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4/06/06 第8141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人文薈萃 【當代散文】孫維民/供詞
【閱讀世界】林水福/《源氏物語》裡的和歌及其中譯(下)
【慢慢讀,詩】徐望雲/夏日六節氣冥想

  人文薈萃

【當代散文】孫維民/供詞
孫維民/聯合報
供詞。(圖/阿尼默)

我的朋友之一是刑警。我這樣說並無炫耀之意,只是陳述事實:他當過刑警,他算是朋友。這兩個事實至今我仍然確定。

我們相識的時間不長,從初次見面算起,不過七年。第一次見到他,是為了外勞問題,那是另一個故事,更為曲折無解。五年之後,我們才又再度碰面,地點是在醫院,兩人都已退休,都去拿藥。

當天早上,領藥的人不少,坐滿了大廳。每隔幾分鐘,號碼燈變換,同時發出「咚」的聲響。我們有一搭沒一搭聊著。他依舊小平頭,白髮增添了一些,眼神仍然銳利,但不似五年前那麼冷峻嚴肅。

「老師,退休後,你都做些什麼啊?」

「沒什麼。儘量不生病,保持活著。刑警呢?」

「前年底搬家。今年我計畫搭乘郵輪旅遊。」他掏出手機,翻到幾張照片。「去這裡,還有這裡。美吧?據說海浪聲可以治療失眠。」

他持續地撥動手機,如同旋轉地球儀,速度很快。我以為他要繼續旅遊的話題。最後他停在一張照片上。他把畫面放大,那是一頁手寫的信。

「字跡漂亮吧,老師?」

我那天忘記攜帶老花眼鏡,只能瞇著眼睛。不過,那些文字經過放大,一個個確實都很耐看,不張狂也不怯懦,透露著清新甚或古樸的氣息。

「三十歲的女生寫的。我辦過的案子。」他說。「那個女生陳屍在租屋處,沒有外力入侵跡象,以自殺結案。別人三十而立,她下台領便當。」

刑警說話的方式果然不同,我心想,和我認識的其他人都不一樣。或許不難理解。他一生見過的殘酷血腥場面應該不少,還要與各式各樣的歹徒鬥智鬥勇。這種人劍及履及,不習慣虛浮裝飾的辭藻。

「她的信是不是有什麼疑點?」我問。

刑警搖搖頭。「我拍下這封信,還有兩篇她的筆記,只是因為字好看。現在很少人寫字這麼好看。」

「的確。學生都不會寫字了,全用鍵盤輸入。」

「但我一直想不通為什麼。不是感情因素,不是為錢。」他說。「這封信夾在筆記本裡,沒有名字,也不知道要寄給誰。筆記都寫些日常瑣碎、心情感言,我每篇都讀過很多遍,但找不出任何蛛絲馬跡。」

「你懷疑她不是自殺?」

「她是。我希望不是。」

我不了解他的思維邏輯,卻也未再多言。刑警的人生閱歷遠比我豐富,對於大小案件的看法必然比我深刻。從這個角度,他更像是老師。我雖然可算好學,對於新知很感興趣,但我年紀大了,已經懂得遺憾和放棄,因此沒有追問。

七年前母親過世,尤其讓我離開了先前的一切。以前陪她常去的店鋪、餐館、風景區、醫院,我都會機械般自動避開……然而,死者存活於生者的記憶中。直到今天,我還是經常想到她。她的房間擺設沒有太大變動:衣服仍放置在原來的櫃子和抽屜,月曆、小鐘、檯燈、書、筆、收音機、針線盒、梳子、茶杯、藥,都和七年前一樣。唯一增加的是她的遺照,無聲地看著室內。每年夏秋,我將她的枕頭、被子和床單拿出去曬;每年冬春,我更換櫃子和抽屜裡的除濕劑。

號碼燈又「咚」一聲。下一次響就輪到我們了。領完藥的一批人離去,又有其他人拿著單子過來,大廳裡依然擁擠。

「她不但字好看,文筆也很不錯。」他將手機遞給我。「你鑑定一下。」

我拿過手機,放大畫面,讀了一段。那是信中的最後一段:

我如何做才能適應這個世界?我已經決心適應了,它卻持續挑剔、排擠,始終不饜足,像凶狠失控的癌細胞。似乎有一種惡意爬行蔓延於地表,哪裡來的呢?地球不夠寬廣嗎,怎麼沒有我容身之處?已經有移民外星的計畫了,看到那類報導不知該笑該哭。如何才能夠快樂些?這段時間我過於悲傷——

