一個女生交往。但我想要的那個交往關係,可能會是不涉及性欲的,並且一定不涉及婚姻。

在我現在這段親密關係裡,我一直覺得很舒服自在的一點是,我的感情並不是一種「不得已」。

我不是因為所有人都是異性戀所以覺得我跟一個男生在一起再自然不過,我不是因為我只能當異性戀才去當異性戀的;相反的,我是在「跟男人在一起」與「跟女人在一起」對我來說都是可能選項的情況下,「暫時」「選擇」當了一個異性戀。(不過當然,要說這個「選擇」是完全的自主可能也不一定,因為縱使在我心中可能是一樣的,也不能改變社會上對這兩個選項的差別待遇,以及這種差別待遇的氛圍可能對我的影響。白話說就是,當異性戀畢竟比同性戀輕鬆一點。)

我不認為以愛情為基礎的親密關係是人生必備,但我確實從我個人的親密關係裡學習、理解了很多事情(雖然我還是因為個性上的各種膽小難搞懶而缺乏嘗試的勇氣、機會與意願)。

大約是從我20出頭開始稍微比較理解性別議題後,再搭配上因為同志運動,以及後來性解放毀廢派等意識形態與行動給我的觸發,我覺得我這十年來大約就是一直在從我的親密關係裡,拼湊、探索我自己的很多個性,還有我對情感的需求、我對慾望的想像、以及我需要甚麼樣的關係等等。直至走到今天,也許我還沒發掘完,但我終於可以比較清楚的說出,我期待的關係藍圖,那其中的依附型態、慾望比重、溝通模式。

我覺得這一切之所以有可能,最重要的因素是我終於能夠並且願意放下「一對一的異性戀關係是常態」的假設。而這個放下之所以發生,絕對必須歸功於同性戀的存在、毀廢派的存在、女性主義的存在、性解放的存在。

如果今天同性戀不是一種可能,那麼異性戀也不可能是一種真實的存在;如果今天基進不存在,那麼保守也就會失去意義;如果今天多重性伴侶不存在,那守貞也就只是一種萬不得已。

盟盟很喜歡說,他們擔心同性婚姻合法後會讓人想要嘗試同性戀。我總想,如果是這樣,那不是很好嗎?如果每一個人都有機會去嘗試各種不同的情感與慾望,然後從中找出最適合自己、最舒服的方式,讓自己從中獲得快樂與滿足,那不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嗎?

可以選擇自己的身體與情感要怎麼被使用(或是要不要用),並且從運用的過程中發掘自己身體的能量(性和慾是很有力量的事情啊!),讓人變得柔軟或堅定,變得敏感(沒有雙關!)或強硬(還是沒有雙關!),然後從此出發,學習如何對待、領會他人,在我看來,都是勇敢而自由的事情。也只有在這些選擇中,我們才有辦法描繪出自己的形貌,變成一個稍微完整一點的人。

其實,人都是有趨吉避凶的本能的

如果我們的社會對同性戀並不寬容,如果同性戀在我們的社會裡持續被視為悲情、無助與羞恥,那麼大部分的人恐怕都不會想要「變成」同性戀,或是會隱藏自己是同性戀的事情,讓你看不到。而事實上,就算同性戀真的可以結婚了,我們的社會離那個可以讓人歡喜自在選擇當同性戀的日子恐怕還遠得很。同性戀還是得面對家人的不接受、路人的異樣眼光、各種仍時時與同性戀相綁的污名、以及盟盟們讓人難以招架的「愛」與「尊重」。

→原文網址

 
熱線有格:為妳留的位子
強(第一屆團體夥伴)
因為2017年『女女好慾情色團體』開始招生,我們邀請參與過團體的夥伴寫下她們對參與過團體的心得與大家分享。(圖片翻攝至網路)
我幾乎記得每一次團體時間,自己的位置。

我記得我環顧四周,從左到右,再從右到左的畫面。

當我膽戰心驚地把自己準備好的,長長的稿子說出來的時候,我是那麼忐忑地看著每一個人的臉,觀察他們最細微的面部表情,任何反應都可能瓦解我的勇氣。

但是,他們是那麼認真又專注地聽著,所有我說出來的,沒說出來的,我嘗試著整理、掙扎過的痕跡都被一一地陪伴著。

從身體的焦慮到親密關係的無力感在團體裡被自己和同伴細膩的款待著,就好像接待一位熟悉又陌生的朋友,在舒適的房間裡,被善意的問候與關心包圍著。

這樣的信任是團體互動互享的經驗累積出來的,他們的坦誠與開放,他們的回饋釋放了我。那些我曾經只能單獨面對的焦慮,那幾乎超越自身能理解消化的恐懼,在這個親密的空間裡,在我們為自己選擇的前所未有的行動中,獲得了寧靜的品質。

因為曾經的我不能理解大多數的人,他們在自己的生理性別下活得好輕鬆好愜意好讓人嫉妒,我以為只有自己適應得這麼辛苦,掙扎得如此沮喪。

後來我才明白,不是因為喜歡女生讓我理解同性戀是什麼,是社會對女生的眼光、要求、期待和剝奪讓我害怕、也讓我痛苦。

於是我一直撤退,並拿他們的眼光折磨自己。

團體對我的意義在陪伴與理解的過程。願意付出、信任並分享自己的過程讓我們有了勇氣照看自己,探問過去的回憶,品嚐生活的滋味,同時,讓經歷向我們展示意義。

如果不是為了寫這篇文章,我幾乎都要忘了自己為何是今天的自己。這個願意和陌生人一起做瑜伽、泡裸湯,同意與自己的身體相處,能自在參加面試、公開演講,甚至,打開衣櫃的自己。

