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不是偶然,能力才是關鍵!【能力雜誌電子報】是專業經理人暨上班族提升競爭力最佳管道! 【上班族e周刊】不但有職場求生法則,更幫你補強不可不知的勞工權益,讓你成為內外兼修的快樂上班族!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4/05/30 第8133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人文薈萃 【他鄉,故鄉】沈珮君/那殺不死我的,必使我更強大——澎湖山東流亡學生血淚奮鬥史(上)
【慢慢讀,詩】葉莎/一生中最好的時光

  人文薈萃

【他鄉,故鄉】沈珮君/那殺不死我的,必使我更強大——澎湖山東流亡學生血淚奮鬥史(上)
沈珮君/聯合報
2013年3月30日,王培五105歲生日,子女及媳婿為她慶生。第二年,王培五在睡夢中辭世。前排左起:張焱、王培五、張磊、張鑫。後排左三張彤

戒嚴以來第一樁最大的白色恐怖案

一個男孩,從十三歲開始就覺得自己是地溝老鼠。直到在美國拿到博士,還是覺得自己是老鼠。

一個護校女孩,把爸爸骨灰罐藏在學校宿舍衣櫃,不敢哭,常想哭。後來把骨灰罐移給心情像老鼠的弟弟,他也藏在宿舍,抱著爸爸骨灰罐睡覺,心情不好時,把蚊帳放下,偷偷跟爸爸說話。

他們是「匪諜」山東煙台聯中總校長張敏之的長子、長女。張敏之四十三歲被槍決,留下六個孩子,三男三女:三歲的張彤、四歲的張鑫、七歲的張彪、八歲的張焱、十三歲的張彬、十四歲的張磊。張彬老後寫了一本自傳《Year of The Rat》,不僅是生肖鼠的他受迫害的心情,也是那個年代的鼠輩紀錄。


「你們是逃不掉的

七匪諜伏法」──《中央日報》


「台灣豈容奸黨潛匿

七匪諜昨伏法

保安部破獲匪兵運機構

黨羽百餘人均一網打盡」

──《新生報》


這是民國38年12月12日兩大報的標題,報導的是前一天12月11日槍決七個「匪諜」,當時人們都不知那是38年5月20日戒嚴以來,第一樁最大的白色恐怖案。直到將近半世紀才正式平反。

被槍決的七人全部是山東人,其中二人是煙台聯中總校長張敏之和分校長鄒鑑,另外五人是十九至二十三歲的學生,還株連109人送管訓、羈押,二人在獄中熬不住重刑病死。而同時一起離開大陸來台的七千多名山東流亡學生,一生「謹言慎行」。

這些人原本是因不願被共產黨統治的山東知識青少年,父母希望他們跟著學校走,在亂世繼續讀書。奈何國軍一路敗退,學校帶著越來越多的學生,一路換校名,流徙、籌款、乞討、讀書,山東、安徽、浙江、江蘇、江西、湖南都有他們的足跡,最後在廣州共有山東七所聯中匯合,兩萬多人。

在各聯中校長及山東省主席秦德純奔走協調下,政府同意「思想純正」的學生可以到澎湖落腳,十七歲以上的半讀半訓(軍訓),編入「青年教育總隊」,年幼者及女生進入「澎湖防衛司令部子弟學校」讀書。兩萬多山東學生最後決定來台的有七千多人,第一梯在澎湖漁翁島上岸,第二梯在馬公。7月13日馬公這梯出事了,史稱七一三事件。

澎湖防衛司令李振清因為國共內戰,兵多戰死,亟需兵源,他不僅要將十七歲以上的學生全部編入兵籍,甚至個子夠高、不到十七歲的也要當兵,學生譁然。7月13日那天學生帶行李想衝出去,喊口號「要讀書,反迫害」,引發騷亂,濟南四聯中學生李樹民、唐克忠當場被士兵用刺刀刺傷,學生大驚失色。校長張敏之、鄒鑑認為家長是用「託孤」的心情把孩子交給他們,出來是讀書的,堅定地與軍方展開拉鋸戰。

