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最厲害的頭腦、最捉摸不透的管理動向、不知何去何從的地球命運,都在【世界公民電子報】。 【異外之聲˙同志熱線電子報】帶你/妳了解台灣同志社群近況,掌握第一手活動與報導,聊異性戀之外的事!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2/05/06 第7392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人文薈萃 【文化觀察】韓璞/法國的假期文化
【慢慢讀,詩】蔡富澧/春天的遐想
【我的青春提案】2022第19屆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 倒數第6天
【客家新釋】葉國居/打索仔

  人文薈萃

【文化觀察】韓璞/法國的假期文化
韓璞/聯合報
巴黎海灘,Paris Tourist Office。(圖/Photographe Marc Bertrand)

一年的運作以9月為始

法國人的年度規畫有一個相當特別之處,那就是不把一年之初定在1月1日。但別誤會,他們每年還是會在12月31日晚上和朋友共度,一起倒數計時,歡慶新年到來,並從1月1日起逢人就祝賀新年,在牆上掛新年曆,對新的一年有所期許(如戒菸、戒酒、減肥……)等。

但是,在每個人內心深處,一年的運作節奏還是以9月為始。沒錯,9月分是開學時節,有兒童、學生的家庭本來就把開學日當成學年之初。儘管如此,家中沒有學生的上班族、中、老年人也不例外,同樣把9月當成年初。為什麼呢?原因就在於法國深刻的假期文化,全國人民的作息與規畫深受其影響。

一到7、8月分,大部分活動不是減速就是停擺。人人儘量把該做的事在假期前辦完,所以從6月開始,無論是和專科醫生約診,或是請水電工到家裡維修,都有可能碰上「7月初已排滿,9月再說」的可能。此外,6月到9月還是搬家旺季,又以7、8月最人滿為患,因為大家都想在假期前、後搬家,之後才能無憂無慮地度假或開學、開工。

雖說9月是一年之初,但不表示8月底就是年底,因為對多數法國人來說,每年的年終是6月底。那麼7、8二月又怎麼說呢?

這兩個月的性質較特殊,既非年初,也不算年底,而是一年當中獨立的月分,並和「假期」二字緊密相連。如果你去問法國人:「今年7、8月你有什麼打算?」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會把問題聽成:「今年7、8月要怎麼度假?」這兩個月讓人聯想到的,就是「夏天」和「假期」。

當然,每個人不見得都有長達兩個月的暑假。大部分法國人的休假期為兩、三周,有些人分次享受,有些一次休完。有些人一到7月初,就迫不及待地出發,有的則熬到8月才行動。

超過半數的人民在8月度假

法國超過半數的人民在8月度假,有些是基於先苦後甘的哲理,有些則因公司(如米其林)要求員工在8月固定時段放假1∼2周,讓工廠的機器和員工一起休息。很多人表示他們最喜歡8月分的大城市,因為沒有人擠人的地鐵電車公車,也沒有腳步匆忙的上班族,全城悠閒寧靜,一反平時的面貌。就算還沒出發度假,或是已度假回來的民眾,白天雖然照常上班,但情緒仍異於平時,因為部分同事、上司都不在,氣氛格外輕鬆。

如果你和法國朋友說:「我最近很忙,從9月忙到11月都沒停過。」朋友可能不會有什麼特殊反應。但如果你說:「我7、8兩月都在工作。」這時,他的表情可能會從訝異變成同情,馬上安慰你,勸你趕快給自己休個假,甚至擔心你是否需要經濟上的援助。

沒錯,對法國人來說,理想的人生少不了夏日的假期,這種想法早已根深柢固,以至於不能在此時出發的人常引起大眾的強烈同情。每到夏天,媒體不僅提供各類度假祕笈,也不時推出一些具有聲援性質的報導,提及「有些家庭基於經濟條件無法出發度假」,各類慈善機構也想盡辦法提供協助。

巴黎市從2002年起創建了巴黎海灘(Paris plages),在7月中到9月初之間展開,初衷就是為了讓無法出行的巴黎人能在河岸體驗度假的心情,不到海邊也能暫時放鬆身心。只不過後來成效過彰,不僅吸引了巴黎人,還招來很多外省和外國觀光客,結果「海灘」旁銷售冰淇淋、可麗餅的小販瘋狂漲價,逼得巴黎市政府不得不介入控制價格。巴黎海灘的一大特色是有海灘、沒有海水。海灘的細沙專從諾曼第運到巴黎,民眾可以在細沙灘上散步、日光浴、玩沙、建沙堡,甚至可以淋浴,但不能玩得太高興就撲通一聲跳進塞納河去游泳。

