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正常瀏覽圖片,請按這裡看說明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專題  理財  追星  社群  Blog  哇新聞  書籤  電子書  
2012/05/08 第3924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今日文選 失控的年代 失控的人--蘭陵劇坊
人文薈萃 萬物一齊:撕掉優劣、貴賤的標籤
第一次擺爛就上手/如何精通袖手旁觀的藝術
慢慢讀,詩/巡田水──中科四期斷農脈

  今日文選

失控的年代 失控的人--蘭陵劇坊
小野/聯合報

在那樣一個強調經濟發展、強調積極競爭的年代,有一群年輕人反其道而行,聚合在一起,像人民公社般的生活在一起,一起看歐美經典電影,對周遭發生的一切感到不耐煩……

在籌備拍攝《蘭陵劇坊》紀錄片之前,我和李中先去拜會了吳靜吉老師。他用他一貫謙遜而低調的態度說:「蘭陵劇坊的主角應該是金士傑,還有卓明他們幾個人。我只是被他們找去帶領了一些課程。從頭到尾,我也沒有當過編導,也沒有演出過。」

我多少了解這個前輩,如果他不是那種有理想,又有遠見的悶騷型人物,當年也不會用傻子般的熱情付出的。他說只要是在人多的公共場合,如果有攝影機或是照相機什麼的,他就會轉過身子背對著鏡頭。他說因為他是一個很怕死又怕事更怕痛的人,所以當不成什麼英雄烈士,更別說革命黨了。不過,也正好有像他這樣一個頂著留美博士頭銜,在政大教書,又寫過《青年人的四個大夢》這種勵志暢銷書的教授作為「人質」,讓「蘭陵」這群年輕人躲過了戒嚴時期一些不必要的麻煩。不過許多事情的發生和當時負責把關與審查的機關裡,出現了一些開明派有關,例如後來也成為我的主管的趙琦彬先生就是這種人物。他允許蘭陵這樣玩下去,終於玩出了氣候。

吳博士說,當時希望台灣社會能解嚴的聲音愈來愈強,所以當他剛從國外回來時發現,有許多年輕人對於本土文化自覺和反省的聲浪愈來愈大。隨著當時黨外活動的熱絡,一種想要把拘束擺脫的力量正在凝聚著集結著,戲劇表演也試圖從傳統那種安全保守的話劇劇場拉扯出來。他又說,蘭陵在當時只能算是個實驗劇場,他想做的是,不斷嘗試台灣沒人看過的戲劇,雖然戒嚴本身和蘭陵沒有直接的關係,但是蘭陵和雲門舞集或是台灣新電影一樣,都在那樣緊繃的氛圍下誕生。

也是台灣人的「民權初步」

翻開吳靜吉博士寫的那本書《蘭陵劇坊的初步實驗》,他清楚的描繪著他對戲劇表演的基本概念。第一是使每個人都有創作的熱忱、能力與成就。第二是每一次演出都是集體創作的成品,雖然各人貢獻不一,但每個成員都有機會獻出自己的智慧與建議。第三是所有古今中外的生活經驗、舞台語言都是創作的靈感素材。第四是所有的現代戲劇及相關藝術與學者專家都是學習的資源。為了激發個人與集體的創作能力,他們平時的訓練,包括實驗劇場的訓練活動,例如像「貓的演練」、「聲音與動作的整合」、「聯想與意象的傳達」、「慢動作」、「感官與知覺的體察」、「動物的模擬」等。另外一層的訓練是涉及心理學的活動,像信任感的培養、腦力相互激盪、想像力的自由發揮,和即興說故事等。