張敏之是復旦大學畢業,認為「他們有槍桿,我有筆桿」,不斷寫信跟已在台灣的山東政要求救,但在來過一波協查後,他的信開始被軍方扣住。

他們走過大江南北,原本以為有理行遍天下,但漸漸發現澎湖島上那些軍人素質很差,李振清也自稱「大老粗」,可見雙方知識落差。秀才遇到這種兵,還想講理,悲劇。軍方指控張敏之「妨害建軍」,用酷刑要求兩位校長承認自己是匪諜,也刑求學生指證他們是匪諜,若不從,即是匪諜黨羽。軍方輪番對他們施以電刑、滾珊瑚礁石、綁打、吊打,威脅恐嚇,那些本就不是特務出身的讀書人,如何熬得住?有些人只好抄軍方寫好的口供簽名認罪。

張敏之初中即加入國民黨,一生「忠黨愛國」,是國民黨「中央黨務學校」(政大前身)第一期畢業生,他送給妻子王培吾(後改名培五)的結婚禮物是國父著作《建國大綱》、《三民主義》。王培五曾笑說:「我嫁給了三民主義」。張敏之任職濟南第一師範訓育主任後,工作興趣即從黨務轉到校務,他曾對長官說:「我要做教育家,我辦的是教育,不是黨務。愛國與愛黨是兩碼事。」他們帶著兒女在對日抗戰逃亡時曾被八路軍搶劫,兒子不懂:「八路軍不是也打日本人嗎?不是好人嗎?」,他們告訴孩子:「八路軍不是真打日本人,他們說的比做的多。他們是共產黨,他們想和國民黨打仗,占了這個國家。」張敏之帶領煙台聯中學生抵達廣州第一天,就是去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鞠躬致敬,這樣的人怎麼會是共產黨?

鄒鑑更是死不認罪,堅拒指證張校長是匪諜,自己更不是,直到槍決前夕都還在寫信投訴。他時任國民黨煙台市黨部書記長,在戰亂中極力保護學生,流亡路上不忘宣揚反共,曾獲國民黨多次褒揚,尤其是他也有子女慘遭共黨殺害,這是不共戴天之仇,這樣的人怎麼會是共產黨?

張敏之么兒張彤痛訴此案之冤時,深覺不可思議:「真正的共產黨員怎麼可能公開和司令官吵架、公然唱反調?這是常識啊。」

張敏之被羈押在台北情報處看守所時,仍想抓住一線希望,留下一張用鉛筆寫的紙片:「我被捕遭酷刑,韓部(註:指師長韓鳳儀部下)捏造口供,強迫我繕寫簽字」,紙片送不出去,幾天後即遭槍決。

張敏之的妻子王培五也四處寫信給台灣的山東大老陳情,他們求見掌管台灣政務的陳誠,但見面前一天,星期日,七個人被匆匆行刑了。人已在監,有什麼緊急或必要選在通常不行刑的星期日行刑?

民國41年,江蘇國代談明華在「革命實踐研究院」受訓時,面見蔣介石提出此事,蔣愕然:「有這種事?」他一邊聽一邊皺眉,要談明華寫報告來。談明華詳列事證,蔣介石指派中將參軍張公度(張之洞孫子)調查,山東省黨部主委、山東省參議長裴鳴宇親自寫信給張公度,並附證明二十六件,痛訴澎湖軍方「用盡心思,用盡酷刑,羅織鍛鍊,屈打成招,造成千古冤獄。」他們要求調查兇手、慰問家屬、解除監視、准許當兵學生復學。陳誠後來也接見秦德純、裴鳴宇、立委崔唯吾、國代張志安、張敬塘等山東政要了解詳情,張敬塘並以自己和台灣兩個兒子生命擔保,這些山東流亡師生「絕對無一共產黨」。

