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讓生活永遠不無聊。【大田編輯病】與喜歡閱讀的朋友結好緣,一同激盪出不同靈感,做出更多好書。 【carol的私房教養】為做童書的總編媽咪Carol從教養可愛孩子的經驗及相處中,分享其最真切的心情與心得!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19/12/11 第6543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人文薈萃 侯吉諒/讀詩寫字
【聯副 □ 為你朗讀43】羅智成/跨海大橋
劉靜娟/撿
【聯副不打烊畫廊】陳克華珠珠裝置藝術作品 〈藍白拖變奏〉
幾米【空氣朋友】

  人文薈萃

侯吉諒/讀詩寫字
侯吉諒/聯合報
臺老、江兆申老師他們這一輩的文人實在是「高」,平常說話寫字都時時隱含高深的意義,都是對小後輩展示了很難明說的心境,他們怎麼能在那麼多的詩詞中,找到一首可以表達自己心境的作品?這種修為實在太過厲害,至今我仍然做不到這點……

年輕的時候,台灣最有名的書法家是臺靜農先生,因為臺老年紀夠大,當然,更重要的是他書藝、學問、人品都令人景仰。

他是魯迅、張大千、莊嚴好友,當年文學、書畫交遊皆成佳話,自然也是許多文章中的典故,他擔任台大中文系主任二十幾年,真正桃李滿天下,因而他那一筆險峻又明麗的書法,極受歡迎。

臺老又是那種來者不拒的個性,所以當時很多電視連續劇都請他題名,鄭少秋演的《楚留香》就他寫的。《楚留香》播出的時候幾乎家家戶戶都在觀看,那時所有的大學生也都迷《楚留香》,可以說,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誰是臺靜農,但所有人都看過臺靜農寫的《楚留香》。那是民國67、8年間,我念大一的時候,因為喜歡書法,自然留意到臺靜農這個名字,也注意到報章雜誌所有寫到臺靜農的文章,都是極為恭敬讚揚,因而也就開始模仿臺老的風格寫字,不僅如此,在報紙上看到林文月的文章寫到日本溫恭堂幫臺老買筆的事,心中十分豔羨,自然也想要到日本買筆。不過當時台灣相對落後,出國極為難得,對一個窮學生來說更是如此,等到我終於實現這個願望的時候,少說也是十年以後的事了。

畢業以後在台北工作,來往的文藝界人士多,知道了臺老更多事,當時我才24、5歲,臺老則是86、7歲,年紀輩分相差太多,加上沒有什麼書畫背景,也無人可以引薦,所以並不存想有朝一日可以認識臺老。

不認識臺老並不妨礙我臨摹臺老的字,當時我常去的幾家畫廊、裱褙店、筆墨莊都熟悉臺老,也都有臺老的書法,所以經常可以仔細觀察臺老的書法,甚至借回家仔細臨摹。

後來高陽在《聯合報》發表新的長篇小說《鳳尾香羅》,主編□弦要我寫字當標題,高陽看到報紙還打電話特別感謝我們找了臺老寫字,害我不知如何回答,因為我自己知道我寫得不像臺老,差太多了。高陽之前的一些小說都是臺老的題字,所以他以為《鳳尾香羅》也是臺老寫的。

高陽的電話讓我開始反省自己寫字的目標,一個二十幾歲的年輕人,怎麼可能寫得像八十幾歲的老先生,就算像,恐怕也是有點問題。當時我有這個想法,卻不知這個想法真正的意義。

在聯合報工作的時候終於有了機會認識臺老,當聯副同事、小說家蘇偉貞介紹我的時候,臺老說了兩句話,讓我非常訝異,他說:「知道,侯吉諒,寫詩寫字嘛,都很好哇。」

一位文壇書壇大老竟然知道我這個剛剛出道的小編輯,那實在已經是莫大的榮幸和肯定了。

初次拜見是假借工作的需要,我只是盡責幫同事的訪問為臺老拍照,沒有說什麼話,臺老在照相機前非常自在,抽菸、聊天、寫字,幾乎沒感覺我的存在。

後來臺老寫字的時候問我,有沒有喜歡什麼句子,要寫給我,我因為完全沒有準備,只能窘迫的回答「臺老寫的都喜歡」,臺老看似隨意的取了桌上的詩集,翻了一翻,隨即寫了宋人程俱的詩,「人生當復幾兩屐,我飲寧須三百杯。破硯猶堪磨老境,醉拈椽筆掃霜煤。」並題了上款給我。

當時對這首詩其實沒有什麼深刻的感覺,如同我說的「臺老寫的都喜歡」而已。

後來仔細體會,卻覺得臺老在眾多詩詞中選了這一首應該是別有深意,首先一定是他自己非常喜歡的句子,再深入吟賞,才發覺臺老寫的這首詩,根本就是「夫子自道」,老先生對文字書法的造詣,借文字書法抒發懷抱的用心,我好幾年以後才終於了解。

