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難尋?【古典音樂報】深度專業地介紹古典音樂樂曲與歐洲樂壇現況,讓你不再孤芳自賞! 橫跨東方與西方的資訊撞擊,【英語島電子報】最適合想在英語裡找到知識、趣味和品味的商管人士。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19/10/17 第6488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今日文選 【文學台灣:花蓮篇7】吳億偉/世紀末
【極短篇】鍾玲/僧璨不一樣的圓寂
【小詩房】辛牧/雨中書

  今日文選

【文學台灣:花蓮篇7】吳億偉/世紀末
吳億偉 文˙圖片提供/聯合報
九○年代末,身穿義務解說員制服的吳億偉,在太魯閣天祥站執勤。當時普渡橋仍是舊式吊橋。

上世紀末,我在花蓮。

那時倒數跨年的風氣狂掃小島,到處都在舉辦跨年晚會,連這座東部小城,都架起好幾處舞台,歌舞音樂歡樂著。過了十點之後往往就安靜的城,突然躁了起來。不論台上的藝人是誰,唱的是哪首歌曲,主持人高分貝喊叫與底下的觀眾互動;但這城有限的人群已被四散的舞台稀釋,得到的反應零落,音響聲掩蓋了尷尬,這些表演像是平常廟口演出,無關乎新世紀。

在世紀末的最後一小時,我到了自由街南京街搭起的舞台下。台上是一位女藝人,唱著有怪獸飛起來,底下的男粉絲跟著大叫,她大聲說著希望大家支持,完成她買房子的夢想。在這島嶼邊緣的小城裡,突然來了一個當紅藝人,大家熱情地喊著她的名字,似乎等一下倒數之後,世界就真的不一樣了。

鬧哄哄的氣氛之下,我想到的,卻是四十分鐘車程的太魯閣國家公園。

那裡的夜,靜且黑。偶爾假日時,會穿上義務解說員的制服,到峽谷裡幾個景點駐站。執勤之前,我特別珍惜住在宿舍的時光。走出房門,在山腳下,天是沉沉的黑,星星很密,排出山谷的形狀。立霧溪口的流水聲,包圍了往來流動的車燈。宿舍裡沒幾個人,沒有誰串誰門子,鵝黃光籠罩擺設簡單的房間,在那樣寧靜的當下,有提筆想寫些什麼的慾望。

世紀末來到東部,見證了一場快速的城市變遷。剛到前幾年,描述這座城市的句子,仍是以「沒有」為開頭。沒有7-11,沒有首輪電影院,沒有家樂福。沒有那些在成長過程習以為常的東西。整座城市充滿一種懷舊感,那是六、七○年代的氛圍,圍繞我的是在電影上才能見到的過往風景。然而,「沒有」卻讓這城市的一切變得獨一無二,沒有一家店複製另外一家店,沒有這處與那處相同。這座城,因為沒有而顯得獨特。

幾年後,這城開始什麼都有,那些熟悉的事物慢慢在小城的街頭立起。電影院不能使用五十元一張的優待券,新式的座椅與螢幕淘汰了隻乖作響的老木椅,電腦列印出的電影票取代了用紅色簽字筆寫上座位時間的紅色票券,還有連鎖超商的進駐,大夥一窩蜂跑去買大亨堡關東煮,多了一處夜遊的休憩地。從視覺到味覺,這城市的感官極快地趕上了山的另一頭,從一個時區換成了另一個,其中的時差不是夜不成眠,而是在不經意時,會覺得自己與身邊這一切都格格不入。

世紀末的我,在這座城完成了第一篇小說。那時電腦還不普及,帶著一疊稿子到速食店或是圖書館(咖啡館對那時候的大學生太過於奢侈),一筆一筆,有一種四處為文的漂泊感。剛開始字體還算娟秀,一筆一畫清楚,到後來稿子上幾乎是塗抹的符號,整個故事走到一發不可收拾的境界,似乎那些被刪除的,才是故事的原貌。所有情節都成謎。

