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文學電子報】提供聯合文學優秀作家群:蔣勳、郝譽翔、成英姝、廖鴻基等的精彩文字,讓你一次展讀! 【臺北畫刊】網羅生活休閒、觀光旅遊等豐富資訊,深刻描繪臺北生活圈的點點滴滴,教你情不自禁愛上臺北!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19/12/24 第6556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人文薈萃 【美學系列】歲月靜好——節氣裡做日常的功課
【小詩房】朱夏妮/十二月
【星期五的月光曲】青春與記憶
【星期五的月光曲 台積電文學沙龍55現場報導】書的故事,也是人的故事

  人文薈萃

【美學系列】歲月靜好——節氣裡做日常的功課
蔣勳/聯合報
西湖雨中泛舟。
節氣提醒的是自然秩序,「風調雨順」是節氣不亂,「國泰民安」是人世不亂。上千年來,這兩句話總在立春時節貼在家家戶戶門口,提醒自然秩序與人世的安穩。希望二○二○年節氣不亂,人世不亂。能有如同節氣不亂之心篤定做好日常的功課……

我不會用「臉書」,七年前,聯合文學為所屬的幾位作家架設臉書網站,因此有了「臉書」。

事實上,我對「臉書」的使用不熟,也沒有太熱中的興趣。很長一段時間,「臉書」設了,卻擱置著,沒有使用。

二○一四年十月,因為受台灣好基金會邀請到池上駐村。每天在田野間走路,一邊是蜿蜒起伏的海岸山脈,一邊是陡峻雄壯的中央山脈,一百七十五公頃的稻田寬闊廣大。走在田陌間,感覺到晨昏變化,節氣推移,日昇月沉,花開花落,隨手用手機留下剎那光影,記注一兩段文字,想與外地朋友分享,因此開始在臉書發布,陸續積累了不少圖文。

但是,我還是沒有學會自己操控臉書,也有點懶得學。每次就把圖文傳給有鹿林煜幃,或聯合文學李文吉,由他們二位發布出去。

因為是聯合文學設的網頁,我也很少上去看,偶爾朋友秀給我看,才知道有人閱覽,有人點讚,也有人留言。

近幾年,「臉書」也許是大眾間新興的社群網站之一吧,提供許多人交友、傳遞資訊、發表個人意見,兼具社交、媒體的功能。

我在池上駐村,使用「臉書」傳輸我走過的季節,晨昏,浮光掠影,借手機相片文字做記錄,其實很隨興,沒有特別計畫,也沒有特定目的,大多沒有評論,純粹白描在自然間且行且走、漫無目的的即時記錄。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我如浮雲,隨意飄流,在一朵花前駐足,每一處山腳,每一處海域,每一處河口,都像前世故人,日落餘暉,不期而遇,仍然叮嚀再三,水深波浪闊,步步走去,都有慎重。

二○一四年十月到二○一六年五月,陸續發布在「臉書」的圖文,由有鹿文化整理,編輯了《池上日記》和《池上印象》。我翻閱兩本書,才看到隨興的紀錄裡,明顯貫穿著二十四節氣時間的推移變化。

從「立春」到「雨水」,從「驚蟄」到「春分」,從「清明」到「穀雨」,從「立夏」到「小滿」……每兩個星期左右,一次節氣推移,應和著星辰流轉,應和著風起雲湧,應和著潮來潮去,應和著花開花落,日昇月沉……這些在工業文明都會現實裡漸漸被遺忘、失去了意義的節氣,卻在池上這樣一個農村,時時被農民記惦在口中。

數千年的農業文明,與土地賴以為生,與雨水、陽光、風雲賴以為生,要兢兢業業,時時刻刻記得自然的變化。日照的長或短,訂出了「春分」、「秋分」,四時裡刻畫了「立春」、「立秋」、「夏至」、「冬至」。「驚蟄」是大地萬物從沉睡裡甦醒,「雨水」是植物茁長的渴望,「芒種」、「穀雨」都是五穀萌生的記憶。到了「小滿」,就看到池上田裡的稻穀抽出穗,結了最初一粒粒圓圓的穀粒。

