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自然科學知識的愛好者嗎?你是否對週遭充滿了好奇?【科博電子報】歡迎你一同來發掘大自然的奧秘。 想告別爛英文?想讀懂英文新聞?【讀紐時學英文】週五發報,中英文逐段對照,讓你閱讀國際新聞還能學英文!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2/02/24 第7322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人文薈萃 【跨界時代】胖胖樹 王瑞閔/迷迭香–—從〈迷迭香賦〉到〈迷迭香〉
【慢慢讀,詩】隱匿/矛盾的連接詞
【文學紀念冊】曾永義/典型宿昔——姚一葦先生百年紀念京劇演出

  人文薈萃

【跨界時代】胖胖樹 王瑞閔/迷迭香–—從〈迷迭香賦〉到〈迷迭香〉
胖胖樹 王瑞閔/聯合報
迷迭香植株與葉片纖細,全株被毛,略帶灰色調。(圖/胖胖樹 王瑞閔提供)

迷迭香在魏文帝筆下彷彿英雄上身

《本草綱目》是我一讀再讀的經典,站在李時珍這位巨人的肩膀上,總是能夠額外獲得許多知識。〈草之三 芳草類五十六種 迷迭香〉當中,藉由李時珍的描述:「魏文帝時,自西域移植庭中,同曹植等各有賦。……」原來曹丕與曹植兄弟除了七步成詩這個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兩人都曾為迷迭香作賦。這引起了我的興趣,特地找了兩篇〈迷迭香賦〉來讀。

曹丕〈迷迭香賦〉:「序曰:余種迷迭於中庭,嘉其揚條吐香,馥有令芳,乃為此賦。

生中堂以遊觀兮,覽芳草之樹庭。重妙葉于纖枝兮,揚修幹而結莖。

承靈露以潤根兮,嘉日月而敷榮。隨回風以搖動兮,吐芬氣之穆清。

薄西夷之穢俗兮,越萬里而來征。豈眾卉之足方兮,信希世而特生。」

曹丕對植物形貌的描述不多,僅有「重妙葉於纖枝兮,揚修幹而結莖」兩句。反倒如「吐芬氣之穆清」、「越萬里而來征」、「信希世而特生」,又或是「嘉日月」、「薄西夷」等用字遣詞,隱隱約約有一種類似曹操〈短歌行〉的氣概。迷迭香在魏文帝筆下彷彿英雄上身,明明是纖細的枝條,卻自帶一股霸氣。

曹植對植物觀察細膩

曹植〈迷迭香賦〉:「序曰:迷迭香出西蜀,其生處土如渥丹。過嚴冬,花始盛開;開即謝,入土結成珠,顆顆如火齊,佩之香浸入肌體,聞者迷戀不能去,故曰迷迭香。

播西都之麗草兮,應青春而凝暉。流翠葉于纖柯兮,結微根于丹墀。

信繁華之速實兮,弗見凋于嚴霜。芳暮秋之幽蘭兮,麗昆侖之英芝。

既經時而收採兮,遂幽殺以增芳。去枝葉而特御兮,入綃縠之霧裳。

附玉體以行止兮,順微風而舒光。」

相對於曹丕,曹植的文字婉約,對植物觀察也十分細膩。從新芽「凝暉」,而後「翠葉」、「纖柯」、「微根」、「繁華」、「速實」,將根莖葉花果鉅細靡遺寫過一輪,還有相應的物候:「應青春」、「弗見凋于嚴霜」。妙的是,兩句讚美迷迭香香氣更勝「幽蘭」,美貌超越「昆侖之英芝」後,曹植分享迷迭香的使用方式,從採收,曬乾增加香氣,然後將枝葉放在絲織衣裳中,身體就會乘著微風發出淡淡香氣。說有多浪漫就有多浪漫。

此外,序文也透露曹氏兄弟個性的差異。曹丕描述簡單,就是在花園種了一株芳草,寫一篇賦來嘉獎它的芬芳。大剌剌,不拖泥帶水。曹植不僅交代了迷迭香的由來,適合土壤、開花結果時期,使用方式,甚至還點出迷迭香名稱典故。一簡一繁,各有巧妙不同。

