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商業評論電子報】包含領導、創新、策略、管理等四大領域精彩內容。歡迎訂閱,與世界一流的管理接軌! 知音難尋?【古典音樂報】深度專業地介紹古典音樂樂曲與歐洲樂壇現況,讓你不再孤芳自賞!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值媒  udn部落格  
2022/09/12 第7521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人文薈萃 袁清鋆/潛藏
張素貞/張曉風仙棒在手——讀《麝過春山草自香》
栩栩/自然
古君亮/在正午動物園尋找詩意

  人文薈萃

袁清鋆/潛藏
袁清鋆 (嘉義高中二年級)/聯合報
●這首詩像是厲害的導演拍出的電影,以俄烏戰爭為背景,但又有獨立於戰爭議題外的情節,像是在戰火下的愛情密窖,潛藏戰亂中的祕密,期待有天被心愛的人發現。詩流暢地運用虛擬的第二人稱對白,以行雲流水的剪接技巧顯現語言的節奏感。──羅智成

●此詩語調深沉,語言精煉,鋪陳出一個祕密,可能是情愫、夢想、對和平的渴望,能不直說,反而是一種功力,特別第三段以「絲帶纏物般繞了一圈又一圈」寫早晨,相當節制。──零雨

在舒里亞夫卡站,妳沒有發現

我布置了祕密在汙漬的牆角

壁畫拼貼的工人所指之處

但是我不意外,哭泣的孩童、

老婦在攙扶下來往於通道,而被毯

羅列在長廊兩側,我相信是妳的惻隱

使妳無法顧及我的精心策畫

而迅速地走上階梯

妳的步調之快

恰如這座城市的今生和過去

我們潛藏在地下,有序的失序

曾經觸手可及的溫度和早春(我背靠冰冷的牆

走廊的昏暗燈光使我睡意漫長)

我發覺已經被鑲在夢想清單上無法取出

至於是什麼使我們潛藏,必須說

是敵人之外的選項,是一片向日葵田開花之前

就已存在的,帝國瘸腿的遺毒

這座城市就此載浮載沉

看向那些古老的宮殿、雕像與標誌

不難發現偶有幾隻候鳥停駐其上

給生硬難嚥的悲情史裝飾,如唱悼歌

今早警報再度響起

穿透我們的屋舍、骨梁和遐想

直到天際邊側,把稍冷的早晨

如絲帶纏物般繞了一圈又一圈,打結

我們險些窒息其中

我再度回到舒里亞夫卡站,慌張而過的

行人中

似乎沒有妳,我仔細觀察每一幅背影

每一張倉皇與恐懼譜寫的五官

都沒有找到妳的蹤影與氣味

地下宮殿的穹頂卻依然冰冷結實

然而我滿足於妳現在的潛藏,也滿足於

我們潛藏在地下,妳潛藏在不知名處

我潛藏在妳心底一本不曾翻過的字典中

當妳某一日偶然懷著忐忑翻開它

我失去我的潛藏,妳也失去妳的

飛彈砲火將已經不再觸及金黃花田

我篤信,妳也將站在舒里亞夫卡站的月台盡頭

輕哼舞曲,手持牆角處尋來的

數年前置放的祕密

●決審記錄刊於文學大小事部落格:

https://reurl.cc/0jMeml


張素貞/張曉風仙棒在手——讀《麝過春山草自香》
張素貞/聯合報
張曉風仙棒在手,從書架上請來唐代詩人許渾,讓他探訪山居的崔處士,二人暢遊春山,他感知溫暖而微潤的涼風,聞到「不知怎麼形容的香氣」,經崔處士的點化之後,他體悟到這大片的春山,身上散發著香氣、難得一見的珍獸——麝曾經出沒過,不覺吟出一句:「麝過春山草自香」的好詩。讀者跟著一千一百年前許渾的漫遊導覽,也有了春山草香的絕美感知。張曉風這篇序文,兼作書名,封面、書背題寫的是臺靜農的墨寶,封面設計也呈顯許渾的詩境。她壓縮時空,編織意趣高雅的故事,正想提醒世人,大自然多麼美好,怎麼人們都不經意地忽略了呢?

