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eer職涯電子報】提供職場趨勢脈動、成功人士專訪介紹…等精彩內容。給您最完整、最活用的職場資訊! 知音難尋?【古典音樂報】深度專業地介紹古典音樂樂曲與歐洲樂壇現況,讓你不再孤芳自賞!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1/03/08 第6980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人文薈萃 王安祈/為什麼我要像我
【 2021第18屆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開始收件──成年方程式
【慢慢讀,詩】劉曉頤/藍梔子
林佳樺/殼殼餐
【聯副文訊】陳義芝詩集《無盡之歌》高峰對話

  人文薈萃

王安祈/為什麼我要像我
王安祈/聯合報
魏海敏於《金鎖記》飾演曹七巧。(圖/國光劇團提供)

還像原創嗎?

我還認識原來的七巧、小冬嗎?

但,何必擔心?我為什麼要像我?

似與不似間,魏姐將翻越另一座

高峰開創嶄新的藝術境界,

是耶非耶?

迷人就在這裡……

魏姐這十幾年在國光劇團創作了《金鎖記》《歐蘭朵》《孟小冬》《百年戲樓》《水袖與胭脂》《孝莊與多爾袞》《十八羅漢圖》,作為編劇的我,常分不清在面前的是魏海敏還是曹七巧、孟小冬、歐蘭朵,主演與角色,是耶非耶?似與不似間,最是迷人。

那年《歐蘭朵》試裝,我們圍在四周,七嘴八舌的對鏡說「不像魏姐」,魏姐卻反問:「為什麼我要像我?」

出自京劇演員之口,這句話極為震撼。京劇重視流派傳承,魏姐是梅蘭芳大師第三代大弟子,不僅唱腔身段要像開派宗師,甚至服裝都要模仿大師款式色彩,無論形似神似,都以「像」為最高原則,魏姐卻脫口說出「為什麼我要像我」?這是全新的觀念,是對「好演員」的重新定義,而其間歷經了「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三個階段。

魏姐從小走紅,曾是台灣最忙碌的旦角,而她一度不想唱了,直到在香港看梅葆玖的《穆桂英掛帥》,才警悟「原來戲可以這樣唱」。90年代初,隻身遠赴北京向玖爺學梅,一切歸零,從咬字發聲開始,一心追摹冷月孤梅,揮別過去的自我,重新打造「梅派的魏海敏」,而2002年我到國光擔任藝術總監,請魏姐演的卻是荀派童芷苓的《王熙鳳》。她思考了一會兒,欣然接受,從此走上「創作」的道路,而後《金鎖記》更是全新。《金鎖記》是魏姐榮獲國家文藝獎的關鍵,頒獎典禮上,她潸然淚下,說的竟是對父親的思念,親情的缺憾似乎化為對角色的飽滿塑造。此劇演出前後,很多觀眾問她何以能詮釋曹七巧如此精湛,魏姐常含淚說自己從小孤獨膽怯,除了唱戲不知還能掌握什麼。我聽著,不僅理解她何以能演出七巧的緊握金錢,頓時也體會她演楊貴妃何以能在華貴中透出一絲孤獨哀傷。貴為娘娘,除了雍容美麗,還能掌握什麼?而如此的雲鬢花顏,唐明皇竟還失約百花亭。魏姐和她的角色,不像,也像。

《孟小冬》編劇之初,我接到很多關切:「妳覺得魏海敏像孟小冬嗎?」而我並不追求「像」,創作本來就是主觀塑造,我試圖把藝術境界與人生境界合而為一,並與魏姐的藝術歷練先貼合再轉折。魏姐以「三聲帶」跨界京劇與歌劇,塑造出屬於魏姐的孟小冬,與真實的小冬,妙在似與不似間。

