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促內需 今年已補貼汽車130萬份 |
記者陳宥菘/綜合報導/聯合報 |
「提振消費、擴大內需」是大陸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首重的工作任務,為此,官方持續推進消費品「以舊換新」補貼政策。今年截至3月14日,大陸全國已累計汽車補助申請約130萬份、12大類家電產品補貼超過2,500萬台、超過4,900萬部手機等數位產品補貼。 央視新聞報導,2024年消費品「以舊換新」合計帶動相關產品銷售額超1.3兆元(人民幣,下同),約合新台幣5.9兆元,拉動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超1個百分點。今年政策加力擴圍,安排超長期特別國債3,000億元(約合新台幣1.37兆元)支持,首次實施手機等數位產品購新補貼,擴大汽車、家電以舊換新補貼支持範圍。 據報導,截至3月14日,大陸全國共收到2025年汽車以舊換新補貼申請約130萬份;超1,900萬名消費者購買12大類家電以舊換新產品超2,500萬台;超3,900萬名消費者申請了超4,900萬部手機等數碼產品購新補貼。 根據大陸商務部等部門1月發布的「做好2025年汽車以舊換新工作的通知」,對報廢符合條件舊車並購買新能源乘用車的,補貼2萬元(約合新台幣9.1萬元);對報廢符合條件燃油乘用車並購買2.0升及以下排量燃油乘用車的,補貼1.5萬元(約合新台幣6.8萬元)。 根據大陸商務部等部門1月發布的「手機、平板、智慧手表(手環)購新補貼實施方案」「關於做好2025年家電以舊換新工作的通知」,個人消費者購買手機、平板、智慧手表(手環)等數位產品,最高可享補貼500元(約合新台幣2,250元);購買冰箱、洗衣機、電視、空調等12類家電產品,每件補貼不超過2,000元(約合新台幣9,000元)。 今年度大陸政府工作報告首項工作任務提出,「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促進消費和投資更好結合,加速補上內需特別是消費短板,使內需成為拉動經濟成長的主動力和穩定錨」。
|
 |
 |
|
蔦屋書店赴陸受挫 1年關3間 |
記者陳湘瑾/綜合報導/聯合報 |
蔦屋華北首店天津仁恆伊勢丹店將於3月底正式關閉,是最近一年時間內,繼西安蔦屋書店和蔦屋上海MOHO店後,第三家在大陸閉店的蔦屋書店,除了反映大陸實體書店行業萎縮,也能看到日本品牌在大陸的「水土不服」。 界面文化報導,日本最大的書店品牌之一蔦屋書店(TSUTAYA BOOKS)在2020年10月正式進入大陸,在杭州開設首店。蔦屋書店當時表示,未來計畫在大陸開設1,100家店鋪,包括100家大型門店蔦屋書店(TSUTAYA BOOKS)和1,000家小型門店蔦屋社區店(TSUTAYA BOOKSTORE)。 開業之初,蔦屋書店憑藉品牌「日式美學」和「生活方式提案者」概念吸引不少客流。根據虎嗅網整理,蔦屋書店後來陸續進入上海、西安、天津、成都、青島、深圳、重慶、武漢和北京等城市,截至2024年12月28日無錫惠山映月里店開業後,門市數量已經達到15家,其中上海就有3家。 直到2024年10月8日,蔦屋書店首次在大陸歇業,還是所有門市中面積最大的西安邁科中心店;2025年1月17日,經營3年的蔦屋上海MOHO店發布暫停營業通知,雖然蔦屋上海MOHO店隱晦地表示「爭取盡快恢復正常營業」,但據傳該門市都已經清場。 分析認為,對大陸消費者來說,從商品訂價高昂到門市選址偏僻,大陸的蔦屋書店比起成為居民「生活方式的提案者」,更像是精緻的「網紅打卡點」。而作為主打生活方式提案的品牌,蔦屋書店的核心競爭力也並不是圖書銷售,而是高度專業化的服務,但這些特色在大陸本地化的過程中並未充分轉化,導致消費者感知模糊。 日籍華語作家吉井忍在談及蔦屋進入大陸時還曾評論,估計日本蔦屋書店沒能進行足夠的市場調研和因地制宜。她舉蔦屋書店在日本人手一張的T-CARD積分卡為例,這張積分卡讓蔦屋書店得以在各分店依據數據規畫商業及行銷計畫,「在大陸要像日本蔦屋書店透過T-point卡獲取的大數據是不可能入手的。」
|
 |
 |
|
北京人藝「慳吝人」 十足沉浸感 |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
