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破狼每周星座運勢】提供各星座整體運勢分析、當週須注意事項。量身為12星座打造本週星座最佳行走指南! 爸媽的育兒神器、育兒神隊友【育兒生活Mombaby Lifestyle】,讓爸媽輕鬆自在,寶寶開心成長。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4/05/03 第8106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人文薈萃 【當代散文】夏烈/比特凱恩島憶往
柯嘉智/脊椎動物的都市生活
杜虹/曠野鹿鳴

  人文薈萃

【當代散文】夏烈/比特凱恩島憶往
夏烈/聯合報
「人最大的危險,就是不冒險。」

── 夏烈《夏獵》

〈比特凱恩島〉(Pitcairn's Island)一文刊登在今已停報的中央日報副刊,孫如陵(筆名仲父,諧音中副)主編。我寫此文時在台南成大念大四,先慈林海音主編聯合報副刊。有人問為何我的〈白門再見〉等文章都是在中副刊出,而不是聯副?我沒回答,那時學生多投稿中副。我由國家圖書館查出〈比特凱恩島〉4月21日中副刊出,兩天後,4月23日聯副發生「船長事件」,作者風遲被捕,林海音去職。

撰寫〈比特凱恩島〉的原因是馬龍白蘭度主演的《叛艦喋血記》(Mutiny on the Bounty)上演引起轟動,深深的吸引了許多觀眾。此艘英國軍艦的叛變,以及叛變之後發生的事,一直刺激著人們的幻想。悲劇的發生,白種船員及南太平洋島嶼土女之間的羅曼蒂克情調,更引人入勝。軍艦名為「博愛號」(Bounty),卻發生不博愛的喋血。

這艘十八世紀英國皇家軍艦的出航任務不是作戰,是去南太平洋採麵包樹幼種,運到西印度群島種植,供給當地大批黑奴做廉價食物。十八世紀英國是世界第一帝國,擁有大批殖民地及黑奴。這艘船只二百多噸,船員四十多人,布萊船長嚴厲不仁,經常刑罰水手,船上度日艱苦。他們終於航達大溪地島,這裡有土女的溫情及新鮮食物,水手情緒逐漸穩定下來。但是在回程的海上,船長暴虐加厲,而島的溫馨仍存在於水手的記憶中。最後由富家子出身的克里斯汀大副(Fletcher Christian)帶領水手突然叛變,於是展開了航海史上最富傳奇性的一頁。

他們強迫船長及不願就範的軍官、水手擠上一救生艇,漂流大海。登艇時,船長對大副說:「你為發個小小的脾氣,竟要付出如此重大的代價(what a big price to pay for a small show of temper.),皇家海軍會追蹤你們到天涯海角,把你們送上絞架!」堅強的布萊船長帶十八名忠於他的船員,駕小透天帆船,奇蹟性的在大海上漂航三千六百浬,到達荷屬帝汶島。

克里斯汀大副率「博愛號」又回到大溪地島,帶了十八名多是女性的土著再度出海,在島嶼王國之間尋找他們的避難所。最後在大溪地東南一千三百浬的地方找到了比特凱恩島,決定安身在這個無人居住的世外桃源,每個人都有土女作妻子,平安的生活。這是個沒有時間、沒有未來,只有現在的小島。但是在克里斯汀充滿灰色的思想,終止了他二十九歲的生命之後,和諧的生活逐漸消失。種族歧視及男女混亂關係帶來仇恨、強暴,最後導致屠殺。上蒼把這個小島建為伊甸園,他們把它造成地獄。

十八年後,一艘美國捕海豹船駛抵比特凱恩島,幾年後,另一艘英國船出現。他們發現一群中年的玻里尼西亞土女,一些混血孩子,由一個白髮蒼蒼的英國人統治,他是叛變水手中唯一生存者。他向英國船長表達願隨他回國受審。但英國船長說:「我對博愛號什麼也不知道,也沒見過與叛變相關的任何人。我不知道你在說什麼,而且這些孩子需要你護顧。」他和白髮的水手握握手,然後走了。

(如今的比特凱恩島面積四十三平方公里,小於北投區,人口不及五十人,是世界上最小的民主政體。多年來一直有近親繁殖、強姦、亂倫問題。收入是觀光、捕魚、發行郵票。)

這件事被寫成三部小說:《叛艦喋血記》,《對抗大海的人們》敘述布萊船長的漂航,還有《比特凱恩島》。最吸引人的當然是《叛艦喋血記》,三次被拍成電影(但川端康成的《伊豆之舞孃》六次拍成電影)──1935年是老牌影帝克拉克蓋博主演克里斯汀大副,二十七年後是馬龍白蘭度,再二十年後是梅爾吉勃遜演大副。這是英國航海史上的傳奇,卻三次被美國拍成名片,為什麼?如要問我哪部最好?我非電影評論家,亦非電影史專家,但是最喜歡的是馬龍白蘭度主演那一部。因為他天生就是叛逆的角色。

