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讓生活永遠不無聊。【大田編輯病】與喜歡閱讀的朋友結好緣,一同激盪出不同靈感,做出更多好書。 這一刻,科技發展又有什麼新發現?和【FIND科技報】一起在無遠弗界的資訊汪洋中遊走,盡情挖掘新知識!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0/07/07 第6746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人文薈萃 【文學相對論7月 二之二】葉言都vs.高翊峰/歷史的真相比戲劇有趣得多

  人文薈萃

【文學相對論7月 二之二】葉言都vs.高翊峰/歷史的真相比戲劇有趣得多
葉言都、高翊峰/聯合報
高翊峰。(圖/賴小路攝影,高翊峰提供)

人生苦短,學海無涯,世界如此複雜,宇宙如此遼闊,真相如此難尋,未來如此難測,渺小的一個凡人如我,智慧、精神、時間都非常有限,也就只能「不為無益礙有益,以期功成」了……

一星期日常循環

●高翊峰:

除了慣行的日常,閱讀也是另一種依賴。長期閱讀,也是建構個體思緒特質的方式。接續想請教,除了歷史相關書籍,您還喜愛哪些不同範疇的閱讀?您是如何建構自身的閱讀地圖?

●葉言都:

您以寫小說循環日常,對我而言,是可望而不可及。我無非是芸芸眾生中的一個,從六歲念小學起,就進入「一星期日常循環」,直到如今,期間唯一不被一星期制約的,只有2003年冬至2004年春的幾個月。

2003年11月我退休,中國時報的名片不再用,於是印了新名片,正面顯示為:

葉言都

主要興趣:歷史、新聞、深度旅遊、科幻

背面才是電話號碼、電郵地址。

那時心想終於可以跳脫「一星期生活循環」,全時進入我感興趣的領域了。退休後我以先回歸體力工作作為緩衝,花20天時間在家裡揭壁紙、刷油漆、爬上爬下,完全放空頭腦,將家中粉刷一新,完成時已接近年底。那年從陽曆年到農曆年,我過得愉快;然而元宵吃完,花燈賞過之後,不免開始規畫退休生涯,這一規畫,就使我很快又投入一星期生活循環的懷抱。

2004年春末夏初,我報考博士班,夏天去絲路旅遊,秋天到學校報到上課,重做學生。也許是這個55歲老學生的故事傳開,居然有我已經是另所大學系主任的學弟邀我去教書,於是上班族變成學生兼老師,一星期生活循環又俘獲了我。

畢竟我是紅塵中人,不懂得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自此以後,大批文字從我的電腦螢幕出現,包括報告、論文、教學講義等等,字數雖多,文學作品卻大量減少,而且剩餘的額度轉向一個字數絕對精簡的方向:古典詩詞。今夜驀然回首,發現這幾年文字寫了不少,但絕大部分都是歷史,文學作品則在五律七絕、浣溪紗鷓鴣天之外,確實是很少了。現在與您聊文學,真有點慚愧。

昔者,科幻大師雷.布萊伯利(Ray Bradbury,1920-2012)的名作《華氏451度》以意象鮮明著稱,名導演薩姆.佩津帕(David Samuel Peckinpah,1925-1985)說此書可以一頁一頁撕下來,塞進攝影機裡,就是一部電影。這是一位導演對寫實主義科幻小說改編為電影的看法,不難理解;然而您作為一位編劇,請問曾有改編意識流小說為劇本的經驗嗎?面對這種充滿內心獨白、自我對話等的小說,改編又要如何進行呢?

●高翊峰:

您提及「一星期日常循環」,我聯想到:時間作為測量日常的尺規,總有無限種單位組合的可能形式。

一星期,七日,作為一種認知的時間單位,有舊約《聖經》信仰之神依憑其上,以此周期進行創世紀的神話日常;也有東方七七四十九的複數日期,令逝者的中陰之身,得以返回陽間,探視活者,逐步理解生命的消解與虛無。

您的「一星期日常循環」,看似平凡,但細細探究,都深刻無比。我想,文學也是如此,面對看似極為普通平凡的日常,進行細節的重複探究,建構真實也迷魅的微型工程。我推想,您面對史學也是如此,探究久遠以前的舊時日常細節。

過去的時光真切留存於過去。一如您記憶中的職場身分轉換之年(2003-2004),是難忘的。之於我,是有共鳴的。特別是「2004年春末」,這一敘述帶出的刻度,迄今依舊牢牢扣緊我記憶,已然是私人的印記。時間一直以有意義的記憶形式被留存。那樣的時光刻度,是想像上的暫停。多年之後,我才開始學習,如何讀取與凝視您描述的「生活循環」,以及「俘虜」的美好意義。

《華氏451度》是一部經典的小說。雷.布萊伯利在這本書的後記〈投入一角硬幣後〉提到,為了洛杉磯實驗劇場的公演,身於1982年的作者,召喚了1953年出現在小說中的蒙塔格、克萊莉絲、法柏與畢提。他向他們提問,而這些小說主人翁,也回答了作者。這些尚未老去的角色,在三十年的時光裡,各自擁有了自身的他命。他們揭露過去沒有提及的祕密,創造出新的故事,為雷.布萊伯利完成了一齣兩幕劇的舞台劇。

