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電影怕白花錢?電影痴必看的熱門影評及趣聞迭事,【火行者電影精選週報】週週推薦精彩好片不踩雷! 【udn保險週報】透過新聞與保險個案,瞭解人生存在風險,與面對風險下,個人如何從保險中得到適切保障。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5/04/29 第8461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人文薈萃 【副刊學:AI時代的文學插畫家】陳其豐/真心與冒險的技藝:專訪插畫家甘和栗路
林文義/北草原南稻田

  人文薈萃

【副刊學:AI時代的文學插畫家】陳其豐/真心與冒險的技藝:專訪插畫家甘和栗路
陳其豐/聯合報
甘和栗路的作品色調明亮、風格活潑。( 圖/本報記者黃仲裕攝影)

走進隱身於台中巷弄的老公寓一樓,細紋捲簾遮映落地玻璃門窗,成排高鐵架貼合淺灰牆面與花地磚,原木方桌上的馬克杯插滿色鉛筆與壓克力筆,幾張實木圓凳錯落,後頭的木架整齊陳列系列作品。這是甘和栗路與伴侶的新居,也是她今後的工作室。

▊視野的邊線

「從前沒有獨立創作空間,坐下來,擺好工具,就開始畫了。」舊家房間一角是貓砂盆,愛貓穿梭於房內物件、半成品間,甚至一屁股坐在畫紙上,讓她猶豫當下到底要摸貓,還是趕快工作:「如果牠撒嬌,我就得一直摸到牠滿意為止。」貓參與了甘和栗路的創作過程,也是重要靈感來源,她的作品色調明亮、風格活潑,畫中經常出現貓與其他可愛動物,顏色、細節各異的圓滾滾雙眼,更是引人注目。

「我從小喜歡閱讀漫畫,更喜歡研究漫畫家筆下的眼睛。」成長過程中,甘和栗路始終維持畫畫的興趣,大學則就讀視覺傳達設計系。畢業後,原在廣告公司負責平面設計,但喜歡與人群互動的她,不喜歡整天坐在電腦前,只能與業主、老闆對話,遂決定轉職插畫。二十八歲時,因房租到期與年終獎金入袋,她決定前往澳洲打工度假,工作之餘,則是畫畫的街頭藝人,也在假日市集擺攤。即便身在地球另一端,甘和栗路依舊回望著故鄉,她在網路募資平台發表「插畫通信」企畫,融合「旅行」與「通信」的概念繪製明信片,向台灣投遞手作的溫度。

一直以來,甘和栗路堅持手繪每幅作品。剛畢業時沒有預算購買繪圖板,近日購入平板後,依然不習慣數位繪圖,因此她總先畫在紙上,再掃描進電腦調整顏色與細節。無論是個人創作還是與聯副合作的插圖,甘和栗路始終注重作品的精準度。為了保留草圖的手感,她等比例放大影印草圖,再細緻描繪輪廓,並嚴格遵循草稿所訂定的色彩,「像小時候著色一樣,把顏色塗滿對應的區域」。這樣的執著也體現於她的作品──色塊與色塊間邊界分明,不容半點含糊。

▊文繞圖,圖繞文?

為文章配圖時,如何將字裡行間的概念轉化為圖像?甘和栗路視此類「命題作畫」為「真心話大冒險」──首先,聆聽文章作者的「真心話」,即初讀時抓取關鍵詞,再反覆細讀,如同沿路破關遊戲般循線掌握文章整體脈絡,最後串連關鍵詞,完成插畫。(誰道出真心話?誰顧左右而言他?)另一項規則是:玩家必須跳脫自身慣用的繪畫主題,甚至拋開偏愛的構圖與色彩。副刊版面上,文字圍繞圖片;這場遊戲中,圖像則圍繞文字,展開一場與自我、截稿期限對陣的「大冒險」,而甘和栗路,則是忠於遊戲宗旨──理解──的唯一玩家。

另一場「大冒險」,則是與其他作者合作完成童話繪本《元宵:元宵姑娘》。故事充滿街景,對自認空間感不佳的甘和栗路而言是一大挑戰。為了確保人物衣飾與場景符合時代背景,她查閱大量資料,同時得考量文字與畫面的搭配──不僅要符合規定頁數,還要避免畫面過於重複,並在圖畫上精準預留文字空間。「這時我會參考漫畫分鏡,觀察劇情推進時畫面如何處理。這樣想起來,漫畫真的是我的老師。」為了避免「自找麻煩」,她特意拿出A4紙,對摺再對摺,自製小書規畫進度。相較於平時即興構圖的作畫方式更為嚴謹,也考驗她的布局能力與耐心。

▊一切都在畫裡面

個人創作中,是否有交出「真心話」的時刻?甘和栗路坦言,創作時不常帶入真實生活中的情緒、事件:「腦中出現什麼畫面就怎麼畫,只是看顏色搭配是不是我想要的感覺而已。」相比於語言文字的溝通取向,她認為圖畫跟讀者間的距離更遠,其中的空間容許各種詮釋與感受生發。當悲傷的情境成為創作底色,她偏愛的暖色調便會悄然隱退:「我所使用的元素、顏色就會不一樣,一切都在畫裡面了。」

