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光華電子報】讓你深入了解台灣社會,兼具國際觀與本土思維深度報導,為你呈現另一種閱讀台灣的方式。 【Career職涯電子報】提供職場趨勢脈動、成功人士專訪介紹…等精彩內容。給您最完整、最活用的職場資訊!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4/04/07 第8080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今日文選 【當代戲劇】楊世彭/《張愛玲的最後一夜》編寫緣起
人文薈萃 【慢慢讀,詩】廖偉棠/雷鳥急行過小松海畔聞香港鯨逝消息
【客家新釋】葉國居/伯公生鬚
【小品文】黃克全/沉默之聲 64-65

  今日文選

【當代戲劇】楊世彭/《張愛玲的最後一夜》編寫緣起
楊世彭/聯合報
《張愛玲的最後一夜》台北首演海報。(圖/楊世彭提供)

忽然發現張愛玲是我的表姊

《張愛玲的最後一夜》這個劇本有個副題:給一代才女的微薄獻禮。它以七位演員飾演二十四個角色,劇情當然有關這位才女在世的最後一夜,裡面有不少「戲中戲」,搬演《紅玫瑰與白玫瑰》《傾城之戀》《金鎖記》三篇才女最著名的小說片段,運用上世紀歐美頗為流行的「誦讀劇場」表演手法及「劇場主義」「簡約主義」的敘事原則,呈現三篇小說裡自民初至1940年代上海及香港的人物及場景。其中的「誦讀劇場」手法,英文叫作Readers Theatre,在台灣劇壇好像極少出現,其實是個極為方便的敘事及呈現人物的表演方式,我倒希望藉此製作,引領台灣劇場同行關注這個劇種的特質。

我之所以會編寫執導這個劇本,完全由於兩個巧合,其中之一就是忽然發現張愛玲是我的表姊。

1995年九月初,華文報紙上沸沸揚揚地報導張愛玲在洛杉磯西林區的一座公寓裡逝世。當時報上的描述是她的死亡相當孤淒,獨自一人死在一張行軍床上,死因是「心臟衰竭」,遺體被房東發現時已經死去好幾天。後來在一篇目擊遺體的洛杉磯華僑林式同先生的描述下,張女士的晚景似乎相當淒涼,因為公寓裡沒有家具,僅有一塊地毯及一些紙盒,女作家好像是在這些紙盒上寫作或吃飯的。

我雖陸陸續續看過張愛玲好幾部小說,但不算是個張迷,對於她的死,當時的我雖感惋惜,但無任何震撼。我當時立刻想到的,就是這位女作家在她臨死之前,是否有些憾事及希翼,還有她對曾有的兩段婚姻是否留戀,對她在文壇地位是否關心。除此之外,我這個經常胡思亂想的導演,也曾有個奇妙的想法,那就是才女在生命終止的最後一刻,當她躺在那張行軍床上彌留時,可不可能在眼前看到一群小說中的人物,紛紛前來向她道別,甚至在她面前扮演一些著名的片段,藉此向這位才女作家致敬?

這些,正是我在《張愛玲的最後一夜》劇本裡想要呈現的,但這劇本的完成,卻相當偶然;藉此劇本將在四月中旬在台北首演之前,應該向讀者及觀眾提及。

首先,在相當偶然的情況下,我突然得知張愛玲居然是我的表姊。

1995年初我曾在香港的書店買到一本張愛玲的新作,叫作《對照記》,放在書架上一直沒讀。得知才女死訊後我立即取下一讀,不免大吃一驚,原來我和她還有一些親戚關係:她的祖母就是我外婆的姊姊,而這姊妹兩個,卻是清末名臣李鴻章的女兒!

《對照記》的副題是「看老照相簿」,收集了五十四張舊照,都是張女士幼時至中年的家庭生活照。張愛玲為這些照片作了長短不一的附註,那些較長的篇幅自然都是清新耐讀的散文,其中不乏作者回憶舊時風光的情懷。這些舊照與補述,雖嫌零亂散漫,仍是這位才女的一幅並不完整的自畫像,對於萬千張迷,自然珍貴無比。

遺作《創世紀》

主線是我外婆一家

《對照記》是張愛玲生前最後出版的書籍,從中我發現她的祖母及我外婆,這兩位「相府千金」的婚姻卻都異於尋常;菊耦女士嫁給比她大二十來歲的李府幕僚做填房,我的外婆嫁給比她小六歲的小官之子,這在當時都是不可思議的婚配。

《對照記》裡有才女祖母及母親的照片,也有李鴻章正室與菊耦女士母女的照片,而我的照相本裡,也有外婆與我母親的單人照,更有一張幼年的我與外婆的照片,現在拿來對比一下,也頗有懷舊的意義。

