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智權報】探討專利與智慧財產權,涵蓋各國重要的侵權訴訟分析、法規解析,提供您需要的IP實務與知識! 如果你是美食主義的信奉者,喜歡動手打理家中事物,並堅信生活值得用心去經營,歡迎加入【生活高手】行列!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5/04/01 第5878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編輯小語 陸獨角獸企業409家 全球第二
廣東3年方案 發展跨境低空飛行
陸3大航空去年虧283億
陸製造業PMI 攀一年高點
抗戰勝利80年特展 老兵憶戰爭殘酷 籲保衛和平
德郵輪邁希夫6號訪上海
港股首季IPO規模冠亞洲
華為去年賺2,800億 大減28%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編輯小語
陸獨角獸企業409家 全球第二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平行論壇之一、全球獨角獸企業大會30日在北京舉辦。會上發布的《中國獨角獸企業發展報告(2025年)》顯示,當前,中國共有獨角獸企業409家,占全球獨角獸企業近30%,居全球第二。

中新社報導,報告指出,中國獨角獸企業總估值約15068億美元,估值超過百億美元的超級獨角獸企業以4.4%的數量貢獻超四成的估值。   

從具體估值分布區間來看,估值在10億美元(含)至20億美元之間的中國獨角獸企業數量最多,共236家,數量占比57.7%,估值總額約3019億美元,估值占比20%。

估值超過100億美元(含)的超級獨角獸企業共18家,以4.4%的數量占比貢獻了43.6%的估值占比,總額約6567億美元。

報告顯示,中國獨角獸企業分布於12個領域。從數量上看,新消費與零售、人工智能、集成電路、智能裝備、醫藥健康領域的獨角獸企業分列前五,合計占比68%。從估值來看,人工智能、新消費與零售、集成電路領域的獨角獸企業估值分列前三,分別為4612億美元、2039億美元、1925億美元。

報告中提到,中國獨角獸企業分占覆蓋57個城市,「北上深杭廣」集聚超六成,企業估值總額占全國七成以上。

其中,北京以115家的數量優勢位居全國首位,以5949億美元的估值總額位居全國首位。

報告顯示,硬科技獨角獸企業融資能力強勁。2024年中國獨角獸企業融資呈現「低頻、大額」特徵,近六成新獲融資企業集中於人工智能、新能源技術、自動駕駛及機器人等領域。

 
廣東3年方案 發展跨境低空飛行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3月24日發布《廣東省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年)》(下稱《方案》),計畫至2027年,廣東基本建成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骨幹網,探索發展大灣區跨境低空飛行服務。

中新社報導,備受關注的湛海高鐵、虎門大橋改擴建、深珠通道等項目在《方案》中均有提及。

根據《方案》,未來3年,廣東將打造低空交通運輸示範城市,建設省級綜合飛行服務站和廣州、深圳、珠海3個A類飛行服務站,推進通用機場和無人機起降點建設。支持廣州、深圳、珠海等具備條件的城市開通市內和城際低空客運航線,探索發展大灣區跨境低空飛行服務。   

《方案》還提到,鐵路出省通道方面,將推進廣湛、汕汕、漳汕、梅武、深南等在建鐵路項目建設,推動湛海高鐵、廣清永高鐵等項目開工,加快廣深第二高鐵等項目前期工作,研究謀畫粵港澳大灣區聯通京津冀、長三角、西南地區的高標準鐵路通道。   

打造世界級機場群方面,將加快廣州白雲機場三期擴建工程等項目建設,新開工廣州新機場、陽江機場,研究推動惠州機場二期擴建等項目前期工作,加快汕尾、雲浮等機場選址研究,推進江門台山、湛江雷州等通用機場建設。

在打造大灣區一體化高快速交通網方面,《方案》提出構建環珠江口「黃金內灣」交通主軸,推進獅子洋通道、深江鐵路等跨江通道建設,推動蓮花山通道、虎門大橋改擴建項目前期工作,研究論證深珠通道(伶仃洋通道)建設,推進廣深高速、廣澳高速等繁忙路段擴容改造。

 
陸3大航空去年虧283億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大陸航空業疫後復甦緩慢,市場內捲競爭加劇,旅客結構變化,機票價格水準的持續下降,以致呈現赤字。據統計,去年中國3大航空公司總計虧損人民幣62億元(約新台幣283億元)。

