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天英語學習充電報】提供英語會話及實用句型,讓你脫口說出流利英語,不再「看的懂」卻「說不出口」! 【udn保險週報】透過新聞與保險個案,瞭解人生存在風險,與面對風險下,個人如何從保險中得到適切保障。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3/08/02 第7836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人文薈萃 吳晟/愛樹,無可取代(下)
柯嘉智/酸民
晶晶/白布
吳佳駿/辭職隔天她星宇轉北陸新幹線去找系魚川的海
幾米/空氣朋友

  人文薈萃

吳晟/愛樹,無可取代(下)
吳晟/聯合報
4

台灣人愛惜樹木嗎?台灣社會真正懂得樹的價值,理解樹木對地球、對人類的重要性嗎?

一棵樹、一棵大樹,挺拔的樹幹,向上伸展寬廣的千枝萬葉;向下伸展盤繞的根系,簡略歸納,至少給予我們以下多項最有價值的東西。這些價值,都無可取代。

(1)遮擋烈陽輻射、吸收熱氣、垂下濃蔭、招風納涼,調節氣溫。

台灣島嶼位處亞熱帶,超過半年時間,天氣炎熱,最高溫度早已超過攝氏39°C,逼近40°C。

我多次在夏日酷熱午時的陽光下,在自家庭院同時放置四支溫度計:一、有樹蔭的青草地上;二、有樹蔭的水泥地上;三、沒有樹蔭的青草地上;四、沒有樹蔭的水泥地上。

放置約一個小時,每支溫度計依序大約升高3°C;尤其是放置沒有樹蔭的水泥地上這支溫度計,飆得非常高,幾乎破表。

有人比喻每棵大樹不亞於多少噸的冷氣機;但冷氣機怎麼和清風涼意的舒適、和樹蔭下乘坐開講的美好情景相比?

(2)進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同時每片葉面可以黏著懸浮微粒,吸附塵埃,是減緩溫室效應、地球暖化、淨化空氣,無需花費的天然清淨機。

光合作用所製造的新鮮空氣,和太陽的紫外線,都能產生陰離子,又稱空氣維他命,可以鎮靜自律神經,消除焦慮、促進血液循環等等作用。

(3)我常比喻一棵大樹的千枝萬葉,彷如千手觀音那樣慈悲,炎炎夏季既可避阻烈日輻射,遮陽招風,帶來清涼,民眾、行人免受日曬之苦;又可以溫柔承接雨水,緩緩滴落,或順著樹幹緩緩流下來,土壤和樹根緩緩吸收,充裕涵蓄水源、補充地下水庫,河流密布、溪水潺潺。

落葉也能保護表土,腐爛後成為肥料。「化作春泥更護花」。

尤其是在山區,我經常留意到強韌的樹根盤繞,牢牢抓住石塊,固著土壤,減免土石流災害,是水土保持最大功臣。「山上每一棵樹,都是山下每個人的守護神。」

(4)森林浴:

島嶼中心南投縣有一處溪頭遊樂區,西部鄰居彰化縣,平日每天早上,至少有一、二百部中小型巴士、自小轎車開上去,傍晚下來,乘客以退休軍公教人員居多。

每逢連續假日,幾乎各處山林遊樂區,車輛大排長龍。遊客擁擠。都是為了上山做「森林浴」,吸收「芬多精」,顧身體保健康。

植物散發的揮發性物質「芬多精」,可殺死空氣中的病原菌,可降低空氣裡的塵□;不同樹種散發的芬多精,可殺死不同的病菌。

芬多精好處多矣!直接或間接,對人體的呼吸系統、循環系統、內分泌系統作用,都有莫大幫助。

無論文明如何進步,親近「大自然懷抱」,是人性(動物)永恆不變的本能;而所謂大自然,最重要的資產,就是蔥鬱的樹木。

(5)樹是鳥的家,樹林是鳥的莊園。

我家庭院一、二十棵大樟樹,寬廣枝葉多種鳥類來棲居。雀鳥最多,每天傍晚看著一群一群雀鳥四面八方飛回來,棲息樹上,嘰嘰喳喳,清脆悅耳。

還有綠繡眼、白頭翁、烏秋(大卷尾)等等;每年初春,總有一、二隻黑冠麻鷺,回來築巢,生蛋、孵育幼雛,夏季成鳥離巢,一起飛走。年年周而復始,親友般定期返回。

樹林是鳥類等野生動物的生活空間;花蜜果實昆蟲是天然食材,有大片大片樹林,才有生物的保育,才能維護生態多樣性,免於越多生物瀕臨絕種。

(6)每種樹、每棵大樹,種植、生長的背景、事蹟與地方特色,傳承在地居民的歷史記憶,是最寶貴的鄉土文化一部分。

(7)噪音令人浮躁,沒有人不厭惡。微風吹過樹的軀幹,枝葉的搖曳擺動、花苞或樹上野生的蟲鳥,所發出的聲音輕柔悅耳,都可清除部分噪音,安靜情緒、減少浮躁……沒有蟲叫鳥鳴的居家環境,是多麼荒蕪寂寞。