二世紀時東亞已栽培迷迭香為觀賞植物

姑且不論曹氏兄弟的作品優劣,從他們的作品判斷,二世紀時東亞已經栽培迷迭香作為觀賞植物。這讓我微微驚訝,畢竟迷迭香是地中海沿岸原生植物,非東土所有。這才發覺,張騫通西域後引進東亞的植物除了冠了「胡」字的胡麻、胡豆、胡瓜、胡桃、胡蘿蔔等糧食與蔬果,還有迷迭香這種從名稱就十分出眾的觀賞植物。

進一步爬梳古文,漢代有一首佚名樂府詩:「行胡從何方?列國持何來?氍毹□五木香,迷迭艾納及都梁。」這很可能是迷迭香最早的華文紀錄,能夠判斷迷迭香當初應該是外使攜來的禮物。往後各朝代也都有迷迭香作為藥用植物的相關紀錄,不過卻一直沒有看到拿來做料理。不知道是引進時沒有連同使用方式一起交代,還是東亞不習慣將它的滋味與食物做搭配?

海洋之霧,神聖的象徵

迷迭香的英文是Rosemary,國內早期也有廠商直接音譯為蘿絲瑪莉。不過,rosemary跟玫瑰(Rose)沒有任何相似之處,也與瑪莉(Mary)毫無關聯,而是來自拉丁文rosmarinus,結合了r□s(霧、濕氣)與mar□nus(海),描述它如海洋之霧。一七五三年《植物種志》書中,林奈便以Rosmarinus為屬名,officinalis(醫藥用的)作為種小名,正式將迷迭香命名為Rosmarinus officinalis。近代分子生物學發展後,才將它併入鼠尾草屬,更名為Salvia Rosmarinus,保留Rosmarinus作為它的種小名。

在陽光下,全株被白色毛茸的迷迭香,搭配細小的葉片,遠遠看起來灰綠灰綠,與一般綠色植物明顯不同。遙想在地中海沿岸,一整片迷迭香隨微風擺盪,應該如霧氣一般吧!無怪乎它有海洋之霧rosemary這樣的名稱。這些枝葉上的毛茸,可以攔截空氣中的濕氣,加上細且堅硬的葉片能夠減少蒸散,皆有助於適應地中海乾燥的環境。此外,毛茸與全株含精油,也能夠減少被植食動物啃咬。不禁佩服迷迭香適應環境的生存智慧。

歐洲地中海地區與古埃及使用及栽培迷迭香大約有五千年的歷史。除了大家熟悉,作為搭配肉類的香料,也可供製香水或是藥用,甚至是神聖的象徵,紀念戰士或哀悼亡者。許多歐洲知名的文學作品,如塞萬提斯的《唐吉訶德》中,含迷迭香配方的香膏是英雄的用品;而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與《羅密歐與茱麗葉》,迷迭香則是用來紀念、祈禱,或貼在屍體之上。

九二一大地震後,歐洲香草植物栽培開始流行

不過,台灣民眾認識迷迭香的歷史並不長,一九九○年代迷迭香才被引進,千禧年後才日漸普遍。台灣許多流行文化都受日本影響,歐洲香草栽培也不例外。一九九○年代日本經濟泡沫破裂後,進入了平成經濟大蕭條時期,民間興起了一股回歸自然的風氣。特別是一九九五年阪神大地震後,具療癒力的歐洲芳香療法與香草植物栽培在日本逐漸流行。此一年代,台南農業改良場、屏東科技大學與□公農業產銷基金會亦開始投入歐洲香草飲種與栽培工作。不過,當時歐洲香草在台灣仍停留在研究階段。

九二一大地震後,台灣也循著日本的腳步開始重視自然。歐洲香草植物栽培開始逐漸流行。迷迭香便在這樣的氛圍下,逐漸被國人認識,甚至到二○○六年還搖身一變,成為一首膾炙人口流行樂曲的歌名。

