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4/09/24 第8251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人文薈萃 【當代散文】黃雅歆/某某街的小洋房
【聯副不打烊畫廊】聯副/梁丹丰油畫〈沖激〉
【2024臺北詩歌節──詩如何讀我 徵文10佳-5】汪家倩/十七年的情書
【慢慢讀,詩】白靈/滾動的光影——艋舺

  人文薈萃

【當代散文】黃雅歆/某某街的小洋房
黃雅歆/聯合報
「今天要麻煩你了。」走出高鐵站,我跟來接我的朋友說。

朋友已移居台中多年,算是「新的在地人」。我將地址遞給對方,朋友說這區比較不熟,查了一下發現那周邊似乎新建了一座特殊造型的豪宅。我搖搖頭,對於這個城市的方位完全沒有概念。

其實我對台中應該有比朋友更早的記憶,只是早到只剩一些畫面,「已過去」的畫面。

畢竟幼時對空間的記憶,大約是你家、我家、他家,不會有確實的名稱,更何況那並不是自己成長的地方。

車子行經了模樣奇特的高聳豪宅,接著轉進巷子,到了。「我在附近等妳唷。」朋友說。

幼年時候祖父母家在台中,每年除夕大家都會回家「大團圓」。所謂「大家」就是眾多子女以及他們的家族,包括當時住在台北的父親以及伯父,是現在難以想像的人口數。所有人都擠在狹小的房舍內過年,那個混雜忙亂以及既陌生又不舒服的過程,無法成為幼時美好的印記。

儀式是從準備南下的時候開始的。四名大人加上五個小孩是如何擠進一輛小客車的,回想起來還是很不可思議。因為如此超載,不管高速公路開通了沒有,我們也都只能走省道南下。

伯父負責開車,前座是一名大人加一個小孩,後座是兩名大人加四個小孩。我已經忘記我是不是一直坐在大人腿上還是有一個小的空間容身了。總之因為路程太長,幼童們都是睡睡醒醒的。恍惚聽到大人們說啊三義到了火炎山到了,順便說起一些或真或假的故事。

出發是下班後,抵達時已是熄燈的深夜,隔天就開始為除夕忙碌。家裡充滿平日極少謀面聯絡的血親,以及孩童。客廳小而擁擠,交錯講話的聲量很大,若加上小孩玩鬧嬉戲,整個場面就是充斥名為「熱鬧」的混亂。這時會有陌生但是直系血親的叔叔,面露兇惡拿出打火機,恫嚇著鬧脾氣的小孩:再不閉嘴就要點火燒進嘴巴裡!說著就直視著驚恐的孩童點火招搖。

我不知道大人們心裡是怎麼想的,但家族團圓中所有的煩躁情緒最後都會莫名丟向小孩,譬如以上那個明確是恐嚇的低級玩笑。

唯祖母待孫兒們極好,但生養操勞大半輩子的她身子極差,已難有笑容。精神好時會喊我名字,用慈愛的眼光要我靠近她、拉拉我的手,讓我感受掌心傳來的溫愛。是當時過年記憶中僅存的稀微亮光。

但她家不一樣。

住家是一座小洋房。空間不僅一點都不擁擠,還是個時髦的形象(多像童話故事裡千金小姐的家啊)。她的聲音嬌滴滴裝扮也嬌滴滴,笑起來很甜,想見她媽媽對她的疼愛。回台中過年時我們會去她家玩。身為獨生女的她很開心有年齡相仿的玩伴。特別是可以有哥哥姊姊。

雖然隱約知道她的家庭血緣有些不可言說的狀況,但是不相干,她就像一般小孩一樣長大。長大後,有時說媽媽很愛操心有時說爸爸很兇,如同所有成年子女說起自己的父母。

上小學後不久,祖父母北上,就不用再回台中過年。那個空間的記憶便因此停滯,再也沒有成長過。多年之後若有人說起台中,我只會說啊我知道某某街。因為我和她曾經用注音加國字互寄了卡片,她告訴我小洋房的住址是某某街。

通信時光在小學結束。之後若有見面都是在台北,從少女到成年逐漸疏離,數十年來已少聯繫。

偶聽長輩們說起,她婚後一家三口仍一起和父母住在小洋房,「畢竟我是獨生女嘛。」她笑著說(腦海中可以想見往昔的甜笑)。之後先是她母親生病,後來是父親罹癌,於是辭去工作當起照顧者。母親走了,父親亦漸形衰敗,所有長照照顧者的身心負擔猜想也是有的。總之她忽然出現健康問題,在一團迷霧中做了許多檢查,意外發現良性腫瘤也開了刀,但術後狀況更差,不明原因陸續住院出院、檢查治療、照顧父親,最後說是某個基因出了問題。「好奇怪呢我的父母都沒有,不知道是哪一代傳給我的。」據說她這麼講。

