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春藤e起學英語】精選最精采的文章,時而新奇有趣,時而發人深省,透過閱讀喜歡的事物學習英語。 【東寫西讀電子報】摘錄《好讀周報》精彩話題,以推廣閱讀與寫作為核心內容,讓您掌握每周最新內容!
★ 無法正常瀏覽內容,請按這裡線上閱讀
新聞  健康  udn部落格  
2025/09/19 第8586期  訂閱/退訂看歷史報份直接訂閱

人文薈萃 【聯合報文學大獎評審會議】陳其豐/孤獨而優雅的靈魂

  人文薈萃

【聯合報文學大獎評審會議】陳其豐/孤獨而優雅的靈魂
陳其豐/聯合報
第十二屆聯合報文學大獎評審團:楊照(左起)、童偉格、石曉楓、范銘如、王德威、詹宏志、陳雨航。(圖╱本報記者余承翰攝影)
會議時間:2025年6月28日下午二時

決審主席:王德威

決審委員:王德威、石曉楓、范銘如、陳雨航、童偉格、詹宏志、楊照(按姓氏筆畫排序)

主辦單位:聯合報、聯合報系文化基金會

會議記錄:陳其豐

第十二屆「聯合報文學大獎」入圍作家為平路、阮慶岳、陳淑瑤、零雨與賴香吟五位。評審委員推舉王德威為會議主席,王德威首先邀請評審委員們說明各自的推薦理由,再綜合討論。

▋平路:近作《夢魂之地》

代表作《夢魂之地》、《東方之東》

推薦人:石曉楓、詹宏志

石曉楓指出,平路數十年來始終維持穩定的創作,也銳意追求突破。從自我到國族,平路不斷對世界拋出饒有興味的思索與提問,她的小說題材具備多樣性,兼及大眾推理、歷史元素、自我身世與疾病書寫,更注重歷史中的平凡性與人性,但又不訴諸悲情。「台灣三部曲」中的《東方之東》談兩岸關係,《婆娑之島》談台美關係,《夢魂之地》則回到台灣,在黨國之外,加入民間宗教信仰。其主軸是藉三太子表達多組父子情仇,充滿被遺棄的小孩身影,其中關於靈通描繪的情節更是驚人。相較於前兩部筆法,《夢魂之地》的想像力與敘述都更恣意奔放,形成詭譎而奇異的交融。

詹宏志讚美平路向來以成熟手法,藉文學展開對現實的議論。《夢魂之地》是「台灣三部曲」中最成功的一部,平路以通靈女為切入點,結合歷史與人物內在世界,並非用力闡述時代意義,而是透過故事呈現受制者與掌控者之間的對抗,進而反思自我處境與人際關係。詹宏志認為,通靈女身不由己,既像諮商師承接他人願望,又必須背負苦難,平路有意藉此隱喻現實中肩負重責的人。

▋賴香吟:近作《白色畫像》

代表作《島》

推薦人:范銘如

范銘如剖析,《島》描寫解嚴後的民主運動發展,不單純歌詠台灣民主化成就,而是以遠距視角描繪理想主義者的挫敗與改革未竟之處。《白色畫像》筆調溫柔,以白色恐怖創傷為基底,整合文學史、文化史與通俗史,充實「小寫的人」的生活。書寫大時代時,賴香吟不以理念掛帥,細緻呈現生活經驗,展現人的溫度,足以作為後世歷史、政治題材寫作者的示範。范銘如補充,平路與賴香吟可以相提並論。兩人都關注白色恐怖,描繪解嚴前的歷史創傷。平路從外省角度回顧,賴香吟則採本省立場書寫,筆法皆充滿體恤。兩位作家的近作問世後,台灣歷史、政治書寫已不再止於悲情控訴,正式進入了新時代。

石曉楓呼應范銘如的說法,表示自己對賴香吟作品也很鍾愛,並指出賴香吟可能還有寫出更具代表性作品的潛力。詹宏志點出《白色畫像》為大時代塑造形象的企圖心,系列工程可能尚未結束。賴香吟小說不追求戲劇性情節,也無意展開為大歷史敘述,小說家不聚焦於直接受害人,而描寫看似無關,實則受時代氛圍牽連影響的人。

王德威認為,《白色畫像》中〈凱西小姐〉令人想起六○年代陳映真筆下對政治一腔熱情的女性。童偉格分析,賴香吟不背負歷史重擔的作品寫得最好,如《其後》寫出整個時代的歷史困境。過去二十年間,賴香吟小說在讀者理解中同時呈現兩種狀態,既是早熟的見證,也是歷史寫作的最成熟表現,這種矛盾是作者未來需面對並突破的課題。