「輪到我們了。」他將手機拿回去。「領藥。」

在醫院門口,我們匆匆道別,走向各自的交通工具。我忽然想到什麼,又轉身快步追上他。

「刑警,等一下。」

他停下腳步,面露疑惑看著我。

「我只是好奇。你剛才說,希望那個女生不是自殺死的。為什麼你會那樣說?」

他嘆了口氣,摘下太陽眼鏡。

「這樣問是不是不禮貌?」我小心地補充:「你可以不回答。」

「怎麼說呢?讓我想想——」他掏出手機,又將它塞回口袋。「首先,我的手機裡已經很少保留從前的辦案資料。畢竟退休了,沒有用處。為什麼沒有刪除她的信和筆記?這樣說吧:心情不好時,看看她的字跡,好像可以安慰我。她工作穩定,生活單純,沒有複雜的社交活動,認識她的人都可以證明。她寫的那些都是個人感觸,大概也沒想要讓別人看。很溫和善良的人類,依照我的判斷。這樣的人若是他殺,那是命運,我們可以抓捕兇手替她報仇;若是自殺,那是絕望……命運和絕望,哪一個比較好?」

我站在那裡,想不出任何話說。他也沉默了十多秒鐘。機車和汽車進進出出,醫院門口的自動柵欄降下又升起。清晨下過一陣小雨,草坪潮濕鮮綠,幾隻黃嘴八哥跳躍覓食,旁邊的杜鵑花正在盛開,一輛救護車靜靜駛向急診室門口。

「星期一的病人特別多。」他戴上太陽眼鏡。「再見。」


【閱讀世界】林水福/《源氏物語》裡的和歌及其中譯(下)
林水福/聯合報

4.和歌的翻譯

《源氏物語》裡的和歌,共有795首。值得注意的是,和歌的韻文文體與和歌之外的散文文體,在平安朝當時,是一樣的。這跟中文章回體小說,散文敘述裡引用韻文的古詩詞是兩回事。換句話說,當時的散文和韻文皆屬「現代文」,並非散文是「現代文」而和歌是「古文」。

日本最近的《源氏物語》現代語譯本,瀨戶內寂聽譯(講談社)的是1996年,共十卷。角田光代譯的是2017年(河出書房新社),共三冊。二者相距只有二十年。日本語言、文體的變化迅速,我想是重譯的原因之一吧!

此外,大約一百年前的日文書籍,已有現代語譯本了。例如,福澤諭吉的《勸學篇》(學問のすすめ)已有多種現代語譯本。

我翻譯和歌,大都採七言二句的方式。以現代白話文翻譯,希望能儘量傳達原和歌的「意涵」,且讓讀者閱讀無障礙。

有朋友問我,為何不採三行翻譯?石川啄木的生平唯二的短歌集《一握之砂》及《悲傷的玩具》你不是採三行方式翻譯嗎?

傳統的和歌跟明治時代之後的短歌,有些差異。和歌,有枕詞、緣語、序詞、季語等修飾語。

什麼是「枕詞」?

和歌的修辭法之一,大都是五音,加在特定詞上,以喚起後接詞之情緒氣氛,或輔助五七調韻律。如「あらたまの」後接「年」,「香ぐわしき」後接「花橘」,「若草の」後接「妻」。換句話說「枕詞」後邊接的詞是固定的。

然而,平安朝的《古今集》,「枕詞」流於形式,已喪失實際的作用。

此外,緣語、歌枕(和歌所詠特殊地方、有名場所)等和歌修辭技法,情況與「枕詞」類似。

談和歌中譯之前,先讓我們看看日本現代語譯本如何處理和歌的問題?

近代日本作家、學者對於《源氏物語》裡的和歌,有的直接引用原文,根本不譯,如□地文子、谷崎潤一郎、永井和子等。

谷崎潤一郎於〈新新譯源氏物語序〉中說「和歌譯為散文則淪為講義,這麼說改為現代式和歌,以我的伎倆又沒把握,即使勞煩專家進行這樣的嘗試,恐怕又跟這物語世界的空氣不調和,因此,我決定刊載原作;將和歌的解釋以頭注方式處理,我希望讀者不要常常為了閱讀相當長的註解而一一停頓。」

可見和歌的現代語譯處理,對谷崎這般大文豪來說也是個難題。

其次英譯方面又如何呢?

Waley英譯《源氏物語》對於和歌採散文說明方式。Seidensticker 英譯和歌,依井上英明之見採A韻文形式、B會話形式、C敘述形式三種。

和歌是否使用枕詞等修辭技法,翻譯成現代日文或中文的長度自然不同。

如上述,枕詞等修飾詞,由於本身不具實際意義,一般現代日譯也將它忽略。所以,使用修飾語的和歌,實際的意涵較少,翻成中文時,字數當然相對較少。

如果中譯採固定三行形式,每行七字或以上,那麼為了湊齊字數,容易與原和歌的旨趣有所偏離,甚至不相干。這麼一來,原和歌的意旨變得曖昧或模糊,讀者不易了解。

我的和歌翻譯大致採七言二行,每首和歌皆附上原文,方便懂日文者對照欣賞,增加閱讀樂趣。必要時稍作解釋。

試看以下例子:

「桐壺」卷,桐壺更衣逝世後,小皇子暫時由外祖母照顧,桐壺帝掛念皇子情況,遣使慰問,信末附著一首和歌:

「風吹宮中催人淚,

心懷幼子今何如?