看了《對照記》後第一個惋惜是,我若早知這些親戚關係,也許可以找我兩位朋友為我引介,說不定這位脾氣古怪、不見外人的才女,在得知她有一個學戲劇、在美國劇壇及教育界略有名望的表弟,願意跟我見面談談。

這兩位朋友,一位是哥倫比亞大學的夏志清教授,另一位是身在香港常在病中的宋淇先生。他們兩位一個以專著裡的專章把張愛玲引介到歐美學術界,也把她與魯迅相比,一下子把她推上華語文壇的頂尖高峰;而宋淇先生夫婦,在張愛玲流落香港最艱苦的時候施予友情,在她到達美國的四十年間一直通信支持並多方襄助,最後做了張氏遺產的繼承人,也承繼了張氏大量作品的版權。有趣的是,這兩位張愛玲的恩人,卻都是我的朋友。愛玲表姊雖不近人情不見外人,她若得知有個表弟擔任美國名校戲劇舞蹈系的系主任,又兼任大型莎翁劇團的藝術及行政總監,應該願意見我,因為她雖非劇界人士,到底寫過不少電影劇本,與戲劇多少有些關係。

得知我有這樣一位名震文壇的才女表姊後,我對張愛玲的各類作品自然讀得多些。多少年後當我讀到張愛玲並未寫完的長篇小說《創世紀》時,才恍然發現這篇小說的主線,居然就是我那外婆的一家。「赫赫有名的中堂戚寶彝的女兒戚紫薇」,就是我的外婆;中堂得意門生匡知縣的獨子匡霆谷,就是我的外公;這對老夫婦的獨子全少爺,分明就是我那抽鴉片的大舅舅。我在五六歲時曾在外婆蘇州的家裡住過幾個月,對他們一家頗有一些印象。全少爺的長女匡瀠珠是《創世紀》的女主角,我對這位小姐,也就是對大舅舅的孩子們,卻沒任何印象了。

搬演小說中的

著名片段為她送行

編寫此劇的另一緣起則更是偶然。2019年的春天,我應邀去大連為某一國際性大會擔任主講嘉賓,大會結束後,我本該參加一個小型旅行團去瀋陽旅遊,但因車中過擠,我也早已遊覽過瀋陽的重要景點,就自動退出這個旅行團,在旅館中獨居了兩整天。就在這獨居無聊的時日裡,我居然靈機一動,開始了《張愛玲的最後一夜》劇本的構思,也完成了寫作大綱,返回美國後重新閱讀張愛玲全集並繼續寫作,到了十月間居然順利完成初稿,直到今天,已經修改重寫完成第十四稿了。

這個劇本除了本文開始時敘述的劇型及搬演方式外,另有一個主要人物,叫作解說者,他是資深張迷,讀過才女所有的作品及大部分有關她的論著及八卦,也是年老張愛玲閨密性的「心靈顧問」,常在老人孤獨無聊時與她作「心靈上的對話」,交代不少從未形諸文字的隱私及心中的所思所念。愛玲表姊在我的劇本裡由於各類病痛早就厭世,在劇情開始時已經絕食八天,決定在服用少量安眠藥的情況下睡去,希望在睡眠時心臟衰竭安然身亡,而以她的高齡應該可以避免驗屍的折磨。

解說者在得知她的意圖後運用「劇場的魔力」招來一群演員,搬演她三篇小說中的著名片段為她送行,而才女在看戲之餘,也同意飾演年老曹七巧作為同樂,但服藥之後的才女在《金鎖記》最後的片段中卻安然睡去。演員們不願打擾安睡的女作家,就自己把戲演完,然後在洛杉磯華僑、也是張愛玲遺囑執行者林式同先生敘述才女海葬過程的台詞間,由演員抬著熟睡才女的行軍床到達舞台中間,進行儀式性的海葬典禮。至於這些片段如何呈現,這類搬演是否合情合理,「誦讀劇場」的敘事能力是否可信可行,則要觀眾進入劇場看戲,才能了解詳情了。

此劇由台灣最具歷史聲望的表演工作坊承製,七位知名演員擔綱,四位經驗老到、作品無數的設計師助陣,將在新建的台北表演藝術中心「球劇場」在四月十二日首演。台北公演及中南部巡演後,將會立即製作五月中旬首演的上海版本,並作全中國的巡演,也有可能隨後製作香港版本。作為難得編寫劇本的資深導演,我這「始作俑者」應該非常感恩,能有如此多的團體及同伴把此劇呈現在各地不同的觀眾面前,也算我這不才表弟對愛玲表姊的一份微薄獻禮了。