我喜歡「立秋」以後的「處暑」,是夏天的結束,也是民間說的「秋老虎」。

「白露」、「秋分」、「寒露」、「霜降」是我喜愛的四個節氣,早晚有涼風習習,清晨可以在樹葉上看到一粒粒露水,空裡流霜,夜晚可以滅燈看耿耿星河。

氣候變遷了,都市殺死了節氣,這幾年,「小雪」、「大雪」常常連樹葉都不變色。「冬至」燠熱,吃著湯圓,心中忐忑。

回到土地,回到自然,認識節氣,也許不是懷舊鄉愁,而是自然異變時刻,留給都會人的新的救贖吧!

「小寒」、「大寒」走過歲月,跟四時依序綻放又依序零落的花朵一一問候。河口漲潮,洶湧澎湃,猶記得青春,熱淚盈眶。此時潮退,一波一波,在沙石泥濘中緩緩迂迴退遁逝去,學會捨離,學會退潮離岸的告別。

我在節氣裡做救贖自己的日常功課。知道歲末寒冬,冷到極致,再過兩星期,就是「立春」了。

二十四節氣這樣周而復始,不言不語,不動聲色,數千年來,它的無言中,看過多少朝代興亡,有多少人仰馬翻的號啕涕淚。

朝代興亡,涕淚喪亂,使歷史驚動。

然而,朝代興亡之上,還有歲月靜好,可以靜看山靜雲閒,靜聽鳥啼花放,無一點愛憎,無一點喜嗔,不哭不笑。

最近的兩篇「臉書」一記山東濰坊青州窖藏的北齊佛像,一寫雨中西湖泛舟,轉貼在下面,做2019的告別吧!

青州北齊佛像

北齊青州佛像一直給我很深的震動。

素樸潔淨的一尊石雕,說不出來的眉宇之間隱約的悲憫,嘴角淡淡的微笑,什麼也沒有說,卻使人從心裡深處升起端正崇敬的歡喜與讚嘆。

美到了極致,也許不是思維,不是邏輯,不是論辯,不是分析,像一朵花的綻放,彷彿與自己的前生或來世相遇,熱淚盈眶,悲欣交集,只有合十敬慎,低頭斂目,不可思,不可議。

每次去上海,都到震旦美術館禮拜一尊青州佛像,多年來一直想去青州,想親近這些佛像的原鄉。這些佛像是某一次戰亂或滅佛時,被寺廟僧人刻意窖藏保護的,上千年過去,從泥土中被發現,臉上微笑仍在。

2019年11月23-24日,終於在青州見到了這些宿世記憶裡的面容……

通過戰亂、饑荒、天災人禍,通過一次一次的死亡與衰老,通過哭與笑,通過愛與憎恨,通過捨與不捨,最終修行昇華出眉宇的悲憫與嘴角淡淡的微笑,在俗世生死之上,找到了永恆的靜定。

北齊只有二十八年,卻在青州出現了中土佛像最高峰的美學形式,究竟是什麼力量促成這些佛像的出現?

十八年間,北齊歷史其實屠殺災難戰亂不斷,讀北齊書,政治鬥爭殘酷到不忍卒睹。

是生命的不忍,使這些面容低目垂眉嗎?是生命的不忍,使這些面容嘴角揚起淡淡的微笑嗎?

也許我們從來沒有真正領悟,對生命最大的不忍,除了眉宇之間的悲憫,還要堅持嘴邊永遠不應該消失的微笑吧?