「去年」就是暑假前

法國人自己也承認,當他們說到「年度計畫」時,往往是從9月開始算起。買年度記事本時,也有「國曆年」或「學年」的選擇。學年版可記錄一整學年的計畫,對很多人來說更方便。如果某人在5月分時說:「我明年不打算再去游泳池報名了。」他指的「明年」八成是當年的9月分。學年的概念不只通用於在學生,成年人參加任何活動,也一概以學年制來算。你想踢足球、跳探戈、學西班牙文、陶藝、電腦,加入下棋社、合唱團、登山隊……註冊日期一定都在9月分。很多搶手活動有名額限制,須盡早行動,在6月底之前註冊。若等到9月才去詢問,對方可能會告訴你:「去年就截止報名了。」他說的「去年」就是暑假前的時光。

每到5、6月分,夏天的氣氛變得越來越濃厚,人與人之間的話題也自然轉向人生第一樂事:假期。在路上、地鐵、電梯、咖啡廳……遇見鄰居、同事、朋友……難得不來一句:「今年要到哪裡度假啊?」彼此談起度假點(海邊、山區?城市、鄉下?)、當地氣溫、交通工具(開車要多久?火車、班機訂位了嗎?時差幾小時?)、語言溝通(馬賽的口音你習慣嗎?蒙古人講哪一種語言?)等。

同理,9月分重新上班上學後,大家見面的話題自然是:「假期愉快嗎?」「從哪裡回來?」「曬這麼黑,真羨慕!」倘如說5、6月假前的談天讓還沒出發的人提前陶醉在放假氣氛中,那麼9月分聊的內容則讓人繼續回味假期之美。法國人就這麼年復一年重演這些活動,至今仍樂此不疲。

一到7月,媒體內部人馬大洗牌

電視、廣播節目的主持人每到6月也會和觀眾道別,祝大家夏天愉快,9月再見云云,一整個夏天他們隨之消失。於是一到7月分,媒體內部的人馬就來一個大洗牌,二、三、四號主持人有機會享受當主播的滋味,另一批新人也藉機嶄露頭角,民眾早已習慣在暑期媒體中看到新面孔。我有一個朋友平時在法國廣播電台France Inter播報晚間6點檔新聞,但每年一到夏天便晉升為晨間黃金時段(7到9點)的主播,替代度假中的頭號主持人。

法國總統也度假。各屆元首每年多在8月分前往蔚藍海岸的「總統度假專用」古堡,享受兩、三周的長假。馬克宏總統曾在2021年8月在社交網路上鼓勵民眾接種疫苗,他身後照例可見到藍白紅三色國旗,但平時一向西裝筆挺的馬克宏首次以T-恤亮相。這背後的訊息很明確,總統似乎在告訴大家:我雖心繫國家與民眾,但別忘了我現在正在度假。

到了9月,熟悉的面孔又一一出現。除了新聞主播、綜藝節目主持人重回螢幕、電台,各大政黨也在8月底、9月初宣告重回工作崗位。此時,這些政要人物樂得展現他們曬黑的健康膚色,以輕鬆休閒的裝束亮相,暫時不急著重新穿戴西裝領帶。

也許我們可以說,度假之於現代法國人已是人生的一部分。人需要工作,也需要休息,而度假就是最理想的休憩方式。民眾根據假期來進行年度規畫,這種概念之深植人心,甚至左右了人們的時間觀,影響到法國人的內在生物時鐘:每年的年初是9月,年終在6月底。至於7、8兩月既非年初、亦非年終,而是人人一年到頭期盼等待、不斷倒數計時的黃金季節。


【慢慢讀,詩】蔡富澧/春天的遐想
蔡富澧/聯合報
誰能幫我買一束花

在春光明媚的國際換日線上

裝飾遲來的義理

我將以裸露的背脊回饋

那一支

烽火連三月的想望


愛情只是投幣式的廉價販售

自由來得比春天稍晚

只要一束花

我就可以假裝世界很美

天空很亮

失去的孩子很天真很可愛


春光明媚的國際換日線上啊

誰能幫我買一束花


【我的青春提案】2022第19屆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 倒數第6天
聯副/聯合報

5月11日截止收件

主辦單位: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聯合報

●徵求:短篇小說獎、散文獎、新詩獎,最高獎學金三十萬元。

●來稿請在信封上註明應徵獎項,以掛號郵寄(221)新北市汐止區大同路一段369號4樓聯合報副刊轉「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評委會」收。

●詳情請上:文學大小事部落格

或洽:02-8692-5588轉2135(下午)


【客家新釋】葉國居/打索仔
葉國居/聯合報
客家庄許多手工繩就地取材,帶著一點家鄉味。搓編繩子需要時間、力氣,手法拿捏因人而異,於是沒有一條完全相同的繩子。以草繩來說,材料是曬乾的禾稈,阿公和父親兩代人搓繩就有顯著差異,像一條大河岔出的兩支分流,路徑不一,經歷各異,但精神上一脈相承。