吳博士這套戲劇的初步實驗,其實可以解釋成對任何一個想追求更自由更民主的台灣人的「民權初步」,是衝破一個強控制的戒嚴國家的必要覺醒。藉由這些訓練,培養出一批「失控」的演員,他們不被外在那些約定俗成的僵化制度給規範,也不被自身內在的道德誡律所綑綁,他們找到全新的自己,徹底解放了自己。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台灣新電影浪潮身上,新一代的導演厭倦了過去傳統電影裡的演員表演方式,包括不自然的配音和誇張的表演,還有電影題材本身對當時社會,甚至歷史文化的冷漠,最重要的是,過去傳統電影整體的美學和語言都不夠講究。這也是為什麼後來居上的新導演們,很喜歡和來自蘭陵劇坊的演員合作的原因了。從《光陰的故事》裡的李國修和李立群,到《恐怖份子》裡的金士傑、顧寶明、李立群,雙方人馬一拍即合。就算是用了素人演員或是原本的明星級演員,新導演們也會增加一個由蘭陵劇坊代為主導的演員訓練課程,吳博士那一套解放肢體和內心的「民權初步」就都會用上了。

「蘭陵」所代表的世界

太讓人好奇了

在還沒有正式訪問金士傑、卓明、李國修、劉若瑀、馬丁尼這些最早的蘭陵劇坊主要團員前,我們預先訪問正忙著進行「319鄉村兒童藝術工程的紙風車基金會」執行長李永豐,這個從頭到尾都是「失控」人物的典型。

他哀怨的說,一開始金世傑是不要他的,說他的身體太硬,對當時的他來說,不能在蘭陵演戲是他除了大學考不上之外的人生第一大挫折。但是他還是一直去參加蘭陵的各種活動,每天等著電話,希望蘭陵有人會打電話給他,給他機會。他一直巴著吳博士,有任何場合他死都要跟著去,最後終於撈到《懸絲人》的排演助理。當時他沒有什麼目的性,只因為「蘭陵」所代表的世界讓他太好奇了。

「蘭陵」剛成立的那一年,李永豐去南昌路的劇場排練,當時有一個女團員叫魷魚,和他作「肢體訓練」,那是他這輩子第一次被異性觸摸,那個時候他是非常震驚的。十八歲的李永豐被一個漂亮的女生摸身體,是來自嘉義布袋的鄉下小孩從來沒有過的經驗,他永遠記得那一刻的感受。後來他們練習各種身體動作時,對十八歲的他來說,更是結合了強烈生理和心理反應的,他也發現原來人的身體是可以用來創作各種不同意義和符號的。所以當時他被強烈的好奇心驅使,想盡各種方法留在蘭陵,甚至於堅持要做一輩子和劇場有關的工作。為了能走一條最適合自己天賦和能力的路,李永豐接受了吳靜吉博士的意見,創立了紙風車文教基金會,從兒童劇團做起。蘭陵人似乎有一種特別的能力,他們總是能用一種不同於原來傳統的經營或是創作方式,走出另一條康莊大道。像是李國修的「屏風劇團」或是劉若瑀的「優人神鼓」,都能在台灣的戲劇界開創一種大格局引領風騷。

拍片和後製過程跨過三個年頭

蘭陵劇坊成立的那一年,李中正好出生,他對於蘭陵劇坊一無所知。或許也因為這種陌生,反而能用和我完全不同的角度去回顧整件事情。我和他談到上個世紀八○年代的狂飆運動,談到蘭陵之前的民歌時代和雲門舞集,還有之後的台灣新電影運動,我特別強調蘭陵劇坊和新電影的關係。李中對我說的東西興趣缺缺,他最感興奮的反而是,在那樣一個強調經濟發展、強調積極競爭的年代,有一群年輕人反其道而行,聚合在一起,像人民公社般的生活在一起,一起看歐美經典電影,對周遭發生的一切感到不耐煩。李中想探索這些男男女女間的分分合合,愛恨情仇,想從訪問中去挖掘到什麼。「喜歡戲劇的人本身也都充滿戲劇性的。能掌握到這個就對了。」李中對我說。我卻很擔心他會「觸怒」了長輩們,他說他會有「分寸」的。