我想試著以此回應,您提及的編劇與意識流小說的改編。首先,想先坦述,近來對於編劇的身分與工作,我有許多反思與不同想像。雖然尚未給自己一個明確的回覆與應答,但過程經常落於悲觀。過去,我沒有將意識流小說改編劇本的經驗。想像如此工作內容,應該艱難。但如同上述雷.布萊伯利與自身小說角色進行的對話,是有戲劇意識的角色建構,也在對話中生成故事,亦是小說改編的主要本體。

在過往不足的劇本經驗中,角色多半是我首先想直接面對的,接著是角色間的對白,然後才是故事主體。假使,面對一部大量獨白的意識流小說,我還是會試著思考說話的人是誰,如何立體小說中的述說者,依舊會是我的第一步。因為沒有這種質地小說改編的實際經驗,只能從簡回覆,請您見諒。

順著討論到的小說改編戲劇。您出版過以魏晉南北朝為主題的兩部普及歷史之書。我的記憶中,有不少影視戲劇作品,也是以魏晉南北朝的時空或人物為背景。不知道您怎麼看這類可能架空歷史以虛構改編的影視戲劇?

歷史與科幻,才是興趣所在

●葉言都:

我很誠實地回答您的問題:

所有號稱敘述中國歷史故事,或以中國古代為背景編製成的連續劇,迄今我只看過《雍正王朝》一部,其他的有些還沒時間看,大部分都只看了開頭十分鐘左右就放棄。

作為一個一輩子學歷史的人,對我來說,歷史的真相比戲劇有趣得多,也有價值得多,這才是應該追尋的目標。最明顯的例子是我中學時看了《三國演義》,當時就有很多疑惑,到大學時讀到《三國志》,從此不再碰由《三國演義》編製成的戲劇。

以古代為背景編製成的連續劇,可能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藝術價值、票房價值、話題價值等,這點我絕不否認;正如同奇幻小說可能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藝術價值、市場價值、話題價值等,我也絕不否認。然而我對這些領域確實沒有興趣,歷史與科幻,才是我興趣之所在,是我願意花時間、精神,長期浸沉其中的領域。

人生苦短,學海無涯,世界如此複雜,宇宙如此遼闊,真相如此難尋,未來如此難測,渺小的一個凡人如我,智慧、精神、時間都非常有限,也就只能「不為無益礙有益,以期功成」了。

很抱歉無法直接回答您上封信的提問,實在是因為欠缺接觸,無從評說;倒是有時發現完全架空,只是人物身穿古裝的傳奇,雖然也沒有追過去看,卻靈感乍到,會吟出這樣的詩:

〈早春偶得〉

珠簾捲上為春風,煙雨桃花十里紅;

三世三生情海底,可曾明月照相逢?

您正當壯年,閱歷豐富,思考深遠;可否請問,是在怎樣的機緣下產生動機,使小說創作如此深刻地滲入您的人生?

小說與我

●高翊峰:

閱讀您的來信,有一明朗的共鳴。我也同樣留意到:時間是極度容易匱乏的資源。在有限的調度裡,我也只願意將時間挪用於,與小說有關的經驗、小說閱讀,以及寫作小說。一如您的歷史與科幻,作為消亡時間的關鍵詞,我的則是小說。

約莫三年前,我嘗試人生中第一次面對「上下班型態工作」的轉身、調離與再出發,重新尋找工作之於我的意義。很快地,我將部分的身分,調校到從寫字出發的專職文字工作者。這段不長的新職時光,一部分工作直接與寫作有關,另一部分可以描述為,從文字出發而與創意有關的工作。這是自從2000年開始上下班工作以來,另一種新的思索:有關工作的時間分配,不在於職場的進出打卡鐘,改由自身意志面對工時,並以寫入與寫出的生理時鐘,對焦外部場域的景深。

偶有順利,大半是紛亂的。由此溯想,比較能夠回應您的提問:小說與我。

最初最初,這份關係與維生有關。未來確實未知,但截至目前,小說是少數不捨得放下的依存。在過往看似浮華的經歷下,這類依存,經常只是現實世界的飄渺塵埃。唯有我初期進入雜誌媒體的一位主編——亦是小說家,他沒有輕蔑這類依存,也未曾忽視飄搖中的一粒塵埃。

他引我進入編輯一行,引我認識後來支持我的出版人,才真實展開了寫作的小說之路。也因它,迄今我還維繫著與他有關而能好好喝杯酒的幾位友人。如此的他,曾經幽默對我說過十分認真的一句話:把字寫好,應該不至於餓死。我想過,這或許是小說與我,扎實扣住的第一道扣環。他說的那句話,我惦記近二十年後,在這幾年開始轉化:把小說寫好,應該不至於餓死。

