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告別爛英文?想讀懂英文新聞?【讀紐時學英文】週五發報,中英文逐段對照,讓你閱讀國際新聞還能學英文! 【發現-史前館電子報】有考古學家帶你進入時光隧道,讓你更認識臺灣豐富史前文化、原住民文化與自然史。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5/02/24 第8397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人文薈萃 【海天遊蹤】楊仁烽/南極去來(下)
【文學筆記】康文炳/有人仰望星空:讀《我以星辰書寫看不見的天空》
【慢慢讀,詩】詹澈/啄木鳥叩響

  人文薈萃

【海天遊蹤】楊仁烽/南極去來(下)
楊仁烽/聯合報
純淨的冰川容易散射光線中的藍光,浮冰就變成了藍色,底層的藍,非常瑰麗,就像藍寶石,漸進的向上盤旋,冰雪在頂端變成亮白,海水在周圍

▋冰川與冰山

冰川(glacier)是什麼?照專家的說法,冰川是陸地上積累的雪,一層層往上面壓,而將裡面的空氣排出,經過壓實與結晶後形成的巨大冰體。

南極的冰川通常會隨著重力向下緩慢流動,而像河流一樣一直向外擴張。冰川主要由淡水構成,密度高,內部有大量壓縮的冰晶。這和冰洋不同,冰洋由海水結冰而成,有鹽分,密度低,漂浮在海面上。

冰川會隨時間逐漸向低海拔移動,並在邊緣融化或崩裂形成冰山(iceberg),一般我們看到浮出水面的冰山只占體積的十分之一,另外的十分之九在水面下。

有一次,看到一大片的藍色浮冰,原來是陽光照射到冰上,波長較短的藍光經過散射,冰山因此染上了藍色,光耀的寶藍色,比藍寶石還絢麗,藍色的底座從下而上,漸漸的轉淡,到了頂部,呈現潔淨的亮白,整座浮冰,遠望奇美。南極有無數的大小浮冰,隨手撈起一塊看似不透明的冰塊上來,經過撫摸,竟也冰雪通透晶瑩,形狀玲瓏有致。

冰山及浮冰,是南極地貌上最富特色的風景。變化萬千,造型不一,有的巨大挺矗如千丈仞壁,有的錯落有序如堆疊架設,更有的朦朧婀娜,彷若挽著白紗的大家閨秀,也有的亮白婉約,就像純淨白玉破水而起。身歷其境,真會感嘆造物者的高妙與無所不能,心生敬仰。

種種美,讓人目不暇給,驚呼連連。曾經看到大型冰山,遠遠望去雄渾開闊如城堡樹立在海面上,很有粗獷的野氣,英挺偉岸;當小艇開近時,又微觀體察到它的俊逸之美,雋秀適中,整座冰山雄奇高偉又刻劃精緻。細細端詳冰山,心曠神怡,開朗爽健;坐在小艇上,環顧圍繞周遭的冰山,瞻之在前,忽焉在後,目不暇給,甚為神奇。感嘆天工開物的奇妙,天地大美而不言。

每座冰山都有千年以上的歷史,甚或上萬年,處身其間,對大自然有更大的敬畏。面對冰山,感覺自己的卑微渺小。冷冽冰山,見證人類發展文明的各個階段,甚至在人類文明萌芽之前就已存在,它們怎麼評價人類的演進?它們對各國的歷朝百代又給了什麼註解?「天地者,萬物之逆旅」,那麼冰川呢?「光陰者,百代之過客」,那麼冰山呢?看著連綿不盡的萬年冰山,憶起「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兩相對照,別有況味,自己內心興起更大的謙卑。

▋氣候變遷

過去五十年來,南極的氣溫上升了近攝氏三度,是地表上暖化最快的地區之一。溫度的上升,導致了南極的冰蓋損失量在四十年內增加六倍以上。這顯示冰層融化的速度加快,也使得部分支撐的冰架崩塌。

地球暖化溫度上升,除了冰川、冰山、冰原的體積逐漸減少,海平面也會上升。本世紀初,海平面上升至少十八公分,未來地球暖化如果沒有得到有效的管理,會對南極的生態系統產生大破壞,海水上升加快,更會威脅到世界各臨海城市。氣溫上升,使得南極阿德利企鵝的繁殖數量在三十年內,由三萬兩千對減少到一萬對;鯨魚也受到海洋酸化和地球暖化的影響,使得牠們的食物來源和棲息環境,越來越局限。

有一天,完成了冰山上的健行後,回到郵輪上的房間,在陽台,望眺不遠處的冰山,聽到類似崩裂的聲音連續響起,說時遲那時快,龐然巨塊的冰應聲斷裂,一塊接著一塊的冰崩解而下,迅速埋入南極海域,激起連串大浪濤,冰崩山裂轟然大響,前後歷時兩分多鐘,但已將冰山削去一大片。巨響震驚了鄰近陸地冰層上的企鵝寶貝,只見牠們從海岸邊迅速而不急躁的向上集體閃躲。冰山崩裂,可能是日曬、風吹雨打、溫度上升、潮汐水流,或者冰山水線以下受到洋流侵蝕所致,這些雖都是大自然的物化,但專家的說法,這幾年日益嚴重的溫室效應造成的地球暖化,也助長冰山的崩裂。

▋冰登陸與南極跳水

郵輪是破冰輪,船頭碰到小浮冰,利索的迎刃向前。有一天,船務人員看了天氣、海象,及地形地貌,在一個冰覆蓋的陸地破冰登陸,冰登陸難度很高,對船務人員的技術是重大考驗,在南極帶領遊客登陸有十四年經驗的探險隊長,登陸幾百次,只碰過四次的冰登陸。南極郵輪正常登陸,是將郵輪停留在距離半島或冰山幾百公尺外的地方,船務人員再安排遊客坐衝鋒艇接駁登陸。

所有遊客雀躍的下船,沿著探險先遣部隊布署的路線,在郵輪旁的冰封陸地上行走、拍照。就像進入《冰原歷險記》,行走在龐然大船旁的冰雪上,背景有無數的企鵝結伴前進,瀟灑遊走,左跳右躍,溫馨可愛。拍照罷了,拿起一杯郵輪準備的香檳,品酩仰天,訴說對南極的無限遐愛。

船行一星期後,大家都比較熟悉寒天的起居,郵輪辦了一次「南極跳水」活動。乖乖,零下一度的水溫,跳下去會是什麼感受?身體承受得了這麼寒冷的海水嗎?

