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探投資週刊電子報】提供潛力股報導,及分析台股、大盤趨勢、個股漲跌。讓你掌握股市,貼近台股趨勢! 【寂天日語學習充電報】提供日常生活中的會話表現,並收錄最實用、最豐富內容,讓你輕鬆脫口說日語!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5/04/22 第8455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人文薈萃 劉森堯/大宗教裁判官及其他──讀《卡拉馬助夫兄弟們》(4-2)
【聯副文訊】讀書,或自由的另一個名字──王璞《我以星辰書寫看不見的天空》對談
【聯副文訊】現代詩與視覺藝術複合創生系列講座.羅青主講「興遊美學與圖像思考」
【飲膳札記】鄭培凱/品酒沙龍

  人文薈萃

劉森堯/大宗教裁判官及其他──讀《卡拉馬助夫兄弟們》(4-2)
劉森堯/聯合報
莫斯科地鐵杜思妥也夫斯基車站以《卡拉馬助夫兄弟們》為主題的壁畫。(圖/取自維基)

前情提要:劉森堯/大宗教裁判官及其他──讀《卡拉馬助夫兄弟們》(4-1)

▋杜思妥也夫斯基與弒父

相對曹西瑪長老而言,伊凡口中所敘述的大宗教裁判官傳聞,可以說是上帝存在與否的反面論證,其核心命題是:如果上帝不存在,則一切皆可被允許。

杜思妥也夫斯基筆下的伊凡,卡拉馬助夫兄弟中的老二,是一個聰明絕頂而充滿叛逆思想的年輕人,他自己發展出一套無神論的論調,正如伏爾泰所說:「如果上帝不存在,我們就創造一個出來。」這如何解釋呢?在伊凡看來,是人創造了上帝,而不是上帝創造了人,他說:「上帝果真存在著,那便不古怪,也不稀奇,古怪稀奇的是──上帝必須存在的這種思想 ──竟能鑽進像人類這般野蠻兇殘動物的腦海裡……我不能承受的不是上帝本身,而是上帝所創造的世界,也就是人的世界……」

我們可以看出,伊凡心目中已經全盤否定了宗教,他不相信透過堅定的虔敬信仰,人們可以追逐到聖潔的靈魂,他絕對不認為人的高貴節操,可以透過對神的堅定和虔敬信仰而獲得,在他眼中,他無法相信並不存在且是由人所捏造出來的神。最主要是,他對眼睛所見,世間人類的惡劣行徑,超出自己所想像百倍以上,他對此下了一句有趣的評語:平常我們形容人類的殘忍行為是「獸性的」,這對野獸很不公平,因為一般而言,野獸不會像人類那樣殘忍,那樣巧妙而藝術化的殘忍。

佛洛依德於1928年曾為德國一家出版社所出版的德文版杜思妥也夫斯基全集寫過一篇導讀文章,篇名叫作〈杜思妥也夫斯基與弒父〉。這篇文章主要從精神分析的角度去談論杜思妥也夫斯基這部小說中的弒父行為,但並沒有寫出什麼了不起的觀點。他是個無神論者,不斷強調〈大宗教裁判官〉是一篇偉大的天才手筆,卻從未加以詳盡解釋。

我們都知道佛洛依德的文學品味並不是很高明,他一天到晚讀二流作家寫的作品,他最喜歡的作家是一位奧地利小說家,叫作史尼茨勒,兩人都住在維也納,時有書信往來,像是很親密的好朋友,佛洛依德稱他為當代最偉大作家,因為他是西方作家中第一個把筆觸伸入人類潛意識的小說家。可嘆他和褚威格一樣,再怎麼樣都是屬於第二線以下的平庸作家,兩人都是猶太人,今天已經很少有人在讀他了,要不是庫柏力克拿他一中篇小說拍成電影,以及美國著名史學家彼德.蓋伊在談歐洲中產階級的興起時,拿他的名字大作文章,今天真不知道有誰還知道他。卡夫卡在日記裡說他像一隻可憐的小狗,老是逼他讀他讀到想睡覺,和褚威格擺在一起,兩人名字在當時竟能橫掃歐洲文壇,真是猶太人的榮耀。

