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一位45歲的年輕朋友在閒聊中,問到筆者有關提早退休的意見。這位朋友說她工作年資已經有25年。多年來在不同公司工作、遇到了不少人事問題,讓她心生提早退休的念頭。這位朋友聽說,她最早可以在55歲時退休,但不確定是否確實可行?
以這位年輕朋友為例,由於她曾經在不同公司任職過,所以,不可能領取第二層的勞退舊制;至於第一層的勞工保險方面,由於她在98年1月1日之前已有年資,所以,她是有資格在「一次請領勞保老年給付」與「勞保老年年金」之間「二擇一」的。
為了計算方便起見,假設她不論是55歲之前的3年,或是工作期間最高5年的月投保薪資,都是4.58萬元。經試算後,筆者給她的建議是:也許可以考慮在55歲(也就是10年之後),先領取「勞保一次請領老年給付」,而不是勞保老年年金。但其前提必須是:把這整筆錢,都全進行穩健的投資(請見下表一)。
而筆者之所以提出此建議的理由如下:
理由一、政府各項退撫基金(特別是勞保基金)的年化報酬率,並不如其他投資標的。例如整體勞動基金近10年(101~110)平均報酬率為5.85%,近5年(106~110)平均報酬率則為7.09%。其中,勞保基金的表現,並不是最好的。
0050報酬率更佳
但是反觀0050 ETF的近5年、近10年年化報酬率,分別有20.89%及15.13%。事實上,0050從成立至今年7月底,含息報酬率為1032.7%,換算出來的年化報酬率約11.2%。從下圖中便可看出,由於年化報酬率的差異,就算只有10年的投資期間,所累積出來的退休金金額,就可以「天差地別」。
理由二、勞保老年年金雖然可以「活到老、領到老」,但卻有可能「少領、延退或多繳保費」。儘管她延後到65歲再請領(以這位年輕朋友為例,可以正常請領勞保老年年金的年紀,必須是65歲以後),由於年資能再增加15年,可以讓她每期所領年金,高達3萬多元。
勞保基金充滿不確定性
但是別忘了,由於勞保基金正面臨著嚴重「入不敷出」的窘境。假設政府不每年撥補,很有可能會面臨「少領、延後退休(年齡可能比現行正常領的65歲更高)及多繳保費」。
只是,不論以上三種的哪一種,都代表未來年金金額的「減少」。且就算政府每年撥補,但在高齡化(退休後可能已經不用繳稅)及少子化(繳稅者少)的影響下,政府日後每年能用於撥補的資金,恐怕也相當有限。
一次領vs.月領 各有優缺點
從下表二及表三中,讀者可以看出一次請領老年給付與老年年金,都各有其優、劣勢。簡單來說,勞保老年年金的優點是「活到老、領到老」,但它的劣勢就是「勞保基金年化報酬率不高」。如此,更突顯了自行投資的優勢—有可能累積更多退休金,讓退休族過上相對較優的生活。因為筆者以下的試算,還只是以非常保守的「0050年化報酬率6%」計算,但其實際自成立以來的年化報酬率,約有10.7%。
值得特別說明及解釋的是:以上只是個人的初步試算結果,實際的金額比較,還必須經過勞保局的分別試算而定(因為勞保局才有勞工完整的年資,以及歷年的投保薪資數字)。
當然,這樣的提早退休及提領,並非完全沒有任何風險。根據認證理財規劃顧問CFP□駱潤生的說法,這位年輕朋友若想提早退休、提領並自行投資,必須要注意以下可能面臨的風險。
˙報酬率不確定風險:實際可能較平均值更低。
˙市場波動風險:一次性投入及提領時的報酬率順序風險
˙長壽風險:也就是真正存活的年齡,比原本規劃期要長。
˙通膨風險:勞保年金領終身且隨物價調整,自行投資時,則報酬率必須贏過通膨。
然而,只要這位年輕朋友在55歲時,實際可以提領的金額,高於以上的數字,筆者仍會傾向建議這位年輕朋友在55歲時,一次請領勞保老年給付,再把這筆錢,一次投入到年化報酬率約7%以上的標的。
至於「長壽風險」部分,也並非完全無法解決。例如駱潤生就建議這位朋友,若真的不考慮保留勞保年金,則可以用這筆錢,購買一張「活到老,領到老」的商業年金保險;或是另一個更好的解決方案—退休後再工作。
因為在目前國人平均餘命已經超過80歲(113年國人平均壽命為80.77歲,其中男性77.42歲、女性84.30歲)之際,55歲就退休、不工作,不但有可能退休金不夠,也可能讓自己生活處於「無重心」狀態。
一次請領省得夜長夢多
簡單來說,筆者前面(第一層的「勞保」)建議這位年輕朋友,在達到最低退休年齡時,就一筆提領一次請領,主要的考量是為了避免「夜長夢多」。因為財務狀況持續惡化的勞保基金,絕不可能只靠政府年年撥補,更不可能不進行大修、縮減年金的給付。
就以這位現年45歲的年輕朋友為例,其距離可以領勞保老年年金的65歲,等於還有20年。期間,鐵定會有很多的變數,例如:「計算薪資的基礎(勞保老年年金是「在職期間最高5年月投保薪資」)」、「未來做為給付標準的平均年投保薪資的期間,是否有可能再拉長」…等。
後面(第二層「勞退」)則建議她在60歲時,選擇一次提領新制勞工退休金帳戶,理由主要是考量「投報率高低」,以及「累積退休金輕鬆與否」的問題。因為,若她能夠找到恰當的投資標的(說實在的,只要投資儘量分散、不過度投資於高波動風險,或是年化報酬率收益不高的標的,並不是頂困難的事),其年化報酬率絕對比政府基金要好!