南極跳水,一半的旅客都躍躍欲試。幾年前,我在零下一度的以色列台拉維夫晨泳,那次游不到十公尺就鎩羽而歸,還被女兒譏笑「逞匹夫之勇」。這次在南極,船務公司在每個跳水的遊客身上綁了安全繩索,我先作了心理準備,翹首軒昂,一躍而下,頓感暢快淋漓,冰冷沁脾,再加上太太及啦啦隊在旁助陣,吶喊喧天,分貝震耳,小游幾公尺就被拉上岸,冷而不僵,凜而不凍。上岸後,郵輪公司周到的準備威士忌、伏特加回暖,這樣的活動,還得到南極跳水證書,也是美麗的回憶。

到南極半島或各小島的交通工具,郵輪是最方便可行的。我們搭乘的是挪威船公司的郵輪,船長是蘇格蘭人,全船載運兩百名乘客,而郵輪來自各國的服務人員兩百二十人,服務人員與旅客比超過一。郵輪有Wi-Fi、健身房、游泳池、SPA池,樣樣俱全,每個房間還有望遠鏡讓你看冰山的位置、海鳥飛翔,以及小島上企鵝、海獅的移動。郵輪上有多家餐廳,提供高水準的餐飲,我每天早上在餐廳叫來牛排及兩顆煎蛋,邊吃邊瞭望窗外,平靜的海面烘托出白淨的冰山,景色宜人。

▋南極歸來不看景

郵輪每天排有了解南極的課,冰川博士、海洋專家、魚類博士、鯨魚專家、鳥類學家,各方面的學者專家有系統的教導大家各種不同的南極知識。比如,聽了課才知道鯨魚的尾鰭,就像人的指紋,每隻都不同,有牠的獨特性,就像生物身分證。專家找到機會,會盡可能地將鯨魚尾鰭做好電腦識別,現在更希望能夠借助AI的功能,建立全球數據庫,這對於鯨魚的遷徙、保育、研究更有成效。

再比如,南極的海鳥總共有四十六種,而翅膀最長的是漂泊信天翁(wandering albatross),牠的雙翅展開的時候,最長可以到3.5米,擅長長距離的飛行,可以橫跨南極大洋,幾乎全年在海上生活。鳥類學家另外安排時段,帶領大家在船首看天上的飛鳥,逐一解說,也是令人難忘的鳥類教育。

喜愛旅遊,去過的國家有四十多個,壯麗的山嶽、優美的河川、精緻的古堡、靜謐的田園……在在令人流連忘返。但南極,大自然的教室,能讓人有「期待經歷到那些未曾期望的經歷」,洗滌心靈,和過去的旅遊經驗完全不同,新的三觀。

俗諺:「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我自忖下一句是「南極歸來不看景」。南極的質樸生態、絕美景致,在我內心占有重要的位置。未來還是如此。


【文學筆記】康文炳/有人仰望星空:讀《我以星辰書寫看不見的天空》
康文炳/聯合報
座落在倫敦街頭的王爾德塑像,銘刻著他著名的語錄:「我們都活在陰溝裡,但有人仰望星空。」說的是一種不甘與世浮沉的自我期盼與希望。然而,當我們抬頭仰望,而天空竟是一片黑暗時,我們又將何以自處? 從個人價值的角度來看,歷史上人性獲得尊重的時期十分短暫。特別是在近現代,極權政體對個人自由的箝制與壓迫,更是如永夜般揮之不去。在這樣的黑暗時刻,那些少數能維持精神獨立的人 ......

【慢慢讀,詩】詹澈/啄木鳥叩響
詹澈/聯合報
這山居的窗,是啄破了夢的缺口 心中的啄木鳥,常以心跳的頻率 啄食多餘的愛情,剩餘的思想 天一亮── 那隻準時報到的啄木鳥,在秋盡時
以尖硬的鑿嘴以音速想要鑿開秋天的隧道 在冬天的窗玻璃敲春天的門板 篤篤的的──是昨夜你留下的敲門聲 是你在不遠的寺裡敲著木魚 敲破,或敲亮心中的瓦燈?
篤的的的──昨晚新聞俄烏以巴戰爭的槍聲 那棵窗外的樹,火字型的枝 ......

  訊息公告
2025資本市場:供應鏈洗牌改寫全球經貿秩序
2025年是川普2.0政策關鍵元年,台灣資本市場挾強勁成長力道,掛牌家數有望衝刺達70家,企業如何在供應鏈新局定位突圍、穩操勝券?將是今年最大的課題。

DeepSeek橫空出世,國際信任及資安備受考驗
自2023年成立以來,DeepSeek技術在市場上掀起波瀾,也引發各國聚焦在疑似盜用美國AI模型、資安及個資外洩議題、中國藉此大外宣等疑慮,使美國等全球各國深感憂心,其中包括臺灣、美國在內的多個國家已宣布公務機關禁用DeepSeek AI。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