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跨東方與西方的資訊撞擊,【英語島電子報】最適合想在英語裡找到知識、趣味和品味的商管人士。 誰能幫你邁向健康人生?週週提供最新的健康情資,【常春EVERGREEN】幫你的健康打底,人生加分!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5/05/16 第8477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人文薈萃 【2025作家巡迴校園講座──新營高中場】林徹俐/我們的散文課:持續長大、持續生活
【聯副電影院】蘇吉/愛與死亡的破碎證言:蘇菲亞.柯波拉《死亡日記》
【慢慢讀,詩】陳赩宇/晨禱──往咖啡店的路上
【聯副文訊】2025聯合文學全國巡迴寫作學校7月開跑

  人文薈萃

【2025作家巡迴校園講座──新營高中場】林徹俐/我們的散文課:持續長大、持續生活
林徹俐/聯合報
作家周芬伶(左三起)、翁禎翊、林徹俐與新營高中師生合影。記者劉學聖/攝影
主辦單位: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聯合報副刊、新營高中

時間:2025年3月21日(星期五)14:20-16:05

主講人:周芬伶、翁禎翊

春季台積電文學獎作家巡迴校園講座,來到台南的新營高中,一進入校園便是寬廣的環境,微風吹著高大的樹,樹葉搖曳,操場上傳來男孩與女孩的嬉笑,偶有一點驚叫聲交雜,最後是球棒敲擊出去的聲音──校園裡南部陽光正好,學生們的青春也好。他們魚貫進入會議室,聆聽一場跨世代的散文課,由資深散文家周芬伶與新生代作家翁禎翊對談。

▋青春的散文,該如何開始

青春與寫散文,是本次對談的開端。談及當年如何開始寫作,翁禎翊回憶自己起心動念的時間點,就是高中時期:那時,總覺得時間很多,身在第一志願高中,同學們多有一技之長,可能在熱音社彈吉他或是在熱舞社表現得很好,自己好像只有作文寫得比別人好一點點,於是想嘗試看看把這件事變厲害。選擇寫散文,而非新詩或小說,其實是來自作文的延伸,不過一開始他確實很難把作文跟散文之間的分界劃分出來,回想起來,這或許也是當年投文學獎落榜的原因吧。他也藉此機會向周芬伶提問,究竟文學新手該如何區分出作文與散文。

在大學從事文學創作教學多年的周芬伶,認為台灣的文學教育很晚開始,多數人在大學才進入真正的寫作,常見到新手寫了三千字,最後被刪到只剩幾句,往往都是廢話太多。文字也像是另一種晶片,需要不斷發明、更新,每個時代的語感不同,她說:「你們這一代的語感,需要靠你們去創造,然後將這些創造出來的東西放進散文書寫中。」畢竟創作是一種對文字的創造跟改造,要有自己的聲腔,用自己的話來寫,不要模仿或過度引用他人。

至於如何去區分作文與散文,周芬伶認為,可以從一開始就不要把寫作文當作完成作業,拋棄金三段或起承轉合的框架,在作文中書寫自己真正的感覺與情感。文章開頭尤為重要:好的散文,切入點必須是一篇文章的核心,不需要每件事都從頭說起,細節的書寫,也是作文與散文的差異。

周芬伶舉例一個場景:「雨突然開始下了,今天和昨天的雨不同,細細柔柔的綿雨是春分的雨,原來昨天是春分。」當我們發覺春天已經過了一半,接著思考這個春天發生了什麼事,內心的感受是什麼,這就是好的開頭。

另外,她也提及學測作文的詬病,總會碰到學生生命經驗較貧乏,卻想寫出動人的作文,試圖得高分,通常就是死家人、死寵物,明明很年輕,卻在作文中有坎坷的人生。題材過於重複單調,或不知道如何取材,有時是生命經驗不夠豐富有層次,如何自生活中思考跟尋得書寫的題材是相當重要的。

▋從有限生活中撿拾題材,再擷取與編排

回想自己的高中生活,翁禎翊自述其實滿枯燥平凡的,精采的大概就是一些荒謬,且不會拿來書寫的事情。但什麼時候會有下筆的動力?他說:「如果有件事情,你非常想要分享,非要說出來不可,不說出來會渾身不對勁,有非寫不可的衝動,那就代表你真實有過這些感受。」處在這樣的心境,寫出來的東西才不會像寫作文一樣突然卡住,寫到轉彎處發現轉不下去,或想到某個情節就突然講不下去。