前輩書法家寫詩題字對內容都非常用心,對寫什麼內容、寫給誰,都很有講究,收到字的人,如果對文字不了解或不用心,或許就會錯失許多事情。

民國80年我初入江兆申老師門下,老師那時剛剛退休,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埔里,二周一次回台北看醫生,我也就每二周一次到老師台北家中上課,我入門的時候,最年長的師兄已經跟隨老師超過三十年了,其他人當時都已經是書畫名家,我是江門中年紀最小、書畫程度最差的小學生,所以每天生活就是上班下班寫字畫畫讀書,努力提升自己的書畫技術和知識,希望可以早日跟上師兄們的程度,非常忙碌而充實,因而也就沒有想到其他。

有一天,忽然收到江老師寄給我一件書法,上面寫的是:

一從守茲郡,兩鬢生素髮。

新正加我年,故歲去超忽。

淮濱益時候,了似仲秋月。

川谷風景溫,城池草木發。

高齋屬多暇,惆悵臨芳物。

日月昧還期,念君何時歇。

落款比較特殊,寫的是「壬申江兆申書韋蘇州元日寄諸弟」。說特殊,是因為老師把「寄諸弟」三字寫在最後,一般老師的落款一定是名字最後,這樣印章才能緊跟名字。「寄諸弟」三字寫在最後,非常醒目。

我看了一遍老師的這件書法,立刻醒悟自己太笨了。

當時我在《聯合報》工作,平常上班六天,一年只有十天年假,所以從來沒有想到要去埔里看望老師,因為當時雖然已經有了高速公路,但從台北到埔里至少要花四五小時,所以要去埔里還得特別安排請假才能成行,但老師寫的韋應物的詩讓我知道我應該做什麼,所以當天就請了三天假到埔里。

二三十年後回想,常常覺得像臺老、江兆申老師他們這一輩的文人實在是「高」,平常說話寫字都時時隱含高深的意義,都是對小後輩展示了很難明說的心境,他們怎麼能在那麼多的詩詞中,找到一首可以表達自己心境的作品?這種修為實在太過厲害,至今我仍然做不到這點,而老先生們知道我讀懂了他們所寫詩文的文外之意,大概也會覺得欣慰吧。


【聯副 □ 為你朗讀43】羅智成/跨海大橋
讀.書.人/聯合新聞網

跨海大橋

羅智成

長達140公里的跨海大橋中間

我獨自徬徨

所有人車已因強烈颱風警報

撤得精光

只有我在出奇平靜的

細雨中四處張望


橋的兩端沉入

淡漠的海平線

陸地的存在化為

擱淺的海市蜃樓


我的存在像一粒鹽

被稀釋在一片汪洋

我的孤立

是我

唯一的座標



●說詩

詩中的這座跨海大橋並不存在。

但是穿行其他跨海大橋的體驗,早已深深累積我對於人類渺小的切身感觸;離海面太近,你不易覺察到它的廣闊,離海面太遠,又感受不出海的真實──那是由龐大的量體、湧動的能量與神祕和敬畏組合而成的,近似神的存在。尤其是濃雲密布的熱帶氣旋意圖喚醒它的時候。

人類的微小與脆弱始終是人類深層的惡夢之一,除非你不再堅持自己。即使如此,一個人穿越跨海大橋的意象,還是會讓我在壯麗的美感之前,想要自暴自棄。


(本專欄每星期三上線)

【相關閱讀】

□【聯副 □ 為你朗讀42】羅智成/北迴鐵路搖籃曲

□【聯副 □ 為你朗讀41】羅智成/夢中拖鞋

□【聯副 □ 為你朗讀40】陳義芝/阿爾巴特街之夜



劉靜娟/撿
劉靜娟/聯合報
一夥人從畫展出來,CC注意到路邊一家正在裝潢的房子;說她都會看看人家丟出什麼寶貝。「我目前想要的是壓克力板或類似材質的東西,用水干顏料畫圖要用的。」

幾年前,我看過一位水墨畫家在展場示範「拓畫」,就是把打濕的宣紙貼在壓克力板上,刷上水干,再用有皺摺的月曆紙在上面像挽面那樣一再輕按、拉起,拓出心中想要的基本圖形,過後再用毛筆去做後續的加工。這種畫,有特別的氤氳感。

CC前些日子才從更新浴室的同學手中得到大小不一的大理石磚片,也是畫室需要的東西。

所以我說,「很好,希望你撿好撿滿,撿到一個畫室。」

她說她一直喜歡撿東西,她的社區有一個角落讓大家把用不上的東西清出來,有需要的人看上就撿回去;真正做到物質不滅、只是換手的最高環保原則。有些東西她撿回去用一陣子不需要了,再放回去,然後發現又被撿走了。甚至她嫂嫂丟出來的,也曾被她意外回收了。