但是,民國42年官方仍然認為此案不合復審規定,但為了平息山東人怒氣,將政治部祕書陳復生送軍法審判,但最後「無積極事證」,無罪。

有趣的是,民國43年5月18日,陳誠就任副總統前兩天,派國防部中將次長楊業孔、國代高登海(兩位都是山東人)親赴王培五屏東家中,代表陳誠致贈五千元給張敏之遺孀王培五,她哭了。張彤傷心地回憶:「這是『血錢』,我爸爸一條命5000元」,王培五一度拒收,在各方相勸息事寧人勉強收下。

「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女人

民國66年,李振清在別人代筆的口述回憶中,深感懊悔,他認為自己初衷是「搶救山東流亡學生、充實澎湖軍政幹部」,「可惜的是……終因本身修養不足,我的想法與做法未能為少數幹部徹底貫徹。……而最使我傷心的是……由於少數幹部思想之偏差,假借肅奸之名,瞞著我做了許多失當的措施,犧牲了許多可愛的青年。」所謂手下,主要是指韓鳳儀、陳復生(陳復生兩次軍審都無罪)。

七千多位山東流亡學生,五千多人在漁翁島當兵,兩千多人在馬公念了澎防部子弟學校,由原濟南第三聯中校長王志信主管校務,他兩年後因病請辭,由煙台聯中的苑覺非接任。後來在苑覺非的努力及山東鄉親奔走、捐款下,澎防部子弟學校遷往彰化縣,設立「員林實驗中學」(今員林崇實高工前身),苑覺非為首任校長,部分被迫入伍的學生後來也力爭退伍讀書,陸續進入員林實中。

這些山東流亡學生後來出了不少名人,如中研院院士張玉法、前國防部副部長王文燮、前陸軍總司令李楨林、前三軍大學校長王若愚(以上皆上將。另有多位中將、少將)、警政署長顏世錫、盧毓鈞等,還有許多大學教授,散布在台灣各地教中小學的老師更是不計其數。1998年,在高惠宇(新黨)、謝聰敏(民進黨)、葛雨琴(國民黨)三位立委努力下,《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條例》立法,這件冤案才昭雪。2009年在張敏之么兒張彤及曾在民進黨政府任職的高丹華等人的努力下,在澎湖馬公立下七一三紀念碑,痛誌不忘。

大悲無聲。張敏之罹難時,王培五四十一歲,認領遺體時,大慟之下,一滴淚也沒有流,鄉親唯恐她無法生活,勸她把六個孩子送去孤兒院,她回來告訴兒女:「我就是要飯也要把你們養大」。

王培五在一百歲生日前,對著電視台攝影機說:「我是張敏之的未亡人。我從小『登泰山而小天下』,哈哈哈」,她就是用這樣的氣魄帶大六個孩子,除了二個比較大的女兒當年因須幫忙家計讀護校,其他四個孩子都是台大畢業,而且其中三人是美國名校博士。這個「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女人,在2014年以106歲高齡於睡夢中回到天家。

王培五北京師大英語系畢業,學歷極優,但第一個給她工作的是屏東萬丹初中。她隨著孩子長大念書,教書足跡從萬丹初中、潮州中學、台南女中,一路向北走,在建中退休。

在萬丹時最苦。王培五月薪是全校最低的,母子七人共用一把牙刷,他們住的土牆茅屋也是全校唯一沒電的宿舍,王培五炒菜儘量少放油,省下的油可給孩子晚上點燈讀書。

他們是「匪眷」。除了較大的兩個兒女之外,當時最小的張鑫、張彤什麼都不懂,尤其是張鑫,天真爛漫,這位後來考上台大醫學系、現在是美國南加州小兒科名醫的她,童年記憶都是挖蚯蚓、釣青蛙、撿蝸牛,非常快樂,連數學抱鴨蛋也開開心心把零分考卷攤給大家笑。

王培五堅強、理性,在孩子面前幾乎不掉淚。有一天,龍捲風忽然襲來,樹枝、茅草、飛鳥在漩渦中翻滾,天黑成一片,孩子相互叫嚷出來看,那個黑漩渦瞬間掀飛他們的茅草屋頂,鍋碗瓢盆、土牆,乒乓摔飛,幸好他們都不在屋裡,不知情的王培五當時在屋後,衝出來歇斯底里大哭:「我的孩子,我的孩子啊」,壓抑在心底深處的愛和恐懼,在那一刻全部宣洩而出。

從此,只要颳大風,他們全家就躲進防空洞。當時,台灣到處都有二戰留下的防空洞,但是,現實世界中,哪裡是能供他們心靈遮風避雨的防空洞?