拍攝過程對我而言,像是去探訪多年不見的老友,每當對方親切的招待我們吃飯喝茶時,李中就很不自在,他說我們應該吃便當的,因為這是工作。我在拍攝現場也會有一些想法,忍不住對李中指指點點。李中表面上都會點頭說好,去拍幾個鏡頭,後來他乾脆不發通告給我了。他讓自己成了擺脫爸爸的失控者。

整個拍片和後製的過程跨過了三個年頭,原本在紐約和台北兩地奔波的李中,終於決定搬回台北,將工作的重心放回台北。最近這部紀錄片要在公視頻道正式播出了,他傳了一個簡訊給我說:「笨鵝,蘭陵進了台北電影節,跟你說一聲。」我回了一個簡訊:「恭喜。那可以給我看DVD了嗎?」

我想起李中曾經在父親節的卡片上寫的句子:「總不能老叫我盯著你的背吧?」

當年的蘭陵或許也就是在這樣的心情下,離開了擋住他們視線的前輩們,讓自己的視野大開,走出自己的一片天。

●蘭陵劇坊紀錄片將於今日及5月15日晚間十時在公視《紀錄觀點》節目播出。


  人文薈萃

萬物一齊:撕掉優劣、貴賤的標籤
王溢嘉/聯合報

〈莊子陪你走紅塵〉

如果問:「大象和螞蟻誰比較聰明?」很多人會說是「大象」,而且可以把「為什麼」說得舌燦蓮花;但如果大象變成像螞蟻那樣小、而螞蟻變得如大象那般大,那很多人可能就會改口說「螞蟻比較聰明」,同樣可以說出頭頭是道的「理由」。其實,造成差別判斷的最主要原因是我們在不知不覺間受到了大小的迷惑,而以「大小」來作為衡量牠們「智愚」的一個依據。

萬物與世人,不僅有大小、長短、輕重之分,更從中衍生出貴賤、優劣、善惡之別。後一類的差別觀屬於價值判斷,會讓人產生更大的情緒反應,甚至左右人生的方向。莊子希望大家不要再受到這一類價值差別觀的愚弄,他提醒我們:

從道來看,萬物本沒有貴賤的分別;從物來看,則各自以為貴而互相賤視;從流俗來看,貴賤都由外來而不在事物自身。(註一)

貴賤、優劣、善惡並沒有像公尺、公斤這種客觀的衡量標準,它們不僅有相當的主觀性,而且一個人覺得「貴」的,很可能被另一人認為「賤」;它們並非物與人的本質,而是人們強行附加上去的。心理學家威爾森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他向三組大學生介紹一位老師,分別賦與講師、副教授、教授的頭銜,然後要學生估量該師的身高。結果,該師的地位每上升一級,被估量的身高就多出約二公分。這顯示在多數人的認知裡,高矮與優劣有一種虛幻的連結。認知雖是虛幻的,但卻會產生實質的影響,幾年前,普林斯頓大學的一項研究指出,無論男女,個子每高四英寸(十公分),平均收入就會增加10%。

高個子真的比較優秀嗎?沒有人知道,但矮子倒是經常受人嘲弄。美國知名作家奧利佛•霍爾姆斯身材矮小,某日去參加一個會議,與會者個個身材高大,有位仁兄揶揄說:「霍爾姆斯博士,在這些大個子中,你一定覺得自己很渺小吧!」霍爾姆斯回答:「沒錯,我覺得自己就好像混在一大堆銅幣中的一枚小銀幣。」相信很多人都會給予霍爾姆斯喝采,認為他以「反將一軍」的手法在破除對方的迷障。但莊子可能無法苟同,因為把高個子說成不值錢的銅幣,同樣是在貶低對方。莊子希望大家不要「各自以為貴而互相賤視」,他奉勸我們能從「相對論」進入「齊物論」:

從小的角度去看大,看不到全面;從大的角度去看小,會看不分明。大小各有各的合宜之處,這才是事物固有的態勢。(註二)