▋阮慶岳:近作《銀波之舟》

代表作《黃昏的故鄉》

推薦人:陳雨航、楊照

陳雨航指出,阮慶岳是相對不受注意的小說家,小說中有著一貫獨行的身影,聲腔、文字都相當獨特。他筆下的庶民生活真實細膩,更融入關於宗教、罪與愛的本質的辨證,幾乎每本書都觸及人生的終極關心。《銀波之舟》讓主角「阮慶岳」現身說法,具有自傳小說化的特質。書中顯現阮慶岳與七等生、普魯斯特與里爾克等文學前輩的共情,書名亦呼應七等生小說〈銀波翅膀〉。此外,《銀波之舟》可謂一本論述與實踐兼備的進階版小說指南。阮慶岳示範如何處理小說兩項重要元素──記憶與夢境──的敘述方式,對於年輕作者應有所啟發。與《黃昏的故鄉》相同的是,《銀波之舟》末章同樣呈現想像中的人生歸宿,平靜的景象也帶出文學的想像與狂喜。

楊照表示,阮慶岳的寫作不標舉議題性,更趨近於後啟蒙方向。七等生過世後,阮慶岳顯然有意在作品中致敬心儀的小說家,也表白出個人獨特的文學傳承。承繼這樣一個前鄉土的、存在主義的、現代主義的寫作前輩,使阮慶岳的作品並不著意於呈現清楚的議題感與方向性。七等生小說經常讓讀者分不清夢幻、想像與現實的分野,阮慶岳比七等生更為理性,且在突破前輩的道路上付出種種努力,讓他在承繼之餘,展現出自己作品的獨特聲腔。阮慶岳作品最大的價值,是離開主流敘述的努力,讓楊照深感敬佩。

王德威尊敬阮慶岳以一生探詢幾乎沒有答案的問題,《黃昏的故鄉》擺盪於兩種神學之間的召喚,也融合各類社會議題,難度高於《銀波之舟》。詹宏志則認為《銀波之舟》奇特而迷人,融合自傳與私小說,敘述策略與語言風格時而精緻準確,時而近似虛構與自剖,讀者須時刻保持專注。

閱讀《銀波之舟》時,石曉楓陶醉於其中孤獨而優雅的靈魂,全書構造出一健全完整的人物性格,情調莊嚴而謹飭。她另外分析,《黃昏的故鄉》創建另一種鄉土文學,阮慶岳交融鄉土與超現實筆法,真誠地關注、追問生命存在意義。然而,在相關段落中,經常看到七等生的影子。

童偉格呼應,若不談七等生便難以理解《銀波之舟》,但七等生存在時,阮慶岳的辨證相較淺顯。《銀波之舟》與《黃昏的故鄉》用不同方式再次書寫「寬恕」命題,《銀波之舟》讓作者現身,限定愛的辨證於童年與成年的兩個「我」之間,私密性是其說服力來源。抒情主體「我」的成立,讓《銀波之舟》走在台灣現代主義小說的延長線上,也有結案的意圖。

▋陳淑瑤:近作《魔以》

代表作《雲山》

推薦人:童偉格

童偉格觀察,過去二十年間,台灣許多小說在關懷上直接順應讀者的感性與預期,在議題上試圖召喚學術理論的分析和解讀,太過明確的「方向感」,令人感覺小說文本的內在複雜度,似乎已然不是作者關心的重點。而陳淑瑤選擇反其道而行:她不順應讀者理解,不召喚學術評論,也鮮少介紹自己的作品,因而更加難以定義。陳淑瑤小說固然有抽象辨證上的困難,但童偉格認為,如此的「自閉」傾向來自小說家更艱難的想像與臨摹,不是沒有對話性,而是跳脫現實主義式的反映問題。

童偉格延伸,《流水帳》後,陳淑瑤已進入「只有自己」的領域,她在廢墟中展開在場生命書寫,讓習以為常的「鄉土文學」概念再次成為懸案。「離島中的離島」像是死去的鄉野,呈現當代生活中的孤絕。陳淑瑤以寫作反覆提問:生命如何自行其是地延續下去?《雲山》則把鄉野空間像拼圖一樣切碎,又垂直堆壘,樓寓形成垂直的鄉土,與山相互對照、凝視。《魔以》書寫生活的碎片,以及無意義的生活本身,屬於故事後的小說寫作。女主角以肉體苦勞揣摩對家鄉的情感,沒有餘裕,也沒有知識分子立場思考女性身分。在這層意義上,本書也是豐富的女性寫作。

王德威指出,如同童偉格《拉波德式亂數》指向人類整體的生存問題,陳淑瑤關注後鄉土台灣生活與生產模式的轉變,其實也具有公共性。《魔以》中有關離島、生態與年齡等議題都該引起更多關注,但陳淑瑤目前仍停留在敘事邏輯上打轉,缺乏論述的自覺,故《魔以》沒有超越《雲山》。

楊照稱陳淑瑤是「唯物觀察者」,真正寫出僅代表個人存在的「小寫的人」。主題上,「離島的離島」像是詛咒,角色陷在家鄉成為喪失故事的人。石曉楓讚賞《雲山》寫彷彿無事的規律日常,在母女有限的生活圈裡,人際網絡的小宇宙信手拈來,不沾不滯,但《魔以》裡的重疊人稱易生混亂。針對這點,陳雨航認為《魔以》的人稱經過特意設計,若不急於看見情節,閱讀時會很有樂趣。