文學之美,在於其悲劇性、浪漫性、叛逆性。若或電影美學與文字美學相映,那麼《叛艦喋血記》三項都有。但電影是娛樂,可能熱鬧及刺激比較重要。一部電影的吸引人,是故事本身?是其中某些情節?是主角造型?還是電影明星?馬龍白蘭度英俊、性格、才氣洋溢,以《岸上風雲》及《教父》兩度獲得奧斯卡金像獎。他也被許多影評譽為最強烈的性格男星,但一生在混亂、孤獨、悲傷、隔絕、生活失調中度過。

他最早主演的影片是《慾望街車》(A Streetcar Named Desire),此片費雯麗得到奧斯卡金像獎,他沒得到,但出了「最性格男星」的大名。幾十年前我出差到影片背景的紐奧良,興奮的想去參觀已廢棄多年的慾望號街車,未如願。念建中時,都是男生,同學說台北的5號及13號公車(那時又名「市虎」)上漂亮女生最多,最能滿足我們男生傾慕的慾望,我興奮的上了此二條慾望街車,也沒看到什麼,反正就是運氣不好。

《慾望街車》的導演伊力卡山是土耳其出生的希臘人,他深知同是東正教的亞美利亞人被種族屠殺的慘劇,據此拍攝過《美國美國》(America America)一片。描述他上代拚命要前往憧憬的美國,因為美國是移民國家,更是避難所。此片在台北上演對我產生影響──去美國留學固然是要取得高等的工程學位,也是為某種其他原因。伊力卡山後來請馬龍白蘭度演出過《岸上風雲》(On the Waterfront),加上其他的如《飛車黨》(The Wild One),西部片《獨眼龍》(One-Eyed Jacks)等,都淋漓至盡、強烈顯現出馬龍白蘭度天生的叛逆性格。伊力卡山導演史坦貝克的小說《伊甸園東》(East of Eden,影片名《天倫夢覺》),叛逆性格的主角應是二十歲左右年紀,當然最先考慮馬龍白蘭度,也曾考慮另一性格巨星保羅紐曼,但是他們年齡已達三十歲,所以再選擇剛出道二十三歲的詹姆士狄恩。 □

詹姆士狄恩與小說原作者史坦貝克見了面,史坦貝克並不喜歡他的複雜個性及不穩定的情緒,但是認為他適合此一角色。果然,他演此片成為當時年輕人最崇拜的偶像,因為年輕人多有叛逆性。而詹姆士狄恩再拍兩部電影《養子不教誰之過》及《巨人》後,以二十四歲年齡戲劇性的飛車撞死,像一顆閃閃發光的流星快速劃過黑空,墜落在天際──天才有時要付出早夭的代價。實際上,《巨人》最後的台上演講場景是他死後由別人代演。由此,又聯想到寫存在主義小說《異鄉人》的作者卡謬。卡謬是僅次於英國作家吉卜林,第二年輕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法國作家,得獎兩年後車禍死亡。卡謬得獎的1957年,也是李政道及楊振寧為中國人最先獲獎年分。

美國最出色的三位戲劇作家是曾獲諾貝爾文學獎的尤金歐尼爾,曾娶過瑪麗蓮夢露的《推銷員之死》劇作者亞瑟米勒,還有南方的田納西威廉斯。其中田納西威廉斯有十四部作品拍成電影。馬龍白蘭度主演的是《流浪者》(The Fugitive Kind,又譯《逃亡者》)。他演一個居無定所的吉他歌手,也曾是一名罪犯,穿著蛇皮夾克,在各城市間遊蕩漂泊。來到南方密西西比河畔的小鎮,向戀慕他的同事妻子說:「這世界上只有兩種人……但是還有第三種,不屬於任何地方。有一種鳥,生來無足,不能棲地。牠細微若小指,輕如羽毛,渾身淡藍,與天一色。兇鷹難追,因為看不見牠。牠一生活在風裡,睡在風裡,只落地一次,就是牠死亡的時候。」

馬龍白蘭度是那隻無足鳥嗎?他的天空何處?是否睡在風裡?

為什麼會想起比特凱恩島?甚至去國家圖書館找舊報。事隔多年,這些事,這些曾看過的書,電影,那些悲劇,在薄暮的倦怠中,又攜帶一切回憶匆匆歸來,自門後微光中隱約出現。我常回憶到昨日的陽光,也思考感傷與死亡,因為那是不能返回的青春,生命中最深刻的:人,愛情,總有失望或希望等待著我。那個時代是很難磨滅的。