所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人、每樣東西都各有長處,也各有短處,各有存在的道理和價值。「萬物一齊,孰短孰長?」宇宙萬物本是渾同齊一的,分什麼長短、大小?說什麼優劣、貴賤呢?所以,我們要養成一種好習慣:在看待他人及周遭事物時,不要先將他們貼上優劣、貴賤的標籤,在反觀自身時,不可為自己的大或高而驕傲,更不必對自己的小或低而自卑,一切「等價齊觀」,那你不僅會豁達許多,而且也能慈悲許多。

註:

一、以道觀之,物無貴賤﹔以物觀之,自貴而相賤﹔以俗觀之,貴賤不在己。(〈秋水〉)

二、夫自細視大者不盡,自大視細者不明。故異便,此勢之有也。(〈秋水〉)


第一次擺爛就上手/如何精通袖手旁觀的藝術
盧郁佳/聯合報
食慾、性慾,甚至攻擊慾,其過度行為,都充分受關注,出版專書,設立勒戒機構,並獲健保補助。相形之下,幫助慾真令人為它大抱不平。

如果佛羅倫斯症候群,是指為太多的藝術精品而目眩;那麼,孟買症候群,就是為太多的貧民而震驚內疚。觀光客以為誤闖災區,沒想到災難發生幾千年了。觀光客被自己高漲的幫助慾襲擊,它們迅速集結、梗塞血管,在神經化學上讓人經歷了一場輕微的腦中風,不得不找地方安頓自己,思考從事NGO的將來。

觀光客看到的貧窮,緊急程度等於垂死喘息,喚起「必須做點什麼」的急迫感。這種幫助慾在甘地身上足以興革國家,在觀光客身上只引致腹瀉。

直到觀光客發現,居民看到的貧窮,緊急程度等於冰河前進。

窮人一直很窮,他們認識的人也都很窮,窮得均緩。

觀光客看窮人,則窮得劇烈,像刑求這些無辜的觀光客,懲罰他們的不作為。觀光客困窘又無助,因為窮人誤踩了觀光客內心本我怕窮的痛腳,超我卻誤以為自己有能力去改變貧窮。

觀光客在本國時不時擔心錢不夠花,失業,喪失尊嚴,老來無依。出國觀光終於暫忘,它卻以窮人的面目出現,令觀光客一下經不起襲擊,而誤把自己祕密的憂患,當成了窮人公開的求索。

心理痛覺閾值,來自文化,也是個人健檢指標。


慢慢讀,詩/巡田水──中科四期斷農脈
顏艾琳/聯合報
透早,天清清

人,身軀重重嗎愛起床。

想著田沬春耕無水,

所有个田攏變成「口」字

土地變成一張嘴,喊:

水咧?水咧?

土豆伯喚著樹頭伯,

「行喔,今日愛去台北

巡田水,討水!」

兩郎擱叫來庄裡厝邊

緊起來出門

來台北巡田水囉……

怪手像啃葉个大蟲子,

元元蹲个溪溝口,挖土

吃郎个農田

一世郎嗎無堵著這款歹

天公變面、政府無信,

田在溪州

水在台北

行喔,緊去台北求水

十二拜啊

看政府个大人

會放水給郎莫?


  訊息公告
訂or旅讀中國電子報 送電子雜誌半年份
【or旅讀中國電子報】提供獨特多元的中國旅遊提案、文化觀察參照,讓你藉旅遊、深入生活之際,掌握其脈動。即日起訂報,可抽《or旅讀中國》電子雜誌半年份!

千里馬…520見真章!
台灣目前的風風雨雨,是打著「改革」旗號所必經的陣痛,還是沉淪的開始,現在已成為全國性話題,不少藍營人士出現內訌,而馬英九的未來,是否千里馬,已經正式進入檢驗期!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
udnfamily : news | video | money | stars | paper | reading | mobile | data | city | blog | 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