我想起童年那個隱晦記憶,如果她可以從確實的家族基因中知道發病線索,會不會少走冤枉路呢?但知道的話,記憶中獨生女的幸福感會不會就被剝奪了呢?這些都不會有答案。

知道她切除良性腫瘤之後不久,正是我因手術確診惡疾的初始,分外明白背負長照壓力又要進出醫院的生命課題。隨後新冠疫情席捲而來,她的父親離世,不久自己也離開了。據說她最後選擇不要再就醫,因為太痛太累,就留在家心情平靜讓佛祖隨時帶走吧。

也許老派的說法是:她是來到這個家還債的,前世的債。所以債還完就走了。我其實覺得這種輪迴說既不是用來安慰亡者也不是生者,而是旁觀者方便用來作個故事的結尾。畢竟亡者已逝,而人生多半無解。

但因為她,我對台中的老記憶忽然被掀開來。

腦中浮現幼時她笑瞇瞇的臉,穿著蓬蓬裙在小洋房跑上跑下的模樣,以及銀鈴般叫我姊姊的聲音。

我跟母親提起她家小洋房在某某街,這是我對台中街道唯一的記憶。但少女時期曾來往台中通勤讀書的母親完全不清楚這個街名;問起在台中住最久的父親,晚年陷入自我回顧的他,關於台中的敘述並不美好。

父親初中時全家從鹿港搬到台中,家在當時第三市場附近。在他上台北讀大學之前的成長時光,都是在那邊完成(之後搬到我們回去過年的「老家」),而這五、六年的青少年時光,正是二戰結束、政權移轉的開始。

我要到長大很久之後才能知道二二八之台中事件的慘烈。憤怒的集結與槍戰、逮捕與示眾處刑,以及有同校同學無端消失或者逃亡海外,甚至眼見偶爾往來的鄰友攜械登門,倉皇要求藏匿,都成為無比恐懼、難以抹去的暗傷。再加上當時窘困生活的壓迫,因此父親每每說起老家時光,盡是驚悚而不溫暖的畫面。重複又重複。就像所有的長輩都僅僅只想告訴後輩「你們不知道啦,我們當年有多艱苦」的重複。

也許空間之於個人的意義就是這樣,如果沒有更強烈的記憶去覆蓋它,就會只留下那個讓人驚恐的樣子。成為無法替換的永恆。

某某街的小洋房是我的童年過年救贖並不是父親的,當然也不是其他人的,也許是我自己放大了那個空間的重量。

所以儘管當時疫情嚴峻,我仍強烈想去童年的小洋房跟她告別。

然而站在小洋房前我有著奇怪的感覺,並不是認不出來,而是如果房子跟人一樣有著自然衰老的模樣,大概就像我眼前看到的這樣。沒保養沒有拉皮也沒有試圖修飾,只是無力的讓它斑駁老去,坐落在四周新屋,以及有身價的土地上。

更讓我吃驚的,是走進屋內,有與我記憶完全不合的狹小。靈堂設在客廳,擺著她燦爛笑容的遺照,對面緊鄰著靠牆的沙發,她先生說:「因為上不了樓,她到最後都一個人睡在那裡。」沙發也比我記憶中的小了好幾倍。其實我早該意識到,幼童與成人對空間的感覺本來就不一樣。只是因為童年之後數十年,我再也沒有拜訪過這個小洋房。

空間記憶被我鎖在童年,而小洋房一直是她的城堡。

走出了小洋房,回顧街弄四周,嘗試跟朋友問起是否知道這裡曾是台中富人區,壯年移居台中二十多年的他回應我不熟這區,「但台中豪宅富人區應該是在七期那邊。」

果然所有的公主童話長大後都會褪色,包括城堡。

疫情過後因拜訪後輩的新居再到台中。出門散步時還是忍不住說起某某街以及與她的童年記憶(畢竟那是我與台中唯一的可念記憶了)。結果在台中「土生土長」的後輩說:「啊,那裡真的不少有錢人。」

我一愣,再確認:「不是七期那邊才是嗎?」

後輩笑說:「那不一樣,大概像台北老東區人對於仁愛路老豪宅和信義區新豪宅的感受不同。現在國美館附近那邊多是老台中的有錢人。」

此刻始求證其他在台中成長的後輩們,都得到「理所當然」的答案:「是說街巷裡那些獨棟的房子嗎,噢那是綠園道的豪宅們。」「對喔,就如台北大安區仁愛路的概念,很宜居。」「那邊感覺就是低調的有錢人以及達官顯貴們?」「七期是後來的事了,比較多外地人知道。」……

「認證」的資訊瞬間湧來,像閃著小翅的細微金光,在我眼前簇擁浮現那日頹圮的小洋房,又瞬間變身,逐漸清晰回到了公主的城堡,搭配著相片中的燦笑。

「就是這樣唷。」彷彿她這麼說。

有些空間是離開了就不想回頭,有些空間是消失了難以回頭,有些空間則獨活在個人的生命記憶裡,成為私有的歷史。

感覺好像失去了什麼又忽然復得了。

「真好。」我對後輩說。


【聯副不打烊畫廊】聯副/梁丹丰油畫〈沖激〉
聯副/聯合報
梁丹丰油畫〈沖激〉。(圖/福華沙龍提供)
●「印記:梁丹丰□梁銘毅.梁銘剛.梁銘潛.袁萬里」聯展,即日起於福華沙龍(台北市大安區仁愛路三段160號2樓)展至10月6日。