佛洛依德最喜歡他寫的一篇中篇小說,叫作《夢小說》(Traumnovelle)(1926),即1998年庫柏力克死前所拍攝的最後一部電影《大開眼戒》的原著作品。小說寫得不怎麼樣,倒是影片拍得很有可觀之處,是一部很複雜的精神分析影片,可惜我們大師沒機會看到這部影片,否則應會嘆為觀止,特別是影片中間那場在紐約郊外一處大宅裡許多男女群眾雜交的精采大戲,真是庫柏力克的偉大手筆。放眼當今世界影壇,似乎也只有他有能耐拍出如此睥睨影壇的場面,大大超乎原著有限的筆觸範圍,好比他於1968年在《2001太空漫遊》一片中所拍攝偉岸壯觀的太空場面,無人能比,和《大開眼戒》擺在一起,都是世界影壇上難得一見的驚人手筆。

我們回到杜思妥也夫斯基和弒父的主題上面,殺父親──這是西方文學上自古希臘時代以來,很重大的一個主題,從索福克利斯的《伊底帕斯王》到近代愛爾蘭劇作家約翰.辛的《西方世界的花花公子》,杜思妥也夫斯基是其中最重要,也最引人矚目的一個弒父創造者,同時他所刻劃的,也是人類一般生活當中的事件,既無《伊底帕斯王》的神話要素,亦無《西方世界的花花公子》的虛構性質,它是一樁活生生的社會案件,也有可能是作者潛意識裡的一種慾望之宣洩。

杜思妥也夫斯基少年時代(約十八歲左右),曾經目睹父親被一群農人活生生狙殺致死。有論者說,老卡拉馬助夫這一角色乃是根據作者自己父親的形象塑造,雖未必完全準確,卻也有幾分真實,比如說,性情暴虐,缺乏同情心,本性相當自私無情,喜歡虐待他人。他經常動不動就以毒打方式凌虐農人和修理自己的小孩,正如後來涉嫌殺父的老大米卡之前在修道院所說:這種廢物留在世間何用﹗

他後來會被他領地的農人殺死,並非偶發事件,而是被他長期欺壓的農人已經忍無可忍的激烈情緒的爆發所致,若非如此,也許有一天也會被他自己的哪一個兒子殺死也說不定。特別是後來我們作家筆下所塑造的兄弟中的老大米卡,到處放話,聲言遲早一定要把父親給做掉。

至於小說中的弒父事件,真正的兇手,我們後來知道乃是老卡拉馬助夫早年強暴村裡一位白癡所生的私生子,但此人殺死親父,卻在無意中嫁禍給大兒子米卡,因為米卡和父親為爭奪一個女人而互相撕破臉,且曾在修道院聚會談財產分配時和父親爆發爭吵,口口聲聲揚言要把父親做掉,應該嫌疑最大。

其實米卡那天晚上去父親家裡時,事先已聽說「那個女人」也打算要去父親那裡,他就帶著一把兇器,準備要殺掉兩人,沒想到卻有人捷足先登了。奇怪的是,竟然有證人看到他渾身是血,手握兇器離開命案現場,兇手不是他還有誰?事實上真正的兇手,那位從小當老卡拉馬助夫僕人的私生子,他身上流的也是卡拉馬助夫家族的血液,然而他卻在法院開庭審案前一天上吊自殺死了。