在《金鎖記》與《孟小冬》之間,還有TIFA《歐蘭朵》。兩廳院邀國際大師Robert Wilson來台挑選獨角戲的藝術家,一眼看上魏姐,2008年開始排練,魏姐和擔任戲曲編劇的我都期待聽到導演闡述,但導演只反覆說「文字不重要,劇情不重要」。雖然我們理解「意象劇場」以光影為主,但要如何在「文字不重要」的前提下一字一句編出劇本,我仍是徬徨。魏姐也很沮喪,癱在椅子上說了一句:「我一世的努力會不會砸在這戲?」但,就這麼一句,隨即坐直,說道:「往下走!」隔了一個月,我們仍在國光同一間排練室,心情卻大不相同,我以自己對文學的體會寫成劇本,魏姐則從她的人生體驗和藝術感知,理解歐蘭朵由男到女的四百年傳奇人生,完成這部跨國、跨界的作品。排練過程最有趣的是,肢體動作和劇本的語言內容沒有關係,嘴裡說的是一回事,身體卻是另一套。面對導演這樣的設計,魏姐竟能興奮的說:「手腦分流,心口不一,多難得的人生經驗啊!」

創作是一件神祕的事,我通過一次又一次創作,潛入魏姐的內心。劇中女子像是媒介,隔著曹七巧、孟小冬、歐蘭朵,我和魏姐培養出兩相鏡照、相互激盪的私密情誼。而這些女子即將被王景生導演解構,《千年舞臺,我卻沒怎麼活過》是這幾齣戲的「文本解構、跨界再造」,魏姐將從原創中游離出來,再次面對角色,也面對自己,交融流轉,投射出自己成長的背景乃至於其中每一個女子創作成形時台灣的藝術氛圍與文化環境。這部戲不只是魏海敏個人傳記,而是以魏姐和影像藝術家陳界仁、攝影藝術家張照堂的生命經驗為核心,回溯台灣的過去六十年。還像原創嗎?我還認識原來的七巧、小冬嗎?但,何必擔心?我為什麼要像我?似與不似間,魏姐將翻越另一座高峰開創嶄新的藝術境界,是耶非耶?迷人就在這裡。

●《千年舞臺,我卻沒怎麼活過》4月9-11日於國家戲劇院;4月17日於新竹文化局演藝廳演出,詳情請上兩廳院售票網。


【 2021第18屆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開始收件──成年方程式
聯副/聯合報

●獎項及獎額:

1.短篇小說獎(限5000字以內)

首獎一名,獎學金三十萬元

二獎一名,獎學金十五萬元

三獎一名,獎學金六萬元

優勝獎五名,獎學金各一萬元

2.散文獎(2000~3000字)

首獎一名,獎學金十五萬元

二獎一名,獎學金十萬元

三獎一名,獎學金五萬元

優勝獎五名,獎學金各八千元

3.新詩獎(限40行、600字以內)

首獎一名,獎學金十萬元

二獎一名,獎學金五萬元

三獎一名,獎學金二萬元

優勝獎五名,獎學金各六千元

以上得獎者除獎金外,另致贈獎座或獎牌。

4.附設「高中生最愛十大好書」票選及系列活動,由參賽者選出心目中最愛的台灣出版文學類書籍。

●應徵條件:

1.凡具備中華民國國籍,16歲至20歲之高中職(含五專前三年)學生均可參加,唯須以中文寫作。

2.應徵作品必須未在任何一地報刊、雜誌、網站發表,已輯印成書者亦不得再參賽。

●注意事項:

1.每人每項以參賽一篇為限。但可同時應徵不同獎項。

2.作品須打字列印(A4大小),一式五份,文末請註明字數(新詩請另註明行數);字數或行數不合規定者,不列入評選。

3.請另附一紙,每位參賽者須列出三至五本最喜愛的文學類書籍(不限作者國籍、語言,但須在台灣出版),須標明書名、作者、出版社。

4.來稿請在信封上註明應徵獎項,以掛號郵寄(221)新北市汐止區大同路一段369號4樓聯合報副刊轉「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評委會」收;由私人轉交者不列入評選。