為了給小說有個「清楚」的面貌,到朋友家借了電腦,一字一字打著,不熟悉鍵盤位置,又得認讀那些潦草的字跡,進度緩慢,故事裡的角色像進行慢動作,配合我,癡癡等著下一個指令。漫長過程,感受的是不見底的時間焦慮,但我想這焦慮朋友更能體會,在打地鋪借用三天電腦之後,他終於委婉地表示我該走了。不管故事走到哪裡。

那篇小說後來還是穩整整地列印了出來,在截稿前寄出了參加全台灣第一個以同志為主題的短篇小說比賽,雖然沒有得獎,卻也出版了。看到創作印在書裡固然興奮,但意外感受到的卻是郵寄自己作品的快感。身處後山,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遙遠,所有事情都若即若離。那似乎是寫作最好的狀態。整個世界是郵局窗口,每次寄出作品,就好像是向外面通風報信,發出微弱的訊號,對於那些所謂的文學世界試探風聲。

那手寫稿現在不知道丟到哪裡去了,一萬元小說稿酬支票也從來沒有兌現。當時覺得是筆大錢,特別珍惜,收在抽屜深處,有天要找卻不見了。永遠領不到稿酬,對寫作似乎是一種預言,但當時什麼都不知道。那寫有小說的稿紙本,還有許多未完的故事,如今想來,最惋惜的倒不是那小說手稿,而是那些未竟的角色與情節,那些只能在那時迸發的生出的故事,沒有尋回的可能了。

第一篇比較像樣的散文也在那時完成,內容早忘了,名字卻還記得:〈大水螞蟻來的那一天〉。那一回,島嶼東部異常風雨維持了幾天,夜裡,整座城都被大水螞蟻給占據,那些螞蟻扭動身軀,在路燈下拚命拍打翅膀,地上水窪漂浮著他們的屍體,失了翅的則沒有方向到處爬著。回到自己的租屋,舊式的木窗縫隙大,玻璃的另一端螞蟻死命地嘗試鑽進來,成功的已經在書桌上胡亂跑著,留著翅膀的則撞擊天花板的日光燈,啪啪啪,啪啪啪。關上燈,透過閃過的雷電,看著這些螞蟻在玻璃上擠著。莫名的恐慌。腦子突然冒出海洋突然升起高浪,捲走一切的驚險畫面,尤其是在深夜裡,當海浪與夜色混雜成一體。

這篇文章後來也去參加某個比賽,但沒下文,用電腦打成的文件,跟遺失的稿子一樣,幾次程式更新之後就再也找不著。現在記著的,是寫著文章時,瀰漫身邊世紀末的不安。一九九九年,世界充滿毀滅預言,島嶼的另一頭,剛經歷了七級以上的大地震,那天晚上,小城也感到那晃動,人群躲在街頭,手足無措的不知該進屋還是等著。那時我們都不知道山的另一頭正經歷一場劫難,街頭的人談起了有多久沒有大地震,恐懼著傳說中的毀滅就要來了。大雨裡慌亂四竄的大水螞蟻似乎是一種警告,所有對世紀末的抵擋都是無效。

新世紀之前紛紛擾擾,所有人害怕一夜之間,世界會失常,時間從西元兩千元回到了一九○○。原來未來只是一場過去。越是這樣的時候,卻越覺得自己幸運,此時在海洋之濱寫作,島嶼的邊緣感不是遺棄,反倒成就創作的恣意。很多時候,寫作只是口頭說說,拿著一支筆一張紙,就說自己做著正經事。但其實只是騎上車,往南濱公園駛去,坐在斜坡上看著深深太平洋和幾乎靜止的貨運船,卻在不經意時駛進了花蓮港。想摸一下海水,鑽進消波塊迷宮,在空隙間找路。延伸出去的海平面,是太陽升起的地方,從小到大在課本裡讀的太陽下山,在這裡成立了。在太陽升起與下山之間,隔著一塊小平地,整座城像是擠出來的一塊地,撐出的一口氣。