第一財經報導,中國國有3大航空公司的2024年財報全部出爐,數據顯示2024年依然沒有轉虧為盈,不過整體虧損幅度較2023年縮減。

報導引述數據指出,3大航空公司中,南方航空的歸屬母公司淨利虧損16.96億元,2023年為虧損42.09億;中國國航的歸屬母公司淨利虧損2.73億,2023年為虧損10.46億;中國東航的歸屬母公司淨利虧損42.26億,2023年虧損超過80億。

2024年未轉虧為盈,3大航空都提到行業競爭加劇,公商務的需求不足及匯率波動等多重因素,其中市場內捲競爭加劇,旅客結構變化,機票價格水準持續下降的現象在財報中相當明顯。

南航的財報顯示,在2024年的載客率84.38%,較2023年的78.09%有所增加,但每人每公里的收益0.48元,較2023年的0.55元下降;國航的票價同樣是下滑趨勢,2024年的每人每公里收益0.5338元,比2023年下降12.41%;東航2024年的每人每公里收益0.512元,年減13.66%。而每人每公里的收益代表了票價水準的指標。

報導另引述中國航空運輸協會的資料指出,雖然2024年的旅客量創歷史新高,但全年的經濟艙平均票價比2023年下降超過10%,全年每人每公里收益水準年減12.5%,這主要由於旅客結構發生了顯著變化,公務與商務旅客占比下降。

此外,中國旅遊服務平台「去哪兒網」旗下的航旅大數據研究院也分析,2024年間,追求高價值的旅客比率正在下降,新增旅客主要由休閒旅遊與探親構成。

這樣的趨勢在2025年仍在延續,以今年中國春運為例,民航旅客量再創歷史新高,但票價卻比2024年春運同期要便宜。統計資料顯示,2025年中國春運期間的民航經濟艙平均票價達874.9元,年減11.3%。

 
陸製造業PMI 攀一年高點
記者賴錦宏/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大陸國家統計局昨(31)日公布,3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50.5,比2月上升0.3,為近一年高點。路透指出,外國買家為應對美國進一步的貿易限制而「提前購買」,新訂單推動製造業產量成長。

大陸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表示,3月因春節因素影響逐步消退,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加快,製造業PMI、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和綜合PMI產出指數分別為50.5、50.8和51.4,比2月上升0.3、0.4和0.3。三大指數均在擴張區間繼續上行,顯示中國大陸經濟總體保持擴張。

趙慶河指出,大陸製造業PMI已連續兩個月擴張,3月數據顯示產需兩端擴張加快。其中,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分別為52.6和51.8,比2月上升0.1和0.7,擴張有所加快。

凱投宏觀分析,官方PMI數據表明,基礎設施支出再次增加,而且面對美國關稅,出口迄今仍保持著韌性,但他補充指出,調查結果仍顯示,由於服務業疲軟,第1季GDP成長將放緩。

經濟學人智庫高級經濟學家許天辰表示,他非常擔心產出價格,儘管新訂單增加,但產出價格卻下跌。主因近期原油、鐵礦石等部分大宗商品價格波動,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和出廠價格指數分別為49.8和47.9,比2月下降1.0和0.6,製造業市場價格總體水平有所下降。

從行業看,鐵路船舶航空航天設備、計算機通信電子設備等行業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均升至55.0以上較高景氣區間,相關行業產需加快釋放。

另外,3月大陸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0.8,比2月上升0.4,非製造業擴張步伐有所加快。趙慶河表示,從行業看,3月水上運輸、航空運輸、郵政、電信廣播電視及衛星傳輸服務、貨幣金融服務等行業商務活動指數均位於55以上較高景氣區間。

3月大陸建築業施工進度也加快。趙慶河指出,受氣候轉暖,各地建設項目加快推進等因素影響,建築業商務活動指數繼續回升,為53.4,比2月上升0.7。從市場預期看,業務活動預期指數為55.3,升至較高景氣區間,反映建築業企業對近期市場發展信心有所增強。

 
抗戰勝利80年特展 老兵憶戰爭殘酷 籲保衛和平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為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尋找80年前的一位青年—『青年軍』成軍80周年特展暨系列活動」正在台北市中山堂展出。在3月30日的記者會上,青年軍「獨立憲兵團」的98歲「老兵」潘長發受邀出席,他說,他曾見過韓戰後的景象,特別強調戰爭的殘酷性,國人應努力保衛得來不易的和平。

