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天英語學習充電報】提供英語會話及實用句型,讓你脫口說出流利英語,不再「看的懂」卻「說不出口」! 成功不是偶然,能力才是關鍵!【能力雜誌電子報】是專業經理人暨上班族提升競爭力最佳管道!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3/10/23 第7919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今日文選 【當代散文】鄭培凱/飲茶起源
【心裡畫】李進文/我已經不再是那個曾經
【星期五的月光曲 台積電文學沙龍99】秋天朗讀
【星期五的月光曲-台積電文學沙龍98現場報導】侯延卿/每天都是最好的一天

  今日文選

【當代散文】鄭培凱/飲茶起源
鄭培凱/聯合報
喝茶是現代人極其普遍的日用習慣,作為全球人類的飲料,說它獨占鰲頭也不為過。飲茶的歷史則可上溯到蒙昧的新石器時代,早於文字形成之先,只能從傳說中尋覓飲茶起源的痕跡。陸羽在《茶經》中說,「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聞於魯周公。齊有晏嬰,漢有揚雄、司馬相如……皆飲焉。」顯示唐朝人認真思考過飲茶歷史,陸羽寫《茶經》,就上溯到神農與周公。說飲茶始於神農,根據的是《神農食經》:「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悅志。」然而,《神農食經》是漢代託名神農的著作,其中的記載應當是歷代口耳相傳的故事。神農作為傳說中的「文化英雄」,進入歷史記載,是神話傳說演化成歷史的現象,並非實有其人。作為文化傳說,神農發現茶有藥用,是古人創造文字之後,把農作物的始源歸諸神話人物的歷史理解,就好像盤古開天地、女媧造人、夸父取火、后羿射日等神話傳說一樣。不過,值得我們重視的是,在人類歷史文化發展中,飲茶肇始於遠古的中國,則是不爭的歷史事實。

人類飲茶的起源,在古代文獻記載中,只能找到神農的傳說神話,說他親嘗百草發現了茶。歷史文獻資料明確顯示,人工栽植茶樹並廣泛飲用,已在上古晚期,相當於戰國秦漢時期。西漢宣帝時王褒寫《僮約》,要求僮奴「牽犬販鵝,武陽買茶(荼)」,以及揚雄在《方言》中說,「蜀西南人謂茶(荼)為菠」,算是比較可靠的文字資料,晚到漢朝,當然不能作為飲茶起源的上限。研究上古的歷史,二十世紀以來,有了考古發現的實物材料。尤其是到了二十一世紀,科技考古的研究方法相當精密,技術先進,發掘人類聚落的生活遺存,探知食衣住行的遺跡,就能運用科技實證的手段,在實驗室中發現炭化作物的類別屬性,確定出土材料是否暗藏著飲茶的痕跡。2004年至2011年的河姆渡文化田螺山遺址考古發掘中,出土了山茶屬茶種植物的樹根遺存。也把中國境內開始種植茶樹的歷史由過去認為的距今約三千年,上推到了六千年前。也就是說,餘姚田螺山是迄今為止考古發現的我國最早人工種植茶樹的地方。

田螺山考古發現山茶屬茶種植物的樹根遺存,只能證明人工栽培茶樹,配合同時發現的陶壺,有可能作為茶飲之用,不知是否廣泛流傳為飲品。近年的考古發現則可證實,至少在戰國秦漢時期,飲茶的習慣已經流傳到華北,甚至遠到青康藏高原一帶。2012年中國考古十大新發現之一,是西藏阿里地區故如甲木寺遺址,在約四千五百米的高原上,發現了茶葉的遺存,距今已有1800年。這個考古發現的信息量很大,明確顯示,在阿里這樣的高寒地區是不可能種植茶葉的,所以,這些出土的茶葉遺存,必定從青康藏高原的東邊轉運而來,而原產地可能就是巴蜀一帶。霍巍在《西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1期,發表《西藏西部考古新發現的茶葉與茶具》,從考古發現的角度,揭示阿里地區漢晉時代的墓葬當中,已經有茶和茶具的遺存。這一發現改變了人們的傳統認知,大體可以肯定,相當於中原漢晉時代甚至更早,已經有一定規模和數量的茶葉進入西藏高原。這些茶葉傳入藏地最早的路線與途徑,可能與後來唐蕃之間通過「茶馬貿易」,將四川、雲南、貴州等漢藏邊地茶葉輸入到藏地的傳統路線有所不同,而是利用了早期通過西域「絲綢之路」,進而南下阿里高原,與漢地的絲綢等奢侈品一道,行銷到西藏西部地區。茶葉作為商貿產品,轉販到阿里,成為藏族先民的飲品,結合王褒說的「武陽買茶(荼)」,可見兩千年前茶葉作為經濟作物,販運的規模應該是相當可觀的。

