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堂電子報】有來自各行各業的知名人物,無論大事、小事,都能提供你豐富、獨特的名人觀點! 【寂天日語學習充電報】提供日常生活中的會話表現,並收錄最實用、最豐富內容,讓你輕鬆脫口說日語!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2/04/09 第7365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今日文選 【閱讀•散文】葉國威/文林回想
【書評•散文】湖南蟲/旅行後動物感傷
我的青春提案 2022第十九屆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 開始收件!

  今日文選

【閱讀•散文】葉國威/文林回想
葉國威/聯合報
董橋新著《文林回想錄》。(圖/葉國威提供)
推薦書:董橋《文林回想錄》(牛津大學出版)

一個小平頭、兩撇八字鬍、一襲長衫、一雙黑布鞋、左手拿著一本書、右手兩根手指夾著一支菸,交腳交手左傾斜倚坐在一張藤椅上,這是魯迅先生的石灣陶瓷造像。2017年的夏天董橋先生和我經過香港荷理活道一家專賣瓷器的古玩店–宏裕昌,董先生入內,請老闆取下放在角落的一尊魯迅先生像,他看了一看便買回舊時月色樓。

董先生當時一邊看著我幫忙擦拭陶像上的灰塵,一邊憶起說劉以鬯先生也很喜歡搜集石灣陶瓷,也有一尊一樣的魯迅先生像,且他們兩家很好很親近,常常走動,劉先生也常約他們一家吃飯,但劉先生有些潔癖,所以飯菜一上桌,劉太太會把劉先生要吃的都先夾給他,大家才開始吃飯。而董先生的女兒還叫劉先生劉太太乾爹乾媽,這一件事在董先生去年寫的《文林回想錄》書中,記劉以鬯和徐訏兩先生的文章中也有提及。

劉先生和徐先生在大陸時期其實已經是很要好的朋友,徐先生甚至曾寄居在劉先生與他哥哥辦的懷正出版社裡。後來太平洋戰爭爆發,他們一起去贛州,在途中徐先生還為劉先生的背瘡敷過藥,只是沒想到他們分別來到香港以後,彼此發生了一些誤會,來往就少了,那時董先生也曾居中協調,只是效果並不如所想。

在《文林回想錄》23回結尾,董先生說:「他的《盲戀》我喜歡。印象最深的是《風蕭蕭》,一個時代的寫照,一個作家的豐碑。」金庸先生也坦承《風蕭蕭》是一部很好的小說,唯獨最可惜的是只局限於抗戰。而以抗戰為背景的小說中,還有一部鹿橋先生所寫的《未央歌》流轉甚廣,但在大陸出版卻很少,因為鹿橋先生有一個堅持,就是要「繁體字直排」,從前安徽黃山出版社曾想方設法刷了兩版,由於最終不符合出版規範,到了合約期滿版權收回,就沒有再出版了。

有一年董先生知道我很喜歡《城南舊事》,便告訴我金庸和徐訏兩先生都認為五○年代的台灣雖然有姜貴,但他們覺得只有林海音的《城南舊事》可以傳世。我聽了當然很開心,即使我從沒有機緣見過林先生,可是我一直都很敬重她。余師母也常和我提起林先生,因為他們昔年住得很近,常常見面,甚至余光中先生到香港中文大學教書時,林先生到香港開會也會找他們聚首。余師母有一回專程帶林先生到新界的大埔去買香港製造的「磨豉醬」,因為陳之藩先生曾對林先生說過做炸醬麵的炸醬一定要用「磨豉醬」才好吃才味道正宗,陳先生說豬肉要切很細,一半瘦一半肥,先把肥和瘦的豬肉在鍋裡炒香,再加入「磨豉醬」炒,便成了炸醬,吃前再放入大量蔥花即可。從這兒可想陳之藩先生不止是文學家,還是一位老饕。

說起炸醬麵,陳生生的第二任太太童元方先生在一篇〈閱讀陳之藩〉的文章中記述她在升讀台北北一女中時,她放學後在學校圖書館看書,等到圖書館七點關門後,她便隨便找一家麵攤吃一碗炸醬麵,再到書店打書釘,看閒書,就在那時看到了《在春風裡》,童先生說:「春風就這樣輕輕的來,又輕輕的去了。這是音樂呢,還是悼辭?我迷茫而又仰慕。」後來她又看他的《愛美小簡》,多年後因為這一份仰慕,成為他晚年的伴侶,守候著照護著陳之藩先生,這似乎也是一碗炸醬麵的功勞。而她在這篇文章的最後,寫陳之藩先生遲遲不肯動筆為香港版《在春風裡》寫一篇重印序文,後來寫寫停停,時常沉浸在與胡適先生的各種回憶裡,一邊寫一邊流淚,寫了好幾疊白紙。我曾看過陳先生給董先生的信中也提到「寫那麼一篇小文,竟使我哭了好幾次」。這可見陳先生情感豐沛,對胡適先生是滿心感念的。陳先生還回憶胡先生說:「胡先生認為他把我弄去美國,如我當了乞丐,他似乎有責任似的。」然而陳之藩先生去了美國,不單沒有成了乞丐,反而成了知名的學者和作家,想這大多是胡先生的功勞。