與其說,小說滲透了我的人生,我反倒覺得,是小說這塊浮板,讓我還能持續漂浮於海面,露出一小部分可以呼吸的頭顱。現在這已無關溺水與否、拯救與否,只是屬我的依存狀態。小說與我,可以簡化以對,持續維持著減法關係。記錄生活的減法,彼此依賴生存的減法,迄今依舊,關乎維生,也不再僅止是維生。

如此直白寫下上述種種,自己也為自己所寫的,感到為難與羞怯。我想回到您提及的閱歷。即便粗魯地從您出版《綠猴劫》裡的個人簡介,單純聯想,我也感到無比驚豔。如此漫漫走來,您流轉過更多領域。我其實念想著校園的美麗時光。想請教,卸下職場工作,現在在大學任教的工作,之於閱歷豐富的您,是如何的一路時光?

如果有外星人來到地球

●葉言都:

這是一個寧靜的早晨,洗臉刷牙的自來水還沒有在水管裡被夏日的炎陽烤熱,白頭翁飛下我家陽台棲停、跳躍,鳴聲悅耳。這樣的環境裡,很難讓人聯想到七十六年前的此時,英國東南部的各港口,正有200萬以上的武裝部隊沉默地各就各位,準備幾小時後橫渡英法海峽,向諾曼第灘頭發起進攻。

學歷史就是這樣容易使人一下子掉進過去的時空,我站在大學歷史課教室講台上,常以這種心情與方法來授課,要我的學生們回到歷史事件當時的環境,深入歷史人物的心情,然後回答「如果我是他(她),會怎樣做?」的問題。有趣的是,我在大學裡教的,歷史以外還是科幻,而教科幻的經驗則有趣得多。我曾在東吳大學通識中心開設「科幻與現代文明」講座課程,期末考時出了一道申論題:

如果有外星人來到地球,你認為他們可能有哪幾種目的或原因?並試行推論外星人因不同的目的或原因來到地球時,地球人可能有的反應為何?

這是200人選課的大班,扣除退選、休學、期末退修、因病缺考等等狀況,共有187人來參加學期考。於是,批閱考卷時,我得到187種外星人來地球的理由與187種地球人的反應,例如:

觀光→提高旅館的住宿費和飲食的餐費,多賺些錢。

隱世→隔壁搬來的那家子好怪異啊!

打發時間,人類只是外星公子哥的玩物。

告訴外星人,地球其實又熱又平又擠,而且很無聊。

地球的房價太貴,我們可以去外星投資炒房嗎?

美國人應該會把它們請上節目。

最後竟然由北韓打敗外星人。

這實在太有趣了!我閱卷完畢後,就寫出〈外星人來地球的187種理由與地球人的187種反應〉這篇文章,發表在東吳大學校園網路上,迄今難忘。在大學執教的經驗,有重複、無奈的一面,也有作育英才的喜悅與不期而遇的驚喜,這應該是每個老師都經歷過的吧。

這封信從早上開始寫,中間因事暫停,到目前剛剛寫完,請原諒。現在是台北時間6月6日下午9時許,相當於西歐時間6月6日下午1時許。1944年的諾曼地,此時炮火連天,血肉橫飛,正在激戰中。

●高翊峰:

從歷史學者教授的視角,向學生提問:外星人來到地球的原因與目的?以及地球人的反應?這過程本身便是「如果……則」(If...Then)的設定吧。同學們的回應,則是宛如外星人般的異星思維、五花八門。透過您的這些描述,在校時光,不論角色何者,都充滿活力與記憶。「如果未來即將歷史……現在則……」我似乎也經常如此期盼未來與記憶過往。

我整理筆談,檢視字數,才發現不知不覺已經來到這次刊登的上限。在最後的回覆裡,回想這次與您進行文學相對論,既愉悅且安定。從來信筆談中,感覺到您傳遞出來的爽朗、直率與儒雅。不論在職場的編輯檯、私密的文學寫作,或學術研究領域,您都是前輩。但一開始,您對我說:「文學面前無年齡,就讓我們不談年齡或輩分,以同為文學人的身分討論。」為此對話立場,我向您致上敬意,並持續在未來的歷史中,等待您在喜愛的普及歷史與科幻世界,創作出讀者喜愛的作品。

八月《文學相對論》

隱地vs.亮軒 將於8月3-4日登場 敬請期待!


  訊息公告
經濟權威:中美將再混戰十年 台灣應保持獨立性
若真如馬丁沃夫預言,未來10年全球格局是美中持續混戰,但誰也無法徹底壓倒另一方,在貿易上,則以地緣關係形成區域集團,身處兩大強權之間的台灣,應該努力保持獨立性。

流浪到香港塔門島 寧靜與繁華常不可兼得
雖然許多人把香港當做購物天堂,但我可不是。我總覺得香港有許多祕境,等待慢慢被人發掘。如香港的離島--塔門,這個帶點印尼、泰國風味的小島名字,位在香港島東北的海面上,人口雖少,卻是個風月無邊的地方。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