  人文薈萃

【慢慢讀,詩】廖偉棠/雷鳥急行過小松海畔聞香港鯨逝消息
廖偉棠/聯合報
只有一瞬間

周遭無數的悲歡都和我無關

只有鐵路紛紜聚散

慰靈碑趄行向前

稻田傾倒如海

海卻如孕婦

撫腰洗濯,洗出一朵微笑

說她和我無關


眾鳥在此終老,巨石尖嘯

成一首歌,成無數首

我若下車,就是此歌吞聲的

一瞬間

雷研墨,塗黑此臉

此生

便廣大如受戮的積雨雲

每一個傷口都是你城的業障

堆堞分崩


【客家新釋】葉國居/伯公生鬚
葉國居/聯合報
搭台中捷運上下班已成生活日常,上車下車,日出日落。車窗外快速翻轉的街道,宛若浮光掠影,幾乎未在記憶中停留。不過那一天傍晚捷運車廂上,斜陽擠上車窗,爬上臉龐,硬是為我的難為情添加柴火,彷若一時之間羞赧得手足無措,刻骨銘心。

尖峰時刻,車廂人多,六分鐘車程,通常會選擇站立,踮腳尖,仰脖子,挺胸膛,乘時活動筋骨。不過,正當我右手拉著拉環,踮起腳尖向前微傾,旋被一股突如其來的力量扼住,彷若懸崖勒馬。一個身形微胖,國小四年級的男孩拉住我的左手,示意要讓座,並不時回頭看顧座位。我一怔,滿腦子糊得說不出話來。第一次被讓座,車廂內這麼多人,他的座位距我仍有數步之遙,就未免太專程了,像是盛情難卻。小男孩的美意訴說了他的判斷,要行善當下,愛在即時,當我凝神過來後,連忙作揖婉拒,揖著揖著,臉頰發熱,發現自己被車窗外黃昏的晚霞緊緊追緝,一如人生的山風海雨來襲,難以閃躲又無處可逃。

老不可逆,天經地義。然而,老是漸進式的不易察覺,但若經由他人以不同形態告訴你,當下的反應需要大智慧。阿公六十歲那年,從田畝挑擔跨上田埂那一剎那,父親覺得他擔大肩小,有被壓垮的危險,連忙趨前把擔子接下。阿爸沒說他老,但從那一刻起,阿公放棄三甲田不再耕種,效法閒雲野鶴去了,幾個孫子鎮日牽著他的衫尾庄頭庄尾四處跑,人間至樂,天下為「公」,享受了十多年美好時光。三年後,阿婆也六十歲,春日天剛破曉,她拿了一根針一條線,蹲在三合院東廂房前摩挲許久,早起的我眼睛還沒睜亮,順手抓住她微顫不止的右手,引線穿針如同柴入灶門這麼容易。阿婆突然放下針線不縫了,從此不再執針,也不再穿補過釘的衣服,人家都說她越老越美。

如今我也將邁入六十之齡,祖孫本是一脈相承,照理說來面對此事應該舉重若輕,但結果卻大相逕庭。我將此事訴諸妻小、同事、跑友,渠等紛紛捧腹大笑,成為茶餘飯後的話渣,搞得我心裡疙疙瘩瘩又坑坑巴巴,心情終究未能平復。開始後悔何以自曝其短,又刨根究柢不原諒自己,何以第一時間沒追問那個男孩讓座的緣由,究竟是老態龍鍾,還是佝僂如弓?人海茫茫,往後就沒再見過那個小四生,像懸案不得其解,如此治絲益棼,好比是拿一條繩子,將自己五花大綁。又如同涸轍之魚,見不得陽光,在爛泥地裡掙扎,找不出活路。

不能在父母面前說老,此乃母親常掛嘴邊的一句話,料想車廂上我不服老的表現應是深得其心,偏偏卻出人意表。她覺得我不經世事,手法生嫩,就連孺子都不如呀!

「愛學伯公生鬚啦!」母親對我的反應嗤之以鼻,咕噥了幾句後如是說。

伯公生鬚,客家語,意思是說老神在在。伯公,土地公也。客家庄不乏有百年老榕樹,氣根如鬚,被人們當作土地公膜拜,庄人慣用伯公生鬚來形容一個人做事老到。母親認為老不老無關閎旨,但確實已經老大不小,處事就該老到一些,勸我索性就坐下來,向小男孩大聲言謝,不就雲淡風輕,又何苦庸人自擾。


【小品文】黃克全/沉默之聲 64-65
黃克全/聯合報
64.

有的東西一出口,便消失殆盡,或消失不少,譬如愛,全然的愛默然無語,說出的愛是言不盡意的。

但我們還是常說出愛這個字,原因是我們認定,愛是不致被話語完全磨損、消失的,我們只要保有一點點愛的餘瀝就可以了,這點餘瀝猶如火種,日後可能燃起蓬蓬烈焰。

65.

來到暗夜,我不由肅然起敬;夜有最敏銳、最深沉、最細緻的耳道。

為什麼呢?因為它能聽見人世所有的悲哀與歡喜。

夜,既是哲人,又是個有悲憫心的人。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