五四那一代人,梁實秋先生和胡先生同樣愛才,梁先生總覺得余光中先生應該到美國念書,但余先生卻斬釘截鐵的告訴梁先生:「如果到美國念書要我洗盤子,我打死也不去。」過了一段日子,梁先生幾經思量,推薦了余先生得了獎學金,派去美國愛荷華大學攻讀碩士。畢業後余先生回國教書、翻譯、寫散文、作詩終身不輟,無愧於梁先生對他的讚譽:「右手寫詩、左手寫散文,成就之高、一時無兩。」

至於董先生在《文林回想錄》中幾筆帶過的楊彥岐,他是知名的編導,曾做過報刊編輯,也有文名。他本名恕,小學五年級時以字為名,易文是他最為人知的筆名。父親楊天驥,大舅費孝通更是著名學者。而當胡適第一次在楊亮功家見了楊彥岐後,在日記中曾寫道:「彥岐十三歲,喜歡讀文學書,很有天才,他家遺傳甚好,定非凡品。」楊彥岐早年執導的《曼波女郎》、《桃李爭春》、《星星.月亮.太陽》等都膾炙人口,被公認為「南來文人」。1969年台灣聯邦公司邀他執導《精忠報國》電影,在拍攝快完成時,邵氏兄弟有限公司要招他任職策畫經理,然因《精忠報國》尚待剪接配音,需再赴台灣工作一、二月,因而在上任前,他以「顧問」名義在邵氏先作瞭解,襄助邵逸夫審理劇本,分配導演,諮商決策並訂一些整理計畫。

然楊彥岐在邵氏工作多年後,曾感嘆自己類似「拾遺」,忽內忽外,意興不高,只因貪薪水較高,因他有子女三人,一在澳洲,兩在美國,均在讀書,負擔沉重,明知有違個性,自言:「岐生性不合,便覺索然,因此生活枯燥,而少逸興。投契友朋,亦少過往矣!」

但他與居住在台北的阮毅成常有書信往來,有一次王月汀過世,阮毅成請楊彥岐打聽王月汀在香港的生活情況,楊氏就花了一段時間去調查,回了兩頁長信詳述了同樣曾任邵氏兄弟有限公司導演的王月汀在香港三十多年的情況。說王月汀從大陸攜女移居香港後,在1951、52年左右經人介紹在片場任場務,工作形同雜役,但從無怨言,勤於任事,從不想當年之感嘆!後來李翰祥任導演,請王月汀為臨時劇本寫對白,不久即代李翰祥執筆編劇,因下筆穩健圓通,自此以後便致力劇本,作品甚多。邵氏公司旋以王氏為李之副導,實則劇本之捉刀人。過了一兩年,經李翰祥推薦,獨當一面自任導演,曾導《神仙老虎狗》等喜劇片,成績頗佳。未幾,購汽車代步,不料行經山路,撞路邊山壁,車毀人傷,表面傷勢不重,但傷及腦神經,思緒難以集中,言語變得木訥,精神日漸萎靡,編劇大失水準,遂失業。其後在片場當「特約演員」,以日計酬,每拍一天戲,可得五十至八十元,月有十餘日,差可溫飽。後因邵氏公司對所有特約演員實行甄選,本來對他絕無影響,但他竟感恐慌,未數日即服過量安眠藥亡故。

楊彥岐感嘆說:「他是一個循規蹈矩,安分守己的傳統教育下的知識分子,在電影圈中,勢利現實表現最為尖銳露骨(其實官場何不然哉?),受不了刺激,自卑日甚,最大的痛苦,恐怕還是孤寂……識者莫不以他為『沉默的君子』(使人敬愛的好人)。」可惜楊彥岐也因抽菸過多,罹患肺氣腫,59歲便逝世於香港。

曾經有人這樣說:「董橋在當下的意義,不僅是文章重鎮而已,實際也是舊文化傳統的魯殿靈光,是文化界的琅琅木鐸。」我每讀董先生的文章,總想偷學他簡潔的文筆,行文的不疾不徐,如詩如詞的淺斟低唱。而當我讀到《文林回想錄》,心中更感溫暖和親切。董先生長我許多,是我的師長,他在書中提及的人,有的是我的前輩,有的是我前輩的前輩,然而其中有幾位長者,我卻有幸與他們互通書信,像夏志清、余英時、□弦、陳若曦等先生,最近陳若曦先生收到我寄給她的賀年卡後,承她不棄,也回寄了一張明信片給我,祝福我新春快樂,並告訴我她住的養老院常辦活動,所以她都好,都不寂寞。同樣,如果不是肺炎疫情阻隔了人們的活動,甚至有許多地方如檀香山、加拿大等依舊郵路不通,不然,我早已收到□弦先生的信,即使他常說他年紀大了,常執筆忘字了,但依舊熱情,依舊疼惜後輩,必不吝嗇回長信告訴我他的生活近況和鼓勵我。這些長輩都和董先生一樣,一襲老民國風範,在他們的身上依舊馨香可聞。