陝西考古研究院的考古專家於1998年,在西漢景帝陽陵東側的外藏坑中,發現一些樹葉狀的東西,經專家研究,發現這些葉子竟然是茶葉,而且是頂級品質的茶芽。漢景帝死於公元前141年,由此推斷,外藏坑中出土的茶葉至少距今2150多年了。這項研究結果,於2016年發表在英國《自然》雜誌下屬的Scientific Reports(《科學報告》)上,確證西漢初年飲茶已經是當時的生活習慣。近來山東大學考古團隊發表「山東鄒城邾國故城西崗墓地一號戰國墓茶葉遺存分析」(《考古與文物》,2021年第5期),正式公布,山東濟寧鄒城市邾國故城遺址西崗墓地一號戰國墓隨葬的原始瓷碗中,出土的茶葉樣品為煮(泡)過的茶葉殘渣,比漢景帝外藏坑發現的茶葉實物,又提前了至少三百年,證實了顧炎武在《日知錄》中的論斷,戰國時期已經有了廣泛的飲茶習慣。

飲茶的起源雖然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但是在戰國秦漢之前,茶樹栽植、流傳與飲用的情況,仍如一團迷霧。我們比較確定的是,人工栽植的茶樹主要出產在長江流域的南方,也就是陸羽《茶經》所說,「茶者,南方之嘉木也。」餘姚田螺山出土的古茶樹遺跡,如何反映當時人的飲茶生活,是否廣泛流傳,都是未知之數。一直要再過了三千年,戰國秦漢時期北方出現茶飲,我們才能確定飲茶的風俗,已經由南至北,普遍流傳。既然地處西北的漢代陵墓中出現頂級茶芽,西藏阿里地區也有輸入的茶葉,可想而知,出產茶葉的南方地區,茶飲一定更為普及。王褒《僮約》裡說的「武都(陽)買荼」,明顯透露出茶葉作為商品的情況,是以四川為集散地的。配合考古材料,與顧炎武在《日知錄》中的推斷,茶葉的人工栽培成為經濟作物,應當始源於中國西南,而以巴蜀為中心。至於秦漢到魏晉時期的飲茶方式,文獻無徵,大概還是比較原始的煮湯辦法,就如皮日休《茶中雜詠序》所說:「飲者必渾以烹之,與夫瀹蔬而啜者無異也。」也有可能放進鹽或薑同煮,作為茶葉菜湯或藥湯飲用。

漢代種茶的主要產地,從巴蜀逐漸拓展到荊楚一帶,顯著擴大,到了三國時期,江南和浙江一帶都已經普遍種茶。飲茶的人也明顯增加,不再限於少數的統治階層,而變成江南士大夫日常待客之物了。根據三國魏張揖《廣雅》所記,「荊巴間采茶作餅,葉老者餅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飲,先炙令赤色,搗末置瓷器中,以湯澆覆之,用蔥薑橘子芼之。其飲酲酒,令人不眠。」這條資料顯示,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除了生煮羹飲之外,已經採茶之後做成茶餅,外面敷以米膏黏合,以便保存。飲用之時,研磨成末,置放在瓷器之中,煮水澆覆烹煎,同時放入蔥、薑、橘子之類來調味。可見飲茶的研末煎點方式,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已經流行,而加果加料的飲用法,顯然考慮的是茶湯的味覺口感或養生藥用,與陸羽強調的純粹茶湯不同,顯示茶飲的「史前」階段,並不提倡茶的本色,也不曾像陸羽那樣,倡導茶能引發精神德性的特質。

我們必須認清,人類飲茶的歷史,與茶樹最古的源頭,是兩件不同的事。一是人類生活因飲茶發生變化的文明進程,屬於人類的歷史,另一則是古植物學的探源,屬於自然界生物演化的歷史,其起源與發展與人類生活及物質文明可以無關。有些人混淆了人類飲茶歷史與古植物學歷史,大肆宣傳古茶樹的起源地,或在印度,或在緬甸,或在中國某地,好像發現了千萬年前古茶樹痕跡,就證明了人類飲茶的源起。這種思維的越界跳躍,不但顯示邏輯思維的混亂,還顯示提倡思維混亂背後的動機,或許是為了宣揚地方有著悠久文化傳統,或者是為了特殊商業利益,總之與人類茶飲的歷史無關。倒是考古發現不斷出土的新資料,刷新了我們對飲茶起源的認識。


【心裡畫】李進文/我已經不再是那個曾經
李進文/聯合報
圖/李進文
年少時鼓動翅羽,憑空造句,凡是寫在雲上的東西,總能等到下雨;凡是刻在心上的過去,都是序曲,來日悲欣交集。

年少時,飛翔是如何一手把字體帶大的?明明當時動作極小,小到小情小愛。

年少時一邊飛翔一邊俯瞰:──田野如活版,阡陌的副刊,邊邊小角落的少年郎,等待一首詩的模樣,像發芽。

當時青春不午睡,懷思哲學;當時每一個夕日,都想用語言,擊落輕煙。

當時啊,少年郎剪報,為了方便靜靜查找,更為了細看新聞紙張一令一令慢慢變老。


【星期五的月光曲 台積電文學沙龍99】秋天朗讀
聯副/聯合報
朗誦作家:廖咸浩、郝譽翔

主持人:須文蔚

時間:10月27日P.M.7:30-9:00

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聯合報副刊、孫運璿紀念館╱共同主辦

地點:孫運璿科技□人文紀念館(台北市重慶南路二段6巷10號,捷運小南門站3號出口)

免費入場,歡迎聆賞!