張曉風的新作《麝過春山草自香》,有著強烈的文化、文學危機感,充滿環保、愛護生物的大愛。眼見社會大眾沉迷於紛亂的資訊,她分享自己許多精緻微妙的美感,或奇思異想的樂趣。她說故事,為了加強說服力,「言必有據」。對於古典的詮釋,常做融入情景的白話文增飾。這本書的撰寫,不僅是她散文寫作的熱情與才情,必須理解她做過鋪墊的深厚功夫,她調和了幽默,使瑣細的尋常事體煥發光采。她的鋪描往往一層層,輾轉又會翻騰出新的脈絡來,引人入勝。小標題大多新巧,卻能突顯特質。這本散文集深心經營,書寫、探問,可能出人意表,多少都留存了讓人沉思的論題。

張曉風談論〈楊絳與法塔〉,一文一武,無形、有形的「殉身」,人情練達,她有著靈動的視眼、深廣的同情。楊絳嵩壽才女,晚年說:她對錢鍾書最大的貢獻,就是保全了他的「天真」和「孩子氣」。我們無從得知,在大陸數十年詭譎多變的「千古非常社會」,這才女要如何為名士丈夫排除多少困阨?她只說:「文革之後,我再也不怕鬼了。」餘音裊裊,有很大的空間可以想像。相對的,九一一雙子星大樓恐怖事件的元凶賓拉登,當美國海豹隊攻入他的密窟時,他年輕貌美的第五位妻子挺身為他擋子彈。這位撼動自由世界、毀壞名城地標、造成七千多人傷亡的多妻惡魔,照樣有女人誠摯地愛他,願意成全他。

張曉風喜歡英國的火車,搭上「乘客一律不許發出聲音」的D車廂。擁有一段完整安靜的時間,她閱讀吳爾芙《自己的房間》,勾想起《坎特伯里故事》中的巴斯婦人,談及婦權;延展到《十日談》一個眾貴婦都同意的答案。再轉而以今日的視角審度,答案似又不對了。其間迂曲變化,節節精采。

她講述日本《桃太郎》和唐代《玄怪錄》中橘叟的故事。提到桃太郎「三分鐘亡鬼島」,二十世紀,桃太郎卻來打中國了。四位橘叟悠閒弈棋,吃著吃不完的飛龍形草根,終究草根變為大大的夭矯飛龍,載著他們飛走。橘叟多麼像我們中國人。她說:「總要過些比『小確幸』更多一點的日子吧?」她曾去成都演講,到附近的邛崍,正是《玄怪錄》橘叟的故事地點,看到「樹上待採的橘子真有嬰兒頭那麼大」。原來古人虛構的小說物件還真有實體的依據。

她檢討,中國人口頭禪:「沒事,沒事」,「沒事就好」,寧可不做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長輩訓戒子弟,不要「生事」、「鬧事」。問題是:「『無事』的人不會有成就,『無事』的小說不會精采,『無事』的社會無法進步。」我們但願「有事」可做。孫中山先生不是鼓勵大家「做大事」?她也留意到〈華人和民主之間,有點麻煩〉,古怪思維,公私混淆,是非不明,人情和法理衝突。社會中,難免有人具有「不好的人格特質」,確實是「麻煩」的事。

人的一生,有許多機緣巧合,「他人生病」,讓饒宗頤代課,及早踏穩學術之路;抗戰時,學院要輾轉遷往雲南,饒先生「自己生病」,只好留在香港,就這樣為全民族留下一位穎悟深思、極肯用功的學者。那場病,或可說是他個人的幸事,也是整個華人世界的幸事。

張曉風從《論語》探討「趨」字,包含步伐、表情的肢體動作,關係到倫理、禮節、文化。由《明報月刊》約稿,她解「明」字,談到「垂直中國」、「道統中國」。她談及生僻的「欓」,出於《水經注》,有兩種意義、兩種讀音。內容涵概了白馬寺佛經,以及烹調的辛香料。考據詳細,還求證於閩南活存的語音。

她在陽台女牆上搭架置盆,播種小柑橘樹,終於有了遮蔭,省卻一夏的冷氣。她的環保意識也顯現在她「收藏在案頭的」是「美麗廢物」;她買了「得獎的冠軍茶的茶枝」,十分驚喜,發現它「竟也有其樸實淳厚的雅正滋味」。她物盡其用,毛豆、毛豆莢竟可以三度利用,仍然覺得差堪品味。

人類果真是萬物之靈嗎?近年來全球暖化,災變連連,不僅人類,許多生物的生存環境也面臨極大的考驗。人類是否該學學道家,尊重其他生物的立場,勉強稱作「球民」就好?張曉風談及許多動植物,收納些考據資料,把個人的足跡、朋友的引介和感興融入,增添了臨場感。我們赫然發現:1663年,鄭成功逝世一年,鄭經接事忙亂之際,西班牙、荷蘭、日本的異國商人,在台灣大肆捕殺美麗的梅花鹿,居然六月底到七月底一個月裡,便出口了七萬張鹿皮。後來梅花鹿幾乎絕跡,經過復育,繁殖下來幾千隻,基因品質卻遠不及原生的物種。談論羊,她轉述了一則新疆那拉提的高山草原野岩羊群絕處逢生的故事。雪崩奪路,面臨滅絕,老羊「急智慧思」、「視死如歸」,於是老幼二羊組,「半數的犧牲,換來了族群的衍續。」這種應變的智慧和高貴的行為,著實令人敬佩。張曉風珍愛動物的呼籲,盡在不言中。


