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人物/吳興國 半世紀唱念做打 創新與傳承 不瘋魔不成活 |
採訪/錢欽青、袁世珮 撰稿/袁失A聯合報 |
 |
吳興國逾半世紀的唱念做打,奉獻舞台。攝影/陳立凱 |
|
|
67歲的吳興國忽地將腿架到墊在桌上的椅子上,這套壓腿只是日常的暖身,接著是一如過去逾半世紀的練功。雲手、踢腿、轉身、耍刀,行雲流水中有股銳氣,如他定身時的眼神。
吳興國2020年9月演完「李爾在此」,這部有如自傳的獨角戲將在台封箱,啟動之後一部部戲的封箱,廉頗漸老,但曾攪動傳統京劇界、將東方戲曲帶上國際,不瘋魔不成活的勁兒,始終在。
... |
 |
多元跨界 打造無牆美術館 |
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聯合報 |
藝文場館不再只是藝文殿堂,還提供展演之外的服務,成了藝術界的新趨勢,像是台南市立美術館近日就成立「美術科學研究中心」,接受外界私人委託修復藝術品;國立台灣美術館則宣布要和台中各級學校合作成為「無牆美術館」,邀學生到國美館舉行音樂、舞蹈等表演。
南美館成立的美術科學研究中心,號稱是「藝術品專屬醫院及健檢中心」,歡迎藏家送修藏品,也是台灣首個公開提供修復服務的美
... |
 |
商業化?藝文場館求生拚轉型 |
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聯合報 |
 |
今年奪下「最多人次參觀的博物館」寶座的台南市立美術館,開館以來曾舉辦過藝人林志玲的婚宴。圖/南美館提供 |
|
|
兩廳院日前修改規定,讓非藝文團體亦可承租兩廳院場地,引來「商業化」的批評,不過實際上,今年受到疫情威脅下,許多劇院、美術館不堪經濟壓力,紛紛將展演空間轉型為小型聚會空間,提供民眾在疫情期間舉辦安全的私人聚會。
兩廳院藝術總監劉怡汝強調,進入疫情時代和網路世代,許多展演將採線上,實體藝文場館的轉型勢在必行,況且這種「把國家劇院當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