另有兩位「青年軍」老兵到場,分別是207師的102歲老兵李慶榮伯伯,與曾參加過金門保衛戰古寧頭戰役201師「老兵」102歲的劉發貴伯伯。劉伯伯表示,在戰鬥過程中,他的右眼被前方砲彈打起沙石打傷,第二天後送台灣,住了近一年的醫院,但視力也從此不行了。

「尋找80年前的一位青年」特展,是由台北市感恩協進會主辦,中興大學歷史學系教授李君山會上表示,他也是「青年軍」二代,父親是206師,他剛好是歷史研究者,又研究軍事,所以特別有感,就歷史角度說,台灣是一個好地方,很「乾淨的地方」,希望這樣的平安,能夠再保個30年、50年。

李君山說,台灣過去打過最大的一次戰爭是1895年的「乙未割台」,日本人武力征服台灣,之後其實沒什麼戰爭,1949年後,因為在台灣海峽、在金門「打贏了」,也才有目前的和平,現在講戰爭其實都是很嚴重的,「老人家都會很難過」,他也希望千萬不要因為政治,把「假的玩成真的」。

30日另一場主講「青年軍與東北內戰」的楊維真教授表示,他父親是青年軍第209師,參加過八年抗戰與四年內戰,「人生最精華的12年都在戰場上度過」,30歲才來台灣,經常對兒女說「人生像是浮萍」,也不知道為什麼活下來的是自己。

楊維真表示,他印象很深刻的是,小時候晚上睡覺,都會聽到父親在喊,一直在喊,喊什麼不知道,後來有機會接觸到一些長輩,才知道很多都有相同情形,這些都是經歷戰場後的創傷,只能說「百戰之後活著的是僥倖」。

楊維真表示,因為在戰場上僥倖活著,所以必定有「任務」,就如同潘長發伯伯一樣,用一己之力,推動高雄鳳山興建「七七抗戰勝利紀念碑」,相信這也是一種救贖。

30日到場的台北市議員秦慧珠也表示,老兵凋零,青年軍有這麼多的歷史,更要保存歷史,她自費做了兩支影片,也「希望今天是一個開頭」,讓後代都可以知道過去的這段歷史,讓大家都記得他們。

台北市感恩協進會理事鍾蕾妮表示,展覽內容涵蓋青年軍從號召、抗戰、復員、第二次召募、國共內戰、保衛台灣到來台建設的各個階段、相關文物,主要由中國青年軍協會和國民黨文化傳播委員會提供,希望透過圖文、實物展示及口述歷史影片,完整呈現青年軍的歷史貢獻。活動也將尋找第一、第二期青年軍及其後代,及80年參加過戰爭的「那位青年」及其後代,可與主辦單位聯絡,電話0925141913。

 
德郵輪邁希夫6號訪上海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德國途易郵輪公司旗下的豪華郵輪「邁希夫6號」(Mein Schiff6)30日抵達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港,開啟到訪中國的首次上海之旅。

中新社報導,隨船而來的郵輪客人90%是來自德國的歐洲遊客,乘著中國郵輪入境過境免簽政策的東風,他們順利快速入境。這是繼3月16日「阿依達星辰號」(AIDA stella)國際郵輪首次到訪上海後,今年第二艘首次到訪上海的國際郵輪。

「邁希夫6號」是途易郵輪「藍色願景級」的第四艘新造郵輪。船上設有逾1200間艙房,載客定額約2700人,船員規模約1000人。這艘總噸位約99800噸、船長295米、型寬35米的巨輪有豐富的娛樂項目。

「邁希夫6號」3月12日從新加坡出發,經停多個東南亞城市,25日到達香港,30日到達上海,然後還將前往日本鹿兒島、長崎,韓國釜山、濟州島,再到台灣基隆,並於4月9日返回香港。

「邁希夫6號」的到訪是中國郵輪旅遊產業向世界敞開懷抱的縮影。2024年,途易郵輪旗下「邁希夫5號」搭載2500餘人到訪上海寶山,赫伯羅特郵輪(Hapag-Lloyd Cruises)旗下「歐羅巴」號搭載近500人到訪上海虹口,上海國際化大都市的獨特魅力給郵輪旅客留下美好的印象,也為後續途易郵輪再次造訪打下基礎。

 
港股首季IPO規模冠亞洲
記者謝守真/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港股今年來走勢穩健,市場集資金額出現回溫現象。星島日報指出,據統計,港股今年第1季超過印度成為全球第二、亞洲第一的股票集資市場,這是自2021年第2季來,香港首次實現此目標。