5

全世界很多國家訂定「植樹節」,日期及紀念意涵,各有其由來,宗旨則一,均為推廣植樹造林對國土生態環境的重要性。

中華民國政府原訂清明節為植樹節,1925年3月12日,「國父」孫中山逝世,1928年,國民政府改訂這一天為植樹節,依據孫中山《建國方略》中指出:「造林是重要的民生建設」,建議在中國華北、華中大規模植樹造林。1949年,國民政府「播遷」來台,沿襲至今,年復一年舉辦多種「消費性」活動。

近些年有人倡議,不如以3月21日「世界森林日」(1971年聯合國通過),取代參雜政治意味的3月12日「植樹節」,意義更深遠、更廣闊。

也有環保團體提倡,以4月22日地球日,取代植樹節,意義更擴大;這是一項世界性的環境保護運動,最早興起於1970年代美國校園,1990年代再從美國走向世界,成為全球環保主義的節日,不同國籍、不同地域的人們,以不同方式宣傳、實踐環保觀念。

眼見植樹節活動,普遍只種不顧,流於形式。有生態專家建議,種樹,必要追蹤存活率,平時懂得照顧、愛惜樹木更重要,不如將植樹節改為「護樹節」更實際。

還有人提議,將植樹節延伸為植樹月,擴大影響力。

無論是3月12日植樹節、4月21日森林日、4月22日地球日、或是護樹節、植樹月,主體精神意義就是推廣種樹理念,提醒民眾體認樹木對生態的重要性。

什麼時候、什麼季節最適合種樹?

「台灣寶島,四季如春」,雖然近些年極端氣候越來越嚴重,台灣平地均溫尚穩定;澆灌水源仍不致太欠缺,基本上四季皆可種樹,但要考量樹種特性,和各地區氣候、土壤條件。

若以種類區分,例如溫寒帶落葉性苗木,可在冬末春初(冬至到立春)種植,讓根系適應新環境,等天氣回暖,穩定發芽,存活率高;熱帶樹種可在三月中、植樹節前後種植,適應力較強盛。

一般而言,種植培育好的「盆苗」(不是移植),除非棄置不顧,很少失敗。我一再提倡,路樹等景觀工程,種植「盆苗」,絕對比「移植」成樹,長得更好,也節省很多人力、經費。所謂「一年移栽,三年失力」,移植成樹,不好照顧、得不償失,絕對不如種植「盆苗」。

其實,比起種對時間、季節,更重要的是,種對樹種、種對地方、種對方法,亦即適地適種,千萬勿一窩蜂亂亂種,趕流行,尤其是引進外來種、外來入侵種,造成嚴重的生態危害。

最最重要的,會種就要會顧,真正懂得愛護。

6

「有人種,無人顧」的普遍現象,公部門很少真正檢討。

依我多年關注、推動種樹,參與台中市政府「樹木委員會」、擔任多次景觀工程審查委員等等經驗,綜合心得簡化而言,最主要因素,應該是全國「土地所有權」很分散,例如公路總局、高公局、縣道的「路權」;水利署、河川局的海岸、河岸管轄權;三千多處公墓用地的所有權(六都直屬市政府,縣直屬鄉鎮公所)。

就是說,從中央到地方,各部會、各縣市、各鄉鎮等等行政單位,乃至於各級學校……都有各自所屬管轄權的土地,可以規畫種樹(「別人」都不可侵權,代為種樹)。

哪裡要種樹?種什麼樹?如何種?

通常是各單位爭取經費、編列預算,「外包」給景觀園藝工程公司;許多綠美化工程,含括(包裹)在土木工程標案之內,園藝景觀工程公司如何設計?如何通過審查?大有玄機。

最大的問題是,種植之後呢?

「發包」種植單位,沒有指派專業人員負責維護(沒有這項人員編制);而「包商」依照合約,通常只有一年「保固期」。我們曾建議延長為三年。但不管一年或三年,驗收後,生長得如何?不再有人理會,任其自生自滅。何況,內行人都知道,所謂驗收,隱藏很多應付了事的弊端。

只有等到需要修剪、或倒塌等特殊狀況,管轄單位再編列預算,發包出去。

什麼時候修剪?請誰修剪?

無論什麼樹、枝葉情況如何、需不需要,幾乎未有任何評估,長年來,一律在四、五月間,為了「防颱」做準備而發包出去,全面修剪。而七、八月正是最酷熱、最需要樹蔭呀!

如何修剪?