栩栩/自然
栩栩/聯合報
生花旨在自然。

插入瓶中的花,要盡力表現花木的出生本質之美,將花木在自然中的姿態與生命力加以重現。是這個意思。

然而,花木本來生發於自然之中,受天道蘊養,插作者採擷花木,將之移入室內,卻又希望花木能繼續保有自然中的模樣,這心理不可謂不矛盾。與其說是為了表現自然,不如說,是為了表現插作者我吧。

我之技藝,我之意志。那麼,不只是自然,而是經由插作者我的內心所折射出去的自然。這樣說起來,生花歷來不許用鐵絲膠帶等物,要求必須徒手彎矯枝葉,恐怕也是出自類似的原因。什麼是自然呢?每當我看見花──在公園,在街角的花店,甚至在餐盤中──我就忍不住反覆揣摩。花的自然,豐饒有時枯敗有時,不只定格於某一剎那,可是花道是多麼有限啊,盡我所能,不過也僅僅只能捕捉自然的某個切面而已。

教室裡用的花材主要來自花市。花木們被切割,綑綁包裝,而後由花市運送到我的面前;送來的花木經常挾帶大量泥沙,偶見蟲蟻或網套,枝葉們彼此交纏,一動,又簌簌扯落一陣沙塵。天氣太熱,枝葉蔫蔫然,此時若置於出風口,不出半日,倒伏了一片;正確作法是儘快浸入水中,水要足,直到全株澆透為止。需水量大的花木,比如蓮或海芋,只要不是脫水脫得太厲害,借此法便有機會起死回生。

儘管如此,人為的切割仍然使花木不復原貌。時常我見花而不見葉,見葉而不見其枝條──人的介入,正是使花木成為花材的轉捩點吧──人和自然的距離改變了,江戶時代,和尚們步出禪房立刻能就地取材;到我這裡,只有泥沙之類,滿腿紅豆冰之類。

我只能透過形態學和斧痕重現它,動手組合它。在這個過程中,自然緩慢地滲透進來了,在那裡,與我合而為一。


古君亮/在正午動物園尋找詩意
古君亮/聯合報
六月底,我和高中同學L相約逛新竹動物園,它在我讀高一時重新整修開幕,但我直到畢業後才初次造訪。在學期間我多次問友人要不要去裡頭晃晃,但他們總說那裡沒幾隻動物,五十元的門票還不如去買合作社會吃到菜蟲的便當。這次好不容易以尋找靈感為由說服L陪我發瘋似地在正午看一隻隻熱癱的動物。

平日中午的動物園幾乎沒半個人,動物們紛紛躲到陰影處納涼,在豔陽下散步不出幾分鐘就汗流浹背。

「為什麼非得是動物園?」L問。

「人們不是說動物有靈性嗎?《聖經》裡有段話是這樣的,『你且問走獸,走獸必指教你;又問空中的飛鳥,飛鳥必告訴你。』,牠們也許能讓我感受到什麼吧。」

「我這個理工男不了解文學的浪漫啊。」

實際來過才發現新竹動物園真的什麼都沒有,不到一小時就把園區走完,整路上最有趣的大概是我和L笑談著這裡猴隻的數量少到讓猴園只能算是分園而已,而真正的猴園在不遠處山坡上的母校。

「所以你有想法了嗎?」

「或許沒有,詩的靈光常常只在一瞬間。」

「那我們頂著大太陽來這裡有何意義?」

「你不覺得無意義本身就很poetic嗎?」

「我聽不懂你在說什麼鬼話。」


  訊息公告
限電效應 太陽能與面板受惠
國際能源署調查顯示,2021年全球79%的太陽能上游多晶矽是由中國生產,42%由新疆維吾爾地區供應,2021年6月美國因維吾爾地區被控強迫勞動,將四家廠商列入制裁對象,禁止直接與間接採購上述業者產品,已影響中國在全球太陽能多晶矽市場的供給。

夏季也會心肌梗塞?!預防靠這兩撇步
事實上「夏天」發生心血管疾病的人數並不少於冬天。醫師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夏季高溫導致血管擴張,如果水分補充不足,高溫讓排汗量增加容易脫水,導致凝血變強易產生血栓,若血栓生成於冠狀動脈血管就可能造成急性心肌梗塞。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