根據彭博統計數據,香港首季首次公開招股(IPO)、大宗交易及股票配售所得款項較去年同期激增11倍,達163億美元,僅次於美國。相較之下,曾連續七季在亞洲居首的印度,集資額近乎減半至69億美元,走跌至日本及英國之後。

界面新聞引述浦銀國際首席策略分析師賴燁燁認為,出現募資額大幅增長主因之一,是大陸人工智慧(AI)技術突破使得港股市場情緒與信心得到修復,引發全球投資者對大陸資產重估,市場樂觀情緒明顯提升。「當市場情緒樂觀時, IPO市場通常較活躍,投資者參與積極性較高,有助新股獲得更高估值,並籌集到更多資金,市場成交量和流動性也會得到提升。」

彭博報導,不少企業也積極把握機會籌集資金。單在3月,包含比亞迪、小米等在內陸企就借助股市回升的機會,推動港股集資額增長,比亞迪和小米共配股集資逾850億港元。事實上,市場熱度早可從此前的蜜雪冰城IPO窺見,凍資金額達到破紀錄的1.8兆港元,超額認購5,000多倍。

艾德金融研究部聯席董事陳剛分析,今年港股IPO市場目前募集資金增長主因為大型IPO數量增多,截至3月24日,首發募資總額超過15億港元的IPO就有六個。

 
華為去年賺2,800億 大減28%
記者黃雅慧/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華為昨(31)日公布2024年年報營收人民幣8,621億元,年增22.4%;淨利潤人民幣626億元(約新台幣2,817億元),年減28%。其中,2024年研發投入達到人民幣1,797億元(約新台幣8,086億元),約占全年收入的20.8%,近十年累計投入的研發費用超過人民幣1.2兆元(約新台幣5.4兆元)。

華為去年五大業務板塊均出現增長,華為ICT(信息與通信技術)基礎設施業務銷售收入人民幣3,699億元,年增4.9%;終端業務銷售收入人民幣3,390億元,年增38.3%;雲計算業務銷售收入人民幣688億元,年增24.4%;數字能源業務銷售收入人民幣385.23億元,年增8.5%;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務實現銷售收入人民幣263.53億元,年增474.4%,其中汽車業務增長最多,其次是終端業務。

從區域視角觀察,中國大陸是華為最大市場,占比達71%,其次是歐洲中東非洲市場,占比17%,亞太地區與北美地區占比分別為5%與4%,可見大陸市場依舊是華為主場。

華為輪值董事長孟晚舟在報告中表示,2024年華為克服行業投資周期低谷,經營結果保持穩健;計算產業得益於提前十年的布局,抓住AI機會取得較大增長;終端重回增長快車道,鴻蒙生態正在取得歷史性突破;華為雲持續優化業務結構;數字能源堅持質量優先;智能汽車解決方案首次實現當年盈利。

孟晚舟強調,2025年,華為將進一步把「以質取勝」落實到各項管理制度和業務活動中,堅持質量目標牽引,不斷提升質量競爭力。同時,華為將持續做強根生態,圍繞鴻蒙、鯤鵬、昇騰、雲計算等業務,面向生態夥伴開放平台能力。她稱,未來三年,華為要與經濟規律逆周期,加大戰略縱深投入,錯位發展,在根技術上壓強式投入。

值得注意的是,華為近期對外發債募資來籌備銀彈,據上海清算所官網披露信息,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分別於3月18日及3月24日發布了兩期超短期融資券,分別募資40億元,共募資80億元。發行利率分別為1.76%與1.7%,預計將被各大銀行秒購,一債難求。

 
波蘭波茲南大教堂島漫遊記
大教堂島位於瓦爾塔河和塞比納河支流之間的區域,為波茲南最早的開發的地區,9世紀就有人居住,歷史較為悠久。這個區域因為教堂特別多而出名,有很多主教神父和信徒聚集,在綠地裡建造的教堂彷彿來自另一個安靜的世界,磚紅色的房頂是這些建築的特徵。

如何有效問問題?
在職場中,包括學習、工作和人際溝通等,問問題是一項重要的能力。然而,許多人提問缺乏技巧,因此往往最後得不到正確答案。所以,如何問問題才有效率,成為一門重要的課題。以下羅列幾個要點,讓你提問時更有效率,工作更為順暢,人際關係更為圓融。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