彷彿寫作,靠著那一塊地那一點氣。

世紀末的最後一夜,我仍沒讓日子過得特別,早早騎車離開。回家之後卻遲遲睡不著,期待著跨越世紀的那一刻,會發生什麼奇怪的事。打電話給北部的朋友,另一頭竟傳來充滿睡意的聲音,世紀交接之夜,他依舊十點多就上床睡覺,沒讓任何時間打亂自己的生活節奏。在睡與不睡之間,外頭隱約聽見跨年晚會傳來的聲音,興奮的情緒越近午夜越高漲,我等著,然後聽見倒數,歡呼,還有突然連發的煙火與鞭炮,我祝賀自己新年快樂,然後關了燈,緊接著倒數的,是自己與這座城剩餘的相處時間。半年之後我們將對彼此說再見。

在新的世紀。


【極短篇】鍾玲/僧璨不一樣的圓寂
鍾玲/聯合報
僧璨帶著徒弟道信在山谷寺修行十年,這徒弟聰慧到學什麼精什麼,而且毅力超強。兩人住在一間寮房,僧璨教徒弟如何不倒單,就是徹夜跏趺盤坐,道信竟做到一輩子夜不倒單。僧璨晚上倒是吉祥臥入眠。但是道信到二十歲才獲得開悟,那是因為他很多心思用在研究醫術和草藥上。內向的僧璨本來愛鑽研醫書,師徒不僅泡在藏經閣看醫書,還常上山採藥。道信跟一位在家時行醫的僧人學會針灸,十七歲開始就幫寺裡生病的人看診、下針、抓藥。道信特別能感應到他人的病痛,不把人醫好不能安心。

山谷寺西邊的深谷中有激流,兩旁樹立陡峭的崖壁。師徒在山上採完藥,常到溪邊洗手、洗藥鋤。他們不知道兩百年後,因為僧璨出名了,山谷寺改稱三祖寺,代代有詩人為僧璨和清泉美景題詞,刻在深谷的崖壁上,摩崖多達四百方。宋朝詩人張同之有摩崖詩〈題三祖寺〉:「飛錫梁朝寺,傳衣祖塔丘。石龕擎古木,山谷臥青牛。半夜朝風起,長年澗水流;禪林誰第一,此地冠南州。」中唐以後文人雅士常遊三祖塔和山谷流泉。

聰明外露的道信開悟以後,變成另一個人,沉穩少言,靈光蘊藉。他到吉州的佛寺受戒,取得朝廷的度牒。回山谷寺後,師徒依舊不時到山裡採藥,不過每次都帶著道信包好的藥草到遠處某一個山村,他們會直接走進一家人的泥牆茅屋,道信替臥床的病人把脈,僧璨教他們煎煮預先包好的藥。屋裡的人目瞪口呆地望著兩位僧人,不知道他們從何得知家人生病了?怎麼預先知道下什麼藥?原來師徒打坐入定時,兩人的神識到深山的村落巡行,查看樵夫、獵戶家裡有沒有人生病。因為師徒二人的大悲心,他人的病痛感同身受,自然可以對症下藥。

道信二十三歲時,僧璨覺得他堪負重任,把另外三個弟子叫來,取出傳法袈裟說:「道信,你是禪宗第四代傳人,聽著,『花種雖因地。從地種花生。若無人下種。花地盡無生。』像我這樣只傳幾個弟子是不行的。全靠你到大地去播種了。」

道信跪接袈裟以後,僧璨又說:「你們幾個弟子,絕不可以對人說,你們的法是我教的。如果有人一定要見我,說我在深山養病不見人。還有,我師父慧可傳我法衣後,就去行腳二十年,我也行腳去也。但是三年就回來。」