5.原稿上請勿填寫個人資料,稿末請以另紙(A4大小)打字書明投稿篇名、真實姓名(發表可用筆名)、出生年月日、就讀學校及年級、聯絡電話、e-mail信箱、戶籍地址並附學生證影本,資料不全者不予受理。得獎者另須提供較詳細之個人資料、照片及得獎感言。

6.應徵作品、資料請自留底稿,一律不退。

●收件、截止、揭曉日期及贈獎:

收件:即日起收件,至2021年5月11日止。(以郵戳為憑、逾期不受理)

揭曉:預計2021年7月中旬得獎名單公布於聯合報副刊。

贈獎:俟各類得獎人名單公布後,另行通知贈獎日期及地點。

詳情請上:台積電文教基金會網站

文學大小事部落格

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臉書粉絲專頁

或洽:chin.hu@udngroup.com

02-8692-5588轉2135(下午)

主辦單位: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聯合報


【慢慢讀,詩】劉曉頤/藍梔子
劉曉頤/聯合報
初冬的白色指縫之間

藍色梔子花

冉冉懸浮——


你沒有錯看:凡透過縫隙看見的

都比天光側臉的小紅痣

比微血管更確真,抑或更接近

內在的真實——那在我靜脈裡睡了又睡

連冬天都睡暖了的藍


寸生寸移地懸浮

彷彿預告罕見事物之瞬落

藍花瓣落下

虛構的雪落下

你落下


我從黑塔樓的對角線

像夜光遠遠地擲回自身的陰影

讓發亮的碑石

拓回過去


你失明的眼睛得以看見

(請慢慢地睜開眼睛,以適應光線——

藍梔子之所以懸浮,Dear)


海床藍正在孕育春天,及其相關

種種瑣碎溫柔的小事

知更鳥藍也有了母性,在鳥羽的縫隙間

進行孵生,堅強地,俄羅斯彩蛋般

可以立在琴蓋上的

再生藍


孤獨得像風的擁抱

晚風殷殷補綴的

襤褸藍。千百朵梔子,浮花浪蕊的藍……

這片藍已是我們的餘生,Dear

雖然我甚至抱不住

自己的影子


初冬指縫間的白

流沙。潔淨的腳趾。素樸而悲傷的樓梯

藍梔子的香


請記得,從縫隙裡看見的

最確真(現在我連珍珠碎串打在身上的痛感

也著迷不已)


你呼喊冬天——

我呼喊你——


林佳樺/殼殼餐
林佳樺/聯合報
考取國立大學的阿刁寄來照片,以跨過大學正門的動作誇下豪語:那是他由低收入戶翻身的門檻。為了答謝我的教學輔導,熱忱邀約去他家作客,地點位於新北郊區。

阿刁的家庭常被同學嘲笑是「老芋仔娶番仔」。初次見其母親,清秀美麗,一雙深潭大眼裡倒映我的身影,似乎將我吸入那對瞳孔深處。阿刁父親招呼時,有濃重外省口音,要請我享用他們家的國宴——殼殼餐。

秋蟹多貴呀?不想給這戶人家添麻煩,我正要推辭,阿刁關掉其父正在收聽廣播的收音機,用食指比噓。他們家客廳餐廳不分,客廳正中一只方桌是用餐處,離桌緣一尺處放置雙爐瓦斯。隨著其母翻炒動作,爐上傳著殼鏘、殼鏘脆響,整屋子滿是九層塔、辣椒及米酒的爆炒香。想著等會兒即將吸吮蟹膏,紅脂鮮香,又有阿刁母親親手釀的小米酒,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鰲,暢快。這家融入了外省、原住民及擅用九層塔的台菜料理,隱隱含藏著多族雜揉的空間感。