【2024臺北詩歌節──詩如何讀我 徵文10佳-5】汪家倩/十七年的情書
汪家倩/聯合報
收到一封陌生郵件,從工作處所轉來我信箱。郵件中有一詩,詢問是否我作品,能否將該詩授權予中學參考書一用。

啊,是的,是我的詩。十七年前。出版社附上問題與解答。如同所有流行的考卷,現在考的是讀者素養。問以下(A)(B)(C)(D),何者是作品的意思。

我答錯了。

詩還是亮閃閃的。是一首情詩。詩其實不是亮閃閃的。是一個不相信愛情的故事。恐怕對學生太過黑暗,它現在以健康快樂的形象,出現在素養題選項。正確答案有溫暖有力量,像所有青春的美好。

十七年前的嘲弄被磨過了。諷刺被安撫了。懷疑被回答了。十七年前的躁動,現在溫和一如我為人母,溫溫柔柔講著玫瑰色的故事。天很藍。你很好。我很好。

是了,我的詩長大了。它的詮釋不屬於我。像我的孩子,也不屬於我。饒是牽牽掛掛,他有他的樣子。有自以為的樣子。有觀看的樣子。有被觀看的樣子。

從來的解讀都是主觀。你喜歡,你不喜歡。詩如何讀我,已成祕密。

但我喜歡你現在的樣子。我要說。我喜歡你現在的樣子。

我勾了回條:好的。請出版。

我按下傳送,把十七年後的我,送到那裡去。

延伸閱讀:聯副/2024臺北詩歌節──詩如何讀我 徵文獲獎金榜

徵文觀察之1:隱匿/詩也可以不讀我

徵文觀察之2:馬翊航/被完成的小節


【慢慢讀,詩】白靈/滾動的光影——艋舺
白靈/聯合報
滾動的光影——艋舺。(AI生成圖製作/白靈)
玻璃彈珠落下紅磚塊涼涼的斜坡

嘟一聲,向小夥伴們睜大的眼珠滾去

輪子同時間鑽進龍山公園地下道

就鑽入童年深深的咽喉裡了

阿公店茶座上阿公夾起鴿蛋

剛好掉入鄰座越女的乳溝

掀起了好浪的尖叫


當年百家露店圈成的公園涼亭下

說書的正舉起關刀駕著赤兔馬

開始過五關斬六將

一甲子的流浪漢握著生鏽剃刀

正刮下他腳底的老皮

那皮屑是我童年一大票消失的老屋


隔著廣州街

小西園鏗鏘的布袋戲偶

自龍山寺埕前摔落

三百年的香爐照舊熊熊冒火

生意黯然失敗的父親忘了攜走

我閣樓裡發亮的寶藏

鑼鼓如鳳梨冰碎裂

尪仔頭在地面擦出了火花


忘了回家的我在租書店長板凳上

鑽進四郎真平和魔鬼黨的大戰中

剝皮寮已整理好老松國小的前世

青草街華西街賊仔市和露店

在一冊冊黑白畫頁上翻來滾去


輪子滾出龍山公園地下道

捷運嗶嗶聲開闔寶斗里的紅燈戶

一下子就鑽入淡水河深喉嚨裡去了

三水街的柔腸除了我無人窺見

已在遊民羞澀的行囊裡寸斷

半夜大街角頭在刺青臂上大殺龍蛇

糾察隊白天才醒來

繼續指揮著日子上學放學

那位邋遢同學伸出瑟縮的雙手

繼續等老松國小的侯老師打手心


元宵花燈和出山的輪流熱街後

老公園紅磚塊涼涼的斜坡上

一顆透明玻璃花彈珠

嘟地落下一聲悲哀的輕脆

就抱著艋舺三百年

喧譁又冰涼的光影


滾進誰的夢中去了



  訊息公告
電商能否永續 將是消費者買單關鍵
隨著環保意識抬頭,顧客除了在意商品品質和服務體驗,電商能否做到永續環保也是消費者是否購買商品的重要考量,包括如何減少包裝耗、減少運輸和製造時的碳排放等。尤其在美國,氣候變遷的影響越來越深入每一位消費者的心中,對環保的重視在 2024 年只會繼續增強,消費者對永續環保的商品不僅願意買單,甚至願意花更多錢。

睡不好造成高壓體質?
中壯年時期往往要肩負起家庭、職場與社會的重擔,壓力也相對沉重。若長期忽略壓力所造成的健康問題,可能致使睡眠品質不佳,亦容易導致心血管、免疫系統或消化系統等慢性病風險提高。如何察覺壓力,與壓力對話,平衡壓力所造成的身體負擔是現代人必須正視的健康課題。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