很淡很淡的微笑,淡到不容易覺察,但是,只有持續這樣微笑著,才對抗著屠殺、凌虐,在鬼哭人號的境域,在人仰馬翻的災難中,這淡淡的微笑像黑暗鬱濁裡一點點亮光,使人相信,暗鬱會有盡頭……

我站在這尊北齊青州佛像前,無端想起魯迅悼念學生柔石殤逝的一篇文字,他用到的句子是:「淡淡的血痕……」

二十四日正午看完佛像,去雲門山廣福寺用齋,山寺依山巖而建,這是千年古剎,北魏稱「巖勢道場」,頹圮多年,由本悟大師重新規畫建寺,伽藍莊嚴樸質,感謝雪初師父引領禮佛,依階從山門上至大雄寶殿,寺宇僧眾,相貌皆如古佛像中走出,知道悲憫猶在,微笑猶在。

雨中西湖泛舟

西湖人都知道:晴湖不如霧湖,霧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雪湖。

這或許是感傷者的意見吧,其實,晴、霧、雨、雪,我都去過,也都好。

晴湖水光瀲灩,陽光亮麗。如果是春天,走蘇堤,自然知道「蘇堤春曉」桃紅柳綠的繚亂繽紛。

「柳浪聞鶯」是聽覺的功課,也有春天黃鶯鳥在柳絲飛揚中跳躍啁啾的愉悅歡欣。

起了霧,下了雨,到了秋深,「平湖秋月」「三罈印月」,山色空濛,色彩褪淡,繁華去盡,風景只剩下水面流逝的光。

今日雨中,西湖是一幅悠遠的水墨長卷,哀樂入中年,可以微笑看山看水,可以微笑看花開花落,潮來潮去,雲舒雲捲,沒有什麼牽纏罣礙。

某年除夕到西湖,大雪紛飛,一片瑩白,走過斷橋,自然知道什麼是捨離,什麼是告別,什麼是諸相非相。

我並不想只用哀傷的心境看山水,「曲院風荷」據說「曲」原是「麴」,是南宋釀酒的「麴院」,盛夏炎熱,風裡酒香夾著荷花香,迎面撲來,那真是嗅覺的饗宴狂喜吧。

西湖是一年二十四節氣的功課,「春曉」提醒「晨曦」,「雷峰夕照」就提醒「晚霞」。

風景和人生一樣,有四時晨昏的風光,或明豔,或迷濛,或繽紛熱鬧,或寂靜空明,要個人且走且行,慢慢體悟。

今日又微雨,和好友二三雨中遊湖,小舟或即或離,若遠若近,宋元畫裡常有這樣兩艘船,若知己攀談,又像是陌路,對面不相識,各自有各自的天涯海角。

湖上來過白居易,來過蘇軾,來過張岱,來過李叔同,他們不曾對話,留下的也只是千古的獨白。

二○一九年歲末,島嶼全民選字,第二次選出了「亂」。

島嶼可以不亂嗎?

節氣提醒的是自然秩序,「風調雨順」是節氣不亂,「國泰民安」是人世不亂。上千年來,這兩句話總在立春時節貼在家家戶戶門口,提醒自然秩序與人世的安穩。

希望二○二○年節氣不亂,人世不亂。能有如同節氣不亂之心篤定做好日常的功課。

把這幾年的「臉書」做日常功課的圖文,重新編輯成書,我合十敬慎,為眾生祈福──歲月靜好。

二○一九年歲末,大雪、小寒之際,珍重,珍重。

蔣勳記事。


【小詩房】朱夏妮/十二月
朱夏妮/聯合報
湖面乾裂的冰起伏

患有鼻炎者

半夜的呼吸

一輛黑色的老車

拋錨了

月亮的斑紋清晰

像他左臉上的胎記


【星期五的月光曲】青春與記憶
聯副/聯合報
朗誦作家:黎煥雄、李焯雄

主持人:許悔之

時間:12月27日P.M.7:30-9:00

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聯合報副刊、孫運璿紀念館╱共同主辦

地點:孫運璿科技□人文紀念館(台北市重慶南路二段6巷10號,捷運小南門站3號出口)