阿刁自豪地介紹其母拿手廚藝,安靜才能聽得響,我們屏住氣息,聽其鏟動、甩鍋、滴香麻油,油沸噗嗤,頗有莊子庖丁桑林之舞的節奏律動。一曲奏罷,那美麗臉蛋轉身招呼上桌,我的筷子,被盤中露出的某截黏稠軟身黏在半空中。

那是盤蝸牛,殼身有著長頸鹿皮毛斑點。我一定被這黏軟的殼類爬行動物附身了,全身由外至內,思考血液吞嚥說話,全以極慢速緩˙步˙爬˙行……

其父以手抓取一隻,滋滋地吸吮,轉瞬間乾了杯小米酒,談起常拿著布袋在雨後田野間撿拾蝸牛,他家自栽作物沒農藥汙染,蝸牛常活躍地在溝渠裡爬。此食材是天賜恩典,除了大火炒,還能煮湯,或以火烤至七、八分熟,撒鹽、淋酒,鮮美,且是男性生子良方。有些口音需仰賴阿刁說明我才恍悟。說話間,他們一家吸吮鮮汁聲不絕,其父補充說明:吃完一定要再用力吸取殼面的漩渦狀縫隙滋味,如此吃完一只蝸牛,才能無愧於牠的以身相許。

這是饕客與食物的相知相惜吧,品嘗者能賞識食材的每寸價值,蝸牛若有靈,也不枉犧牲了。可惜我口拙味鈍膽小、不懂得鑑賞。

見我遲遲沒動筷子,阿刁說,吃起來像硬一點的海蜇皮,聽說國外有些人用麵包夾住滾燙蝸牛,優雅地翹起小指食用,把殘存的汁水吮吸出來,以吃蝸牛界定人的品味。我們相視一笑,心知阿刁藉此透露,蝸牛這食物,會因本地外國被區分階級。食物於我而言,是思鄉懷人或是滿足口腹之慾的媒介,好不好吃,能否接受,是很個人的口味。

阿刁夾食兩隻至我碗裡,他們企盼地盯看,我乾笑,以筷當鏟撥動。「老師,吃呀。」「……這料理比起口感,是吃聲相的,光聞味道就有意境了。」殷殷期盼下,我舔了一口牠的吸盤。

面對殼殼餐,我想自己是被吞嚥了,至今,全身仍有被它吸吮的黏膩柔麻觸感,它吸取我舌尖時的滋滋聲,從未淡去。


【聯副文訊】陳義芝詩集《無盡之歌》高峰對話
聯副/聯合報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訂於3月12日(星期五)下午二點三十分,於該所舉辦「時間是青苔:陳義芝詩集《無盡之歌》高峰對話」學術座談。會議由詩人楊小濱主持,會中陳義芝將親自朗誦最新詩集《無盡之歌》中的作品,並邀請詩人學者廖咸浩及《臺灣現代詩史》作者鄭慧如,與詩人展開高峰對話。此外,女高音施璧玉也將現場演唱以陳義芝詩作譜曲的歌。細節請參見文哲所首頁。(桂樨)

  訊息公告
整理專家近藤麻理惠 助你提升工作表現
整理達人近藤麻理惠,在清理和整理個人物品方面家喻戶曉。處理企業內日積月累的數據資料,也可以沿用近藤麻理惠的收藏心法。本文將近藤麻理惠的六項整理規則,逐一應用在企業上,讓領導人從分配預算開始,到留下「令人喜悅」的有用資料,實現有效率的資訊管理。

隱身嘉義的「巨型Wi-Fi」秘境 田馥甄MV場景限定玉米田
不怕沒網路?嘉義縣義竹鄉有處玉米田近期備受網友熱議,原來透過空拍視角可看見巨大「Wi-Fi」圖案,而眼尖的人也發現這正是田馥甄2月新推出的《田 Crop Circles》MV場景,限定景象讓人驚艷,訊號滿格的模樣也讓不少人笑求Wi-Fi密碼。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