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與母親電子報】提供完整婦幼保健觀念,兼具實用性、權威性、知識性的婦幼專業知識。 房地產買賣不是一朝一夕的簡單課題,快訂閱【好宅生活家】幫助您了解房市脈動,打造快樂家庭!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5/09/09 第5990期  |  訂閱/退訂  |  看歷史報份
編輯小語 11小時增1家 陸AI企業破5000家
美中休戰紅利消退?陸出口放緩 僅年增4.4%
下月起 陸鐵路全採電子發票
反制貿易打壓 陸擬修法完善措施
去年陸海洋發展指數 比上年增長2.9%
能源AI發展 陸提5年目標
2021年至2025年…上海使用外資 超980億美元
富士康電池Q4投產 加速推進儲能生產基地建設

★ 台股重要指標:外資買賣超投信買賣超自營商買賣超融資增減排行融券增減排行
編輯小語
11小時增1家 陸AI企業破5000家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新華社報導,正在重慶舉行的2025世界智能產業博覽會上,大陸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表示,過去5年來,中國人工智能(AI)企業從1,400餘家增長到超5,000家,相當於平均約11個小時就有一家AI企業誕生。在逾5,000家AI企業中,國家級AI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超400家。

根據《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21)》統計,2020年中國人工智能企業共計1,454家。報導稱,近年來,中國高度重視AI發展。2017年7月,中國印發實施《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今年8月印發的《關於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提出,加快形成人機協同、跨界融合、共創分享的智能經濟和智能社會新形態。

「智能產業基礎日益堅實,智能產品蓬勃發展,賦能應用更加深入。」辛國斌介紹,中國已建成3.5萬餘家基礎級、6,300餘家先進級、230餘家卓越級智能工廠,以及11個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17個國家級智能網聯汽車測試示範區。

辛國斌說,中國已成立總規模人民幣600億元的國家人工智能產業投資基金,編制人工智能科技倫理服務管理辦法,成立中國—金磚國家人工智能發展與合作中心,累計研製人工智能核心技術領域標準240餘項,推動產業生態持續完善。

新華社指出,走進本屆智博會展館,各類人工智能應用場景令人目不暇接:人形機器人上演精彩的足球和拳擊比賽,機器狗用「後空翻」為賽場助興;殘障人士戴上機械「靈動手」彈奏鋼琴;機械外骨骼通過步態分析幫助失能老人重新行走;AI視覺質檢系統快速對新能源汽車進行掃描和檢測……

「中國人工智能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參展企業樂聚(深圳)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合夥人黃珍祥說,以人形機器人為例,以前產品一般兩年迭代一次,現在一年迭代兩次。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萬鋼表示,「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的健康發展,得益於既注重汲取先發國家的有益經驗,又充分結合自身數據資源豐富、產業體系完備、應用場景廣闊、市場空間巨大等優勢條件。」

 
美中休戰紅利消退?陸出口放緩 僅年增4.4%
記者陳宥菘/綜合報導/聯合報

大陸海關總署昨公布,大陸八月出口總值以美元計年增百分之四點四,創六個月以來最低增速;進口年增百分之一點三,雙雙遜於預期。分析認為,八月出口增速放緩,主要與中美貿易休戰帶來的提振效應減弱有關。預估下半年外需走弱、高關稅環境,第四季出口增速可能轉負。

大陸八月進出口增速皆較七月放緩二點八個百分點。當月實現貿易順差一○二三點三億美元,比上月增加四十點九億美元。

香港經濟日報引述凱投宏觀中國經濟學家黃子淳表示,八月出口放緩主要受基數效應影響,且中美貿易休戰的暫時提振減弱,美國對經他國轉運商品加徵關稅,短期出口承壓。

據官方數據測算,八月大陸對美出口大幅下滑卅三點一個百分點,降幅連兩個月擴大。新興經濟體中,僅對東協出口年增速上行至百分之廿二點七,創去年六月以來新高,對非洲、拉美、俄羅斯出口皆走弱。

上海保銀投資管理首席經濟學家張智威分析,「搶出口」雖減弱,但消退速度未如市場擔心來得猛烈。由於美國市場去年僅占大陸總出口的百分之十五,今年大陸出口韌性不能完全用提前發貨來解釋。他認為,在大陸國內需求疲軟的情況下,出口商努力擴大其他海外市場,這項獲得當局支持的「走出去」戰略,可能幫助維持了出口增長。

展望未來,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九月出口增速或下探至零附近,因「轉出口」、「搶出口」效應減弱,高關稅繼續壓制對美出口,加之外需走弱,第四季出口增速料轉負。澳新銀行中國市場經濟學家邢兆鵬則認為,半導體產業鏈、高技術出口仍處於高景氣狀態,後續出口仍可樂觀。

八月出口分商品看,機電產品出口穩中略降,增速放緩至百分之七點七,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漲幅擴大至百分之九,兩者增速均高於總體出口水平。

進口方面,大陸八月進口雖連續第三個月增長,但勢頭放緩,財新網指出,主要是需求低迷、部分大宗商品價格下行的緣故。例如,原油進口量增速放緩逾十個百分點至百分之○點八,而國際油價震盪導致進口額降幅擴大至百分之十五點一。