在他初次投文學獎落榜的作品,描寫努力讀書想考上和他同一所高中的國中好友,兩人在對完升學考試答案後決裂的過程。本來是想寫在制度下不要執著成績,明明有很好的核心題材,但能力做不到把題材處理好,所以沒得獎。「當年高中生的能力就只能寫一些很單純的事情。」他反思,有時人只能寫到當下生命經驗所及的事情,無法再更多,但是換個角度來看,若當時有好的寫作技巧,也就可以補充自己生命經驗所不及的地方。

他舉出在評審經驗中,印象深刻的一篇文章:從一個女孩練舞的畫面展開情節,已經高三了,女孩卻還花長時間練舞,和母親有衝突,在車上吵架,後來她才發現母親罹癌的祕密。看到罹癌這部分,翁禎翊捏了一把冷汗,說他「通常會擔心後面是媽媽死掉之類,像韓劇灑狗血的陳套劇情」。

來到故事的高潮點,舞蹈成果發表會那天,女孩站在舞台上,看著台下父母缺席的位置,知道媽媽今天開始治療。當舞台燈亮起,她說:「我的表演要開始了,我跟媽媽都在同一天進行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一場戰役。」寫作時,題材若有局限,可以把故事重新編排,讀起來就會變得不一樣,不會落入俗套。最後他也建議:就算有好的題材,也不要寫太近期的事情,這往往令人滿腔熱血、容易表達,但書寫技巧反而變差。

周芬伶也舉學生作品為例,作者在文章寫下從小到大經歷的三場喪禮:第一場是不熟的叔叔,稚嫩的他不懂死亡,也沒感覺;第二場是阿嬤,看媽媽哭得傷心,他跟著哭,依然不懂死亡;第三場是一位阿姨,彌留之際被CPR,過程面目猙獰、極其痛苦,仍然回天乏術。

雖是書寫葬禮,一讀到題目中表達重新出發的意圖,周芬伶就有了不妙的預感,果然文章後半說教意味濃厚。最後作者寫下:「我終於懂了死亡是什麼,原來死亡是這麼痛苦的事。」周芬伶認為這個句子很漂亮,前面喪禮的描寫也不錯,但可惜作者總結三場葬禮,得出的結語是「我們不要執著於過去」以及「要珍惜生命」這種很老套的意涵。在她看來,不是不能說教,若能把觀察到的所有細節跟真實狀況描寫出來,並在三場葬禮中聚焦一場來寫,文章就會變得不同。

▋AI寫作行不行

數位浪潮席捲的當下,貌似無所不能的AI,能不能創作出散文?翁禎翊觀察,ChatGPT會生出什麼東西,其實跟人下的指令有關係。「你下的指令越明確,也就代表你的語言溝通能力、文字書寫能力,精準度越高。」同時他也提及周芬伶《新散文課》中有滿多談論AI與書寫的篇幅。

周芬伶則點出,由於ChatGPT的資料庫是英文,但我們書寫的語言是中文,「一來一往的翻譯,文字過了好幾層,會有僵硬感,也很難有第一手文字那種熱騰騰,有脈搏、心跳的感覺」。但假設未來科技發達,能把中文跟閩南語都放進去資料庫,也許有機會生成很傳神的文字。她認為,目前AI作為分析工具,整理文章重點、準備演講稿等功能倒是可以,若要進行文學創作,目前還是滿難的,希望大家對於AI的期望不要太大,認為它能取代一切。

▋寫散文的入門推薦

「當你內心想好要寫什麼主題,但卻不知道怎麼寫跟表達時,試著努力找找看有沒有人已經寫過類似的主題。」講座尾聲,翁禎翊不忘告訴同學們他的寫作小建議,並推薦閱讀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歷年得獎作品、宋文郁的《禮物》,還有他的文學啟蒙書柯裕棻《流雲》、郝譽翔《溫泉洗去我們的憂傷》。

周芬伶則建議從詩集入手,夏宇和楊牧的詩都很適合閱讀並抄寫,先知道好的文字是怎麼跳動,看別人如何去使用文字觸發讀者的思緒、情感,是寫好文章的第一步。


【聯副電影院】蘇吉/愛與死亡的破碎證言:蘇菲亞.柯波拉《死亡日記》
蘇吉/聯合報
黎明比愛陌生愛比死冷

──夏宇

〈當傾斜的傾斜重複的重複〉

全片的第一句台詞:「塞西莉亞是第一個走的。」已經預示了電影渴望訴說的命題:關於那些接踵而至,如瘟疫般的死亡。蘇菲亞.柯波拉於1999年的電影長片首作《死亡日記》,脫胎自美國作家傑佛瑞.尤金尼德斯的小說《少女死亡日記》。英文版的片名、書名The Virgin Suicides更加大膽,用處女之死亡交換藝術上的敘事,少女的身影及其消亡成為一個故事時,我們能夠聽見以及描述的究竟是什麼?