臨近開演,北京國際戲劇中心.曹禺劇場的前廳裡,幾位打扮誇張的流浪戲班成員,正在熱情地招攬觀眾捧場演出,這邊拍照簽名,那邊殷勤地獻上節目單,觀眾的要求無有不應。時隔近一年,北京人藝新版《慳吝人》近日再度登臺曹禺劇場,莫里哀的經典名作跨越近400年的時間,以嶄新的面貌為當今的觀眾送上了一整晚盡興的歡笑。 《慳吝人》是法國著名劇作家莫里哀創作的喜劇經典,其中的人物形象「阿巴貢」早已成為文學史上「吝嗇」一詞的代名詞之一。北京人藝進行大膽創新,既在劇本上更加貼近當下生活,也增加了一重戲劇結構,以一個流浪劇團上演莫里哀《慳吝人》的設定,讓作品擁有了戲裡戲外兩個敘述視角:戲裡,視財如命的阿巴貢滑稽可笑,戲外,七拼八湊的劇團失誤不斷,跳進跳出之間,兩重結構共同探討了「慳吝」這個人性深處的永恆弱點。 此外,這一版《慳吝人》融入了許多沉浸感橋段,無論是入場時的「迎賓」環節,還是特意修改的觀演須知以及演員與觀眾的密集互動,一連串的熱梗和包袱接續展開,博得滿場喝采。 大幕拉開,滿台個性鮮明、各有「私心」的角色粉墨登場,傅迦飾演的阿巴貢和劇團班主摳門得令人發笑,可偏偏荒唐之餘,又有一絲映照現實的悲涼,宋建霖、趙澤棟飾演的瓦賴爾和劇團演員在「戲中戲」裡默契配合,塑造出充滿喜劇效果的反差感。
|
 |
 |
|
陸「消協智慧平台」上線 |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
由中國消費者協會聯合大陸全國消協組織打造的「全國消協智慧315平台」3月15日正式上線。 新華社報導,據介紹,這一平台試運行一年來累計註冊消費者70萬2786人,入駐經營者4萬2913家,共接收消費者在線投訴與諮詢58萬5387件,其中投訴57萬6911件,已處理51萬126件,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人民幣4.1億元。 在試運行階段,平台實現了暢通消費者在線投訴端口,打通在線和解、在線調解流程,個案公示等功能。下一步,將重點圍繞智能化與共治化建設,部署DeepSeek實現面向消費者的智能問答,優化新增行業公示、指數公示、協作共治等功能。 行業公示和指數公示為本次新上線的功能,通過對經營者在和解階段的處理時效、和解成功率以及調解階段的配合程度、調解成功率等不同維度進行打分,形成投訴處理指數評分、行業排序和經營者畫像,通過指數評分定時更新,從而倒逼經營者認真對待和妥善處理消費者投訴,也為消費者了解經營者投訴處理情況,有效知情、自主消費提供數據支撐。
|
 |
 |
|
陸A股329檔 股價創新高 |
記者黃雅慧/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
大陸A股上證指數在上周五(14日)來到今年新高,據統計,A股今年來逾4,000檔股票上漲,其中近60檔股價翻倍。不論是創新高,還是股價翻倍股票,科技股皆占據重要位置,科技股正成為A股今年最強類股。 證券時報引述Wind數據顯示,去年9月24日大陸官方推出一籃子利多政策以來,A股市場創歷史新高的股票已接近700檔,其中今年以來A股創歷史新高的股票已達到329檔。如按上市板劃分,主板股票最多,達115檔,其次為創業板的94檔,北交所和科創板股票則分別為79檔和41檔。 從行業來看,年內創新高股票中,機械設備行業股票最多,達65檔;排名第二為電子行業,達52檔;汽車、計算機、電力設備、通信、基礎化工、醫藥生物等行業創新高股票數量亦居前。相較之下,建築材料、公用事業、社會服務、紡織服飾、綜合等行業創新高股票相對較少。整體而言,年內科技屬性強的行業股票相對更容易創新高,科技業整體表現強勁。 許多基金法人認為,這波A股行情,主要由科技與消費雙線帶動。券商中國報導,金鷹基金認為,科技作為本輪A股上漲的另一主線,預計將吸引大量資金進入。科技板塊的景氣持續上升,諸如人工智慧、5G、半導體等領域展現出強大的市場空間。 諾安基金分析師表示,在這一周期性復甦中,科技產業結構性機會將成為關注重點,尤其是在產業轉型升級趨勢下,科技龍頭公司將借助政策及市場的雙重利多,進一步取得市場占有率。 儘管美股因經濟衰退預期導致下跌,但A股似乎絲毫不受影響,A股市場在14日強勁上漲,包括上證指數、深證成指、創業板指數在內的多個指數創近兩個月最大單日漲幅,當日上證指數突破3,400點,來到今年新高。 今年以來美股「科技七雄」平均下跌12.6%,中國科技「七巨頭」(阿里、騰訊、美團、中芯、小米、聯想和比亞迪)則平均上漲39.8%,「東升西降」態勢引起資本市場熱議。
|
 |
 |
|
陸汽車舊換新補助申請 衝130萬份 |
記者陳宥菘/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