→原文網址

 
 
 
蘋果:同志婚有望?大法官將開憲法法庭公開辯論
大法官將開憲法法庭公開辯論同志婚。資料照片
沸沸揚揚的同志婚爭議可望拍板定案,大法官在審理台灣同志運動先驅祁家威、台北市府分別聲請的釋憲案後,決定併案在3月24日星期五上午9時進行言詞辯論。祁家威主張《民法》第4編親屬第2章的婚姻規定使「同性別2人間不能成立法律上婚姻關係」違憲。辯論庭會邀請專家學者表示意見,且全程上網直播,也開放媒體與民眾申請旁聽。

特別的是,由於同志婚姻相關法案須由立法院處理,而大法官黃瑞明的妻子是綠委尤美女,因此黃瑞明去年底已自行聲請迴避審理此案,獲大法官全體審查會議決議通過。

…閱讀全文

 
風傳媒:「減少污名、未來更有希望」美國研究:同性婚姻合法 青少年自殺率下降
美國最新研究指出,全美同性婚姻合法化後,青少年自殺率下降(AP)
《美國醫學協會期刊》(JAMA Pediatrics)20日刊登的最新研究指出,2015年全美國同性婚姻合法化後,青少年的自殺率下降,尤以同性戀與雙性戀的青少年最為顯著。該研究指出,研究結果指出同性婚姻合法化與青少年自殺率降低有關聯,該研究的主要作者瑞夫曼女士表示,重要的是政策制定者要意識到,那些影響同性戀與雙性戀的社會政策可能會影響孩子的健康,而同性婚姻合法化後,同志青少年可能對未來抱著更大的希望。

本研究團隊由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布隆博格公共衛生學院(Johns Hopkins University's Bloomberg School of Public Health)與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學者組成,這份研究分析從1999年至2015年美國政府對於中學生危險行為(自殺企圖、抽菸、喝酒、吸毒)的調查數據,範圍橫跨47個州,接受調查的學生共76萬2678人,其中23萬1413人是同性戀或雙性戀,平均年齡16歲。

…閱讀全文

 
聯合新聞:5年無男男性行為 男同志捐血禁令擬解除
歐、美多國陸續開放男同志捐血,疾管署召開專家會議,擬將男同志永不得捐血禁令,放寬為5年內無男男間性行為即可捐血。圖/Ingimage
鑑於歐、美多國陸續開放男同志捐血,疾管署日前召開專家會議,擬將男同志永不得捐血禁令,放寬為「5年內無男男間性行為」即可捐血,相關配套、實施時程待衛福部拍板定案。

根據衛生福利部現行「捐血者健康標準」規定,有「男性間性行為」與AIDS(愛滋病)患者或曾患惡性腫瘤、白血病等人士,通通名列「永不得捐血」的對象。

網友去年9月在行政院公共政策平台提案,指愛滋病在1980年代崛起時,男性性行為者成了危險族群,當時為防愛滋透過輸血傳播,才訂有「男性間性行為者永不得捐血」規定,近年隨檢驗科技進步,男性性行為者捐血禁令已成侵犯不同性傾向族群人權的歧視做法,獲5000多人連署支持。

…閱讀全文

 
自由時報:同志紀錄片《日常對話》奪柏林影展泰迪熊獎
《日常對話》描繪自身與同性戀母親的家庭故事,真摯情感獲好評。(鏡象電影提供)
台灣紀錄片《日常對話》於德國時間十七日晚間,奪得本屆柏林影展「泰迪熊獎」最佳紀錄片,成為首部獲此獎項的台灣電影。該片是卅八歲的導演黃惠偵與同性戀母親的家庭故事,真摯的情感普遍獲得好評。黃惠偵表示:「這個獎是送給台灣所有為了婚姻平權努力的朋友們最好的禮物!」

導演黃惠偵:證明「愛」放諸四海皆準

替此片出任監製的導演侯孝賢表示:「任何藝術形式,都來自真實人生的描述。」盛讚黃惠偵首次執導紀錄片,就毫不手軟的逼視自己的生命情境,寫實又動人。

…閱讀全文

 
 
 
三月份熱線活動快報

三月份依舊有非常多在台灣各地的各主題活動,等著大家參加唷!欲知詳情,歡迎上熱線官網查看!

• 20170303(六)19:00-21:30【其他】如何實現婚姻平權-立專法可行嗎?@台灣大學博雅館(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四段1號)

• 20170304,0312,0319,0325【南辦】嬡拉蕾女同志活動-自我探索成長團體​@南部辦公室(高雄市中山二路472號12樓之7)

• 20170304(日)1500-1700【家庭】好家在出櫃小聚會@熱線大教室 (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二段70號12樓)

• 20170311(六)1400-1700【跨性別】主題討論會:性愉悅與實踐@寄信至olivia99@hotline.org.tw,報名後告知地點

• 20170311(六)1400-1700【性權】青少年同志雙聚會:愛情二部曲:「戀愛中」@熱線大教室 (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二段70號12樓

• 20170318(六)14:00-17:00【原住民同志聊天會】@熱線大教室 (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二段70號12樓),本次我們要來談我們原住民的信仰對同志的影響∼

• 20170325(日)1400-1700【跨性別】跨性別聚會-高雄場@報名後告知地點

• 20170325(日)【家庭】同志父母親人座談會-台中場@台中女兒館(台中市北區太平路70號)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health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NBA TAIWAN | blog | sho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