里斯本五姊妹之中,最年輕的塞西莉亞最先赴死,留下的日記成為他人嘗試理解少女自死的破碎證據。塞西莉亞在言說中透露的多半是殘破而悲觀的意象:墨跡中看見一片沼澤、文字裡反覆提起家門前將死的黃榆樹,少女的視線離不開蔓延的死亡,然而片中少年看見的卻是少女櫃中的香水、棉條,異性的芬芳與慾望飽脹。

時間將男男女女送上一條名為青春期的輸送帶,一些人被載往成年,而另一群被送往死亡。

死亡所激起的漣漪在電影中不斷被討論,至親嘗試更嚴格的管理手段、媒體將青少年教養問題看成當前國難,隨著劇情推近,努力收編死亡意義的定論都顯得蒼白。那些旁觀的少年,似乎更早慧地理解種種的證言都無法替死亡作結,因為死亡即是意義本身。

那是生者無論覆蓋多少敘事都無法填滿的匱缺,破碎而無法彌合的黑洞。

《死亡日記》的部分段落讓我想起日本導演岩井俊二的神作《青春電幻物語》(2001),少年少女的早熟體驗:愛戀、慾望,瀰漫其中揮之不去的死亡,岩井俊二從少男的角度出發,捕捉以青春為名的少年殺人事件;蘇菲亞.柯波拉調度五姊妹的自死,描摹一種更難被下定論的傷害:加害者能夠現身說法描述動機,但當加害者與被害者交疊時,一切顯得無解。

其中最值得玩味的應該是《死亡日記》的敘述方式,全片不斷發出的畫外音、現身說法的並非五姊妹,而是那些想與他們一親芳澤的男孩們,即便在成年、結婚生子後都無法避免地回到青春期,被死亡波及的災後現場,死亡的魅力深不可測,是無法道盡的意義懸缺,見證者無能作出證言,死亡成為一樁懸案。

我想《死亡日記》也可以看作一部破碎的證言,生者始終道不清、說不明白。

二十多年後,電影重映,其中的種種命題仍然生猛、有力,而這些年來的種種敘事也曾放棄對死亡作出判斷、渴望一個關於死亡的結論。然而《死亡日記》早在上個世紀末便指出了意義的不可能。新世紀的觀眾們觀看這部電影的同時,也能思考自己是否走出那死亡的迷障、漩渦。也或許我們從未離開死亡過。


【慢慢讀,詩】陳赩宇/晨禱──往咖啡店的路上
陳赩宇/聯合報
「我出門上班了,親愛的 你好好睡吧……」
推開門 披上琉璃色的清晨 城市將醒未醒 靜謐的首發電車
共赴生存的微小朝聖 早班,打卡鐘,薪資條 而你留下一些信仰 讓我安然徬徨
讓我虔心灑掃的 不只有開店前的咖啡座 你知道我在你的夢中 拭淨窗台、撢除塵埃
收納新進的迷惘 扔掉已過期的悔憾 盤點昨夜的憂愁,明日的音樂 今天,一切都已預備
......

【聯副文訊】2025聯合文學全國巡迴寫作學校7月開跑
聯副/聯合報
由聯經出版、聯合文學雜誌攜手打造的「2025聯合文學全國巡迴寫作學校」,七月即將在東海大學舉辦。三天兩夜的短期創作課程,五位導師包括作家林達陽、吳曉樂、馬翊航、劉梓潔、楊佳嫻等,以及十八位知名作家擔任客座講師,打造全新「完全選課制」寫作學校,不限組別文類,量身打造屬於自己的文學夢。活動時間為7月17日(四)至7月19日(六),報名網址:

  訊息公告
探索馬來西亞美食 華味與在地滋味的混搭百變食尚
這回我們從檳城到吉隆坡的行旅裡,很多時候,飯桌上的每一道菜,都是一個文化交錯的宇宙,一個時空停滯的轉換。在層層疊疊中,繽紛而多變,那華味和在地滋味混搭出的綺麗,有點熟悉又有點陌生的南洋風味,讓人好生迷戀。

半導體關稅壓力測試 準備好接招?
從與美國關稅的角度,台灣、日本這類,基本上是相當明顯的朝美國靠攏,也是美國科技演進與輸出的重要夥伴,重點在於技術含量,擁有美國沒有的才能有足夠談判的底氣,台積電在美國擴大投資合情合理,但是最重要的技術仍需根留台灣,才能長期擁有談判的空間。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