詹宏志同樣稱許陳淑瑤描繪場所與平凡人物的能力。雖然《魔以》的敘述方式很容易纏住讀者,但詹宏志詮釋,《魔以》不重主題而重呈現,人稱重疊是作者消弭角色差異性的策略,以呈現人世間的樣態。為無意義生命賦予意義,是陳淑瑤對鄉土文學的再認識與再辨證。

▋零雨:近作《女兒》

代表作《膚色的時光》

推薦人:王德威

長期觀察,王德威發現零雨近幾年的作品變得更為清晰可讀,顯示詩人對語言重新歷練後,寫作生命的新決定。《膚色的時光》由不同系列作組合而成,有意對話古典,相對於羅智成,零雨姿態更低,沒有太大的鋪陳野心。究其根本,零雨探討的是何謂創作、何謂藝術的大哉問。《女兒》貼近日常生活倫理,用最錘鍊的語言書寫老年照護、親子議題等命題,寫出所有人都感同身受,但難以陳述的心境,令人感動。《女兒》是零雨改變的契機,其中也未嘗沒有對政治、生活與年齡的敏感與反思。

詹宏志肯定零雨用平凡的語言,有力呈現身體毀壞與理解,閱讀《女兒》時,如同一記記重拳打在身上。石曉楓評析《膚色的時光》中古典新詮的詩句,有些細節的對照讓人疑惑且不安。楊照認為這些詩句脫節於原典,若刪去致敬的名字,對內容也沒有影響。范銘如閱讀《女兒》時相當感動,但也附議石曉楓對古典新詮的疑慮,並分析,零雨早期在文字上求工,後期看似不用力的字句,其實經過深刻雕琢。童偉格則指出零雨詩作強大的敘事性,創造思維超越單一文類的限制。

▋第一輪投票

每位評審委員不分名次投兩票:

平 □路:3票(石、范、詹)

阮慶岳:4票(王、石、陳、楊)

陳淑瑤:3票(陳、童、楊)

零 □雨:2票(王、童)

賴香吟:2票(范、詹)

▋第二輪投票

鎖定第一輪領先群:平路、阮慶岳與陳淑瑤,每位評審委員由高到低,以5分、3分、1分投票:

平 □路:15分(王1、石3、范3、陳1、童1、詹5、楊1)

阮慶岳:27分(王5、石5、范1、陳5、童3、詹3、楊5)

陳淑瑤:21分(王3、石1、范5、陳3、童5、詹1、楊3)

阮慶岳總分最高,且獲四張第一名票,七位評審委員一致同意阮慶岳獲得第十二屆聯合報文學大獎。

2025第十二屆聯合報文學大獎贈獎典禮

暨聯合報文學大獎高峰對談

夢的復返

年輕時尤其會掙扎想迅速自夢境脫離,急切要返回雙足可以確實落地的現實裡。現在卻珍惜能有這樣漂浮在夢與現實邊緣的時刻,因為那最是接近我寫作的狀態,也更讓我得以視見我生命的真實姿樣。

──阮慶岳得獎感言〈甦醒的夢〉

謹訂於民國114年9月21日(星期日)下午2時30分於孫運璿科技□人文紀念館地下一樓多功能講堂舉行

▋2025第十二屆聯合報文學大獎贈獎典禮

得主:阮慶岳

近三年內作品:《銀波之舟》

評審團推薦代表作:《黃昏的故鄉》

▋聯合報文學大獎高峰對談

主持人:楊佳嫻

與談人:石曉楓、阮慶岳、陳雨航、陳義芝、童偉格

贈獎地點:孫運璿科技□人文紀念館多功能講堂(台北市重慶南路二段6巷10號B1)

電話:(02)2311-2940

聯合報副刊.聯合報系文化基金會 敬邀



  訊息公告
歐洲最美的客廳 威尼斯聖馬可廣場
如果你到了威尼斯只能選一個地方去玩的話,那想都不用想,那個地方一定只能是「聖馬可廣場」。「聖馬可廣場」是威尼斯最著名,也是最重要的景點。所有出名的威尼斯地標都在圍繞在這座廣場上。等於說你來「聖馬可廣場」Piazza San Marco一口氣就可以把出名的景點一網打盡。

超高齡社會...無障礙旅遊藏巨大商機 為何台灣仍卡關?
台灣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後,共融旅遊將成為一塊新藍海。然而,台灣目前對共融旅遊的理解仍有不足,硬體設施與社會共識尚不完備,加上民眾對無障礙客房的刻板印象,都成為推動共融旅遊的阻礙。從事無障礙服務多年的「多扶事業」創辦人許佐夫,分享他在業界十多年的第一線觀察,以及政府如何透過與民間合作,讓行動不便者與照顧者都享受旅遊樂趣,創造翻倍的經濟效益。

本電子報著作權均屬「聯合線上公司」或授權「聯合線上公司」使用之合法權利人所有,
禁止未經授權轉載或節錄。若對電子報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要求轉載授權,請【
聯絡我們】。
  免費電子報 | 著作權聲明 | 隱私權聲明 | 聯絡我們