常見砍頭式、斷手斷腳式等等胡亂修剪的現象,一直為人詬病、甚至痛罵,至今仍隨處可見。

2022年9月,有一項文學機緣,我首次拜訪新加坡,盤桓數日,特別留意、觀察全國到處青青翠翠的植栽綠美化,最直接的發現是,完全見不到一棵枯木、奄奄一息(綁著支架)的枯倒木、空空的樹穴、沒有花木的花台、樹根隆起嚴重破壞路面……等等台灣常見的「景觀」。

我請教多位在地人士,粗淺了解,新加坡全國植栽綠美化的「人事結構」,由總理之下「國家發展部」的「公園局」和「都市規畫局」專業人員,統一負責規畫、管理,定期巡查、養護。

我初步建議我們的中央政府行政院,不妨以新加坡作為借鑑。設置獨立的植栽行政部門(類似負責治安的警政署,各縣市設置警察局);招聘專業人員,例如園藝系、森林系等相關科系畢業生,我們不妨稱為「綠領階級」。

最最起碼,「誰生、誰養」,每個種樹單位,要有專職訓練的「承辦人員」,全權負責綠化、種植、管理及維護所有植栽,定期巡查,隨時留意。(下)

吳晟/愛樹,無可取代(上)

柯嘉智/酸民
柯嘉智/聯合報
我們逕入

以唾液塗鴉

語彙遺失詞源

在散盡日光的牆上增生

蠕蠕而動的疤

阻絕門戶

沒收重力

為孤獨的人詠嘆

為漂浮的人集氣

祝福他出發,永不抵達

祝福您安眠

讓清醒的疼痛

去詰問它的閾值

噩夢掠取並且摔破

可以盛放自己的容器

黎明蒙面

伸展髖屈肌群

重拾咳嗽禮節

黑暗中延遲的波長

預告風雪的方向

不論最後從夜地

召喚出誰的電生理信號

堅定的正午遣返或者墜落

世界是易碎品

我們簽到,留下咬痕


晶晶/白布
晶晶/聯合報
星期日加班,下午三點半結束工作。離開公司後,我到大賣場逛了一下,回到家差不多四點半。走進社區沒多久,看見一個警察在講手機,他的前方圍了一條封鎖線,我腦中立刻浮現:「有人跳樓嗎?」接著,我看見一塊白布蓋著……我沒有停下腳步,繼續往前走,走進我的住處。關上門後,我心想:「好險我看到時,已經蓋上了白布。」

我見過病逝的爺爺、奶奶的遺體,也看過車禍身亡的同學,而我看見同學時,她的遺容已經被整理過。現在那在白布下,還未整理的遺容……我在新聞和電視劇也看過蓋白布的場景,但這是我第一次覺得,那塊白布是仁慈的。

今天是假日,有那麼多住戶進進出出,那塊白布可以免去多少人心中的陰影。以前我從不曾想過,為什麼從古至今遇到這種事都蓋白布,而不是蓋黑布,或其他顏色的布?但今天我覺得蓋白布合情合理,因為蓋在那上面的那一塊布,是白色的天使。


吳佳駿/辭職隔天她星宇轉北陸新幹線去找系魚川的海
吳佳駿/聯合報
火車出了山洞,她突然感覺天色無知緊地暗了下來。雨滴煞過車窗,明明只是差了一座山,此處聚落便不被陽光眷顧。烏雲的巨大發生的濃烈,一瞧地面並不甚潮濕,但僅光的無明便讓整個世界圍住了身體顫動的寒冷。

天上幾層好大好大片的雲,高度不一,像是被撕開沾暈了不同濃淡墨水的宣紙,在氣溫的低窪和半淼的屾菸一同飄拂著。前方是日本海的濃重,她再也無想於身後霓虹的乍閃。

又是一個山洞,裡頭漩渦般的壓縮,濃稠且壓迫。她去上了個廁所,裡頭有人。她等了許久,十分無聊,便去洗手。洗了一次,兩次。第三次時她才發現,洗手台太過靠近下個車廂門,她每次洗手,對方的門便無聲的開啟。她在一個車廂的觀眾前表演了三次洗手。

自廁所回到位子,沒隔幾秒,車子衝出了山洞。

雨停了。

烏雲的末尾滯留在山間的城鎮,但遠遠看向視野的遼闊,巨大的雲層被陽光刺穿而散裂,幾個甚至搖搖欲墜。它們彼此遠離,為一天最後的陽光讓道,金黃的粉墨灑到平原上的樹梢、工作小屋的屋頂和加油站的旗幟上。收割完的田地澄清地叢蹤,路上沒有太多車輛駛過,遠遠地,更遠地,海已然看到她了。


幾米/空氣朋友
幾米/聯合報
空氣朋友。(圖/幾米)
空氣朋友


  訊息公告
企業特殊文化!跳早操、輪流煮飯還不是最瞎 網曝:傳產日商都常見
上班時間還沒到,就要提早進公司「跳早操」?近日有網友在PTT發文指出,聽說有些企業的特殊文化是要跳早操、打掃環境,讓他相當驚訝。該文一出,立刻引起回響,不少人表示,其實這樣的狀況在傳產、日商很常見,甚至還聽過要輪流煮飯、挖水溝的。

《印第安納瓊斯:命運輪盤》讓老觀眾無法忘懷的古早味
《印第安納瓊斯:命運輪盤》用到不少以前的角色和經典對白、橋段,我後來很久很久都沒有再回頭看這個系列,但對白一出來,我還是馬上知道當初是怎樣的情境。這更加深了《印第安納瓊斯:命運輪盤》的情懷部分。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