【星期五的月光曲 台積電文學沙龍55現場報導】書的故事,也是人的故事
侯延卿報導/聯合報
王榮文(右)、封德屏。

11月分的月光曲,由台灣文創發展公司董事長王榮文與《文訊》總編輯封德屏朗讀;陳雨航主持。陳雨航首先介紹兩位朗讀者。王榮文於1975年創辦遠流出版公司,曾當選金石堂書店票選出版界「年度風雲人物」,矢志建立一個「沒有圍牆的學校」,希望0到99歲的讀者,都能在遠流找到適合他們閱讀的書籍。2013年,王榮文發起「華文朗讀節」,邀請作家、文化人朗讀,進行文學交流,今天發起人自己來到前台,為大家朗讀。

封德屏是《文訊》雜誌社長兼總編輯、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會董事長、紀州庵文學森林館長,曾獲金鼎獎最佳編輯獎與特別貢獻獎,今年榮獲第23屆台北文化獎。2003年《文訊》差點走入歷史,封德屏自力求生,在文壇眾好友協助之下,把《文訊》從瀕危險境敗部復活,發展至今。

王榮文選讀的第一篇文章是薇薇夫人的〈輕舟將過萬重山〉。薇薇夫人的《情感與人生》是遠流編號第一的書籍,她今年88歲,依然活得漂亮又充實,新作《給比我年輕的女朋友》,其中最後一篇文章〈輕舟將過萬重山〉相當於她的傳記。此外,王榮文也朗讀了兩篇自己的文章,分別是〈我們是勤勞誠懇樸實的嘉義人〉及〈媽媽的這一生〉。

王榮文與封德屏的母親都是慷慨豪爽的人,兩人受母親影響極大。封德屏在眷村長大,父親是士官長。家中常有客人,例如爸爸的同袍、家中五個兄弟姊妹的同學,或是單身的叔叔、伯伯,因此家中時常多準備一些飯菜,母親不要讓臨時加入餐桌的人覺得菜不夠吃而不安心。雖然自己家裡經濟拮据,可是母親時常幫忙生活比她更困難的人。封德屏到了《文訊》之後,多次舉辦大型活動或全國性的作家研究,普遍接觸各個世代的作家,因此了解哪些作家生病或需要協助,雖然《文訊》的經濟狀況也不是那麼好,但有些問題不需要用錢解決,例如關懷單身或膝下無子的老作家,協助清寒作家申請急難補助金。久而久之,很多作家的訊息便匯集到《文訊》。封德屏這次朗讀摘錄自《荊棘裡的亮光》及《我們種字你收書》中的數篇短文,其中提到梅遜1980年雙目失明,在完全看不到的情況下,三十五年來仍寫作兩百多萬字,出版《梅遜談文學》、《孔子這樣說》、《老子這樣說》之後,現在正進行《孟子這樣說》。梅遜繭居陋屋,安貧樂道,只關心創作,無論任何人想要資助他一點慰問金,他都拒收。儘管環境困難,還是願意爭取自己想做的事並付諸實行,許多作家的生命故事非常動人,也極為勵志。而照顧作家和他們的作品,就是封德屏的志業。

陳雨航提到遠流有許多突破性的行銷,例如把《柏楊版資治通鑑》比照雜誌出版、在台北市羅斯福路樹立巨幅廣告宣傳新書、與7-11合作賣書。王榮文說都是詹宏志的點子,「大部分遠流偉大的工作都不是我做的。」詹宏志擔任遠流總經理期間,招兵買馬,開疆拓土,找陳雨航負責小說館、郝廣才負責兒童館、周浩正做《實用歷史叢書》……要支持這些編輯,就必須有詹宏志的行銷能力。

王榮文的出版經營感言:永遠要維持行銷能力和生產能力的平衡,活著才能發光發熱。


  訊息公告
《82年生的金智英》最不甘心的,可能是我是女生吧
我不理解這個社會為什麼對女人有那麼多嚴苛要求?為什麼對退出職場的女性有那麼多壓迫與排擠?不甘心的事太多了,最不甘心的,可能是我是女生吧。

張綱維「二不一負」玩壞遠航
十年前,張綱維以營建新貴之姿,出手入主老牌航空公司遠東航空; 如今,遠航瀕臨破產、張綱維被立委指名公然說謊,暴起富豪與他的航空公司何以十年間淪落至此?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