柯嘉智/脊椎動物的都市生活
柯嘉智/聯合報
這是單盲抑或雙盲的試驗

實驗室的倉鼠一無所知

黎明前他夢見滾輪

夢見鼓滿頰囊的種子

如睜眼的幼崽抽搐

幾乎無法承受

當下的困惑和幸福

像學步的智人搖搖晃晃

朝著冷霧投身而去

他將挖掘,並且囤積

無論那裡是否埋藏解藥

炫耀頭冠的鸚鵡

以異議份子的高分貝嚷嚷

孩子氣的憤怒和抱怨

不像是針對氣候變遷或美德式微

他終究順應了水泥叢林

當隆冬日光急停羽翅

一堂給世界的示範教學於焉開啟

他撬開沾滿新鮮露水的垃圾桶

把吐司邊、水果皮和雞骨頭

雜燴成一個失去矜持

然而足夠耐受磨損的破曉


杜虹/曠野鹿鳴
杜虹/聯合報
每到十一月,我便掛記著墾丁社頂自然公園一種動物的鳴唱,這鳴聲凌駕山林所有音頻,使國家公園充滿野性的氛圍。無論如何,必定前往聆聽。

那是梅花鹿求偶的鳴唱聲,淒厲且具穿透性,識者如我聽來如最美妙天籟,不知其詳的遊客野地遇見則常要驚慌詢問:「那是什麼聲音?滿恐怖的!」初聞的同事則以「像人的慘叫聲」來形容。鹿平日也會鳴叫,但與求偶差異頗大。求偶時的激情嘶吼,實在很難與詩經中的「呦呦鹿鳴」做聯想。若非親耳聆聽,也很難想像兩眼水汪汪的可愛梅花鹿,會有這般鳴叫聲。但我在墾丁工作多年,心中認定這不算優美的求偶鹿鳴,就是墾丁最具國家公園氛圍的聲響。

梅花鹿重現山野了。這原先普遍分布台灣島海拔四百公尺以下平原和丘陵的野生動物,歷經三、四百年的大量捕捉,及棲息環境被人為開發,曾於1969年在野外消失。1984年政府因應國際保育潮流,接受外國學者建議,進行「台灣梅花鹿復育計畫」,以台北動物園的鹿群為種源,於墾丁社頂設置復育區,由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負責執行此計畫。經過選種、準備期及放養期,1994年首度野放,儀式由當時的農委會主委與內政部長共同主持。至2009年,墾管處先後進行了十四次梅花鹿野放,總計野放二三三隻鹿,主要野放區域為社頂高位珊瑚礁森林。今日我所遇見、所聆聽的梅花鹿,便是野放鹿群的後代。

墾丁崎嶇而藤蔓叢生的高位珊瑚礁森林,原非草原生物梅花鹿的適宜棲所,但生命為存活總能尋得出路,學者估算目前墾丁山野的鹿群約一千五百至二千隻。多年來我為蝴蝶保育工作穿梭社頂山林,每當在樹與藤蔓之間遇見梅花鹿,而牠也以無邪的眼眸看著我,我總要停下工作,默默與牠對視,在荒野流年中,已不知曾經幾度如此相視,但牠的雙眼與視線,始終是我在林間最欣喜的相逢。

日益繁多的鹿群在林間活動,也為我研究的蝴蝶棲地造成衝擊,我和部落夥伴常攜帶繩索深入叢林,圈圍蝴蝶幼蟲食草,阻斷梅花鹿破壞。在未能有效執行鹿群減量措施之前,人們也只能以各自的方法保護想保護的對象。

而當森林中的植被不足以供鹿群取食,鹿便往林外擴散,造成農作危害。有趣的是,梅花鹿在墾丁山林繁衍三十年,至今仍只被歸於「家畜」之列(幾經野生動物主管機關召開專家會議研商仍未改變)。當梅花鹿干擾到農作,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便補助設置保護圍籬,但鹿總還得覓食,只能往未設圍籬的農田走去。而那令我心動的求偶鹿鳴聲,也蘊含族群擴展的音域。

梅花鹿真的重現山野了,然而這成功的大型草食獸復育計畫,現今卻似乎不被祝福。

十一月,鹿鳴曠野唱響,適巧好友黃昏匆匆來訪,錯過白日深入叢林貼近鹿群的時機,我於是薄暮中領他登上社頂公園高台,以大自然的沸情待客。看台之上,圓月斜掛太平洋海面,微弱東北風陣陣吹拂,叢林披上夜色,梅花鹿的求偶鳴唱此起彼落,近者彷彿就在腳下!這月光裡的鳴唱淒厲激昂,野性又夢幻,聲聲扣人心弦。圓月,彷彿是被鹿鳴聲寸寸推高。無論梅花鹿在人的世界如何定位,均無礙野地鹿群的繁衍信仰。而在我耳底,這鳴聲就是墾丁山林最動人的生命樂章,是我不能錯過的季節音符。


  訊息公告
當老外說 "Just bear with me",不是讓你跟熊在一起!
Emily剛加入一家國際公司,還在適應新環境,學習公司的文化。在最近一次專案討論會議中,她聽到外國老闆說:“The project will bear fruit soon.” Bear fruit? 什麼是熊果子呢?她非常納悶,新公司的語言非常奇特呢。其實bear fruit是一個常見的片語,今天來看看bear這個字,在商業場合的應用。

手機帶來親子新課題
青少年擁有手機的年齡逐漸下降,家長對孩子使用智慧手機的約束也逐漸擴大。不過,教育工作者認為,家長過度監控孩子使用智慧手機,可能抑制青少年的發展潛力,且無助於培養青少年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