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4人就有1人買ETF
前一陣子,一份由富達國際所做的《2024年亞太區投資人調查》顯示,73%的台灣受訪者,最在意「每個月擁有固定收入」,且對於收益的期待平均高達8.1%,不但高於整體亞太區受訪者的55%及7.3%,也是亞太區最高的數字。
另依布朗兄弟哈里曼銀行(BBH)的統計,台灣ETF自2022年12 月至2024年6月期間,資產管理規模上升120%,其中股息型ETF是台灣ETF大幅增加的主要因素,有87%的投資人,會增加ETF投資,更有7成的投資人,計劃在下一年會增加投資。再一份統計則顯示,國內投資人每4人中,就有一人買了ETF。
投資人最青睞高股息ETF
事實上,由於全球股市持續多頭,再加上預期FED降息,有利債券後市的發展,自今年以來,台股ETF受益人數成長368萬8000人(增幅61%)。其中21檔高股息ETF受益人數,合計達693萬8000人,佔了整體台股ETF受益人數比重的71.1%;且高股息ETF受益人數年增314.4萬人,增幅高達81%,顯示高股息ETF仍是最受投資人青睞的商品。
然而,由以上的各種調查統計,更能夠突顯出國人,對於「高固定配息」商品的錯誤迷思。首先,配息率並不等於總報酬率。且不能只看短期,例如三年、一年,甚至只有半年或一季的總報酬率,而至少要看五年以上的資料當參考。這是因為配息率的計算公式,就僅僅是「配息」再除上「當年度股價」。
也就是說,當標的的價格越低時,以上所計算出來的「殖利率」也就越高。然而,一旦標的價格無法「順利填息」,投資人手裡所拿到的「高配息率」,其實就等於是拿自己的錢,配給自己一樣。
小心賺了股息賠了價差
特別是最近持續有媒體也在「示警」:「心動想要買進同時,也要小心賺股息卻賠價差,例如某些高股息ETF的6月份現金股利,到現在都還沒有成功填息。
其次,配息並非保證,且不是每一期都相同。且就算每年配息率相同,只要ETF的市價不同,其所代表的意義也就天差地別。例如配息率同樣是8%,但「價格20元配的8%」,與「價格50元所配的8%」所配到的股息金額,就完全不同。因為同樣是配8%,20元是配1.6元,而50元配的是4元。
再者,國內民眾對於收益的期待「平均高達8.1%」,更是與過去歷史資料「差距甚大」。因為以國內成立最久,以配息為訴求的0056 ETF為例,其自成立已來的年化總報酬率(含配息及資本利得),也不過是6.2%。
以上資料,還是「配息+資本利得」之後的結果。也就是說,就算是將資本利得計入的總報酬率,近20年來的年化報酬率,都還不到國內民眾所期待的8.1%」。
也許會有讀者說:0056的投資策略,並沒有訴求「高股息」,而近兩年所發行的數檔高股息ETF,都有滿高的配息率數字。怎麼可以用「非訴求高股息」的0056歷史資料,來質疑這些高股息ETF,未來長期的年化總報酬率,不能超過8%以上的水準?
話是沒錯,但讀者可別忘了,以下三個現象,是筆者認為投資人「不應該對高被息商品(例如高股息ETF)過度樂觀」的重要理由。
3大理由 不可太樂觀擁「高配息」
理由之一是:高股息可能已經開始吹起「降息風」。因為有媒體指出,從最新一次配息就可發現,包括中信成長高股息、台新永續高息中小、復華台灣科技優息、群益科技高息成長等最新配息金額,與今年最高配息金額相較,明顯可發現近期已開始縮水。
例如擁有93萬受益人的月配型台股ETF始祖—復華科技優息(00929)ETF在10月1日所公告的配息(每股配發0.14元),是今年來第3度配息縮水,若以當天的收盤價18.85元估算,年化配息率為8.9%,已失守9%大關。
理由之二是:一般來說,高股息的來源,主要是企業經營獲利之後,實際所配發的(現金)股利;以及來自於高股息ETF持股股價上漲,買賣交易產生了不錯的資本利得;少部分ETF的配息,有可能是來自於「收益平準金」。
而近兩年高股息之所以有非常驚人的配息水準,主要還是與經濟景氣息息相關。正是因為2022年以來的台股大多頭,所以才讓這些高股息ETF,能夠配發10%以上高息(2022年以來的台股大多頭,所以現在才能夠配發10%以上高息。
對此,就有法人表示:「目前多檔高股息ETF的未實現資本利得,受到成分股下跌影響,轉為資本損失,減損資本利得配發能力,加上股利率下滑,導致出現配息下修現象。特別是台股先前創高過程,許多資金是在高股息ETF價格相對高點時買入,導致高股息ETF加碼成分股的成本愈來愈高,加深資本損失的擴大速度。相較之下,成立時間較長的元大高股息(0056)、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等,因累積資本利得較久,帳上收益相較新商品多,較能維持配息穩定度」。
例如有「專家」便分析指出,近期一些高股息ETF,之所以開始吹起「降息風」,最主要原因便在於投資策略上的差異。也就是說,假設高股息ETF是採取長期投資策略,為何高息ETF有些能維持高配息?有些配息卻開始減少?這答案就是能積極操作成分股,賺取價差的ETF,才有可能繼續配發超乎預期的股息。反之,當逐漸回歸「買進並持有(Buy and hold)」的操作,就無法累積老本,也會讓配息越來越少。
理由之三是:理論上,金融投資商品的合理投資酬率,都與當期的「市場利率水準」脫不了關係。投資人可千萬別忘了,0056成立以來的時間(2007年),還是國內市場利率相對高檔之際。而當市場利率不高時,投資人如何能預期配息率,能大幅超過當期市場利率水準太多呢?
0056報酬率還輸給「不強調配息」0050
最後,值得投資人注意的是:假設是為了長期投資,就算是領到了股利再投資,也不是一個明智的決定。因為從上表中可以看出。就算把股利計入,0056的年化總報酬率,依舊是落後「不強調配息」的0050的。
然而根據媒體的報導,截自9月底為止,今年以來台股大盤累計含息報酬率是26.9%,卻只有共有5檔的績效超越大盤,分別是富邦台50(006208)40.35%、元大台灣50(0050)38.76%、FT臺灣Smart ETF(00905)34.13%、富邦公司治理(00692)33.54%、元大臺灣ESG永續(00850)30.83%、國泰台灣領袖50(00922)30.47%、群益台ESG低碳50(00923)27.28%;然而高股息ETF中僅有凱基優選高股息30(00915)贏過大盤。
所以,即便在高股息ETF配息逐漸縮水,總報酬率也不如「非以高股息」為訴求的市值型ETF之際,仍有不少「專家」建議投資人「增持張數以降低持有成本」之際,筆者認為以上所提供的數據資料,非常值得仍對高股息ETF「配息與價差皆可賺」,存有不切實際迷思的投資人,再三細細思考!
《免責聲明》本專欄所提供之資訊,均由作者自行蒐集並撰寫完成,所有觀點僅為個人對市場的看法,並非任何投資勸誘或建議。若有引用數字及相關計算,均已力求精確,惟不保證其正確性,也不作為任何投保或購買的建議,對此不負任何法律上的責任。另外,本專欄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延伸閱讀》《李雪雯的健康財富百寶箱》https://www.facebook.com/wealthnotes(若讀者有相關投資理財問題,也歡迎在此專欄或以上粉絲團留言,個人將盡力、盡速回覆),在《聯合新聞網》刊登超過1星期的文章,將會轉貼在個人部落格中:http://swlee0630.blogspo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