正因為如此,駱潤生及個人都建議她在55歲,一定要再找一份工作,以維持她55歲之後基本生活開銷。並且選擇將一部分比例的收入持續投資,以累積更多的退休金。就算年化報酬率只有6%,每月若定期定額投資5000元。時間不要說長,只要短短5年後(也就是她65歲時),她就可以再累積近34萬元退休金。
但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勞工退休金新制是採「個人帳戶」制,也沒有強制提領的年齡(原則上,勞工60歲之後就可以提領,且她的年資超過15年,可以選擇「一次領」或「按月領」)。且就算領了勞保老年年金,只要仍有正職工作,雇主依規定,也必須提撥最少每月薪資的6%;在此同時,勞工自己也一樣可以自提最多6%,進入到勞工退休金專戶裡投資。
所以,個人也比較傾向建議她,可以考慮一次提領整筆退休金,並投入年化報酬率固定約有6%以上的標的(詳細的理由及試算,請見之前所寫的專欄內容。)
找出穩健投資標的 存退休金更省力
也許很多讀者會說:勞退新制可以讓勞工享有「公司提撥6%,與自提6%」的免稅優惠(屬於「特別扣除額」)。但是,只要當事人的每月所得不高,其實並不需要特別擔心「自提沒有免稅優惠」這件事。且可以考慮投資金管會最近推出的臺灣個人投資儲蓄帳戶(TISA)。因為在此平台上的投資標的,管理費普遍都低於1%以下,可以讓其長期投資報酬率,更高於勞退基金。
筆者認為這位年輕朋友,必須認真思考的更大重點在於:當自己的退休金,並不是那麼多之下,年化報酬率較高且積極穩健的投資標的,才能讓她「更省力地存出更多退休金」,而不是「花更多力氣,卻換來較少的退休金」。
注意!一次請領 勞保就等於退保
只是,筆者也會特別提醒這位年輕朋友:假設提早在55歲就一次請領老年給付,並在60歲時,也一次提領新制退休金,會有以下值得三思的問題:在一次請領老年給付後,勞保就等於退保。
也就是說,勞保所提供的5大給付—老年、生育、失能、死亡、傷病給付,通通都沒有了,也不能再投保就業保險。勞工請領勞保給付之後,唯一能繼續加保的,就只有「職災保險」,但其理賠的前提,必須符合「職業災害」的特殊定義才行。
正因為如此,駱潤生才會建議這位年輕朋友,可以考慮採取「勞保月領保底+勞退一次領投資,兼顧保障與成長」的所謂「混合領取策略」;甚至建議她可以「55歲時退休、不工作,但不先請領勞保、保留勞保年資,但同時投保國保,等65歲時,再同時申請勞保及國保兩筆年金」。且他也不忘提醒:若是這位年輕朋友,若仍執意在55歲之後,就申請「一次請領勞保老年給付」,最好要事前備足緊急預備金及保險,以確保生活與投資安全。
提早領退休金 要計入「退職所得」
最後,筆者認為「稅負」的角度,也是值得上班族在決定「是否提早提領」的一大關鍵。由於「一次請領勞保老年給付」,是屬於第一層的「社會保險」,所領金額完全不用計入個人,當年度綜合所得中的「退職所得」(免稅的)。但是屬於第二層的「勞工退休金新制」,則必須計入「退職所得」中。
不過,實際以今(114)年的退職所得免稅計算公式為例,由於她的年資長達20年(94年7月1日開始實施勞退新制),只要一次提領金額在396萬元以下(19.8萬元x年資),就全數不用計入退職所得;而在超過396萬元到796萬元之間的退職所得,也只需要計入半數(200萬元);只有超過796萬元之後,才需要全數計入退職所得。等於她有總共596萬元的退職所得,可以是「享有免稅」規定的。
筆者之所以特別把這位年輕朋友的疑問,寫成一篇完整的專欄,主要是一般人在進行投資理財決策,或是進行整體的退休金規劃時,都只會看兩者可領金額多少(傾向只選擇「金額高者」)?卻沒考慮到兩者資金運用的機會成本,以及後續的生涯規劃等問題。
事實上,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且每一個人不論在生活態度、在意事項、家庭狀況…等條件上,都各各不同。所以,提供建議者必須將各種可能性的優、劣勢全數列出,才能讓當事人做出最佳,且不易後悔的決策。
《免責聲明》本專欄所提供之資訊,均由作者自行蒐集並撰寫完成,所有觀點僅為個人對市場的看法,並非任何投資勸誘或建議。若有引用數字及相關計算,均已力求精確,惟不保證其正確性,也不作為任何投保或購買的建議,對此不負任何法律上的責任。另外,本專欄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延伸閱讀》《李雪雯的健康財富百寶箱》https://www.facebook.com/wealthnotes(若讀者有相關投資理財問題,也歡迎在此專欄或以上粉絲團留言,個人將盡力、盡速回覆),在《聯合新聞網》刊登超過1星期的文章,將會轉貼在個人部落格中:http://swlee0630.blogspo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