就杜思妥也夫斯基的傳記看來,他的童年並不如他的第二任妻子安娜在回憶錄中所言,充滿安詳和幸福。事實上,他有一個性情那麼暴戾的父親,有好幾次,要不是母親在一旁維護他,他幾乎要被父親殺了。因此在他成長過程中,可能不止一次在潛意識裡,如佛洛依德所言,萌生幹掉父親的念頭,他從小就是這麼痛恨父親。後來他目睹父親被一群農人所殺,反而受到極大驚嚇,此後一生不斷被癲癇症騷擾,造成極大痛苦。根據佛洛依德上述導讀文章的說法,癲癇的根源有兩種:一種是官能性,即來自天生遺傳,杜思妥也夫斯基屬於另一種,即情感性癲癇,由後天環境或過於刺激神經的重大事件所促成,比如巨大驚嚇的影響,在杜思妥也夫斯基而言,就是目睹父親被殺,可能表面是驚懼,實質上潛意識裡是鬆了一口氣。我們作家以後終其一生,不管是書信裡或任何場所,絕口不提此事。

佛洛依德所謂的弒父,指的就是這個,並非一定真正拿刀子去殺死父親才叫弒父。我們作家日後就背著這個精神官能症和怪病,陰鬱人格和「尋找父親」的象徵性行為(如《罪與罰》和《少年》),並且在人生最後之書中以自己的父親形象去描繪猥瑣的老卡拉馬助夫,一個令人討厭的老頭,好色和自私無情,更糟者,同時對世界缺乏理解力。他在父親死後不斷受癲癇騷擾,許多名家,包括佛洛依德,都認為杜思妥也夫斯基的癲癇病症,乃是起源於父親的被殺,因而崎嶇不穩地走過他的人生──問題是,有誰的人生不是崎嶇不穩的?

(4-2)


【聯副文訊】讀書,或自由的另一個名字──王璞《我以星辰書寫看不見的天空》對談
聯副/聯合報
對談人:香港作家王璞、詩人羅青 主持人:二○四六出版社總編輯鄧小樺 時間:4月24日 19:00-20:30 □ 地點:飛地書店(台北市萬華區中華路一段170-2號) ......

【聯副文訊】現代詩與視覺藝術複合創生系列講座.羅青主講「興遊美學與圖像思考」
聯副/聯合報
主持人:台大中文系洪淑苓教授 時間:4月26日 15:00-18:00 地點:台大中文系研討 ......

【飲膳札記】鄭培凱/品酒沙龍
鄭培凱/聯合報
巴塞隆那的春日傍晚,皇家廣場舉行了一場品酒沙龍,是這次國際會議的歡迎酒會。邀請函上寫著,特別敦請爵士樂鋼琴大師Ignasi Terraza到場,與世界各地的學者共度歡樂的一晚,主題是加泰隆尼亞的美酒,讓大家在嚴肅而熱烈的學術討論之外,享受西班牙生活的熱情。 我雖然喜歡鋼琴,但對鋼琴爵士樂卻不甚了了,總以為爵士樂的樂器主要是小喇叭與薩克斯風,鋼琴只是伴奏樂器。從邀請函上稱呼Ig ......

  訊息公告
腸胃老是有狀況,卻找不到原因?
您也經常容易有消化不良、脹氣或是便秘、腹瀉等問題嗎?現代人生活壓力大、缺乏運動,加上飲食不均衡,腸胃不適成為普遍的問題。若已接受器官檢查,諸如腸胃鏡、腹部超音波等檢查,報告中沒顯著異常狀況,但不舒服症狀仍在,就有可能是功能性的腸胃障礙問題。

讓愛延續:有效遺囑與遺產繼承全攻略
為什麼了解遺囑如此重要?因為,寫遺書「不等於」立遺囑。或許有人認為:「不過就是寫寫一篇文章交代身後事,有什麼困難?」其實,遺囑的學問之所以大,是因為遺囑屬於法律上的「要式行為」,意思是說,只能用某種固定的形式寫成,法律才會承認它的效力。若是不符合要式規定,就不具備強制的法律效力。因此,具備遺囑的觀念及預立遺囑,是非常重要的。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