在還沒有瓦斯及熱水器年代,炊飯煮食、熱水沐浴皆以稻草生火。一年兩季稻作的北部農莊,稻草在田中曝軟後,紮欉,挑回自宅附近疊成禾稈堆,外觀如一朵香菇,又像一把黃傘,雨季來臨時可以抗潮防腐,並權充牛隻的糧草。大型的稻草堆約莫兩層樓高,為防強風豪雨肇致倒塌,竣工時大皆會在頂上套置一個輪胎,繫上草繩八方而下,再以重物固定。阿公設計了簡易的製繩架,上方左右各一轉軸,藉著順、逆時鐘旋轉,將稻草拼湊成繩。小時候,我在這一頭旋轉,他在對頭拿著稻草編拚。繩子越來越長,阿公彷若離我越來越遠。

這是客家庄最粗的草繩。阿公身形微胖,聲大如鐘,村人若有紛爭,常會請其斷事,有說一不二的威嚴形象,也因為敬畏,無形中拉遠了祖孫間距離。那個大草堆繫上粗草繩後,風雨起了戒心,小孩不敢靠近。村頭村尾家家戶戶都有草堆,唯獨阿公的大草堆與眾不同。有些時候,同學來禾埕玩耍,舉止莫名的節制,離禾稈堆遠遠地不敢靠近,好像阿公的粗草繩善於偽裝,當你靠近它時,會冷不勝防地狠狠回擊。客家庄長輩經常告誡頑皮小孩:不乖,就用繩子綁起來打。阿公不在家,繫上草繩的大草堆,宛若是他的替身。置身在這個地景的小孩,心靈上無法逃脫大草繩追緝。

不單是小孩,家禽也是如此。阿公在後院空地上,以桂竹作柱,再以草繩圍成鴨寮鵝舍,縫隙留得特別寬,我私下覺得他做事粗枝大葉的,那要如何圍住鴨鵝呢!說也奇怪,鴨鵝看見粗繩,從未有逃走的想法。父親當家時,阿公的製繩架早已腐朽敗壞,他搓繩時先將稻草捋順,一股腳踩,另一股置於大腿上,以右手交替搓揉緊密合實,並不斷加上禾稈延續長度。他搓的草繩比起阿公明顯小多了,像長長的麵條。為了怕鴨鵝私自外出,他只好將草繩圍得更密,武裝自己的心靈。

可惜怪事層出不窮,起初,發現一隻鵝卡在兩條草繩間動彈不得,接下來漫長的日子裡,一場永不退縮的鴨鵝革命前仆後繼。三兩隻鴨子結伴去茄苳溪流浪,又下落不明的事件接二連三,父親幾度懷疑是大南蛇臭腥母幹下的壞勾當,但苦無線索。有一次,我在隔壁村荒郊上看到一隻鴨似曾相識,與我面面相覷,呷呷噭聲,哭訴無家可歸。民國六十八年,一個夜黑風高的夜晚,鴨鵝摸黑逃罄,一早起來,寮舍荒涼,給父親重重一擊。看來草繩圍得再密,依舊不能壓抑鴨鵝自由的想望呀!

母親至今仍在後院養鴨,簡易木製寮舍,群鴨習性像是世代遺傳,依舊屢屢不假外出。前些日子回鄉,母親建議我要搓繩繫密,我努力複習搓繩技術時,父親卻斬釘截鐵地反對。

「打索仔無效啦」,阿爸頻頻搖頭。

打索,客家話,指編繩。索,繩也。仔,尾音虛詞。父親這麼說,應該是老來人生的領略,如今他覺得飛鳥會在黃昏歸巢,對鴨鵝已無須限制太多,我猛然覺得阿公當年欲擒故縱的大智慧呀!想想也對,嚴官府出厚賊,嚴父母出阿里不達,教育孩子也一樣,約束太多則適得其反。當年阿公稻草堆上的粗草繩,應該也沒嚇唬之意,完全是一群頑皮小孩作賊心虛罷了。


  訊息公告
台灣用AI提升事實查核效率
在網路的世界裡,一個謠言會以文字、影音、圖片等各種版本出現,導致不實消息遠多於真實事件,而事實查核記者面對這些龐雜的資訊,過去只能土法煉鋼,先閱讀完一則又一則的謠言,再依主題分類、決定調查順序。資策會透過觀察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的調查過程,研發出「不實訊息快篩平台」與「AI鑑識技術」,大幅提升查核效率。

從結巴坐冷板凳到萬人演講:CEO教你說故事贏人心
當年我應邀到政大演講。抵達大禮堂後,倒抽一口氣,聽眾5人,椅子圍成小半圈還坐不滿。我自嘲,這是一場對空氣的演講?為什麼沒人想來?再10年後,我四度站上小巨蛋,升降梯從舞台底端緩緩升上,我在萬人場合說故事,開場國際論壇。一個講話結結巴巴的人、演講幾乎無觀眾的講者,發生什麼轉變?這是一趟發現之旅!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