孫運璿紀念館臉書同步直播,歡迎上網收看!


【星期五的月光曲-台積電文學沙龍98現場報導】侯延卿/每天都是最好的一天
侯延卿╱報導/聯合報
寺尾哲也(左)、林楷倫(右)。記者林俊良/攝影
2023年9月的「星期五的月光曲」文學沙龍,由作家林楷倫和寺尾哲也擔綱朗讀,主持人是蕭詒徽。

寺尾哲也筆名來自《鐵馬少年》與《黑子的籃球》兩部動畫中的人物,兩個角色組合起來就是他理想中的自己。他畢業於台大資工,在Google任職多年,曾派駐舊金山灣區和東京。專職寫作之後,以廣大讀者為訴求目標。這次朗讀的作品〈健康病〉,選自短篇小說集《子彈是餘生》。

林楷倫連續三年獲得林榮三文學獎,之前他以為寫關於魚販的文章不會有人看,後來他描寫魚販生涯的散文《偽魚販指南》引起讀者關注,才知自己的身分是寫作養分。他常跟朋友說,每個人的身分都是有趣的,不要吝於書寫自己的身分。朗讀小說《雪卡毒》中的〈溪底無光〉,描寫賭徒。林楷倫身邊有一個現成的賭徒,就是他父親,二十年前上億家產被父親賭光了。但在構思的時候,他覺得單寫賭徒很無聊,因此把妻子也寫成其中一個角色,妻是泰雅族人,家鄉在遙遠的部落。賭徒與偏鄉結合,使這篇小說成了「跑路指南」。寫爸爸的時候,林楷倫為了融入角色,必須同理這個賭徒的行為,才能寫出賭徒的心理。感到對父親的恨意,卻要將父親的視角轉為自己的視角,那是痛苦的。有人說林楷倫的小說描繪社會底層。他認為,無論書寫菁英或底層,身為一個寫小說的人,想讓讀者知道那些角色的心態,也想寫出社會群體可以共同感受的心情。

由於企業形象,總讓人覺得Google工程師都是菁英,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然而,寺尾哲也看到的世界,與旁人所看到的,存在巨大的落差。他在美國工作時,一位同事打電話尋求心理諮商,因被諮商師讚美而感動得痛哭失聲。這件事完全呈現他們這群工程師的心理寫照,因為平常只有人告訴他們哪裡做得不好,從來沒有人稱讚過他們。在台北上班時,他的主管是一位中年人,升遷快速,家庭美滿,卻反覆作著重回台大資工念書的噩夢。寺尾哲也的小說人物大多採樣自周遭,經過大量編造和改寫,故事與真人實事已相去甚遠。他想要傳達的訊息是那些他經歷過的隱微而真實的痛苦,所以會藉由外顯的激烈事件讓讀者感受當時的情緒。

林楷倫指出他們兩人書寫的對象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沒有人會稱讚他們」。

蕭詒徽指出,他們兩人的小說裡也都有些非常專業的細節,例如寺尾小說中的數學與程式,林楷倫寫的賭博。林楷倫把細節分為兩種:必須解釋的和不必解釋的。賭博的細節對角色而言是一種希望,所以利用敘述者的身分來說明。其他與主旨無關的細節,例如多次提到魚,他就不會去解釋那些是什麼魚。寺尾哲也請大家把他作品中的數學與程式當成林楷倫的「魚」。

他倆都是「想像朋友寫作會」成員,這個寫作會每個月舉辦一次討論會(批鬥會),常有激烈交鋒。林楷倫不是寫作科班出身,進入這個寫作會之後,有人說他有才能,甚至後來獲得文學獎,都是推進他寫作的巨大能量。他發現,鼓勵別人去做他可能有潛力的事情很重要,因此反省自己過去嚴厲的表達方式,決定將來以鼓勵代替批評,有意見則委婉陳述。

因為以前度過很苦的日子,林楷倫和寺尾哲也認為,現在每一天,都是人生中最好的一天。持續寫作,非常開心!


  訊息公告
封鎖華為Mate60Pro無效?
華為真的已經突破美國技術封鎖?根據中國媒體財聯社的盤點,華為新機是由46家中國供應商一同打造,零組件有9成以上是中國國產,僅記憶體等極少數零件來自韓國。而外資機構麥格理證券亦在報告中指出,華為新機的自製率約達8至9成水準。

日本紅到好萊塢傳奇女星!原子彈也無法摧毀的柔韌堅強
活躍於好萊塢的傳奇銀幕女星和樂京子、不得不放棄夢想的佳乃子、開始打工整理舊物的岡田一心,以及豪放不羈的經紀人市井昌子,透過他們之間的互動,吉田修一在本書中深刻描繪出全新的「溫柔」。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