(譯註:原和歌「宮城野の露吹き結ぶ風の音に小萩がもとを思ひこそやれ」宮城野,指宮城縣仙台市東邊郊外,是萩草有名所,這裡意指宮中。小萩,指小皇子,即光源氏。)」

又,「桐壺」卷裡,源氏舉行元服儀式,左大臣之女葵之上與源氏結為夫妻,桐壺帝餽贈禮物,賜酒時隨口吟道:

「元服為君初束髮,

 願二人永結同心。

(譯註:原和歌「いときなきはつもとゆひに長き世をちぎる心は結びこめつや」「はつもとゆひ」元服時,最初結髮髻使用紫色的繩組。「結び」有結髮髻與約定二意。)」

桐壺帝身為源氏父親,希望新婚夫婦二人永結同心,白首偕老,道出老父的心願。而左大臣答歌是:

「真心為君繫髮髻,

 但願深紫永不變。

(譯註:原和歌「結びつる心も深きもとゆひに濃きむらさきの色しあせずは」此處願深紫永不變,暗喻願源氏心不變。)」

希望源氏能善待自己的女兒,像深紫色不褪色一樣,永遠愛著女兒。贈歌與答歌的旨趣鮮明,讀者當能理解吧!

結語--和歌處,請勿跳過!

如上述,古代日本人非常重視和歌,認為和歌有著極大的作用,現實生活上和歌是重要的酬酢工具,也是男女交往的情書。《源氏物語》裡的和歌,絕非重要性低微的「附錄」,往往還是情節發展的主要帶動者。

我的翻譯儘量貼近原文旨意,以白話文譯出,有時稍作解釋,讓讀者容易了解。衷心希望讀者不要一碰到和歌就跳過去!反之,希望能放慢閱讀速度,細細品味,不辜負一千年前紫式部的一番心思。


【慢慢讀,詩】徐望雲/夏日六節氣冥想
徐望雲/聯合報

立夏

撐過了嚴冬和春寒

很遠很遠那鐘樓在滿山

綠樹叢緊緊的簇擁下,在夏日

第一道光芒中,以君王的姿態

站起來,老修士緩緩登上階梯

虔敬地,敲響了人世

小滿

兇巴巴的烈陽,慢悠悠的是風

汗珠是亮亮的,心情是鹹的

眼神迷離,思維渙散

距離很遠,想念很近

模糊的夢,虛弱的詩篇,然而

穀實是圓圓的,希望是滿滿的

▋小滿時節,北方早稻開始結穗,南方進入夏收夏種季節。小滿也象徵著稻穀行將結實之意,此時也是梅雨季節開始,稻穀成熟時期。

芒種

聽雨聲淅淅瀝瀝在窗前

夢裡屋簷只剩了

滴水如鐘擺……

沉穩的節奏像似

輕撫著每一粒稻種上的

細芒,耐心地等待秋來

▋湖南俗諺:芒種落雨,端午漲水。

夏至

陽光在平野間蠻橫穿行

飆風則是寂靜懷藏的利器

瞥見落單的樹柯

順手一揮,劍氣刷過

那焦黃的枯葉便沙沙作響

滿天飛竄

小暑

才跳進古池塘那青蛙

終究耐不住詩一般的寂寞

又跳了出來,沒留意

葉綠已然轉黃,紅花漸漸

凋殘,而前方正大批奔來

氤氳般的熱浪……

▋節氣歌謠曰:「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小暑雖不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時節,但馬上就要進入一年中最熱的節氣大暑。

大暑

平整的藍天,豔陽

卻在千里之外

血跡已乾涸,留下

黃色的草垛以及

焦灼的土地,遂成了

獵獵作響,那一面旗

▋寫給那個被戰亂的國家。


  訊息公告
台灣零售業的OMO佈局
7-11、全家、全聯…這些零售龍頭廣泛的實體通路網,不只提供強大影響力,也為整合線上、線下業務,實現快商務模式提供堅實基礎。然而,即使技術已相當成熟,實體零售龍頭在電商領域,依然難以跟線上通路龍頭相比。許多有意發展新零售的零售業者,即思考如何整合既有市場資源以及統一投資擁有豐富營運經驗的老字號平台,反應出實體零售巨頭對新零售發展潛力的認可。

想提早發現失智症前兆?別忘了幫腦部做健檢!
腦部退化不容易逆轉,因此早期發現格外重要,數據顯示,每年約有10%的輕度認知障礙(MCI)患者疾病會進展惡化為失智症。輕度認知障礙是未達失智症的前期階段,也是治療黃金期,此時若能診斷出來,把握時機給予藥物並改變飲食與生活型態,便能夠有效延緩疾病進程。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