你是個寂寞的靈魂

王培五的心靈防空洞是上帝,她在每天的祈禱、謝飯中得到平安,正值叛逆期的張彬憤憤不平:「我為什麼要感謝上帝給我們的痛苦?」張彬一度混太保,他有一肚子對這個世界的憤怒,偏偏還有人不斷羞辱、撩撥他。他在萬丹待不下去了,媽媽把他轉到潮州中學,他又差點因打架被開除,最後在副校長力保下「留校察看」。這個常蹺課的男生考上一流的高雄中學,但王培五不想讓子女分離,要他繼續念潮中,張彬卻因挑釁老師,又要被勒令開除,又在一些老師力保下,只記兩大過,但他又因痛打一個誣他是賊的同學,再度面臨被開除。江西籍的熊惠民校長跟他說:「你是個寂寞的靈魂,我了解。你父親是個教育家,很了不起。我也是個教育家,我不會開除你,我要教育你,這是我的責任。」張彬大哭,像是重新獲得父愛。

熊校長提醒他思考未來,不要浪費時間。放蕩不羈的張彬對生命嚴肅起來,他立志:「我要念台大,只念台大」。當時離聯考只剩五個月,他拚命苦讀,每天睡不到三個小時,讀到吐血,他成為潮州中學第一個考上台大的。張彤回憶這個青春期的大哥,笑說:「他如果不是考上台大、去美國讀書,應該會進竹聯幫。」

1954年張彬帶頭考進台大。弟弟張彪早讀又跳級,1959年16歲成為善化中學第一個考上台大的。1961年,張鑫台南女中第三名畢業,考上第一志願台大醫。1962年張彤台南一中畢業,保送台大電機。

張彬決定離開台灣這個傷心地出國讀書,但他的身分根本出不了國,後來由五位黨國大老再度以生命擔保,出具保證書,張彬才終於去美國了。這個老鼠隊長開先鋒,最後所有兄弟姊妹和媽媽都去了美國。

「飛去」,這是張彤在台大畢業紀念冊上的留言,他從小就常夢到在天上飛。他們終於全部自由飛翔了。

尼采說:那殺不死我的,必使我更強大。(上)


【慢慢讀,詩】葉莎/一生中最好的時光
葉莎/聯合報
坐在田埂和水田相望

許多往事都成野貓

喵喵幾聲化為荒煙蔓草


在一生中最好的時光

送走摯愛的親人

濃傷很短,深愛很長

白雲依舊每天來看我

說著世相


有一天,好友送來一袋山葡萄

隔幾天,哥哥在門前放一籃青菜

又隔幾天我們一起送爸爸進塔


要緊緊跟隨自己的心

不要迷途,爸爸走好

孩子們在世間也會走好


一生中最好的時光

難免留些遺憾

相聚是幻,離別也是幻


  訊息公告
機上怎麼沖廁所、連網路?背後有學問!
飛機以時速約800公里在空中飛馳時,如何連上網際網路讓乘客上網?在地面上大家用水沖馬桶,但飛機上的馬桶好像不是用水沖,如何在高空運作又能避免異味?深入了解在高空進行這些日常活動背後原理,會發現很了不起。在高空進行任何活動,難度是在地面的兩倍。

生命的禮讚 紫斑蝶追追追
每年秋冬,當東北季風吹起,一波波冷氣團來襲,全台各地的紫斑蝶悄悄地在島內遷徙,數十萬隻的紫斑蝶聚集在北回歸線以南的山谷度冬,形成紫蝶幽谷。當天氣漸暖,紫斑蝶們再次動身,啟程北返,每分鐘數以萬隻的蝴蝶通過國道,壯觀的景象令人驚嘆!就讓我們一同追逐那迷人的紫色身影,感受生命的喜悅。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