鱔魚意麵
當夜色喊亮了東門城的燈火時,大東門的圓環車來車往,趕路的人趁著夜色匆匆赴向回家的方向。迎春門的城樓矗立在圓環中間,靜靜看著燈火明晃晃的夜色擴展四方,歲月在這裡流轉而來,然後又流轉而去,只有光影明暗,不斷述說著人世故事的遞嬗與更換。
你騎著單車沿著勝利路一直往前,來到了小圓環的交叉路口,看著迎春門寂寂如二十多年前你第一次看到的情景一樣,然後覺得從記憶深處,你終於找回了過去,以及那一一消失了的自己。於是你把單車停在路旁,沿著圓環走了一圈,車子和機車從你的身邊呼嘯而去,你眼看四方,耳聽八面,想著以前你也曾經如此繞著圓環走了一圈,然後到圓環旁邊的城邊鱔魚麵店去,叫一碟鱔魚意麵,並一個人慢慢咀嚼著自己孤獨的時光。
你似乎享受一個人的孤單,無所拘束,無所牽掛,總是獨來獨往於天地之間,並獨自的走向自己。這一如莊子所說的:「獨往獨來,是謂獨有;獨有之人,是謂至貴。」是啊,自由的至貴,謂為逍遙。你從回憶裡,總是看到大學時期的你,不群不黨,一個人跑步,一個人健身,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看電影,一個人旅行,彷彿那就是你的生命之道,自然而自在。
但你喜歡寫詩,投稿副刊,刊登了拿到稿費,就會想到東門小圓環旁的城邊鱔魚麵店來。那時一碟鱔魚意麵六十元,平常你是節儉得不敢放任自己的食慾,知道一些慾望一旦養大,就無法收拾了。於是只有稿費寄來時,才會小小犒賞自己一下。你是喜歡鱔魚意麵的,那微微酸甜爽脆的鱔魚配上微酥焦香的鍋燒意麵,總是挑逗著你的味蕾,讓你在麵尚未入口時,就已忍不住大吞口水。而這裡的鱔魚鍋燒意麵分兩類,乾和濕,濕的是淋了糊化的勾芡,使鱔魚和意麵的口感更加順滑,以及更具滋味。你常點濕的鱔魚意麵,讓爽脆清甜的鱔魚入口而仍能觸及那略微焦香的鑊氣。意麵裡參雜著一些豌豆莢和洋蔥,以及高麗菜,使得香氣裡散發出另一種清新味,與意麵的柔韌Q彈,相配得極好。你總是慢慢的咀嚼,享受著食物在你的舌齒間纏綿的情意,不想那麼快就吃完它,畢竟吃完之後,又要隔一段時間才可能再回來,因此滋味在心,總是不捨。
然而此刻,你又回到了這老地方,老闆還是以前的老闆,只是已趨中年老成了。你站在料理旁看老闆生火爆炒鱔魚,鍋鏟與爐火的拿捏非常精準,那分熟練度,如高手出招,一看就知道厲害之處在哪裡了。然後抬頭看了一下價位,啊,鱔魚意麵一碟一百一十元,二十五年前後,足足漲了將近一倍。你有點咋舌於價錢之高,超乎了想像。而乾炒鱔魚則是兩百四十元,不放勾芡的乾炒鱔魚意麵卻是一百七十元,於是你趕忙叫了一碟濕的鱔魚意麵,顯現了你節儉的本色,與二十多年前的你並無兩樣。
環顧店內環境,明潔乾淨,你選了角落旁的一個座位坐下,左旁不知是一對年輕情侶或朋友,吃完麵後仍留在位子前絮絮私語,右側斜對面則是一對老夫婦在等餐點來時的沉默相對。如此強烈對照的畫面,展示了人生的某種意涵,也讓你頓覺有趣至極。再回頭看到自己孤影一個,突感這有趣裡頭又顯現了某種無法意味的荒涼,彷彿處處人世場景,都有各自不同的故事。