「提振消費、擴大內需」是大陸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首重的工作任務,為此,官方持續推進消費品「以舊換新」補貼政策。 今年截至3月14日,大陸全國已累計汽車補助申請約130萬份、12大類家電產品補貼超過2,500萬台、超過4,900萬支手機等數位產品補貼。 央視新聞報導,2024年消費品「以舊換新」合計帶動相關產品銷售額超過人民幣1.3兆元(約新台幣5.9兆元),拉動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超過1個百分點。 今年政策加力擴圍,安排超長期特別國債人民幣3,000億元(約新台幣1.37兆元)支持,首次實施手機等數位產品購新補貼,擴大汽車、家電以舊換新補貼支持範圍。 據報導,截至3月14日,中國大陸全國共收到2025年汽車以舊換新補貼申請約130萬份;超過1,900萬名消費者購買12大類家電以舊換新產品逾2,500萬台;超過3,900萬名消費者申請逾4,900萬支手機等數碼產品購新補貼。 根據大陸商務部等部門1月發布的「做好2025年汽車以舊換新工作的通知」,對報廢符合條件舊車並購買新能源乘用車的,補貼2萬元(約合新台幣9.1萬元);對報廢符合條件燃油乘用車並購買2.0升及以下排量燃油乘用車的,補貼人民幣1.5萬元(約合新台幣6.8萬元)。
|
 |
 |
|
陸提振消費 祭30項措施 |
記者黃雅慧/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
中共中央辦公廳、大陸國務院辦公廳昨(16)日公布《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提出八方面共30項具體措施,內容提及支持地方加力擴圍實施消費品以舊換新、適時降低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加速推動自動駕駛、智慧穿戴、腦機接口、機器人等新技術新產品,開闢高成長性消費新領域等。 大陸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將在17日舉行記者會,將說明提振消費政策,陸發改革委副主任李春臨和財政部、人社部、商務部、人行、市場監管總局等有關負責人將出席,預計會對相關政策有更進一步說明。記者會消息帶動大陸A股上周五大漲。 綜觀該方案,分別從城鄉居民增收促進行動、消費能力保障支持行動、服務消費提質惠民行動、大宗消費更新升級行動、消費品質提升行動、消費環境改善提升行動、限制措施清理優化行動與完善支持政策等八方面提出具體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增加民眾收入被擺放在首要位置,提出相關舉措包括,促進工資性收入合理增長、促進重點群體就業、科學合理提高最低工資標準、擴大勞務報酬發放規模;同時要多措並舉穩住股市、促進農民增收、扎實解決拖欠帳款問題等。 在消費能力保障上,提出加大生育養育保障力度;推動高等學校學科專業設置緊密對接創新鏈、產業鏈;提高醫療養老保障能力;加強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和分層分類救助幫扶等。 在服務消費部分,優化「一老一小」服務供給,釋放銀髮消費市場潛力,發展托幼一體服務;擴大文體旅遊消費、推動冰雪消費;優化完善區域性入境免簽政策,發展入境消費;穩步推進服務業擴大開放等。 大宗消費更新升級上,推動房市止跌回穩部分,要加力實施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允許專項債券支持城市政府收購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汽車消費方面,開展汽車流通消費改革試點、壯大二手車經營主體等。
|
 |
 |
|
四川德陽「AI醫生」 一分鐘健檢 |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
近日,在四川省德陽市羅江區金山鎮中心衛生院慢病一體化診室裡,公衛醫生曾麗文輕點螢幕,一份高血壓患者的智慧隨訪報告瞬間生成。AI不僅自動分析了患者近3個月的血壓波動趨勢,還結合用藥記錄和飲食習慣,給出了「減少醃製食品攝入」等個性化建議。 這一幕正是四川省健康檔案雲平台接入人工智慧大模型DeepSeek後帶來的變革。作為四川首個試點單位,羅江區通過AI技術賦能基層公共衛生服務,在居民健康管理、醫防融合、慢病防控等領域探索出一條「數智化」新路徑。「以前整理這些資料要花十多二十分鐘,現在系統1分鐘就能生成報告,還能自動推送到居民手機端。」曾麗文表示。 過去,居民健康檔案的更新與分析,全靠人工逐字逐句手動錄入、分類整理,效率較低。如今,工作變得高效且精準,系統利用自然語言處理、機器學習等技術,對海量健康檔案資料進行深度挖掘,生成專業詳盡的分析報告,為患者提供更具前瞻性的健康管理建議,幫助患者瞭解自身健康狀況。 據了解,未來當地將不斷拓展AI技術服務邊界,從疾病管理延伸至健康促進,從個體服務走向家庭與社區健康綜合管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