與東協自貿談判3.0已談完

另,「中國—東協自貿區三點○版」談判,歷經近兩年時間、九輪正式談判,已於今年五月廿日完成。大陸商務部副部長鄢東昨表示,將推動今年底前簽署「中國—東協自貿區三點○版」升級議定書。

 
下月起 陸鐵路全採電子發票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據新華社報導,10月1日起,大陸全國鐵路旅客運輸領域將全面使用電子發票,不再提供紙質報銷憑證。

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表示,2020年6月,鐵路部門全面實行電子客票,不再提供紙質車票。2024年11月1日起,鐵路部門推廣數位化電子發票,將2024年11月1日至2025年9月30日作為過渡期,過渡期內紙質報銷憑證、電子發票並行使用。

報導稱,按照大陸國家稅務總局、財政部、國鐵集團聯合發布的2024年第8號公告,2025年10月1日起,大陸全國鐵路客運領域將全面使用電子發票,旅客本人在行程結束或者退票、改簽業務辦理之日起的180日內,可通過鐵路12306或車站售票窗口、自動售票機申請開具電子發票。

為保障老年人、「脫網」人士等不便操作的旅客群體獲取電子發票,鐵路部門增加線下申請渠道和購票人(代辦人)開具服務。旅客憑購票時使用的本人有效身分證件,在車站售票窗口、自動售票機申請開具電子發票並獲取「掃碼開票單」後,旅客本人或委託他人使用鐵路12306App掃描「掃碼開票單」上的二維碼,根據需求補全相關信息通過核驗後即可開具電子發票。

此外,購票人(代辦人)可為乘車人申請開具已購車票及退票費、改簽費的電子發票。購票人(代辦人)通過鐵路12306購票、退票和改簽後,可憑乘車人購票時使用的有效身分證件,或憑訂單號、購票人(代辦人)有效身分證件,到車站售票窗口申請開具已購車票、退票費和改簽費的電子發票。

 
反制貿易打壓 陸擬修法完善措施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對外貿易法修訂草案8日提請中共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初次審議。中新社指出,針對某些西方國家在貿易領域對中國打壓制裁等情形,修訂草案補充完善相應反制措施,為精準有力有效反制提供制度支撐。   

修訂草案共11章80條。其中明確,大陸官方將加強與對外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保護,提升對外貿易經營者知識產權合規水準和風險應對能力;建立貿易調整援助制度,穩定產業鏈供應鏈;鼓勵專業服務機構完善服務網絡,為對外貿易經營者提供高質量專業服務,並對建立健全對外貿易糾紛多元化解決機制等作出規定。   

報導稱,針對某些西方國家在貿易領域對中國打壓制裁等情形,修訂草案補充完善相應反制措施,為精準有力有效反制提供制度支撐。

一是對有危害中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境外個人、組織,規定可以採取禁止或者限制其進行與中國有關的對外貿易等反制措施。

二是規定任何個人、組織不得為規避反制措施的行為提供支持、協助,對違反規定的依法予以處理、處罰。

三是根據世界貿易組織規則,明確基於維護國家安全等原因,可以禁止或者限制有關貨物、技術進出口和有關國際服務貿易,或者採取其他必要措施;增加「國際關係中的其他緊急情況」作為採取貿易禁止、限制等任何措施的法定情形。   

四是規定有關條約、協定規定的爭端解決機制無法正常運轉,使中國根據該條約、協定享有的利益喪失或者受損,或者條約、協定目標無法實現的,中國政府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採取相應的措施。

 
去年陸海洋發展指數 比上年增長2.9%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8日在青島發布的《2025中國海洋發展指數報告》顯示,2024年中國海洋發展指數為129.7,比上年增長2.9%,海洋發展穩中提質,海洋強國建設扎實推進。

中國海洋發展指數是對一定時期中國海洋領域在經濟民生、科技創新、生態環境等六個方面的綜合量化評估。該指數以2015年為基期,基期指數設定為100。   

報告顯示,2024年分領域指數中,經濟民生指數為133.0,比上年增長3.1%;科技創新指數為135.2,比上年增長2.6%;生態環境指數為126.6,比上年增長2.4%;資源利用指數為128.2,比上年增長2.8%;開放水平指數為128.7,比上年增長3.0%;綜合管理指數為121.6,比上年增長3.3%。   

該報告由國家海洋信息中心、中國海洋發展研究會編製,旨在綜合評估2024年中國海洋發展水平,引導社會預期,助力海洋治理能力提昇和海洋強國建設。

 
能源AI發展 陸提5年目標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據中國國家能源局8日消息,近日,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印發了《關於推進「人工智能+」能源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能源領域人工智能(AI)發展到2027年、2030年兩個階段性目標。