當鱔魚意麵上桌時,熱騰騰的意麵,翻雜著洋蔥、辣椒、爆香蒜頭和勾芡的醬汁料理,酸甜甘辣中鱔魚的爽脆,不也就像人生際遇的可以細細咀嚼?你突然記起了東門有一家掛著青色店招,寫著大大五個字「炒鱔魚專家」的鱔魚麵店來,那老闆因長期駝著身子煮炒,也把背給炒駝了。身背雖駝了,但他炒鱔魚時卻特講究大火爆炒,因此常見火焰從鍋中騰起,蓬蓬燃亮了漆黑眼眸,如在表演一場鍋火的祭祀,煞是好看。你曾去吃過一兩次,有時站在旁邊看他煮炒,卻也感覺自己就像那鍋火中的鱔魚麵,經過火煉的煎熬後,逐漸生有了一分世事滄桑的鑊氣焦香。
是啊,火候十足的鍋氣焦香,是鱔魚意麵的絕頂味道,那種滋味要恰到好處,增減一分都不行,這就是煮炒這道美食的絕招。所以當你舉箸夾起鱔魚肉段,沾著微酸微甜勾芡羹汁,送進口中時,突而感覺,那二十多年前的你,忍不住啊的一聲,從記憶裡完全甦醒了過來,正期待鱔魚意麵的香味,喚起那些更遙遠的故事來……
店外的夜色在圓環處五光十色得燦爛,店內料理處的鋼鍋卻依舊蒸氣騰騰,然後消散於燈光之下,二十多年就這樣過去了。你與記憶中的你,吃完了碟中意麵後,滿足地終於相視而笑了起來,卻只留著椅下的影子,靜靜的,久久,還不肯離座而去。
虱目魚丸湯
晨旭早起,暖陽照過窗前對面的屋頂,屋頂下是一座空了的鴿子樓,樓中敞開的籠子寂寂,鴿子已經飛入遙遠的舊夢裡去了。而樓下的巷子有一輛機車穿過,趕著八點之前上班的身影在機車上,衝向了浮光晃漾的前方,很快的,就從巷子轉角的地方消失不見。巷子內人家屋後所栽的花花草草,卻靜靜綠著一日又一日美好的顏色。日常走過,總不經意地忽略了這些巷子的景致,如今從樓上窗口探望下去,才覺得這些花草衍生出了這條巷子的幽深歲月,漫漫長長。
漫長而幽深的歲月總是教人沉思,由此延長而去的,到底終將抵達什麼地方?只是沉思歸沉思,卻空泛得抵不住現實中的飢餓。你的胃腸裡似乎有一個計時器,什麼時候吃早餐,什麼時候吃午餐和晚餐,時間一到,就會發出飢餓激素,催促著對食物的思念、祭祀和朝聖的時刻。而在台南,早餐吃什麼好呢?當然不是花生厚片或蛋餅土司之類的便餐,可選擇的很多,如古早味魚丸湯、菜粽,或水仙宮的煎餃肉圓、虱目魚湯加個小小的肉燥飯、魚肉粥或鹹粥,和碗粿等等。這些都是台南最令人懷念和充滿元氣的早餐啊。
你記得林瑞明老師在世時,早上很喜歡到永記虱目魚丸吃碗綜合湯,再加上一碟乾冬粉,對他而言,那就是一個美好一日的開始了。有一次,你一早從嘉義搭了自強號回台南,恰巧就在永記遇到他那熟悉的背影,過去打了聲招呼後,閒聊幾句,就匆匆離開了。老教授大半世浸淫於台灣史和詩歌創作中,眷戀了一生的土地──台南,卻以極其庶民的樸實形象,日日以一碗魚丸湯,或乾冬粉,或肉燥飯,餵養著他寫詩和熱愛本土的靈魂,那庶民式的早餐,帶給他多少熱情的元氣呢?當他悄悄地離開後,台南這塊古老的土地,是否還會記起曾經有一個穿著簡便,白髮蒼蒼的老教授,緩緩騎著腳踏車,穿梭於城南和城西的背影?