【書評•散文】湖南蟲/旅行後動物感傷
湖南蟲/聯合報
《不在場證明》書影。(圖/新經典提供)
推薦書:李桐豪《不在場證明》(新經典出版)

解封後的某次餐聚場合上,有人忽然對李桐豪拋出那個萬年問句:「新書何時出?」絲路分手旅行一走十七年,讓每個讀者都差點盼成王寶釧。等到地老也沒有答案的問題,終於在今年獲得了解脫。

為什麼,大家都在等他出書?十七年來,他其實沒辜負讀者,定期產出報導文字,偶爾拋餌般丟出的個人創作,那些冷眼看熱血的觀點(自嘲在戶外冷風吹久了頭會痛)、色情般純情的展演(東京既是職場淫猥白書的東京,也是愛情不用翻譯的東京),總是讓無抗體的人一再發燒,幾乎是S與M的關係了,而被虐狂等待的,無非是一次完整的銷解。

大概就像李桐豪在無法天地任我行的疫情之年,回頭整理自己的《不在場證明》。當「辦公室如囚牢,每一場旅行都是一趟保外就醫」,他也是往自己的傷口上撒鹽了。

書分三輯,「環遊世界殺人事件」遊歷(非)殺人小說裡的sin city,辯證為何「旅行脫序懶散和逸樂氣氛,永遠都是偷情和殺人的好時光」?冰雪國度如何養出龍紋身的女孩?毒蟲福爾摩斯和開膛手傑克一幻一真,先後在倫敦的暗處解謎和布局……把城市底細寫成謀殺入門課(或聖經與佛典的場景),當然是驚人的本事。

第二輯「密室逃脫,直到世界盡頭」則開箱孤獨星球的至遠至荒處。鯨向海寫過一篇他所限定的京都印象,李桐豪限定的地球印象則是各種的反高潮敘述,聰明的人把自己寫成反覆受騙的笨蛋,萬里迢迢來到《春光乍洩》的伊瓜蘇瀑布,才發現「我們從電影認識一個地方,造訪該地,產生的情緒也沒有大過電影」。旅行是一襲華美的衣袍,多數人不去寫蚤,唯李桐豪又好笑又誠實,道出真相如「征服世界的第一件事情即是記得服用暈車藥,因為前往世界的盡頭都是蜿蜒的山路」。

末尾,李桐豪又難得地回首自身來處,內心戲之深刻是梁朝偉等級。他曾寫過兩篇未收進書裡的〈假期〉,其一是花樣年華的戀人心事,另一是鐘點站過後的喪假,其實也都是第三輯「愛的偽證」的前身與延伸,違心也真心。寫父與母各有半張臉被陰影覆蓋的〈再見二丁目〉和〈東京物語〉,是所有男孩A從小朋友轉大人的成長痛,理解「日子不需要長治久安,生命始終在路上」。

長年「生活在他方」的李桐豪,不僅懂得在俗套中另闢蹊徑,巧妙引用影視歌文本去刻出景深,更深知「唯有落單,才是旅行的開始。」其書名揭示的,是犯罪的愉快,也是悵然若失的旅行後動物感傷。

用人心的荒涼和脆弱,去寫天地的大美與俗豔,才是這本書最生猛的絕活。對一座城市最好的恭維,我想就是把李桐豪送到那裡去。


我的青春提案 2022第十九屆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 開始收件!
聯副/聯合報
主辦單位: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聯合報

●獎項:包括短篇小說獎(限5000字以內),首獎獎學金三十萬元。散文獎(2000~3000字),首獎獎學金十五萬元。新詩獎(限40行、600字以內),首獎獎學金十萬元。

●附設「高中生最愛十大好書」票選及系列活動,由參賽者選出心目中最愛的台灣出版文學類書籍。

●應徵條件:凡具備中華民國國籍,16歲至20歲之高中職(含五專前三年)學生均可參加,唯須以中文寫作。

●作品須打字列印(A4大小),一式五份,文末請註明字數(新詩請另註明行數);請另附一紙,每位參賽者須列出三至五本最喜愛的文學類書籍。來稿請在信封上註明應徵獎項,以掛號郵寄(221)新北市汐止區大同路一段369號4樓聯合報副刊轉「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評委會」收;由私人轉交者不列入評選。

●即日起收件,至2022年5月11日止。(以郵戳為憑、逾期不受理)

詳情請上:文學大小事部落格 https://medium.com/@fridaynightmoonlight

或洽:02-8692-5588轉2135(下午)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