別人的廢物可能是你的寶貝,不花錢撿到用得上的東西是讓人很開心的事。就我所知,撿得最痛快的是一對新人,他們幾乎撿齊了家裡需要的基本家具,茶几、沙發、餐桌、電視櫃……,而且都是「有氣質」的。有可能是房屋賣主不拿走,新屋主也不要,全部換新;也可能是有人中了樂透,把舊的全部「推出去斬了」;而機緣巧合,那對新人在適當的時機、適當的地點與它們相逢。

我和先生也喜歡撿東西;不過只撿同一個樓梯鄰居淘汰出來的。有位鄰人是種花高手,偶爾「釋出」的陶質花器便成為我們家的寶貝。一個早上我正要出門,看到一個兩尺多高黑色不明框架,便停下腳步左右端詳,猜測它應該是可擺在櫃子上的迷你花架;再敲敲它,是我最愛的木頭耶。要不要就拿上樓?免得被清潔工清走?算了,急著出門,隨緣了。下午回家時,它不見了,好可惜!結果進了家門,一眼就看到它,先生恰好也與它相逢,帶回家了。

我們在樓梯間也撿過兩個漂亮的橢圓形藤花籃。小的搭配著畫水果靜物,相當好看;大的,過年時擺在鞋箱上,放滿滿的蘋果、柳橙、哈密瓜、仙桃和一個結紅彩的大蘿蔔,色彩繽紛,充滿著年的喜氣。

但是,撿回家最龐大的是一座四尺多長,寬、深約一尺半的水族箱和木頭櫃子底座。

當時,孩子們讀小學,水族箱著實給他們的童年增加了不少樂趣。裡邊先後住過金魚、鯉魚、霓虹燈魚、巴西龜、孔雀魚,血鸚鵡等等。我們看著牠們飛舞悠遊,看著牠們吞吐細石粒築窩、打架爭地盤。可每次面對生命的凋亡,非常沮喪,就興起打造一個天然生態池的念頭。那時,動物行為學家勞倫茲的《所羅門王的指環》,是我一讀再讀的書。他說只要玻璃缸裡有細沙、水草和水,再把魚缸移到有陽光的窗台上,丟進幾條魚,或者帶一張小網到附近的水塘兜幾兜,帶回一大堆有趣的生物,「就可以打造一個活生生的世界了。」說得輕鬆,可是,我的實驗只是半調子,並沒有成功。幾年後,那個「占地方」的魚缸便請清潔隊搬走了。

不過,要說撿寶貝的紀錄,我的朋友芃芃無疑第一名。她喜歡尋常老東西,又有一雙裝著雷達的眼睛,明明幾個人一起走路,就只有她看得到一個好看的石頭,或一截造形古怪的木料。而老甕、石刻豬食槽,只要問了人家不要的,她和先生都不辭辛苦搬回家。她到外島旅遊時,看上荒蕪空宅裡樸拙圖畫的碗盤;人家勸她,誰知那是什麼人家用過的東西?她說,「大戶人家的用品有什麼好怕的!一定是搬到台灣,甚至移居海外,才沒帶走。」

碗盤她拿來裝錢幣、小文具,有的豎著擺在櫃上,頗有民俗趣味。老甕插乾燥花,豬食槽養銅錢草,也美得不得了。

有一回她在自家社區看到一張方方正正的桌子,台灣人擺在神明廳的供桌,材質好、釉色好,雕花手工也講究。她愛極,可惜這麼龐大的東西家中無處可放。

過兩天,她約了朋友到家裡玩,其中一位打電話來說有事會晚點到。好不容易等到了,他一進門就情緒高昂地說,「貴社區的人真是暴殄天物,那麼好的桌子竟然要扔!多虧我識貨,一眼就看出那是檜木,而且很可能是出自鹿港老師傅的手工。」他很亢奮,接下去說,「我當機立斷,找了車子把它載回家;今天賺到了,而且賺很大!」

不過,他很遺憾地說,「美中不足的是,抽屜不見了!可以想見它們的雕花多細緻美麗。」

芃芃靜靜聽他講完,才大笑:「那兩個抽屜在我這兒!」


【聯副不打烊畫廊】陳克華珠珠裝置藝術作品 〈藍白拖變奏〉
聯副/聯合報
陳克華珠珠裝置藝術作品〈藍白拖變奏〉
「近珠者——2019陳克華珠珠裝置藝術展」於M藝廊(台北市麗水街13巷7號)展至12月31日。


幾米【空氣朋友】
幾米/聯合報
圖/幾米

  訊息公告
迎接90%中介工作消失的未來
李開復接受《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專訪,深入剖析人工智慧為何將掀起下一波創新革命浪潮,衝擊個人、企業與國家經濟,並提出應變的建議。

新語/流行語大獎提名
每年12月上旬將會發表「當年度最盛行的新語/流行語」,會從11月6日發表的入圍「U-CAN新語/流行語大獎」的30句中選出。但對於日本人的我來說,也有產生問號的詞語。大家懂幾個呢?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