她也曾嘗試右手畫畫,左手寫散文,用文字記錄和一位長輩的相處點滴,設想如果自己配圖,會交出怎樣的成果?越近身的人事物,往往越難下筆,沒有截稿期限的計畫,總引人反覆細細思量。畫中其實有話。無論提筆的是哪一隻手,長輩的形貌、交談的過往、收到的禮物……這些記憶屢屢浮現,一筆一畫都慎重。於是,真實世界的形影,至今仍是紙上草圖。

相較之下,為他人的文章配圖,對甘和栗路而言輕鬆多了。筆畫指涉筆畫,思維貼近思維。而配合文字的插畫,是否也有潛藏於色彩構圖中的「真心話」?它們能否脫離報紙見刊的「當日性」,連結其他作品,形成更完整的脈絡?甘和栗路曾挑選部分與聯副合作的作品赴日本參展,當原圖一字排開,她驚喜於這些作品在不同場域呈現的全新視角。重新為每幅作品命名,它們的意義便不再局限於原文章,找到了獨立存在的依憑,以更多元的角度面向讀者。「有時幾個觀眾分別抵達,我無法一一解說,他們便開始看圖說故事。我還是會告訴他們原本的故事,但他們的版本也好合理、好有趣。」

▊互動與生成

報紙承載副刊插圖,往返於城鄉的各個角落,作品代替作者找到了一種與讀者的互動方式。彷彿是一種對「空間」與「移動」隱隱的呼應,甘和栗路曾執行「家書郵局」駐村計畫,意外發現家中長輩曾在暫駐地清水眷村生活。駐村期間,她創作的每一幅畫都有郵票般的齒孔邊,上頭的「郵資」則標示著完成日期。「任何圖案似乎都能合理收納在郵票上,而郵票的移動性又能夠代替你去任何地方。」

她還準備了明信片,邀請觀展遊客寫一封信或畫一幅畫,再逐一貼在牆上,靜待時間完成這組共同創作。原計畫是駐村結束後,將明信片寄回給參與者,但有些人認真寫完卻未留下地址,於是她細心收存無法寄出的信件,成為這場計畫的另類紀念。某些話語與圖像,或許不必抵達具體終點,存在當下,已是深層的流動。

從模擬郵票形式的畫作,到實際前往郵局,貼上郵票,寄出明信片,種種互動方式都是甘和栗路的真心。面對現今當道的AI生成式互動,身為插畫家的她,又如何看待?她認為,AI製圖對於一般民眾確實非常便利:「AI能快速完成一次性的簡單任務,而且無論要求修改多少次,它都不會生氣。」創作遇到瓶頸時,甘和栗路也向AI下達指令,那些天馬行空的生成畫面有時給予意外的靈感,但更多時候則讓她哭笑不得。她也因此更加確信「手感」的珍貴──插畫家的筆觸、構圖、色彩運用,乃至整體氛圍,才是通往讀者內心深處的途徑。「每位插畫家有獨屬自己的風格,熟悉的讀者一眼就能辨識出心儀的作者,這是AI無法取代的。」

無法被AI替代的,正是創作者在構思與賦形過程中的心思與手感。放下畫筆時,甘和栗路喜歡製作紙偶,這是需要反覆勞動的手工活──重複切割紙箱,以雙面膠貼合壓實,再用黏土修飾收邊,覆蓋報紙,最後完成上色。她的紙偶因此質地緊緻、邊緣細膩,一如她對畫作的講究。製作過程中,她得以暫時淨空紊亂的心,重複規律的勞動成為創作瓶頸的調節出口。

「有些問題,如果畫畫無法解決,可以試著照相。」同樣是留住瞬間的技藝,畫畫過程漫長且曲折,相機則能即刻捕捉各種角度下的同一對象,分秒間,世界的色調已有些微差異。甘和栗路認為相對於圖畫,照片更加抽離在觀眾的凝視之外。拍攝者無須解釋,觀眾可以自由在照片中詮釋議題、收納心事,或單純欣賞取景與構圖。她尤其喜歡拍攝空景,大量看似無意義的留白,實則暗藏不足為外人道的真心實情。按下快門的瞬間,世界似乎變得無限遼闊,卻又凝縮於一幀幀畫面,「日後觀看照片,也只有自己知道拍攝當下的感覺」。空景中其實有人。


林文義/北草原南稻田
林文義/聯合報
林文義散文自選集《三十年半人馬》書封用圖,為席慕蓉1993年的畫作〈月光下的白馬〉。(圖/林文義提供)
席姊年前在電話裡,對我說了一個感傷而堅執的故事。相信不相信,步行由炙熱的南方尋途覓路,一定要返回出生地的北方……非孤獨的旅人,而是一匹馬,從越南試圖歸蒙古。

時而請益繪畫,敬謹的席姊是:詩人席慕蓉。多年以來,通話去信,我們少談文學,多說藝術,自嘲是半世紀前考不上美術系,反倒就習於大眾傳播之我的遺憾。事實印證就算科班求藝,往後也不可能是美術境域的弄潮兒。

她凜然地許願──要為此一歸鄉之馬,寫一本新書。蒙古不也是席慕蓉的原鄉?多少年後,她才返回那片草原和沙漠的父祖之地……香港、台灣、比利時,如此用情深切的不渝,詩告解鄉愁,畫壯美生命,那匹馬呢?