我個人在二○○二年秋天首次栽培迷迭香。意外從一位長輩處獲得小苗,珍而重之的栽培在花盆裡。每天上學前替它們澆澆水,順便觀察它們的成長。當時香草圖鑑少,花市裡販售香草的攤子與種類也不如現在那麼豐富。不過,迷迭香倒已經不是罕見的植物。甚至沒多久後,在學校附近西式餐廳吃飯,烤雞旁總會洋氣的放幾片迷迭香葉,讓我可以跟不熟悉植物的朋友賣弄一番。

我在頂樓遮雨棚下栽培,種呀種,迷迭香越來越茂密。開始嘗試扦插繁殖,分送給同學、好友。不過總記得每年夏天,迷迭香上會爬滿了白色的介殼蟲,讓我十分苦惱。後來對植物越來越熟悉後才明白,台灣的氣候,特別是台北,夏天潮濕多雨又悶熱,對於這些地中海植物而言簡直是地獄,加上當時我多半使用培養土種植,這樣的天氣容易造成培養土酸化。種種因素,使得迷迭香植株在夏天生長情況不佳,抵抗力自然下降,容易有蟲害。有了這樣的經驗後,我便鮮少栽培地中海植物或溫帶植物。畢竟,無法提供適當的環境對植物也是一種傷害。

許多年後,偶然的機會在山區碰到一大叢灰濛濛的植物,遠遠便吸引了我的目光。好奇心驅使我向前,近看才曉得是迷迭香,也才真正體會它被稱為rosemary真諦。正巧迷迭香綻放,淡藍紫色的小花朵,十分別致。細細觀察,觀察這從未見過的花序:一朵一朵唇形花交互排列在短枝上,左右對稱;下唇三裂,側裂細而左右開展,中裂片寬大,緣波浪狀,一束淺白鑲藍邊從中央直直畫下,模樣倒像是個穿禮服小小的人,張開雙臂。

陽光下,細細的葉片透著光,葉脈格柵,正巧一顆顆細小如珠,也許就是曹植在〈迷迭香賦〉中所謂的「應青春而凝暉」吧!夢幻的藍紫色,異國的淡淡香氣襲來,耳邊彷彿響起熟悉的旋律:「隨風飄揚的笑,有迷迭香的味道。」


【慢慢讀,詩】隱匿/矛盾的連接詞
隱匿/聯合報
這樣的日子還能

持續多久?

每一天

陽光回來

在地板上描繪著

同一扇鐵窗

貓咪也依然在被子上

進行著慣例的

睡前踏踏

那早已不存在的母乳

仍持續供應牠

生命的養分(註)

但我能看見

牠周遭的世界

正在逐漸地逸失

色彩與輪廓

眼皮底下的

蜉蝣生物

吹風機裡的

鬣狗咆哮

塵埃飛揚

星系運行

這樣的存在還要

持續多久?

儘管

我能做我自己

然而我只能

做我自己

以軟弱的四肢

無法獨立存在的

幾個字

試圖推開這牢

不可破的四壁

●註:幼貓時期以前腳推擠母親乳房以分泌更多乳汁的動作,有些在成貓後仍會持續,只是推擠的對象改成柔軟的織品、毛料,俗稱「踏踏」。


【文學紀念冊】曾永義/典型宿昔——姚一葦先生百年紀念京劇演出
曾永義/聯合報
姚一葦先生百年紀念京劇演出。(圖/曾永義提供)
今年二月二十六、二十七日姚一葦先生百年紀念,以詹惠登為首的門弟子,要為姚老師在臺灣戲曲中心演出京劇,緬懷師恩。臺灣戲曲學院劉晉立校長和傳統藝術中心陳悅宜主任,欣然共襄盛舉,以能為這位戲劇界大師表達崇敬之意為榮。

姚老師是兩岸推重的劇作家、評論家、戲劇學者。他協助鮑幼玉先生創辦國立藝術學院,任教務長並成立主持戲劇系,培育人才也貢獻校務良多。而他最喜愛的頭銜是「劇作家」。他共寫十四部劇作,偏向舞台劇,如《紅鼻子》、《一口箱子》、《重新開始》等早已成為經典之作,無不寄託遙深。