該實施意見提出,到2027年,著眼於打牢基礎、樹好標竿、健全體系。聚焦能源領域智能化水準不均衡、共性技術支撐不足、規模化應用尚未形成,重點推動「五十百」工程,即推動五個以上專業大模型在電網、發電、煤炭、油氣等行業深度應用,挖掘十個以上可複製、易推廣、有競爭力的重點示範項目,探索百個典型應用場景賦能路徑,制定完善百項技術標準,培育一批行業級研發創新平台,形成符合中國國情的能源領域人工智能技術創新發展模式。

到2030年,聚焦自主可控、深度賦能、國際領先,在前期技術積累和場景驗證的基礎上,著力推動能源領域人工智能專用技術實現體系化突破與規模化落地。

 
2021年至2025年…上海使用外資 超980億美元
大陸中心/綜合報導/聯合報
上海市商務委員會總經濟師羅志松8日表示,「十四五」(2021年至2025年)以來,上海實際使用外資累計超過980億美元,年均新設外資企業超5,700家,佔中國外資比例從2020年的14%提高到2024年的15.2%。

據中新社報導,羅志松表示,「十四五」以來,上海始終是外商最青睞的投資首選地之一,主要表現在促進高水平引進來,實現引資結構和服務環境雙提升。除規模體量增加,還有更多外資企業將高端功能、前沿項目和優質資源落地上海,比如高技術製造業吸引外資佔製造業比重由37.2%上升至75.4%,中國首家股份制外商投資性公司、外商獨資整車製造項目等一批首創項目先後落地。   

報導稱,上海是中國大陸跨國公司地區總部最為集中的城市。「十四五」以來,上海新增認定跨國公司地區總部279家、外資研發中心142家,累計認定分別達到1,050家和623家,其中亞洲區以上總部157家、全球研發中心19家。   

外貿方面,上海作為世界級貿易口岸城市地位更加穩固,貿易結構更加穩健,貿易夥伴更趨多元,貿易新模式新業態快速成長。   

羅志松指出,「十四五」以來,上海全市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累計達到2.81兆美元,年均複合增長率超4%;高附加值一般貿易進出口佔比從54%上升到60%,民營企業進出口佔比突破三分之一;貿易夥伴超過200個,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總額佔比提高到41.2%,相較2020年提高近19個百分點;跨境電商年均增速超35%。

 
富士康電池Q4投產 加速推進儲能生產基地建設
記者黃雅慧/綜合報導/經濟日報

富士康新能源電池公司去年落地鄭州航空港,正在加速推進儲能生產基地建設,預計今年第4季實現首批生產線投產。該公司據報將於10月21日在鄭州航空港發布儲能新品,屆時將公布完整解決方案。

富士康新能源電池公司於2024年10月24日成立,註冊資本人民幣6億元,由富士康新事業發展集團全資持股,公司經營範圍涵蓋電池製造、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研發等多個領域。

有觀點認為,富士康此舉為入局新能源關鍵一步,隨著全球對清潔能源需求的增長和技術的進步,該舉措有助於鞏固和提升母公司鴻海集團及其關聯企業在新能源領域的地位。

河南日報報導,富士康新能源公司生產基地總面積達20,000平方公尺的示範廠房已改造完成,配備Pack全自動化產線,可兼容源網側、工商業全場景產品製造,致力打造「中原地區儲能產業示範標竿」。

報導引述富士康新能源電池儲能銷售負責人表示,富士康的精密製造基因和車規級技術持續賦能儲能業務。截至目前,儲能建立從電池包到系統、從研發到運維的全生命周期安全防護體系,產品廣泛應用於科創園區、智慧製造、零碳園區等多元場景,並在多個園區落地項目,年均節省電費超人民幣千萬。

鴻海子公司富士康科技集團2024年7月23日與河南省政府簽署「河南省政府與富士康科技集團加快推進新事業項目戰略合作協議」。據該協議,河南省政府支持富士康在鄭州建設新事業總部。富士康將充分發揮自身在智慧製造領域核心競爭力,以及在全球範圍內的技術儲備和產業鏈資源優勢,加快推動電動車整車、儲能電池、數位健康和機器人產業落地,聚焦河南,打造全球高端製造產業鏈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生態圈。

 
魚雷球棒:從物理實驗室到球場的革命性創新
2025年開季初期,紐約洋基隊在對戰密爾瓦基釀酒人隊的系列賽中,三場比賽共擊出15支全壘打,其中9支來自使用新型「魚雷球棒」的球員。這種外型類似保齡球瓶的新型球棒迅速引起棒球界的關注與討論。「魚雷球棒」的誕生要歸功於麻省理工學院的前物理學家亞倫·林哈特。他在結束學術生涯後,將科學知識應用於棒球領域,與紐約洋基隊合作,開發出這款革命性的球棒。

戰爭產生多少環境成本?研究:加薩清運需繞地球737圈
自2023年10月以來,哈瑪斯與以色列政府之間的衝突不斷,加薩戰爭已持續近兩年,加薩市滿是斷垣殘壁,雙方至今尚未達成停火協議。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光是清運加薩走廊的數百萬噸瓦礫,將產生超過9萬噸的溫室氣體排放,且可能需要長達40年的作業時間。凸顯戰爭對環境造成的長期影響,不僅限於直接破壞,更包括災後重建的碳排放。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