憶及十年前,席姊賦以我賀喜大禮,九歌版自選集:《三十年半人馬》書封用圖,正是她1993年畫作:〈月光下的白馬〉。但見大草原夜馳的一匹白馬似雪如霧,茫然幻覺般的顯影在我幽玄深睡中,那是幻覺嗎?評論家張瑞芬教授定義我的書寫特質──

雄渾又憂鬱,陽剛卻唯美,結合了陰柔本體與對粗獷的嚮慕,如希臘神話中集陰陽二體於一身的半人馬……

是啊,如果我是誕生於蒙古壯闊無邊的大草原,為什麼不回去?回憶1995年12月21日,美國紐約聯合國大廈二十三樓,初見小說家郭松棻先生,開口對話竟然問我──席慕蓉之畫,而非另類之詩?風雪凌虐的窗外,東河孤島,松棻先生右食指劃過凝凍窗玻璃沉聲敬謹說──一橫畫,地平線就有色彩了。

夜未眠,半生習於讀寫之我,如今老眼昏花,如置灰霧裡,無可奈何的試圖突圍。異樣的幾疑是在夢中之夢……往後子夜時分,越洋電話請安,紐約的郭松棻,溫哥華的□弦;不談文學,言之故鄉事,我深諳前輩們的鄉愁。

□弦老師的原鄉河南,郭松棻先生與我相與的台北大稻埕。夢中之夢,永遠,不忘記。

他?文化大學美術系畢業,而後前去法國巴黎:八年。擅於以細筆寫實作畫的──黃銘昌,花蓮瑞穗人。帥氣的畫家形似宜蘭畫家老友黃銘哲,姓名亦相近,未識之前以為是畫家兄弟。他倆是否認識?新北市新店溪旁芳鄰是我學長:奚淞。前畫稻田,後佛繪似古老壁畫之莊嚴。風格就是人格,二者之繪信實誠然。

臆想:一個台灣畫家八年的異國生活,在青春正好,壯志凌雲的年代,膽敢勇健、無畏的巴黎藝術索引……漫長的八年,想問黃銘昌,您是如何排遺孤寂?但見2012年台北美術館之回顧畫展九十幅,且印行畫冊,名之──《一方心田》,心底有田,不就明示畫家縱然海角天涯悅旅,內在思憶的還是花蓮原鄉。

貂毛纖筆精緻細微的在畫布上描繪原鄉稻田……株株清晰、鮮翠,大自然的無邊壯麗!芭蕉闊葉,少時放學未攜傘的躲雨之處吧?極致寫實的光影迷霧。印象深刻的自畫像,青春正好的畫家,慢跑在田野間,詩般的純真──

那時純真如期待

稻穗成熟的豐收

美少年奔跑……

往後前去天涯海角

悲歡離合

愛恨情仇

異國和原鄉有何不同?

稻田,靜與淨留夢中

畫冊前卷是法國生活場景,意外的不見艾菲爾鐵塔、塞納河、奔馬將軍雕像……竟然只是住宿處樓梯、窗戶、書架的描繪。外界風物,十丈紅塵,和畫家筆下,幾近全然疏離。

借問,多少畫者傾往藝術之都巴黎,誰是第二個趙無極?可不可能,是或不是……旅法八年的黃銘昌沒有這份世俗的虛榮,畫自我的意志之畫,想必就是萬里外原鄉的,稻米田。

昔時新店溪中央社區,學院同儕父或母是國代,我們群去作客時,門外就是淺水石灘,側看吊橋是碧潭。五十年過來,行車溪畔公路但見豪宅四起……碧潭何處見?畫家住居七樓,推窗外望,高樓如刀割裂了河流的俯瞰。

黃銘昌,眸光閃亮的視覺,原鄉花蓮瑞穗越過海岸山脈,就是壯闊無邊的──太平洋。海遠島近,猶若奚淞芳鄰,水墨佛陀那般虔誠……稻田,南方的暖意助長,一定要畫下來。


  訊息公告
大自然的玩笑:鴨嘴獸
唯一卵生的哺乳類是什麼動物?哪一種生物同時擁有毛皮與喙嘴?雖然聽起來像是科幻或奇異電影裡的角色,卻是真實存在的物種。此動物就是「鴨嘴獸」。

前進「苦盡柑來」油菜花海+櫻花盛開美景!
韓劇《苦盡柑來遇見你》甫在28日完結篇,想親眼目睹感受朴寶劍、IU初戀確認及念情詩的油菜花海浪漫場景嗎?現在立刻飛濟州,油菜花景致可說是完全重現,甚至你我也能輕易復製貼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