八十四歲的僧璨背了個竹箱子向南走。一個多月後,由安徽進入廣東惠州風景秀麗的羅浮山,他在飛瀑流泉前,在白雲高峰上,打坐入定,夜宿石洞中。又幫村人診病,藥到病除,所以常在村子留上半個月。因為他不收診金,村民招待他好吃好住,供養他日用品,像洗衣用的豆粉、火燧。所以他很少到寺裡掛單。羅浮山眾佛寺都不知道這得道高僧入山了。僧璨非常低調,從不向人提自己是禪宗傳人。在六位祖師中,他最隱忍。六位祖師只有他一人考據不出籍貫、姓氏。只有他一人出家後沒有任何紛爭。僧璨本來就清淨。

兩年後,八十六歲的僧璨完成行腳,背的竹箱很沉,左手還提著包袱。羅浮山以草藥出名,他帶各種珍貴藥材回山谷寺。當他乘船沿潛水河而上,抵達離山谷寺十五公里的梅城渡口時,遠遠看見碼頭上站著高挑的道信,灰色的僧袍飄動,如玉樹臨風。

道信背起竹箱,拎起包袱,師徒二人並肩走回山谷寺。

徒弟問:「羅浮山的山水如何?」

師父答:「山水無體亦無相。」

徒弟問:「師父醫好了多少嶺南病人?」

師父答:「一個也沒有醫好。等你的徒子徒孫去醫,你準備好沒有?」

徒弟答:「我等師父回來磨。」

師父說:「很快就磨完了。」

僧璨回山谷寺後,重開法筵。一年以後僅剩下寺裡的僧人聽講,居士們都沒有出現。那是隋煬帝大業二年,即西元606年,貪婪喜功的皇帝營建東京洛陽,每月徵調民夫二百萬,又同時修運河、築龍舟。天下十男九徵。居士不是被徵調服役,就是去填補被徵者的工作缺。僧璨跟道信說,「萬民艱苦,是時候為眾生祈福捨身,下次說法是我此生最後一次。」

道信眼中含著淚聽。

僧璨最後一次說法,居然有僧俗五百人出席。講壇築在中庭大樹下。僧璨講不二法門,〈信心銘〉的這一段,「真如法界。無他無自。要急相應。唯言不二。不二皆同。無不包容。十方智者。皆入此宗。」

說完法,聽眾若有所悟,僧璨說:「我們佛門注重坐化,盤坐入定離去,得眾人讚嘆。我今日不以坐化,而以立化。以表現心識的無拘自由。」

接著盤坐的僧璨在講壇上站起來,合掌口宣「南無釋迦牟尼佛」,忽然上下四方的空氣像雨後般清新,僧璨面容安靜慈祥,站立著圓寂了。所有聽眾五體投地膜拜。道信和三個師弟把一位信徒供養的香楠木棺搬來,將棺材豎直,把僧璨的真身以立姿放進去。道信宣布說,師父講過:「現在還不是荼毘的時候。」

其實在禪宗傳統,僧璨不是第一位站著圓寂的高僧。根據《祖堂集》,印度禪宗第十七祖僧伽難提尊者就是立化。他把禪法傳給徒弟伽耶舍多後,就由座位上站起來走到樹下,左手扶樹枝,當下圓寂。徒弟們無法移動僧伽難提尊者,就在他圓寂的原地築寶塔把他的真身圍住、蓋住,塔起好後,天降花朵和寶衣。但是這傳說屬於古遠的印度。僧璨的道行似乎更高,連樹枝都不需扶,雙掌合十就站著圓寂了。


【小詩房】辛牧/雨中書
辛牧/聯合報
我這裡下雨了

你那裡呢

我這裡和你那裡的雨水

會在大海裡相遇嗎


  訊息公告
收息族做好這5件事 跌再深都不怕
投資人可開心地等待金融風暴再一次來襲,蕭世斌說這可能是繼2008年金融海嘯後,財富再一次倍增的大好機會。現在就來看專家們口中的防颱準備與作法:2個強化心理素質的認知,以及3個作法以防範市場波動。

4本「慢老書單」 預約優雅後青春
本次推薦4本好書,從照護學問、老後行為、吞嚥照護食療到安寧緩和醫學等多元面向,協助讀者貼近家中的老大人,同時也為自己的老後生活預作準備。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