這次為紀念姚老師百年的演出,惠登選擇的劇目是《左伯桃》,那是姚老師唯一的京劇創作,未曾搬演,如此既可教學院跨系師生大展身手,也可以彰顯姚老師功力兼擅中西與古今。

《左伯桃》出漢劉向《烈士傳》,明馮夢龍《喻世明官》,演為《羊角哀捨命全交》。故事流傳久遠,敘述左伯桃、羊角哀一見如故,結為金蘭。左伯桃聞楚元王招賢,訪羊角哀同赴;途中遇大風雪,飢寒交迫無援。伯桃趁角哀拾柴之際,心想角哀年輕體強,才學勝己,眼前兩人難於並活,乃解衣留糧,躲入樹洞凍死,成全角哀以赴楚國。角哀榮貴後,重訪親為所營伯桃墳墓。夢見伯桃訴說被鄰墳荊軻凌迫之苦,角哀乃自刎,欲協助伯桃抗拒。

姚老師《左伯桃》分四場:首場別妻、二場訪友、三場遇樵夫、四場凍死全義。姚老師將故事末段刪除,也不沿襲京劇《捨命全交》,不止使情節乾淨俐落而且避免了民間傳衍的庸俗觀念。四場簡潔明快,旨趣強調人間所最講求但卻最貧乏的「情義」。

《左伯桃》較諸傳統京劇,已可看出姚老師將之文人化、現代化的傾向;但若比起晚近新編京劇,那還是「京味十足」,曲文俗中帶雅,雅中流俗;賓白模擬聲口,唯妙唯肖;遵循「詩讚系板腔體」規格,不只註明腔板,而且掌握音節形式,巧作變化,使聲情詞情相得益彰。可惜姚老師只創作這本京劇;但也因此令我們彌足珍貴。

我雖然景仰姚老師,但無緣追隨杖履,絳帳承教。最記得民國七十幾年,一次開車,陪姚老師南下鹽分地帶文藝營,那晚我「引誘」他一起去消夜喝生啤酒,慫恿他點一大杯,說:「姚老師!生啤酒提神解勞,您慢慢喝,能喝多少就喝多少,喝不下的,我替您喝!」姚老師煞有介事地「如約而行」。我等他心情放鬆了,又「如法炮製」,他居然也同意了。如此「騙他」,足足喝了一大杯。而由台南返程的高速公路上,雷雨交加。當車子停在當時國立藝術學院的「行在」,台大國際學生中心大門口,姚老師要到辦公室一下,我忍不住說:「姚老師:眼前最大膽的人是誰,您知道嗎?」姚老師睜著眼好奇的說:「不知道,是誰?」我說:就是您,因為我第一次開高速公路!」他馬上說:「那你不必等我了,我叫計程車回家。」後來我和姚老師參加大陸的戲曲文化之旅,遊覽車鄰座,沾溉了姚老師豐碩的學養,我並口無遮攔地就見聞「撩天」;姚老師還是睜著眼看我,好像他認識的「酒党党魁」,不止是在喝酒而已。

而今姚老師百年,眼前浮現的他認真淳厚,執著真理,集戲劇研究創作於一身,從事藝術教育不遺餘力,實為「讀書人」之典型,令人永遠嚮往。


  訊息公告
職場闖蕩別瞎忙!十大升遷加薪的關鍵絕對要把握
歲末年終的時候,總會回顧一下自己在職場上的這一年發生了什麼事,同時也會有不少人開始思考,要不要換個環境試試看、要不要期待一下升遷?薪水好像卡關很久了,要不要趁著新的一年開始為自己開口爭取看看?

Geography 台灣的地理
台灣島山巒起伏,玉山高達3,952 公尺,是東北亞第一高峰。貫穿全島中央的則是綿長的中央山脈,全長340 公里。台灣的山路風景優美,但駕駛經過這些路段時,要小心謹慎,因為有時會有土崩的狀況出現。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