然後,你決定讓這個晨早的早餐交給了永記,交給了虱目魚丸。騎著單車出去,從南寧街轉到了南門路,然後轉入府前路,最後左轉進了開山路,就可以看到永記了。不到五分鐘的行程,就站到了八點十六分的魚丸店門前,拿了號碼,排在五個人後面,大致上等待的時間不太久,就可以入座。排隊時,看著坐在料理檯前的幾名顧客,有的叫魚丸湯和肉燥飯,也有的叫魚肚湯、粉蒸和淋了滷汁的油條,但你一眼掃過去,還是綜合湯和肉燥飯是最多人點的餐點。在這裡,完全可以感受到台南人對早餐的重視,有一桌全家四人,卻叫了差不多一整桌的食物,吃得很澎派,而且也很專注。畢竟早餐是一日元氣的開始,況且台南處處美食,不吃好吃飽,也太對不起自己了。
輪到你找位子入座時,心裡早已確定要點的餐類了。叫了肉燥飯和魚丸湯,覺得這樣的早餐,很台南。台南晨早的天光,台南在地的心情,台南的味覺和對那一湯一飯的期待,像一天伊始的祭祀,總是充滿著虔誠的期望。而永記的肉燥飯,肉燥肥而不膩,含油蔥香,加上一小塊脆瓜,吃起來有點清爽,也可把油膩感去除掉。但最重要還是在於魚丸湯,這是永記的招牌,它能讓許多在地人稱道,就不是一般普通的味道了。
魚丸湯中的材料主要是以魚丸、蝦丸、肉丸,配上半截油條,清清淡淡的湯,浮著青蔥,有點賞心悅目,舀上一口熬過魚骨和豬骨的湯頭,喝著鮮甜而感覺沒有添加任何味素,虱目魚丸Q彈可口,加了點荸薺的蝦丸,則口感爽脆,別有滋味。魚丸湯和肉燥飯都很合你的脾胃,因此一頓早餐吃下來,就覺得整個清晨的心情也跟著變得美好起來。
而吃到魚丸,就會想到父親在世時,很喜歡用西刀魚肉打出來的潮州魚丸。魚丸要打到能夠彈起來,才算是真正的佳品,口感也會特別好。而父親由西刀魚剁成的魚蓉所製作的魚丸,多是配粿條湯來煮,煮出來的魚丸湯頭,味道鮮甜,是你們一家的夢中佳肴。或許,長久背井離家的父親,只有在吃到故鄉的食物時,才能慰解他那從少年後就不曾回到老家的鄉愁吧?也因為過去父親常常自製潮州魚丸的緣故,使得你對魚丸之類的食物,不自覺地會產生一種無以名之的喜好。
因此,大致而言,對某些飲食的嗜好,多少還是會跟家族的飲食習慣具有密切關係的。而味蕾的記憶,總會記錄下過往吃過的食物味道,尤其是小時候常吃的食物,印象會特別深刻,並會由此儲存為味覺印記,以及匯聚成了一種味道情感。而當你把最後的一顆魚丸舀進嘴裡咀嚼時,想起了父親的潮州魚丸,遂有一種滿足感,緩緩地在你心裡泛開……
在料理檯後的中年老闆此刻仍忙碌地應付著各種點餐,但依舊笑瞇瞇,並無任何焦躁之氣。據說老闆曾留學美國,後來回鄉承接家業,不以賣魚丸湯為卑下工作,對人和和氣氣,有時候面對熟客還會聊上幾句話。你吃完抬頭看他在百忙中,正跟老顧客歡快地打招呼,突覺得古人說的和氣生財,不無道理。
離開時,店內的顧客依然喧譁,時光靜靜的坐在店旁角落,看著一批批顧客如流水的來去,工人們送餐忙個不停,並在腳步聲錯雜和欲跨出店門時,瞥眼間,突然看到一個白髮蒼蒼,穿著一衣簡便而樸實的老人,坐在料理檯前的座位上,獨自吃著乾冬粉和一碗綜合魚丸湯,那背影,乍然之間,讓你還以為是林瑞明老師,然而隨即一省,才想起林老師已逝世一年多了。
時光晃晃,在天氣明朗的晨明,隨著你的腳步,也一起跨出店外,並一起走向了前方一片明亮而燦爛的陽光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